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彝文的源流/中国民族古文字文献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彝文是生活于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的彝族使用的民族文字。彝文具有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古代文献,在彝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彝文主要是彝族毕摩在宗教祭祀活动中使用,大量的彝文文献主要是宗教文献,在宗教学、民俗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彝文是一种有着独特性质和特点,有独特的构造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文字体,在文字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彝族的人口分布和语言使用情况………………1

第二节 彝语的方言分布…………………………………2

第三节 彝文概况…………………………………………3

  一、彝文的应用………………………………………4

  二、彝文文献的类型…………………………………8

  三、彝文的基本特点…………………………………8

 第二章 彝文的起源…………………………………………13

第一节 关于彝文起源的传说和记载……………………13

第二节 前人关于彝文起源的研究………………………17

  一、彝文产生于唐代说………………………………17

  二、彝文创始于唐代而集大成于明代说……………18

  三、彝文产生于汉代说………………………………20

  四、彝文产生于夏代以前说…………………………22

  五、彝文产生于古羌时代说…………………………24

  六、彝文与仰韶文化刻划符号一脉相承说…………25

  七、龙山丁公陶文为古彝文说………………………27

第三节 彝文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31

  一、彝族的历史来源…………………………………31

  二、彝文产生的社会背景……………………………55

第四节 彝文形成的时间和地域…………………………60

  一、彝文形成的时间…………………………………60

  二、彝文形成的地域…………………………………67

  三、彝文的创造者……………………………………71

第五节 彝文的渊源………………………………………72

  一、“树枝文字”说…………………………………72

  二、与半坡和中水陶器上的刻划符号的关系………73

  三、与古蜀文字的关系………………………………75

 第三章 共同彝文……………………………………………80

第一节 共同彝文和方言彝文……………………………80

  一、术语界说…………………………………………80

  二、区分共同彝文和方言彝文的意义………………81

  三、研究步骤和方法…………………………………84

  四、比较所用的文字资料来源………………………88

第二节 共同彝字例释……………………………………90

第三节 共同彝文的构字方法……………………………258

  一、象形………………………………………………259

  二、示义………………………………………………261

  三、假借………………………………………………265

  四、转注………………………………………………267

  五、借字………………………………………………268

第四节 共同彝文的类型…………………………………271

  一、文字的分类………………………………………271

  二、彝文发生学来源的讨论…………………………274

  三、共同彝文的类型…………………………………276

 第四章 彝文的流变——彝文方言区差异的形成…………278

第一节 彝文方言区差异的表现…………………………279

  一、共同彝字在方言中的异写………………………279

  二、共同彝字在方言中的异用………………………280

  三、转注分化字的不同………………………………281

  四、新造方言字的不同………………………………287

  五、文字发展方向和文字类型的不同………………29l

第二节 彝文方言区差异的结果…………………………295

  一、各方言用字习惯的不同…………………………296

  二、方言彝文系统的形成……………………………305

第三节 彝文形成方言区差异的原因……………………323

  一、共同彝文随着民族的迁徙而分化………………323

  二、方言彝文随着彝语方言的形成而形成…………324

  三、缺乏规范是彝文异体众多、随便通假的原因…324

  四、用途的限制也是彝文形成地区差异的重要

    原因………………………………………………325

 第五章 彝文方言区差异与战国汉字文字异形之比较……327

第一节 战国时期汉语文的“言语异声,文字异形”…327

  一、言语异声…………………………………………327

  二、文字异形…………………………………………

  三、秦始皇的“书同文”……………………………

  四、秦始皇“书同文”取得成功的原因……………336

第二节 彝文方言区差异与战国汉字文字异形之比较…338

  一、社会背景的不同…………………………………338

  二、语言背景的不同…………………………………339

  三、文字异形表现的不同……………………………340

  四、文字异形性质的不同……………………………341

第三节 彝语能否书同文…………………………………342

  一、文字的超时空性…………………………………343

  二、表意文字的超语言性……………………………347

  三、彝语能否书同文…………………………………349

  四、几种“规范彝文”评介…………………………352

  五、彝文规范的前景…………………………………357

结语………………………………………………………………361

主要参考文献……………………………………………………363

后记………………………………………………………………37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彝文的源流/中国民族古文字文献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孔祥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5070619
开本 32开
页数 3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3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217.2
丛书名
印张 1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3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