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郭沫若学术述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研究郭沫若学术近40年的总结,为其在郭沫若研究领域的一本代表作。收文36篇3附篇,分一总论、四分论,论述郭沫若的学术体系、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学术交往,附作者研究郭沫若的经历。反映作者“从郭沫若所研究的学术内容入手”,看20世纪学术演进之路的研究特色;以郭沫若为“联络站”,从学人交往考察20世纪学术的研究思路;以陈寅恪“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的“真了解法”,认识郭沫若所处年代和那个年代郭沫若的研究方法。
作者简介
谢保成,男,1943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郭沫若研究会顾问。主要从事中国史学史、隋唐五代史、20世纪学术文化研究,代表作有:《隋唐五代史学》、《郭沫若学术思想评传》、《贞观政要集校》、《中国史学史》(主编)、《民国史学述论稿》、《龙虎斗与马牛风——论中国现代史学与史家》。
目录
引子
总论
郭沫若与20世纪学术文化——创造民族新文化、填写世界文化史白页
第一编 思想体系
吞吐中西的世界文化观
附:挣脱昔日的桎梏,不断注射青年化的血清
吸收异民族优秀文化,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立足于郭沫若译著的考察
“接受科学”,走“科学的中国化”之路的思想与实践
追求艺术与社会双重价值的美学思想——关于郭沫若美学通信三札及补记
第二编 学术研究
创建唯物史观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从20世纪思想文化趋势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依余所怀抱之系统”,“打开”卜辞之“秘密”
凿破彝铭之“浑沌”,条理金文成大系
附:几组刻石考释与一部沉埋的遗稿
构筑研究诸子方法体系,探究儒、法、道思想源流——“十批”原是好文章
附:关于《十批判书》版本的一些问题(潘素龙)
“苏活”古书生命的特色与成就
贯彻“人民本位”的历史人物研究
在研究与创作中探索史学与史剧的关系
主编《中国史稿》
创刊五十年,文坛忆盛事——追踪郭沫若在《光明日报》掀起的学术研讨热
第三编 学界交往
郭沫若与胡适:由认识东西文化的差异,到走哪条道路的敌对
郭沫若与20世纪三大历史考据家
从“神交”到“握手言欢”:郭沫若与历史语言研究所二十年
郭沫若与容庚:从“未知友”到“文字交”
郭沫若与田中庆太郎:“亲若一家人”
郭沫若与陈寅恪:“龙虎斗”与“马牛风”
第四编 辨诬纠谬
还其本来面目——重读《甲申三百年祭》
《甲申三百年祭》写作的前前后后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审视“李杜并称”与“扬杜抑李”
两种文化思潮——兼论郭沫若的李杜研究
推荐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手稿影印本出版
《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文中的资料并非从冯家昇那里得来
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赠别的对象”不是吴筠——郭沫若认识偏失及原因分析
“照着我写”与“替曹操翻案”的纠结——看程派名剧《文姬归汉》想到郭沫若写《蔡文姬》
对兰亭论辩的认识与思考
更正《郭沫若书信集》、《再生缘》校订本注释的几则失误
附编 研究历程
“真了解法”治郭学——谢保成先生谈郭沫若研究
《郭沫若学术思想评传》前言、一校校后记
附:《郭沫若评传》后记
郭沫若史学研究三十年
在四川“郭沫若与新世纪”学术研讨会的发言
“郭沫若与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文化选择”
国际学术讨论会总结发言
雅俗共赏郭沫若书法——《中国书法家全集·郭沫若卷》评介
《抱箭集》小考
后记
后记之后
序言
郭沫若政治、学术兼而
为之,既从事研究,又从事
创作,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
,研究郭沫若存在不平衡的
现象。专谈其人生、政治、
创作、逸闻等的论著多,专
论其学术成就和贡献的论著
少,给人造成郭沫若没有多
少学问的印象,甚至不少人
以为郭沫若不学无术,有一
点学问也是来自抄袭。
1947年10月17日,中央
研究院评议会审查院士提名
名单。关于郭沫若提名一事
,有以其参加内乱,与汉奸
等罪,不宜列入;有以恐刺
激政府,对于将来经费有影
响;有恐其将来以院士身份
在外面乱发言论;有认为不
应以政党关系影响其学术贡
献,若以政府意志为标准,
不如请政府指派;胡适、傅
斯年的代表夏鼐认为应以学
术为主。最后无记名投票,
以14票对7票通过郭沫若列
入候选名单。11月15日,
150人的候选名单在北平、
天津、上海各大报和《国民
政府公报》刊出,并明确规
定:“经公告四个月后,再
当由评议会举行第一次院士
选举,于此候选人一百五十
人中选举八十至一百人,每
人必须有全体出席人数五分
之四投同意票者,方可当选
为院士。”“对公告名单中任
何候选人之资格有批评意见
者,尚可将具体意见函筹备
会审阅后,提交评议会,于
选举时,作为讨论之参考资
料。”1948年3月25-27日,
评议会在中央研究院院部正
式投票选举。经普选、补选
,前后五次投票,选出81名
院士,4月1日正式公告。郭
沫若在整个评选过程中,始
终名列人文组考古学,最终
当选院士。
提名郭沫若的是胡适、
傅斯年。胡适填写的《国立
中央研究院院士候选人提名
表》,以郭沫若的“专习学
科”为“中国古铭识学”,在
被提名人资格说明第一项填
写:“合于第一项资格。他
把卜辞分类研究和把铜器铭
文分时代地域研究,都有重
要发明。”在被提名人资格
说明第二项填写:“《卜辞
通纂》《两周金文辞大系》
《古代铭识汇考》等。”傅
斯年填写的《国立中央研究
院院士候选人提名表》,以
郭沫若的“专习学科”为“考
古学”,在被提名人资格说
明第一项填写:“郭君研究
两周金文以年代与国别为条
贯,一扫过去‘以六国之文
窜入商周,一人之器分载数
卷之病’,诚有‘创通条例开
拓阃奥之功’;其于殷商卜
辞,分别排比,尤能自成体
系,其所创获,更不限于一
字一词之考订,殆现代治考
古学之最能以新资料征史者
,合于第一项规定。”在被
提名人资格说明第二项填写
:“(一)《两周金文辞大
系》,《图录》:民国廿四
年出版,日本东京文求堂。
《考释》:民国廿四年出版
,日本东京文求堂。此书集
两周青铜器铭文有年代及国
别可征者三百余器详加考释
,附以图录,创为南北二系
之说,为研究古金文者一大
进程。(二)《金文丛考》
,民国三十一年出版,日本
东京文求堂。此为大系之姊
妹篇,以青铜器铭文为资料
释其文辞并讨论其含意与经
史记录比较互证,尤多卓见
,为研究古代思想及社会史
最注意原史资料之作。(三
)《卜辞通纂》,民国二十
一年出版,文求堂发行。此
书选传世卜辞之菁粹者凡八
百片,分类排列,比事释词
,创建极多,为研究殷虚卜
辞一最有系统之作。”
同年,顾颉刚在新出版
的《当代中国史学》中这样
评说郭沫若的成就:“郭先
生应用马克思、莫尔甘等的
学说,考索中国古代社会的
真实情状,成《中国古代社
会研究》一书,这是一部极
有价值的伟著,书中虽不免
有些宣传的意味,但富有精
深独到的见解。”
1950年12月,董作宾在
海峡另一侧对郭沫若的学术
贡献这样评论:“唯物史观
派是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
会研究》领导起来的……他
把《诗》《书》《易》里面
的纸上史料,把甲骨卜辞、
周金文里面的地下材料,熔
冶于一炉,制造出来一个唯
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
……郭书所用的旧史料与新
史料,材料都是极可信任的
。”
陈寅恪1953年在《对科
学院的答复》中表示:“郭
沫若是甲骨文专家,是‘四
堂’之一。”后来又说:“郭沫
若最好的著作是《青铜时代
》。”
了解和认识郭沫若的学
术成就和贡献,是相信中央
研究院院士评议会的评议结
果,相信胡适、傅斯年、顾
颉刚、陈寅恪等20世纪20-
40年代学术领军人物的评价
,还是相信其他什么人的人
云亦云?
本书想通过自己的研究
,来检验一下中央研究院院
士评议会的评选结果,印证
一下胡适、傅斯年、顾颉刚
、董作宾、陈寅恪等学术大
家对郭沫若学术的评价,同
时告知读者:郭沫若在从政
、创作的同时,形成贯穿他
整个人生和全部文化历程的
学术思想体系,因而具有独
特的学术研究体系,取得多
方面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是谈20世纪学术文化不可
或缺的一位学术大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郭沫若学术述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保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2801803
开本 16开
页数 5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33
出版时间 2022-07-01
首版时间 2022-07-01
印刷时间 202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806
CIP核字 2022092792
中图分类号 K825.6-53
丛书名
印张 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5
2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