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神笔马良/中国儿童文学传世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由洪汛涛著的《神笔马良/中国儿童文学传世经典》具有以下特色:

精选中国当代名家代表作,用最美的国画手绘插图,用最本真的中国元素符号设计,展现中国风的现代美。

书名由著名书法家顾亚龙、张仲亭题写,并保留了书法中的繁体字;丛书名的设计上,采用篆刻这一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与两位书法家的书写书名互相辉映,希望读者畅游文学经典时,既能体会中国的书画之美,也能感受到母语的文字之美。

内容推荐

这本由洪汛涛著的《神笔马良/中国儿童文学传世经典》所讲述的故事在国内家喻户晓,传播很广。马良从小喜欢画画,有一天得到了一只神笔。为了给百姓画画,他巧用神笔,战胜了恶势力。《中国儿童文学传世经典:神笔马良》还收录了《望夫石》《十兄弟》《仙华山的神话》等童话故事,篇篇精彩。

目录

中国情怀与中国故事(代前言)

神笔马良

十兄弟

望夫石

仙华山神话

天鹅与蛤蟆

树洞里的孩子

狼毫笔的来历

慢慢来

夹竹桃

一张考卷

半半的半个童话

童话点赞(代后记)

试读章节

神笔马良

大路边,有一座官府的书房。

书房里,一个身体肥胖的大官躺在太师椅上,眯着双眼看一个尖下巴的画师作画。

这画师,拿着笔,正在纸上描一幅“松鹤延年”图。

图描好了,他躬着腰,走到大官的面前,嬉皮笑脸地把那张图端上去,手指着图里的那株大松树,说道:“大人,你就像这株大松树,长青不老,万寿无疆!”

大官心里乐滋滋的,捋捋下巴的胡须,随口应道:“岂敢!岂敢!”

正在这时,一个十五六岁的放牛少年马良,牵着一头大黄牛,从书房的窗下经过。他看见窗里画师在作画,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看得出神。

突然间,那淘气的牛“哞”地叫了一声,大官和画师都怔住了。

马良这孩子,很喜欢画画,可是他家里穷,买不起一支笔。他在窗口对那画师说道:“请你借给我一支笔,好吗?”

那画师问他:“你要笔干什么?”

马良红着脸,告诉他:“我想学画呀!”

画师和大官两人相对看了一下,便“嘻嘻嘻”“哈哈哈”地大笑起来。

大官嘲笑道:“放牛的也想学画啦!”

画师走向窗口,对着马良啐了口口水,讥讽他:“喂,别做梦啦!好好地放你的牛去吧!”

他“砰”地将窗门关上了。窗子里,“嘻嘻嘻”“哈哈哈”的笑声还在继续着。

马良心里气愤极了,他拉着牛,离开这里,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不相信,放牛的连画也不能学了!”

山背。

大黄牛低着头走来走去吃着青草。

马良在一个大树桩上学画,他描着公鸡、兔子这些小动物。

旁边一个年龄与马良相仿的孩子,蹲着身子看他作画。他不知想到了什么,突然问马良:“马良,你学会了画画,是不是也给那些大官、财主们画呢?”

马良把头一晃,生气地回答道:“哼!才不呢!将来,我专给咱穷苦人画画!”

他一面说着,一面仍在大树桩上画着。

溪边。

牛在溪里喝水。马良手执一根树枝,在沙滩上学画。

山冈。  马良砍完了柴。他拾起一块有色的小石块,在岩石上学画。

马良的家里。

墙壁上已经密密麻麻画满了各种画,但是他还在不断地画着呢!

他对着墙壁上的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可惜我连一支笔都没有。”

山背。

马良砍了一会柴,坐着休息,随手用石块在岩石上画起一只白色的小兔。他出神地看了几眼,又继续砍柴去了。

忽然间,只听得“当”的一声响,飞过来一支箭,射在那小白兔上;箭在石头上一碰,弹落在地上了。

马良回头一看,禁不住也笑了起来。

原来,一个打猎的,远远看过来还以为这小白兔是真的呢。他走到马良身边,摸摸马良的头,呵呵大笑道:“画得像真的一样,我被你骗了呀!”

春去秋来,花落花开,转眼好几年了,马良学画从没有间断过。

马良的家里。

马良拿起木炭,在墙壁上画了一只大公鸡,虽然画得十分像,但是公鸡身上没有一点颜色;他定睛望了一会,又对着手上的木炭慨叹起来:“唉!要是我有一支笔,那该多好啊!——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有一支笔呢!”

紧接着,从半空中传来了一阵苍老洪亮的声音:“你现在就有一支笔了!”

话音未落,“叮咚”的仙乐声自远而近,屋子里亮起了金色的光芒,一位白头发白胡须的老神仙,站在他面前。

马良看得呆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老神仙满脸笑容地伸过手来,手上是一支散发着五色光芒的笔。

P4-7

序言

中国情怀与中国故事

(代前言)

徐鲁

现在我们都喜欢谈论和呼唤“正能量”这个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会给一代代小读者提供一些“正能量”。但是,正能量也有大、中、小之分。正能量小的作品,那稀薄的一点能量很快就会被时间、被纷纭复杂的社会给稀释和覆盖掉了,因此这类作品的生存空间和生命力也极其狭小和微弱,萎谢得很快。中等能量的作品,其实也难敌社会上不断产生的巨大的负能量,例如人心的浮躁、阅读上的功利性、读者的趋时心理,加上浅阅读、轻阅读的流行,还有海量的信息……所有这些负能量,也使得一些中等的作品难以产生应有的影响力,只能是勉强存在而已。只有正能量巨大的作品,其自身的生命力也会非常巨大,它才能无论在任何不同的年代、任何文化背景下,都能释放自己的影响和魅力,立于永久的不败之地。这类作品,才是真正的杰作和经典。

毫无疑问,洪汛涛先生的《神笔马良》:就是一部具有强大的正能量的作品。所以,它虽然问世六十年了,却仍然历久弥新,光彩熠熠。作为洪汛涛先生作品的一名读者,我觉得,对这位童话大师最好的纪念,当然就是重新阅读他留下的作品。这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少有的几座高峰之一。

重新阅读洪先生不同时期的童话作品,我感到,他在创作风格和艺术追求上的开阔、包容、创新的姿态,在他们那一代作家中间,是并不多见的。他自己说过:“一个童话作家,不能老写一种童话。要创新,创新,不断创新。”他认为童话作家要像魔术大师变戏法一样,不断给观众新的戏法。他甚至还说得十分具体:童话要向小说学习形象,向散文学习抒情,向诗歌学习精炼,向戏剧学习故事冲突,向电影学习剪裁,向民间文学学习民族气派和乡土风味,向寓言学习含蓄和哲理,还要向逻辑学学习有迹可循,向美术学习色调,向音乐学习节奏,乃至向说相声的学习幽默和“抖包袱”,向编笑话的学习诙谐……由此可见,作为一位童话大家,他的胸怀是多么宽广,他的美学趣味是多么丰富!

在实际的创作中,他确实也是在这么践行着他的童话美学观念。他通过对不同题材和文本的处理,试验了童话艺术的各种可能。例如他的童话《夹竹桃》,就带着抒情散文的风格,完全可以与高尔基的《早晨》《海燕》这样的散文体童话相媲美。另一个名篇《狼毫笔的来历》,就是小说风格的童话,叙事笔法上和对形象的塑造上,说是童话也可以,说是动物小说,我觉得也没有问题。还有他的《一张考卷》,充满了相声的效果;《慢慢来的故事》和《半半的半个童话》,又带着动画电影的蒙太奇镜头感,剪裁得十分有味道。至于那些带着典型的民族气派和中国情怀,传递着中国人古老和美好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富有民间故事风味的篇什,在洪先生的作品那就更多了。奇怪的是,这一类本来最有可能打上“中国”标记的题材,对现在很多年轻的童话作家却很有点隔膜。民族传统、乡土文化、民间生活积累下来的这座“富矿”,却不见新一代童话作家来挖掘、来“淘宝”,致使当下的童话无论是题材、情怀,还是写法、风格上,都越来越单调、越来越狭窄和同质化,几乎有点大同小异、千篇一律了,这很难说是童话的进步。

因此,我觉得,怎样从民族气派、中国情怀、传统文化上去下功夫,去讲好当代童话里的“中国故事”,这是我们新一代童话家最应该去向洪汛涛大师学习的地方,也是这位童话大师最值得我们去纪念、去尊崇、去效法的地方。

2014年春天,写于《神笔马良》诞生六十周年纪念会前夕

后记

童话点赞

(代后记)

洪运

一代童话大师洪汛涛先生的《神笔马良》已经创作60周年了。2013年4月9日,洪汛涛诞辰日,这天谷歌首页刊登《神笔马良》插图,代表全球读者,向《神笔马良》及作者致以最崇高敬意!今年4月9日,《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央电视台、上海教委等政务微博也都发表了《神笔马良》纪念微博,其中央视新闻微博点赞1287,转发686,评论244。4月11日、12日,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等单位在上海图书馆、浦江县隆重举行了纪念活动。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石雅娟、上海作家协会秘书长马文运、湖北作家协会副主席徐鲁、浙江作家协会副主席汤汤等出席了会议,并都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大家认为‘《神笔马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它将会是不朽的”。7月25日,《神笔马良》电影也上映了,高科技3D电影吸引不少观众,但大家都没有忘记原作者洪汛涛先生。“作为80后,我们对‘神笔马良’这四个字充满感情。其实,如今上映《神笔马良》,跟当年美影厂那部名叫《神笔》的木偶片,除了都改编自儿童文学家洪汛涛的作品外,没有一点关系。当然,对比不是为了否定当年的《神笔》,而是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当年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意识形态指针。从这个意义上说,记录了这一形态的《神笔》才是经典的。”(摘录《新京报》8月6日)考虑到半个多世纪的漫漫岁月,寻找旧刊颇为不易,我们在本书特意全文发表洪汛涛先生编剧电影文学剧本《神笔》(改名《神笔马良》)。‘《神笔》和《神笔马良》这两个同题材,不同时代的影片,恰到好处地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审度时代烙印在影片中的体现。我们不仅要看马良和小伙伴的故事,而是在看20世纪50年代和2l世纪初人们在认知世界和想象世界上的差别,这种差别会反映在人物造型、市井道具、音乐编曲以及剧情设置等影片的方方面面。”(摘录同上)我们希望读者从《神笔马良》不同电影和不同剧本的比较中,也能获得启迪和教益。愿我们的小读者都有这样一支“神笔”!都能成为可爱的小“马良”,在这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成为凝聚起中华民族下一代向上向善向美的一种正能量,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努力。

《神笔马良》是中国儿童文学巅峰之作,它P,l耀着民族和时代的精神,在世界童话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大家都想知道,先生是怎样创作出这一部经典童话作品呢?请你们自己到《仙华山神话》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电影《神笔》获得巨夭成功,使洪汛涛先生对电影文学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把《十兄弟》也编写成电影文学剧本,给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故事很动人,也极有儿童情趣。剧本通过了,但到了摄制组,因故事中的人物变形甚多,水火土石变幻无穷,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摄制有困难无法拍成。因此,1956年8月,洪先生把这剧本改写为童话。

说洪先生是一位来自民间的作家,当无差错。他童年是在贫困和战乱中度过的,自幼喜欢绘画、篆刻、书法,尤其热爱文学,喜欢搜集民间文学和民间美术作品。他是带着满腹民间文学,来到文学队伍的。民间文学一直没有离开过他的创作。洪先生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新滋养,贴在现代的生活上,而发展着他的创作。洪先生童话以“文革”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他一手拿“神笔”,写了受人尊敬的“马良”这个人物,一手拿“狼毫笔”,写了这个悲壮的笔的“来历”的故事。这两支“笔”,都曾获得国家级的大奖,都曾受到世界各地评论界的推崇和赞美。洪汛涛在他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年复一年,孜孜不倦,在差劣的条件中,写出如此众多而精美的儿童文学作品,特别是童话作品,不愧是一位为读者所拥戴的儿童文学大家,一位受到人们尊重的童话大家。他的成就是卓越而杰出的。

在《神笔马良》发表期间,洪先生还为孩子创作了《天鹅与蛤蟆》《树洞里的孩子》《望夫石》等富有民族风格的优秀童话。讴歌勤奋、无私、正直、善良;反对贪婪、邪恶、强暴,是这些童话的总的主题。作者采用我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汲取民间传说、故事的宝贵营养,为读者塑造了众多的童话人物形象,编织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人们从田娥姑娘身上感受到朴素真挚的纯洁心灵的美;《树洞里的孩子》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坚忍不拔心地善良的青少年形象,而正是他的乐于助人,使他获得了美满幸福。惩恶扬善,虽说是传统主题,可是不论在哪个时代,弘扬正气、发扬先人后己、言而有信等基本道德观念,这始终是符合人们的要求与愿望的。《望夫石》是先生依据民间传说,并吸取了汉魏六朝小说中的某些题材,经过一番再创作而写成的一个美丽而又动人的童话。令人瞩目的是,这篇童话反映了人们对自由、幸福的憧憬,反映了人们的情感和愿望,因而作品的现实意义与人民性是显而易见的。“特点在于故事的结构和文字的生动、鲜艳,音调铿锵。”(文化部原部长茅盾)我们从《望夫石》的创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对于古代民间文学及其他兄弟民族的民间传说,在采纳、融合、发展、创新方面所作的努力。

从洪汛涛这一时期的童话创作中,人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童话民族特色的正确涵义和重大价值。洪先生是我国努力运用民族传统风格和民间文学形式创作童话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关于洪汛涛后期童话作品,徐鲁先生在《前言》中都论述了,不再重复)大师文字山高水长、大师远去足音犹在。我们怀着无比敬仰和崇敬的心情,谨以编辑此书来缅怀他、追思他、纪念他。也为洪先生创作童话点赞!

借此机会,要特别感谢徐鲁先生、杜蕾女士多年来关心支持!我们还要感谢为本书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所有朋友,我们也要感谢读者的厚爱及社会支持!

2014年9月22日,洪汛涛先生逝世十三周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神笔马良/中国儿童文学传世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洪汛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816225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2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2015299842
中图分类号 I287.7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