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弱水三千
内容
编辑推荐

她,一个上海洋学堂的女生,由于特殊机缘,来到阳澄湖畔乡村生活。凭着她的智慧,给婆家带来财富,给村里建起学校.凭着她的胆量,巧妙地与土匪周旋,促成村民建立自卫武装;凭着她的良心,救出被卖的苦命女人和身陷囹圄的君子……她与老郎中、老秀才成了忘年交,与基督洋教士、归国留学生、革命军战士、土匪头子成了至交……她差点饿死病死,她教出的学生成为一代科学家……她是怎样一位奇女子?请看《弱水三千》(作者邱鹤鸣)倾情演绎。

内容推荐

《弱水三千》(作者邱鹤鸣)的主人公席弱水这个人物较为特殊,作者从一个比较方便的角度,生动地复活了当时水乡形形色色的人物,通过对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象地展示了那个时期乡村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政治黑暗社会无序、灾害频仍哀鸿遍野的辛酸历史,并在展示历史的过程中,《弱水三千》反映人们不屈的抗争和坚毅乐观的品格,挖掘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五千年而生生不息的某些真谛。

目录

永远的水乡

一、天上掉下个上海新妇

二、土生火 火生金

三、约法三章

四、祠堂秘事

五、天旱人也旱

六、水满情更满

七、水匪强盗

八、湖水漾漾 芦苇青青

九、雨昏阴渊 物怪潜行

十、拿起刀枪的农民

十一、庙里香火 窑上青烟

十二、弱水载舟

十三、阳澄清风

十四、围魏救赵

十五、百年大计

十六、虎口脱险

十七、弱水三千

试读章节

陶土根被恶梦惊醒,睁开眼睛后顾不上恶梦余悸,脑子里第一反应是好婆(祖母)怎样了,胡乱裹上外衣,两脚往鞋里一伸,没来得及拉鞋跟,就踢踢踏踏往外间奔,边奔边扎腰带,三步两步来到好婆床前。还好,还没等他开口,好婆先转过脸来,轻轻说道:“阿根起来啦?”陶土根见好婆今天精神似乎比前几天要好,松了一口气,凑近好婆面孔轻声问:“好婆阿觉着好点?”好婆微微一笑,“今朝觉着好多了。”

陶土根最近一段日子总这样,一起床就急急忙忙往外问去看好婆。好婆已经躺在床上一个多月了,也没有啥大病,只是浑身无力,胸口有点闷,汤埂郎汤郎中配的几副药吃完没有效验,陶土根还想去请他来,好婆劝住了,说自己不要紧,就是有点累,躺躺就会好的。陶土根还是瞒着好婆去了汤郎中那里。汤埂郎离得不远,汤郎中行医几十年了,附近一带的人大都认识的。那天他听陶土根说完好婆的病情,望望陶土根没有动笔开药方,说了一句不像郎中更像算命先生的话:“后生家,你是个顶孝的孙子,但你好婆八十三了,真的有啥也是喜事了。”陶土根听后说不出话来,弯了下腰点了个头就转身回家。陶土根伤心了一路,尽管郎中说的不错,好婆实在是高寿了,走了也是白喜事,多年前她自己就开始准备自己的后事,陶土根早有了心理准备,但是,毕竟他是从小由好婆一手养大的,他的一切都是好婆给的,猛一下好婆说走就要走了,他的心止不住突突乱撞,脑子里随即嗡嗡直响,他想不出没了好婆,日脚会是如何的样子,会是怎样的味道,越想越迷茫,越想越慌张,回家后就惶急慌忙地把郎中的意思告诉了家主婆(妻子)金小妹。金小妹边擦泪边说道:“我也舍不得好婆走,但老天爷的事,人没有办法的。好在好婆自己早有准备,棺材、寿衣都端整好了。”陶土根见到家主婆抹眼泪,心里忽然冒出久违了的小时候孤独无助时才有的心酸忧伤,也忍不住掉下泪来,好在他总算忍住,把喉咙里的呜咽声给咽下,没让好婆发觉。

其实家主婆金小妹也是由好婆养大的。她是好婆一个表妹的孙囡,那年大瘟疫,她家中人都瘟死了,好婆把只有八岁多孤零零的她领到了自己家里。当初那个所谓的家,是一间刚搭起来的茅草棚,家里人除了好婆就是十一岁的陶土根自己,好婆刚领着他从死人堆里逃到李家村不久,其他亲人也都瘟死了。那次瘟疫爆发中心就在陶土根出生并长到十一岁的血地汪家浜。汪家浜给了陶土根惨烈的童年记忆,那些记忆成了他一辈子的噩梦。噩梦最后的场景是瘟疫达到巅峰的时候,陶家人死得只剩下祖孙三人,而且阿爹(祖父)也病得只剩下一口气,蜷缩在床上奄奄一息。阿爹望着幸存的孙子,哀求好婆带上孙子去逃难,给陶家留下一根血脉。好婆一咬牙,一跺脚,丢下阿爹,牵着陶土根的小手往外走。陶土根在短时间里眼看着自己的阿爸姆妈(父亲母亲)、阿叔婶婶、弟弟妹妹一个一个死去,神智已经麻木,已经哭不出声,流不出泪。当他跨出门槛的一瞬间,回头看了一眼床上的阿爹,见阿爹正以无限爱怜的眼神幽幽地望着自己,便挣脱手跑到床前,对着阿爹呆呆地看。阿爹却紧闭起双眼,屏住呼吸,不理他。好婆急得双脚跳,猛一下拽着他跑出门去。好婆紧紧抓着他,像越狱犯一样既害怕叉决绝地跑出村口。出了村口又一下子迷茫了,嘴里嘀咕着“哪搭去,哪搭去”,像是跟陶土根商量,但脚却没有停,也没想要陶土根回答。最终她悲愤地决定,“阿根,我们去李家村!”神情几乎是赴刑场那样。

陶土根要等到自己成年以后才懂得好婆当时去李家村的心情。李家村是好婆的娘家,当初好婆出嫁到陶家门里时,族中人大都是反对的,因为陶家在汪家浜以箍桶手艺为生,没有一星半点田地。李家虽然也是普通人家,但每家每户都有几亩地,有了地就有了根基,有了根基就比较硬气,与以手艺求生存的陶家比就有了天然的优越感,有了巨大的心理优势。好婆是家中老末拖,说亲时,双亲已经过世,兄嫂倒没有什么,但伯伯叔叔们一致反对。好婆是个有主见的女人,有主见的人脾气往往就倔,好婆看中了阿爹的人,一心要嫁给他,其他都顾不得。免不得就跟族里人闹僵,最后闹到她说:“再也不回李家村”狠话的地步。说是这样说,兄嫂活着时,好婆还是回过几次李家村,后来兄嫂相继得病过世后就没有回过。如今走投无路了回李家村,族里人不知会怎样冷淡她,况且,这次情形实在特殊——祖孙俩是从瘟死人堆里逃出来的。

李家村是个极为普通寻常的水乡小村。犹如一滴水滴进河浜里就会无法辨别出来、一颗稻谷摇摆在稻田里很难露头一样,李家村是苏南水网万千节点中的某个点,要不是特意寻找,没人会知道它。李家村只有二十来户人家,几十间破破烂烂的砖瓦房从东向西一字排开,黑乎乎,灰塌塌,与烂兮兮的泥地倒也相匹配,远看几乎浑然一体。稍微显眼的是村西头的祠堂,地基高出半丈,因而鹤立鸡群,俯视全村。祠堂前的一家人家,也较特别,不但突出在一字长蛇阵前,而且是全村唯一有一圈一人高围墙的,较之于破烂的小村,这家几乎是荒草里头一朵花、杂树丛中一乔木了。所有水乡村庄都依水傍河,李家村也不例外,村西紧挨一条南北向名叫钱王泾的小河,是全村八几十口人的活命水,靠它来灌溉、运输、吃喝、淘洗。小河连接着邻近的两个同样平常的小村——南端的钱家簖,北端的王家圈。村北是各家各户的农田,是李家村人的风水宝地,世世代代的李家村人,就是靠着这几十亩田地繁衍绵延。话必须说回来,一旦留心起李家村来,它又是一个有点特别的小村——村东村南的低洼地,是水乡村庄不常见的黄泥荒滩。南面的黄泥滩呈狭长带状,从东向西逐步收窄,一直延伸到钱王泾岸边,东面的黄泥地非常开阔,向东不断地延伸,并且迅速走低,延伸着走低着一里地,到了一条湖荡岸边。这条湖荡原来没有名字,后来因离它东岸不到二里就是阳澄湖西岸,有人给起了个“临湖荡”的名字,大家觉得有理,就叫开了,叫惯了。临湖荡与阳澄湖相通,连接它们的是一条叫做沙河的小浜,之所以叫沙河,是因为浜底都是黄泥沙的缘故。沙河向西北方三拐两绕来到阳澄湖边,与湖交汇的地方有个小镇叫桥头,小镇只有一条街,因湖边横跨沙河的古石桥而得名。相传北宋年间即有文人达贵来此隐居,经年累月形成集镇。

果然,祖孙俩连李家村的村口都没能挨近,村西口有人把守,远远地就用手指着祖孙俩喝叫停步。族长早就发下话来,瘟病期间,外村人一律不能靠近村庄。好婆无奈之下只好从村南低洼的黄泥滩绕到村东头的荒滩上,在离村子大概有十几丈远的地方站定,那里有一棵瘦骨嶙峋的楝树,在荒滩上孤苦而突兀。好婆让陶土根靠在树阴下歇息,自己慢慢走到离村东口两三丈远的地方,对把守的后生喊道:“小伙子,我是汪家浜来的,不能进村,麻烦你去把李小男叫来,你就说是陶家门的李玉珍找他。”李小男从小与好婆要好的,好婆出嫁后他还到陶家走动过。如今他在族里也说得上话了,见好婆遭了这样大的难,就叫上几个男劳力,搬上一堆竹竿竹片和麦柴稻草,来到苦楝树旁,七手八脚,开始搭草棚。好婆也识相得很,拉着孙子的手远远地站着。不到半天功夫,棚子就搭好了,地上铺了厚厚的稻草。李小男喊道:“玉珍,反正是热天,能遮风挡雨就行了。等瘟疫过去了,再想长久的办法。”李小男返身回村,从自己家里拿来了一些锅碗瓢盆和几天的口粮,放进棚里,叫祖孙俩进棚。好婆远远地喊道:“多谢你小男!你先走,你走远了我们再进去。”

这种瘟病一旦感染发作很快,也就一两天时间,开始时猛烈泻肚,接着不停呕吐,死亡也很快,短则两三天长则四五天。七十多年后,这种病在附近一带又曾经爆发过一次,那时候这种瘟病被称作霍乱,简称“2号病”,那已经是新中国了,政府及时救治,没死几个人。好婆带着陶土根在草棚里过了几天没有发病,肯定是没有过着温病,算是命大,死里逃生,躲过了一劫。后来瘟疫过去了,好婆听到金小妹成了孤儿,就把她接到了草棚里。长大后,金小妹就成了陶土根的妻子。P1-3

序言

以前读过邱鹤鸣不少的文学作品,有小说,有散文,还有一些杂感随谈之类,总之门类不少,但通常文章都不算太长,在我的记忆中,大概很少有超一万字的。为他的那些短篇的作品,我还写过一些读后感,觉得读他的文章、尤其是读那些不算太长的散文作品,犹如跟着作者一起去寻找古驿亭,一起去回味久远的故事。一起去听风赏雪,让人在那一刻间,心会很安静。

这是我对他的短篇作品的一点初浅的感受,没有想到的是,过了不多久时间,邱鹤鸣一下子就拿出了这么厚厚的一部长篇大作《弱水三千》,足足有二十五万字,而且,还只是他的长篇四部曲中的第一部。我在接到他寄来的厚厚重重的一叠书稿时,在欣慰之余,确实有更多的惊讶,更多的意外之喜,觉得邱鹤鸣似乎已经从业余时间随便写写划划的状态,一下子具备了专业的文学创作状态,发展进展之快,着实让人感佩。

我花了一点时间去读他的长篇《弱水三千》。其实,这个故事的题材并不讨好,既没有很多当下市场需要的元素,也谈不上有骇世惊俗的情节,在写作中也没有很新潮的手法,但是,邱鹤鸣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创造了它。我想,这是因为他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召唤。很可能,还不止是召唤,那是呼唤,是呐喊,是一种强烈的冲击,使他坐卧不安,使他不写不快,他一定要为一个消失的村庄留下一点东西。

鹤田浜村,不仅是邱鹤鸣的村子,更是中国所有的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小乡村的缩影和写照;许许多多应该留下的东西,也不仅仅是属于邱鹤鸣个人,它们是中国所有的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小乡村的最珍贵的记忆;这些东西,是邱鹤鸣心中最隐密,最脆弱,最敏感,最重要,最有份量的,同样,也是深深留存于我们每一个人心底的东西。

所以,邱鹤鸣为鹤田浜村所写下的文字,所留下的印记,他创作的这部长篇小说《弱水三千》。就会产生共鸣,会引起读者的无限的暇想,深情的追忆。

 追忆生我养我的那个村子,追忆我们曾经住过的那个村子,回想村子对我们的哺育和励炼,回想我们曾经和村子一起度过的欢乐的和痛苦的岁月,这一切的情感,都在《弱水三千》中得到了回应和渲泄。

《弱水三千》的写作上,有它独特的创意和构思,小说的环境是本土——江南的一个小村庄,但小说的主角却是一个外乡人,席弱水,一个来自都市的知识女性。从一个外乡人城市人的角度,来看我们熟悉的小村庄,这个立意不凡,读者会跟着席弱水的目光,跟着席弱水的感受,一步一步走进这个村子,去认识这个村子里的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席弱水自己,也包括我们自己。

这部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着力于人物刻画,特别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十分细腻,精准,尤其是席弱水的内心世界,在字里行间,在时时处处,都能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了—个既是真实的、又是艺术的,既是全新的、又是熟悉的人物形象。

稍觉遗憾的是小说结尾时席弱水的失踪,有点突兀。一开始读到这样的结尾,觉得不解,席弱水的失踪似乎是莫名的,无法交待的,但是后来忽然有些明白了,这是邱鹤鸣《阳澄百年传奇》四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于是我想,席弱水失踪的这个悬念,应该是为后面的故事奠定了一个全新的良好的开端。我们期待着他的继续。

作者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弱水三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邱鹤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39414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