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再见宝贝再见
内容
编辑推荐

四岁小女孩深夜消失,恍神的母亲十二小时之后才发现。既没有勒索电话也没有事故现场,波士顿警方调动众多人马,仍然束手无策。

在孩子舅妈的恳切请求下,帕特里克和安琪加入了搜查行动,终于将方向导向掳人勒索事件。然而缴交赎款的夜里,爆发了激烈的枪战,对手不见踪影,孩子更没有赎回,最后一线希望也都破灭了。

就在事情看似就要过去之际,帕特里克发现或许他们一开始就搞错了方向……

内容推荐

再也没有比孩子失踪所造成的安静更强的声音。

这个介于两英尺半到三英尺之间孩子的静默,你会在臀部的高度感受到,听到从地板上扬起,从角落、缝隙,以及床边面无表情的娃娃脸上对你尖叫出声。

这种安静和葬礼及守灵时不同。死者的安静带着终了的意味;是一种你知道自己要去习惯的安静。

但是,你不会想要去习惯失踪孩子的安静;你拒绝接受,于是它对你高声尖叫。

死者的安静诉说着:再会。

失踪孩子的安静却说:来找我。

试读章节

在这个国家里,每天有两千三百名儿童列报失踪。

其中绝大多数是双亲之一从另一方处劫持自己的子女,并且超过半数以上的时间,孩子的下落明确无虑。这些孩子大都在一周内,就回到家。

两千三百名孩童当中有另一部分,是自行离家出走。同样的,其中大部分并不会失踪很久,通常他们的所在地不是立刻被发现,就是很容易被查明——友人家中是最常见的去处。

失踪儿童的另一种类型,是抛弃——被逐出家门的,或是双亲决定不去追寻的离家孩童。通常在庇护所、公交车总站、红灯区的街角满是这样的孩子,到了最后,有些甚至进了监狱。

在这些国内每年列报失踪超过八十万名的孩童当中,只有三千五百至四千名,被司法部归类于非家庭性挟持,或者是警方排除家人挟持、逃家、双亲弃养,或是孩子迷途或受伤的案例。

这些案例中,每年有三百名儿童消失踪影,没有再回到家中。

没有人——不管是家长、友人、执法人员、孩童照护机构,或是失踪人口中心——知道这些孩子行踪何在。可能进了坟墓;进了恋童癖的地窖或家中;也许进入到空无,在宇宙构造中的洞孔之中,再也不会有人听闻。

不管这三百个孩子去了哪里,他们依然无影无踪。听过他们案例的陌生人,心头也许会被他们萦绕个短暂的时间,对于挚爱的人,则会停留较久。

没有留下可以证明人已离世的身躯,他们没有死去。他们让我们意识到空无的存在。

而他们依然音讯杳然。

“我妹妹,”里奥纳·麦克雷迪一边在我们位于钟楼的办公室内踱步,一边说道,“日子过得相当艰苦。”里奥纳高头大马,脸部好似猎犬般稍微下垂,宽大的肩膀从锁骨开始往下倾斜,似乎有种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压在上方。毛茸茸的脸上带着害羞的微笑,结茧的手掌紧握。他穿着UPS快递人员的棕色制服,强健的双手搓弄着搭配成套的棕色棒球帽帽缘。“我们的老妈是个——呃,老实说,是个嗜酒如命的人。在我们两人都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离开了。如果你是这样长大,也许你——我猜——会有许多怒气。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步入正途,弄清楚自己生命的方向。不单是海伦。我是说,我自己也有一些严重的问题,二十多岁的时候也狠狠爆发过,我也不是什么天使般的人。”

“里奥纳。”他的妻子说。

他对她抬起一只手,似乎是说他必须现在倾吐,否则再也说不出口。“我很幸运,遇见了碧翠丝,整顿了我的生命。我要说的是,肯奇先生,珍纳洛小姐,如果有人给你们时间,给一些喘息的机会,人是会长大的,这就是我要说的。也许吧。因为她的日子艰苦,而且——”

“里奥纳,”他的妻子说了,“不要替海伦找借口。”碧翠丝·麦克雷迪一只手梳弄着草莓色的头发说道,“蜜糖,坐下,拜托。”

里奥纳说:“我只是想解释,海伦的日子不好过。”

“你也一样,”碧翠丝说,“但是你是个好父亲。”

“你们有几个孩子?”安琪问。

碧翠丝露出微笑。“一个,叫做迈特,五岁了。在我们找到爱曼达之前,他会和我弟弟、弟媳待在一起。”

提到儿子,里奥纳似乎振作了一些。“他是个美妙的孩子。”他说,为了自傲,看来几乎要感到羞赧。

“爱曼达呢?”我问。

“她也是个很好的孩子,”碧翠丝说,“而且让她一个人流落在外,太过年轻了。”  爱曼达·麦克雷迪三天前在这个街坊失踪。自此之后,整个波士顿似乎都一心寻找她的下落。警方的投入,比四年前为了堕胎诊所枪击案去搜寻约翰·萨奇的人力还要更多。市长召开记者会,信誓旦旦,在找到女孩之前,不会有任何事务比这件失踪案件来得优先。媒体祭出大篇幅版面:每天早晨两大报的头版,加上晚间三家主要有线电视台的头条消息,在肥皂剧和脱口秀之间,还有每个钟点的更新讯息。

而三天了——音讯全无。一点蛛丝马迹也没有。

爱曼达·麦克雷迪消失之前,在世上度过了四年又七个月的时间。她的母亲在周日晚间将她放上床,八点半左右检视过孩子,而第二天早上,在九点过后没多久再看向爱曼达的床铺,只见到床单上女儿躺过的痕迹。

海伦·麦克雷迪为女儿铺排好的衣物——粉红色T恤衫、丹宁短裤、粉红色的袜子,以及白色的球鞋一全都失去踪影,同样消失的还有爱曼达最喜欢的娃娃:一个三岁金发女孩的复制品,与小主人有着令人毛骨悚然的相似,爱曼达将娃娃取名为小豆子。房问里并没有挣扎的迹象。

海伦和爱曼达住在一栋三层楼屋合的二楼,可能是有人在爱曼达的卧室窗口下架了一座梯子,推开纱窗入内绑走小女孩,但是机会并不大。纱窗和窗台并没有被动过手脚,屋子基座的地面也没有摆放过阶梯的痕迹。

可能性较高的是,假设一名四岁大的孩子并非突然在半夜里决定白行离家,就是下手挟持的人,没有撬开门锁也没有破坏门框上的铰链,打开前门就进入到公寓内;因为门没有上锁,这些举动都不必要。

在媒体披露这个信息之后,海伦·麦克雷迪遭到大肆挞伐。在她的女儿失踪二十四小时之后,波士顿小报《新闻报》呼应了《纽约邮报》,刊出头版标题:

请进:

小爱曼达的妈没锁门

标题下有两张照片,一张是爱曼达,另一张则是公寓的门。门被打了开来。警方说明,这并非发现爱曼达·麦克雷迪失踪当天早晨的情况。门的确是没有上锁,但并非大大敞开。

P3-6

书评(媒体评论)

“紧凑的写作……迷人的系列……勒翰是勇于玩弄类型小说传统的私家侦探创作名家之一。”

——《华盛顿邮报》书评

“勒翰的声音是独一无二的。他将冷硬派的侦探小说,转变成对于腐败灵魂的悼文。”

——迈克尔·康纳利

“勒翰的表达方式独特,感受强烈,并且出自内心,使他在丰富了当代神秘推理小说的众多杰出作家群中,出类拔萃。”

——《出版人周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再见宝贝再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丹尼斯·勒翰
译者 苏莹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41979
开本 32开
页数 4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44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09-7459
版权提供者 Dennis Lehane c/o Ann Rittenberg Literary Agency, Inc.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