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那时的寂寞(一代名伶李香兰)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习语弄乐 最是年少无忧

1920年(大正九年)2月12日,在中国东北部的辽宁省省会奉天(现在的沈阳)近郊的北烟台,一个小女婴降生了。这个出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孩子,却有着不同于华夏民族的血统,因为她的双亲并不是炎黄子孙,而是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大和民族后裔,所以一出生,这个小女婴就有了一个身份一~在中国出生的日本人。

小女婴的父母为她取名山口淑子,大概是希望她成为贤良淑德的女子吧。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孩子将会和当时已经开始动荡不安的时代紧紧地纠缠在一起,以一个“李香兰”的中国名字。

十儿年后,在中国的东北部,李香兰出生的地方,日本建立了伪满洲国,而“李香兰”这个名字,也被深深地烙刻在那段历史中。

淑子的父亲名叫山口文雄,1889年(明治22年)生于日本佐贺县一个汉学世家。祖父是士族出身,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颇有研究,于是山口文雄自幼受到父亲的熏陶,对中国也有着浓厚的憧憬。于是跟随着父亲努力学习汉语,终于,在日俄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1906年),山口文雄来到了一直向往着的中国大陆。

他来到了古都北京,并在北京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后来,经过朋友的介绍,到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任职。“满铁”创建于1906年,是日本对华扩张、进行侵略的据点。起初山口文雄是进人烟台采煤所工作,后来转入了在抚顺的采煤所。出身于汉学世家的背景让山口文雄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对中国的风土人情也有颇多的了解。于是,公司让他一边教公司职员的汉语,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一边让他担负着抚顺县顾问之类的工作。

淑子的母亲叫石桥爱子,1894年(明治27年)生于日本的福冈县。本也算是富裕人家的孩子,但由于家道中落,于是举家迁往朝鲜的京城(现在的韩国首尔),再后来又辗转投靠在中国抚顺经营碾米厂的叔父。

空间距离上的共享是很容易让两个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产生关联的,淑子的父母也是如此。山口文雄和石桥爱子就在抚顺认识了,两个年轻人情愫渐生,最后走向了婚姻的殿堂。结婚后,两人很快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山口淑子。

小淑子出生后不久,全家即迁往抚顺。而淑子对于人世最初的记忆也就始于抚顺了。

山口一家住在抚顺市内一条叫做六条大道的中心街。每天,小淑子就和她的好朋友柳濑俊子、小川美都里结伴,穿过市中心的街道,到位于南大街的永安小学上学,结束课程后,又一一起回家。偶尔,也会去市南郊的露天矿区远足或参观,因为这是学校的课程之一。

抚顺的郊外是名副其实的“煤矿之城”山上的绝壁如墨一般的漆黑,那是地底的煤见天后留下的印记。大地上生着沥青色的煤层,来往的货车穿梭其巾,响起汽笛的长鸣。煤矿道旁盛开的马萝花也染上了一层煤灰,红艳巾透出一种压抑的美。西沉的太阳吸纳着从工厂烟囱里飘出的滚滚黑烟,整个抚顺市郊的露天矿区涂满了黑与灰、与红交叠的色彩。

然而抚顺城内的景色却又是另一番模样。街道两旁挺立着高大的白杨树,一字排开,舒展的枝叶随风摆动,送来阵阵的清新。每天走在这样的街道上,让小淑子感到舒心和安宁。除了美景,当然还有可贵的友情。小学的同班同学俊子和美都里是她最要好的两个儿时伙伴,三人形影不离,什么事情都要一块儿做。比如一块儿去西服店定做衣服,又一块儿去取;背一样的书包,穿一样的鞋子;每个月一块儿去理发,而且都剪成同样的发型,甚至连头发带的颜色都一样。这是她们之问的“君子协定”,小手拉勾后,谁也不能违反。

那样的童年是快乐而祥和的。  作为家中的长女,山口淑子还受到了父母亲热心的教育。但不同于日本本土对女子的教育那般,让女儿学习诸如茶道、花道、烹调和裁缝等居家的一些手艺,而是让她练习小提琴、钢琴、筝之类的乐器。这也许就是父母的慧眼,发现了他们的女儿有着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小淑子平日里在学校就爱好音乐,喜欢唱歌,嗓音条件也很不错,这样一来,小淑子的音乐天赋就得到了培养和挖掘,为她日后在歌唱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此外,汉学继续在山口家传承着。山口文雄竭力地教小淑子学习汉语,似乎是期待她将来能走上政治舞台,从事日中关系的职业。或是担任政治家的秘书或翻译,进而成为一位政治家或新闻记者,总之是一名了不起的人物。

于是还很年幼的小淑子,白天就去学校上课,夜晚同来还要去听父亲担任讲师的满铁研修所的夜间汉语讲座,每隔一天还要做一次音乐练习,可谓是忙得不亦乐乎。但这样的忙碌并没有让小淑子觉得沉重,而是感到快乐。

自小生活的城市——抚顺,对幼时的山口淑子而言,是一座宁静城市。这里有闻名遐迩的露天大煤矿,有舒展的白杨树林荫道,有儿时的好友,慈祥的父母,可爱的弟弟妹妹……纵使大人的世界里已是战云笼罩,但在抚顺的这段时光,对未谙世事的李香兰来说,却是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P1-4

目录

序/1

第一章 习语弄乐 最是年少无忧/1

第二章 火光满天 惊见平顶山之变/5

第三章 获名“香兰” 有缘得遇旧识/10

第四章 师从名门 初登歌唱舞台/16

第五章 忐忑旅途 初见北京印象/21

第六章 亦喜亦忧 北京求学生涯/25

第七章 天津之旅 遇见一个传奇/31

第八章 加入满映 首拍《蜜月快车》 /37

第九章 白兰之歌 再创演艺高峰/42

第十章 苏州夜曲 歌坛大放异彩/51

第十一章 放歌日本 众人争睹风采/56

第十二章 几湍清流 流芳万世千秋/68

第十三章 影海遗珠 “夜莺”无声啼唱/79

第十四章 不堪煎熬 解除演艺合同/85

第十五章 夜来香飘 黑夜里的狂想/92

第十六章 重遇故人 人生缘来如此/102

第十七章 风雨飘摇 上海一九四五/106

第十八章 峰回路转 等待几多惶恐/113

第十九章 沙扬娜拉 如烟前尘旧事/123

第二十章 山口淑子 一无所有重生/128

第二十一章 重登影坛 成为日本影星/132

第二十二章 出访美国 邂逅一段姻缘/136

第二十三章 父女情断 怎不黯然神伤/142

第二十四章 签证受阻 间谍疑云再起/145

第二十五章 曲终人散 离别亦是开始/149

第二十六章 担当主持 踏足全新领域/156

第二十七章 喜悦泪流 中日邦交正常化/159

第二十八章 步入政坛 书写政界风云/161

第二十九章 传说复活 李香兰重访中国/167

特别辑录1:情殇——李香兰的爱之往事/173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儿玉英水/174

二、如果那天你说爱我:松冈谦一郎 /179

三、不能说的秘密:陈歌辛/182

特别辑录2:交会——当传奇遇见传奇/185

一、清朝最后的公主——川岛芳子/186

二、奈何红颜多薄命——周璇/189

附表一:李香兰生平大事记/193

附表二:李香兰电影及歌曲代表作列表/197

序言

2005年,一篇公开发表的长文,语重心长地劝诫当时的日本首相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因为“那会深深地伤害中国人的心”。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日本人,她的名字叫山口淑子。而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她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李香兰”。

李香兰,人如其名,如花一般的美丽,透着淡淡的芳香,是一个轻易就能让人着迷的女子。她是美女,是歌星,是影星,但也有她是汉奸、是间谍的传言。在上上辈人的眼中,李香兰,是一个传说。

传说诞生于1920年2月12日,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一个有着完完全全地日本血统的小女婴降生了,父母为她取名“山口淑子”。从一出生,淑子就开始背负一个身份,那就是,在中国出生的日本人。

拥有这样身份的人很多很多,但她却不同。因为后来,她有了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李香兰。而这个名字一度成为一个伪国演艺舞台上最耀眼的星辰。这个伪国,建立在她出生的土地上,却被控制在她的故国——日本手中。她爱她出生的那方土地,但终究,她不能背叛她的故国,这是李香兰命里注定的悲哀。

在那个战乱四起,炮火纷飞的年代,她穿上或华美、或朴素的衣裳,在水银灯下隐瞒着自己日本人的本来身份,扮演着一名憧憬伪国和谐繁荣的中国姑娘,宣扬着那刺痛着中国人的所谓“国策”。

没有人能了解她心里的痛苦,那是在两种身份之间的挣扎,是在两个她所爱的国家之间的徘徊。她甚至不能对任何人讲,于是只能在看不见一切的黑夜里。偶尔泪流。

当战争终于结束,她为那个“李香兰”所做的一切,背负上了“汉奸”的罪名。在没有旁听者的法庭上,她终于可以说出自己是日本人的事实。于是,她回到了她的故国,以她的本来面目“山口淑子”重生。

那是真正属于她自己的人生。努力让她拥有了比“李香兰”更多的荣耀。她不仅成为了日本本土影坛上的明星,而且踏上了好莱坞的舞台,走进了百老汇的歌剧。最后,曾经被政治所摆弄的她,竟成为了日本政界里的一朵铿锵玫瑰,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政坛,怒放!

只是,岁月如何变迁,也无法从生命中抹去那段叫“李香兰”的岁月,其实谁都不能,包括历史。

那淡去的过往中曾有过这样的一段对话:

“如果日本军队打进北京城,你们怎么办?”

“我……我将站在北京的城墙上!这样,不管是外面进攻的日本军队的子弹,还是城里迎击的中国方面的子弹,都将最先把我打死。”

那是16岁的决断。

而那时的那个女孩,该有多寂寞……

内容推荐

李香兰,还有一个日本名字,山口淑子。她出生在中国,祖籍却在日本佐贺县。1942年,李香兰来上海发展,拍了经典电影《万世留芳》,唱红了《夜来香》和《何日君再来》等几首当时广受喜爱的经典曲目,成为与周璇、白光、张露、吴莺音齐名的上海滩“五大歌后”之一。1974年,山口淑子当选日本国会参议院议员,连任3届。

2005年李香兰发表长文,劝诫日本首相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原因是“那会深深伤害中国人的心。”她还说:“我有中国和日本两个亲人,中国是养育我的母亲之国,日本是我的父亲之国。中国是我的故乡,所以去中国应说‘回’中国。”有这样人生经历的传奇女子注定是要饱受争议的,但同样也注定是要被写进历史的。

编辑推荐

李香兰,人如其名,如花一般的美丽,透着淡淡的芳香,是一个轻易就能让人着迷的女子。她是美女,是歌星,是影星,但也有她是汉奸、是间谍的传言。在上上辈人的眼中,李香兰,是一个传说。

本书从其出生开始说起,为我们娓娓道来她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那时的寂寞(一代名伶李香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44736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4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3.137=6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8: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