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一起/石康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石康,北京人,生于1968年。编剧,作家。大学在联大航天工程学院电子系读计算机软件专业,研究生在哈工大管理学院读技术经济专业,理科硕士。1993年写作至今,著有长篇小说《晃晃悠悠》、《支离破碎》、《一塌糊涂》(合称“青春三部曲”)、《在一起》、《激情与迷茫》、《心碎你好》、《奋斗》(现已拍成电视剧,由佟大为主演),随笔集《鸡一嘴鸭一嘴》、剧本《大腕》、《北京风情画》以及最新作品《我眼里的文化人生》《那些不值钱的经验》。

本书是石康文集中的其中一部。

内容推荐

在现实生活中,我见到过一些追求爱情的人,他们如同离不开乳汁的婴儿一样离不开爱情,但他们没有遇到爱情,他们纷纷在爱情之路上铩羽而归,他们为爱情而痛苦,像我一样开始闲言碎语……

本书为青年作家石康文集之一。

试读章节

0

从小到大,我接受过很多处罚,即使到了现在,我随便点点手头的汽车罚单,便可以得出结论——别说,我还真不能把自己说成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问题是,在经过这么一番修理之后,我还有望变成一个规矩人吗?

答案是否定的。

回想那些处罚,除了引起我的一次次怒火之外,还使我变得更加狡猾、更善于躲避。一句话,面对处罚,除了对于逃过处罚的经验更丰富,对于处罚更熟悉、更厌恶之外,似乎并没有别的收获。

写作需要一种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吗?我也不知道,很难讲,毫无疑问,动荡不安的生活与写作息息相关,它会引起作者的很多感触,但是这些感触要是变成写作,那么需要的就是描述与分析能力了,可惜,这两种能力我都不太具备。

什么是爱情?若是没有爱的信念,那么,爱情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

当然,爱的信念是重要的,甚至是一切,但是,那应是怎么样的信念呢?

在以前,是有过抒情诗人的,可惜,现在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最真挚动人的抒情好像被以往的诗人穷尽了,那么,还有什么可写的吗?

也许有,也许写出来就是有。因此,我写,还要写完。

在那些拍成电影的一卷卷胶片里,人类的一个个故事彼此相像,荒唐可笑,却永不褪色。它是永不褪色的记忆,很多人的记忆,很多有过的记忆消失了,那些有过记忆的人死去了,然而这些被称为电影的记忆却会世代相传,人们会用聪明的头脑,发明种种技术,使自己的记忆永不褪色。它是人类情感的大杂烩,它将告诉后面的人,以及再后面的人,人类曾那样愚蠢地、单调地,然而又是兴致勃勃地活过。这是一幅幅动人的画卷,画中的一切早已变成尸骨,然而画面却能将它还原,我们能听到演员们生前的笑声、哭声,看到他们走动,谈话,为着一些旁人看来琐碎而当事人却觉意义重大的事情,在那些幻象中,有情人的泪水,坏人的激情,以及聪明人的叹息和绝望。所有的人们,那些活过的人们,就跟约好了似的,一个个出生,彼此相识、了解,从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难以逃脱的命运,然后,他们又跟约好了似的,一个个死去,他们留下他们的孩子,用以继续他们不可理喻的生的噩梦。当然,他们希望后代更好,不像他们那样过错太多,希望他们的生活能够稍加改善,趋向完美。尽管我不得不承认,迄今为止,这仍是一种理想,几千年来,人们改变了很多,但仍旧不完美,可人们仍持有希望,希望后代的命运能够更加自然,更加和谐。从我自己的经历看,这十分不易,从别人或自己身上汲取教训难之又难,却也是唯一希望。人生之欢乐十分有限,因而珍贵,人生之苦非常之多,因此容易被忍受,被习惯。我用笔记下这些,是想让那些与我有相同想法的人知道我,并且,由于有我,使其消除孤独,得到安慰。

文字艺术能否使人得到安慰呢?这是一个问题,答案并不确定,然而对于我,这却是一种自然而生的理想。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安慰,这已十分不易,要是更进一步,奢求拯救人的心灵,在我看,那就是不自量力。我写呀写,用文字来表达我的想法,这一工作,至今于我,从根本上讲,意义不明,我既不恨世,对于人生,也谈不上爱恋,我的好奇心至今仍被世上某些事物吸引,这种情况越来越少,这源于我能力(肉体、心灵)的界限,很多时候,我为所有一切无法在短期内昭示其意义的事物而困惑,更多时候,我厌倦而颓唐,疲惫不堪,愁闷难?肖,这就是我在二O o o年初遇到的情况——不好,当然,也不坏。

有时候,我觉得,从本质上讲,自私的人最痛苦,而为别人活着的人,尽管受尽折磨,本质却幸福,因为后者有更多机会处于忘我的境界。在我的理解里,能够致力于外部事物,能够忘我,那就是人世之幸福,而从自我内部产生的东西,至多也就能使人得到满足,而幸福,却应比满足更完善,因为精确地说,幸福是一种理想,而不是事实,而所谓我所说的理想,也仅是一种想当然而已。

我现在也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乎于它的质量,而不在乎于它的长度。生命在多数时候,是在本能的推动下,重复不休地来回走着同一条道路,就像睡眠。然而,总有那么一些时刻,生命会醒来,会自发地、创造性地解答未知的东西,那时生命的意义,便像黑暗中的光芒一样显现出来。可惜,人类醒来的时候太少了,当然,对于个人,也是一样。生命前进的方向是未知而不是已知,这使得生命显得特别难以琢磨。

1

这又是记忆惹的祸——这一次是,下一次还是——上一次也是。

我是说,我又要写作。

记忆是存在之烛,它照亮一个存在。一个人生,当记忆熄灭,存在便沉入虚无的黯夜,无迹可寻,万劫不复。

我知道,我会万劫不复,我的记忆也会,我的写作也会。虚无在清理存在的痕迹时,十分细致,什么也不会落下。

我知道,虚无不仅是一种存在,还是存在的终结。

这些话,你相信吗?我已说过很多遍,而且,以后也还要再说很多遍,因为,我认为它很重要。

2

有一个迹象表明我们是喜欢死亡的,那就是我们对睡眠的喜爱,在睡眠中,我们沉醉于忘川,我们不再记起什么,就是可怕的梦魇也拦不住我们对睡眠的喜爱。一句话,尽管我们不承认,但在我们内心深处,始终存在着对记忆的厌倦,以及能够忘记自我的渴望。也就是说,在我们内心深处,对虚无有一种深藏不露的激情。

3

三十二岁以后,我已不愿向前看。我知道前面是什么,无非是死路—条罢了。

死路一条,这没什么了不起,可恨的是,我无端人世为人,而为人世间的某种东西所牵挂,有时,还一厢情愿地眷恋这个世界中的某些东西。真是,唉,一言难尽。

下面就讲讲我的眷恋,当然,还得从姑娘讲起。

4

我是个细腰迷,对于姑娘,我只喜爱一尺八以下的纤细腰肢,至于为什么会是这样,说来话长,而且,也很难说得清楚。事实上,我知道,腰粗腰细完全无关紧要,但有关个人趣味的事情就是这样,毫无道理。

对于如何得到细腰,我有过很多想法,下面一个是最近的想法,记录如下:

我的小说已卖出十万本,我没有在小说封面印上我的照片,也没有允许媒体上出现我的照片,因为内心深处,我有一个奇怪而强烈的预感,会--有一个漂亮的细腰从我的文字里对我产生好奇心,她会想方设法弄清我长得是什么模样,这样,我便有机会弄清她长得是副什么模样了。无须掰着手指,我便可按照百里挑一的概率计算出,十万本书的意思是,至少有十万个读者读过我的书,姑娘至少占三万,X个姑娘里至少有三百个细腰,三百个细腰里至少有三个漂亮的,三个漂亮里只要有一个对我有好奇心,就算不错了,而这一个偏偏又是个偏执狂,非要见上我一面,这种情况存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她能在漫漫的人海里找到我的可能性就更小,她能吸引我并能为我所吸引,这种情况—完全不可能!  完全不可能。因此,如果我要说什么稳坐钓鱼台那是丧心病狂、异想天开,就如同在湖泊里想钓鲨鱼一样。但是,按照“凡事皆有例外”的原则,我仍要坐等,我得有信心,对她有信心,虽然那个万分之一都不到的希望对于我完全是幻想,是幻想里的幻想。

P1-5

序言

这套文集的目的在于,收集我出过的所有书,并比初版时更多地在其中展现出作品的原貌。能够有这样的运气,作为作者,我感到十分欣慰。在此,我对编者与读者表示感谢。除此以外,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在我工作之时,常有一个美好但一厢情愿的个人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写下的不是一些令人羞愤的垃圾,而是能为人们的公共牛活增添某种价值。不过,我无法肯定这一愿望是否能够实现,像所有作家一样,我把一切寄望于朱来的时间。我想,如果我真是一名作家,而不是一个冒牌货的话,那么,也许我的作品能够为从我身边流逝而去的时间做一个有效的见证,尽管我目前对见证的意义仍然缺乏信心。我认为,每个人至少都是他自己牛命的目击者,当他把亲眼所见的重要事实公之于众的时候,那么他便会成为一个个体生活的见证。在这里,我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这种见证未必缺乏价值,至少,我不认为它比那种以己度人的胡编乱造更加缺乏价值,或者比干脆没有留下话语更加缺乏价值:

我痛恨谎言与残酷,小仅因为谎言与残酷的强大,更因为它们给现实中的个人带来很坏的感受,也令公共生活受到极不健康的败坏,我相信这种败坏使人生平添迷雾,使人们之问的交往效率低下而恶意横生,使人们本来就平庸艰难的生活更加痛苦不堪。我认为,人类的重要伦理之一,就是尽力改进人性中的诸多弱点,使之更趋完善。但是,从何处着手呢?我想坦诚与寓于同情心也许是个好起点,除此以外,目前我尚未想出更好的起点。

我认为,有价值的艺术,是那种见证并创造人生的艺术。艺术从审美与道德这两方面给人生注入新意,满足人们的好奇,慰藉人们的痛苦与无助,缓解人们的空虚焦虑与厌倦,令人更加了解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除此以外,艺术还能做些什么呢?

根据经验,我相信艺术能够为人生凭空增添美妙的幻想,令人轻忪与愉悦,共至能把人带人漫无边际的超然世界之中。但是,我更希望能通过艺术给人的心灵注入一种坚强的力量,使人具有一种倔强的愿意生活下去的勇气;使人冷静地面对生命的真相,即使那真相并不令人鼓舞;使人热情地探索生命的意义,即使那意义令人困惑;使人勇敢地计划与创造人类更为合理的存存,即使那存在缺少欢乐,单调乏味。有价值的艺术应为人类不停地注入这样一种精神,那就是:生而为人,即使是味因不明、结果不定,即使必须毁灭,也要抗争不息,绝不屈服,永不屈服!

石康

后记

现在,我已相信,我在为特殊的几个读者写作,我与他们存在着神秘的联系,至少这本书是为他们写的。在写作之时,我是这本书的所有者,在写完此书之后,我出版它,只坚持版税,但放弃我对内容的所有权,这样,我们都成了这本书的占有者。

当然,我不喜欢所有者,以及有利于所有者的制度及趣味,所有者与占有者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丈夫与情人的关系,同是作为爱之过客,我认为,擅长贪婪地长期霸占的所有者是虚妄的。

那些古老建筑可以证明所有者的虚妄,主人早已被人遗忘,而建筑依然挺立,里面已换了新的主人。我相信,我们都是生之过客,死亡会结束一切。无疑,只在想要的时候,追求片刻占有的人倒显得明智一些。

二000年流行语中,我特别讨厌“酷”这个形容词,听起来就假惺惺的,里面不仅有种贫乏之人的装腔作势,还有种令人不舒服的自我吹嘘。这种粗口,如果换成“事儿逼”效果一定更佳,当然,这种置换毫不影响这个词的连带使用,比如“酷毙了”换成“事儿逼死了”也完全讲得通——我是说,如果是真的特立独行,与众不同,那根本用不着特别提及,而真正的与众不同从古至今就从来没流行过——我认为,打击某些人由于无知而形成的愚蠢派头儿,作为一名作家,我完全责无旁贷。

无疑,中国古人是会做抒情诗的,因此,他们的生活才优雅,现代人却把抒情诗忘记了。忘记抒情诗不要紧,要是忘记优雅,那么可就太不文明了。我无法想象,在汽车里,在豪华公寓中,在街上,走着的不是优雅而宽容的人,却是虚伪狡诈的禽兽,我不愿看到,人类的大船在此刻不是驶向未来,而是驶向侏罗纪。

不要删改我的小说吧,让我把话说完整,不要打断我,让我说下去。

看书比看电影更自然,你可以一个人看,也可以与别人一起看,高兴了还可随时停下,谈论它,我本人是个热忱的读者,虽然我很挑剔,我希望有更多热忱的读者,当人们认为一件漂亮的裙子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时,我要说,一本书也能做到,而一般来讲,一本书比裙子要经济得多——看书吧,把书店里的书都买光,只有这样,人们的生活才会丰富,不懂艺术的人是粗野的,而粗野不是美德而是丑行,不是吗?

很多人会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饭馆,这使他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更聪明的人会为自己选择好的谈话对象,即使在饭馆里说话也一样,那些好的谈话对象在哪儿呢?

——在书店里。

我是北京人,我仍在为北京写作,我希望更多的人与我一起写,我希望通过很多人的努力,把北京建没得更加合乎人性,让它成为一座艺术可以在其中生长的城市,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艺术骗子云集的农贸市场。艺术要有尊严,艺术要独立,艺术家也要独立,为艺术工作吧,虽然艺术只会惩罚你,因为真正的艺术是不接受表扬的,艺术惧怕表扬,那会使艺术失去纯真,投靠权威,成为势力鬼——但是,为艺术工作是多么与众不同呀!

为爱而苦恼吧,爱会因你的苦恼而更加深沉——所有相信我所描述的爱情的读者,你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与情人。

真正的梦想是无法成真的,能实现的梦想毫无例外都是庸俗之梦,这种梦做不做两可。

在所有的一切全都离我而去之后,我的眼光仍然骄傲,我将傲视那荒唐无耻的庸俗之辈,让他们去领教那平凡忙碌的蝼蚁人生吧!

创作,就意味着从无到有,就意味着去发现那世间从未有过的事物,就意味着与苦难同行,让欢乐之光在我眼前熄灭吧,我要那剩下的无际的黑暗,那里是我的住所,我的家,亲爱的苦难,我对你耳语,我们从哪里开始呢?我知道,我们就要终结,但终结之前,我们从哪里开始呢?我想必须开始,我一旦开始,就能去蔑视那些追欢逐乐之人了。

说来奇怪,本书的写作过程令我也迷惑不解,因为以往的写作从未如此顺利过,我几乎是如有神助,一气呵成,看来在我心中,有关爱情的陈词滥调确实积攒不少,一开头就能洋洋洒洒,漫无边际,我自己都弄不清为何有那么多话要说,而且还写得意犹未尽。

事实上,这本书是我对爱情说的一些闲言碎语,在听了那么多别的爱情发言之后,不知你是否愿意一听?实不相瞒,限于篇幅,这只是我爱情三部曲的第一部,对于爱情,我仍有话要说,但现在我已说累,只得休息,请你也把书合上,有一天,我会回来,把剩下两本书写完,到时我们再见不迟。

还有,我从来不怕冒犯读者,倒是怕读者误读了我的小说后,喋喋不休地胡说一气,并且无知地自以为是,觉得可以三言两语,乱评一气,并能一语中的,那样,你就是冒犯了我,我倒是担心由于我心胸狭隘,会认为你的轻率冒犯特别不可原谅。

不想多说别的了,如果你全部同意我书中的观点,那么,那些坚持读到此的读者,我的剩下的为数不多的读者,我已知道,我们在这短暂的人生的某一时刻曾经神交,我们无须多言便能相互理解,我要说,我对此很珍惜,我很荣幸,并且愿意这本书也属于你。

石康

2000年9月3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一起/石康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92242
开本 32开
页数 3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5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0
14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