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地下成都(修订版)/巴蜀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肖平编著的《地下成都(修订版)》这是一本全面介绍成才历史、掌故、街道、人文、物产、城市变迁及轶闻趣事的书。作为一个10多年前就从乡村进入城市的人,我深知城市生活的美妙。城市生活宛如一首激情四溢的交响曲,自始至终有众多的乐器参与演奏,叙述中夹杂了缓慢的柔板、激越的快板;有时候宏大的叙事和宁静的抒情交替进行,就像肖斯塔科维奇著名的《第七交响曲》一样,慢长而富于变化的演奏最终使高潮如期降临。

内容推荐

《地下成都(修订版)》是一本文化散文集,内容以成都及周边地区的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为切入点,介绍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如同作者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气质一样,作者肖平的文字也是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但却不是闲谈,篇篇文字的知识密度极大,注重知识的延展;也不是枯燥的城市史考证,文字的趣味性、文学性都非常突出。此外,《地下成都》的编排体例,将知识分门别类,便于读者选读。总体上说,这是一本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品读城市特质的大文化散文,是一张成都的文化名片。

目录

商周战国时期:寻找失落的古文明

金沙遗址大揭秘

 城市童年

 古蜀都邑

 文明与废墟

 青铜时代的厚礼

三星堆遗址发掘始末

 一个农民与一座古城的关系

 三星堆古城素描

 震惊世界的两个祭祀坑

 千古之谜:三星堆王国衰败史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

 远古之城

 四千年前的成都生活

十二桥商周建筑遗址

 聚落中的回廊和民居

 龟壳上的占卜图纹

 无法逃避的洪水

古蜀国国家祭坛:西周羊子山土台

 被遗忘的“金字塔”

 先民们的仪式

商业街蜀王船棺家族墓地

 惊世骇俗的蜀王墓地

 “中华第一棺”

 曾经有过的陵园

 绝世漆器——成都造

 大兴土木的年代

新都战国木椁墓:躺在青铜冷兵器上的末代蜀王

 安息在巨大楠木棺椁里

 粗心大意的盗墓贼

 谁是大墓的主人

 青铜兵器与战争

秦汉时期:画像砖上的成都生活图景

秦人墓群:安息在蜀地的“兵马俑

 秦国士兵的安葬之地

 成都城里的秦国驻军

曾家包东汉画像砖(石)墓

 镶嵌着画像砖(石)的典型汉墓

 残留的随葬物

汉井与粮仓:汉代战都人的生活物资

 密布在成都城里的汉代古井

 无处不在的粮仓

说唱俑、摇钱树和汉代番茄种

 说唱俑:东汉的快乐使者

 摇钱树:汉代人的飞天梦

 一粒复活的番茄种

画像砖(石)上的秘戏图

 房中术盛行的时代

 画像砖上的汉代成都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英雄的归宿和宗教的复兴

惠陵:刘备和甘、穆二夫人的合葬墓

 简陋的帝陵

 惠陵是不是刘备墓

三国时期的考古发现

 蜀汉铜弩机

 八阵图

成都的南朝石刻造像

 地下的弥勒佛

 佛道造像为何会被埋藏地下

隋唐五代时期:在音乐和壁画中沉醉

考古发现中的唐代成都城

 杜甫草堂唐代遗址

 唐代的成都城门

 城市里的大型排水系统

永陵:前蜀皇帝王建墓

 被时间遗忘的帝陵

 发现之旅

 墓室中动人的雕塑

 璀璨的出土文物

 复原精美的皇家陵园

和陵:后蜀皇帝孟知祥墓

 一座皇陵的意外发现

 墓室中的秘密

宋元时期:精美的窖藏与和谐的人伦

被窖藏的金银器

 精美绝伦的地下发现

 每一件都是珍贵的器皿

成都地区的宋代夫妇合葬墓

 恩爱的长眠

 买下的坟地

 提倡火葬的时代

不灭的火焰:青羊宫与琉璃厂窑址

 青羊宫窑

 琉璃厂窑

明清时期:皇家陵园与地下酒香

北有十三陵,南有明十陵

 僖王陵

 罗江王妃陵

 僖王继妃陵

 黔江悼怀王陵

 怀王陵

 惠王陵

 昭王陵

 香花寺蜀王陵

 青龙村王妃陵

 无名郡王陵

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

 意料之中的发现

 前店后坊

 神秘的酿造技艺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金沙遗址大揭秘

2005年8月,一件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的金箔“太阳神鸟”图案从上千件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当选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什么代表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标志图案不是长城、故宫、兵马俑这些重量级的文物,而是古蜀文化时期一块薄薄的金箔?城市童年

今天,人们像谈论楼兰古城和商代的殷墟一样谈论着成都这个城市的母体—金沙遗址,人们对这座晚商至西周时期的古蜀国都邑产生了莫大的兴趣,那些神秘而古老的器具正散发出缕缕光辉,这样的光辉摄住了人们的心魂。有关古蜀国的记忆,大多数人是从三星堆开始的,但是现在,代表金沙遗址文明高度的众多金器、玉器,也和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一样征服了我们的想象,打破了我们固有的思维和孤陋寡闻的历史观。那么,金沙遗址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都邑,它和现代成都城有何关联,古蜀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有何杰出贡献,考古学家又是怎样把这个遗址逐渐揭示出来的?

按照通常的说法,成都的建城史始于公元前311年,雄风浩荡的秦国军队沿着金牛道穿越秦岭,一举灭掉了富甲一方的蜀国。当时的蜀国有着辽阔的疆域、强大的军队和高超的冶炼技术,但秦始皇的祖先比没落的开明王朝具有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征服全国的欲望。秦国灭蜀后,为了加强对蜀国的控制,秦惠王便派遣他的宰相张仪来成都筑城。

张仪所筑的成都城是按照当时北方咸阳城的格局修建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屯驻秦国的军队。

这座城池在历史上被称为“大城”。城内终日回响着战马的嘶鸣和秦国军队的刀光剑影,因为大城当时只是一座庞大的军营,是不允许当地老百姓和商人居住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蜀地反秦情绪的低落,后来又在大城的旁边修了一座少城,这就是成都城的发端,我们追溯成都城的历史,其源头即是这座由秦国宰相修建的城市。

然而事实上,这并非成都城市历史的开端,蜀人早就在这块沃土上建立了自己的城市,而且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了建筑和管理的水平。从张仪所筑的成都城往回追溯,我们知道蜀国开明王朝九世至十二世是定都在成都的,这就是说,在张仪筑成都城以前,成都已经有一座像样的城市了,而且是作为蜀国的首都而存在的,它既是成都平原和周边地区的政治中心,也是该区域的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

2001年2月8日,金沙遗址在成都的西面被揭示出来,它跟这座现代化的城市是连成一体的,两者的关系就像植物胚胎和苗株的关系一样亲密。那么金沙遗址会不会就是消失了的古蜀国开明王朝的国都呢?其实不是的,金沙遗址的历史比开明王朝国都的历史还要早。换句话说,金沙遗址才是成都城市文明的母体和根脉,成都城市的历史是由金沙遗址逐渐培育和演进而来的。从那时到现在,成都已经走过了三千多年的历史,多么漫长、壮阔和不可思议啊!

如果用简单的方式描述成都城市的发展历史,那就是:金沙遗址——蜀开明王朝都城——秦汉的大城、少城——唐末以后的罗城——现代成都城,其总体发展规律是从西北方向向东南方向拓展。像一棵幼苗发展成为枝繁叶茂的大树,古代的成都城在唐朝末年时已抵达两江交汇处,从而奠定了现代成都城的基本格局。古蜀都邑

金沙遗址是四川地区青铜时代继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到2002年10月,发掘面积已接近两万平方米,是西南地区有史以来一次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现已探明的遗址面积,即这座古蜀国中心都邑的面积约为三平方公里。

其实在漫长的古蜀国历史中,像金沙遗址这样的“都城”或聚落还有很多,它们像亮丽的星辰一样照亮了古蜀国模糊的历史。现已探明的古蜀国旧城遗址已有新津宝墩古城遗址、都江堰芒城遗址、郫县三道堰古城遗址、温江鱼凫城遗址、崇州双河遗址、崇州紫竹村遗址等。

考古显示,金沙遗址已经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都邑了,它有不同的功能分区和中心广场,环境和建筑也都布置得当,可以说当时的人已经懂得城市的意义和管理的方法了。

宫殿区和祭祀区,这是整个金沙遗址最为重要的一个区域,相当于一座城市的中枢神经,面积约为一千平方米,绝大部分贵重礼器皆出自这里。而且该区域还发现有三个器物比较集中的坑,令人想起三星堆遗址发掘出的祭祀坑和玉石器坑。我们无法弄清为何古蜀人要把国之重器深埋于坑中。第一坑为“象牙堆积坑”。弯曲而巨大的象牙像沙丁鱼一样被有序地排放着,体积和重量比我们今天见到的象牙更大、更重,保存完好的象牙尚有润泽的颜色和坚硬的质地。象牙坑中还同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和铜器。第二坑为“石壁、石璋半成品堆积坑”。层层叠叠的玉石器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坡度,同时附近还发现有与作坊遗址相关的房址和制作石器留下的残渣等。第三个坑为“野猪獠牙、鹿角、美石堆积区”。精美的石料和动物的骨骼、牙齿堆积在一起,有点像行为艺术,也像远古人类留给现代人的一盘棋。在这个区域中,应该还有神庙类的宏大建筑,它们和各种礼器一道,构成了古蜀国别致而坚定的政治和宗教信仰。可以想象,当时的蜀王或部族首领经常来这儿主持仪式、发表演说,他头上戴着那条饰有鸟、鱼和人头图案的金带,神色严峻地祭祀天地神灵,根据季节安排农业生产并疏通可能威胁城市安全的河道。

在这个中心区域以外,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具有普通人生活情调的集会广场、木(竹)骨泥墙式建筑、小型馒头窑、陶器生产区、长方形坚穴土坑墓等区域,它们和祭祀区、宫殿区一起构成了一座完整的聚落。从揭示的遗址可以看出,这些功能各异的社区单元有着一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布局关系,城市的影子从这样的关系中亲切地显现出来。木(竹)骨泥墙建筑是古蜀时期比较流行的一种民居式建筑,古蜀先民居住在这样的寓所中会感觉很温暖。这种房屋的建筑方法为:先在地上挖出房屋的基槽,然后把竹子或木头按一定的距离竖立在基槽内形成墙体,竹与竹之间再用纺织物连接,抹上泥后就成了墙面。为了使墙体坚固耐用,古蜀先民还采用烧烤的方法来加固墙面。P2-6

序言

成都历史的地下印证

著名历史学家、美籍华人黄仁宇在他那本著名的《万历十五年》的前言中写道:“1959年,我在密歇根大学历史系读书,选定了‘明代的漕运’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这一研究过程花了五年。论文完成后……然而遗留的问题仍然不少……当时正值台北影印出版了《明实录》,此书为明代历史的渊薮,自然在所必读。全书一百三十三册,又无索引可资利用,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在教书之余每周阅读一册。这一走马观花式的阅览就花去了两年半。”黄先生做学问的精神令人赞赏,这让我想起自己写作这本《地下成都》的经历。

因为工作关系,我平时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考古杂志、书籍,现在这些书籍、杂志都被搬到我床头的写字台上,就像是一匹匹古砖,摞得老高,令人望而生畏。然而,从这些“古砖”中爬剔成都地下历史的蛛丝马迹还是饶有乐趣的,所以我坚持下来,读完了有关成都地下考古的每一篇重要发掘报告。等我头昏眼花地抬起头来,发觉自己竟然像穿山甲一样在半年的时间中穿越了长达三四千年的漫长时间隧道。这个过程使我对地下成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我知道了古蜀人在修筑他们的城址时所使用的工具,看到他们留在陶器内壁的一枚枚指纹。这些指纹是如此的清晰,像鲜明的印章一样。同时我也看到唐代成都城门下那道深深的车辙,还被宋代成都大量存在的夫妻合葬墓所感动,甚至闻到了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散发出的酒香……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印象源源不断地涌进我的脑海中,像最清晰的童年记忆,怎么抹也抹不掉。

的确,近些年成都的考古发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同时期的重要遗址和墓葬被相继揭示出来。由于这些墓葬和遗址对复原人类远古时期的生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所以它们当年被评为中国的“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6年的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的发现与发掘;1999年的水井街酒坊遗址的发现;2000年的商业街蜀王船棺合葬墓的发现……还有成都金沙遗址,被誉为“21世纪目前中国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

这些已经逝去而又重新被揭示出来的远古人类生活遗迹,构成了成都城市文明的根和源。现代成都的文化和历史都离不开它们的滋养,如果失去了这些宝贵的地下财富,我们的城市将是贫乏而枯燥无味的,就像是无根的浮萍,不知道自己从何处而来,又要往何处而去。我们幸运地生活在一座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里,我们能感觉到前人的脚步在这块土地上奔忙的声音,以及从时光隧道里发出的前人的呼吸和感叹。

对于一般人来说,考古也许是枯燥和索然无味的,那些精确的线描和地层分析都令人深感头痛。但我觉得考古非但不枯燥乏味,而且还非常生动有趣。比方说我在翻阅后蜀皇帝孟知祥陵墓的发掘报告时,就发现墓室中曾经挂着颜色鲜艳的重重帷幄,透过它们,隐隐约约能看见荧荧的长明灯火和华丽棺椁。在整本书的写作中,我被类似的感觉所萦绕,长时间处于莫名的兴奋状态。这种激动是源于对前人生活的发现,是对一些逝去已久的人类情感和经验的重新体味,这些发现和体味令人快乐无比。

在我们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那些官修的史籍和民间的资料也往往被视为真理。然而通过考古发掘,我们才知道,那些白纸黑字的官样文章有的其实是信口胡诌。比如成都最早的城市,史籍告诉我们是始于公元前311年的张仪筑城。然而就在这块土地上,我们发现了距今三千多年、有着高度文明形态的金沙遗址,遗址内呈现出的城市文明形态已经非常鲜明,有宫殿区、祭祀区、居住区、墓葬区、陶制品烧制区——当时的古蜀人已经懂得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了。所以说,要认识一座城市的历史,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地上地下的印证,或者说通过文献与考古的结合来查遗补漏,相互校正、补充,那样的历史才是一部全面而真实的历史。

《地下成都》写成以后,我在回过头审视它的时候,发觉它有点像一件用碎布拼缝起来的衣服,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古发现被有机地连接在了一起。作为裁缝,我只是想尽量把这件衣服缝得精致一些,让读者在购买它的时候感到物有所值。当然,这也许是奢望,但《地下成都》这本书无疑有一些活泼有趣的内容,会带给你一些以前没有过的经验和感触,因为地下成都最有价值的部分都被收罗在此书中了。

我要感谢那些为地下成都的揭示和发现付出辛勤劳动的考古学家们,尤其是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领导和同志们,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我们无缘目睹本书中的精美图片和翔实资料。在此,谨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书评(媒体评论)

肖平简明扼要介绍了四川以及成都,且构架不繁而文字清爽,可读性高。他意欲唤醒川人年轻一代,知晓先人奋斗过程,以期历史资源古为今用,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坚强我们的人生态度。美意如此,予甚嘉之。

——著名诗人、文化学者流沙河

《地上成都》《地下成都》《人文成都》从考古、历史、人文环境和文化多方面释读成都及巴蜀文化文明,内容丰富、文笔优美,兼具普及和研究的双重价值。

——四川省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王嘉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地下成都(修订版)/巴蜀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07997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2012218144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29
16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2: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