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北漂的办学梦/七彩教育同盟系列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上世纪70年代,我出生在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淝河乡的一个偏僻村庄,这个村庄名叫赵圩子。我到底哪一天出生的,父母亲也记不清。当然,知不知道我的生日,都无所谓,因为我活了四十多年,从来没有过过一次生日。我只知道母亲曾经告诉我,我是秋季出生的,当时,她正在地里干活,觉得肚子疼了,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农活,回家就生下了我。至于身份证上的生日就是个大概日期,是不准确的。随着这两年父母亲的相继离世,我永远也无从知道自己的生日了。

赵圩子地处淮河北岸,离怀远县城有五十多里路。村前有一条小河叫清沟河。河不算宽,但长年有水流淌,赶到夏季涨水的时候,河水常能漫过河沿,那可是村民捕鱼捉虾的好时节。

村后就是大片的庄稼地。村庄不大,几十户人家,几乎全都姓赵。围绕着赵圩子的几个村庄,则大都是姓崔的人家,在当地是大户。一般村长、书记,都是由姓崔的人来担任。姓赵的偶尔也能当个所谓的一官半职,但往往也没有多少实权。

我的小学就是在村里的庙东小学读的。那时候的小学是五年制,我读到五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偏科了,语文好,数学差。那年,我代表村里小学参加全乡小学五年级语文竞赛,获得第二名,也算是为学校争了光!教我语文的崔老师本就偏爱我,赶紧把我取得的好成绩告诉了我父亲。父亲自然也觉得很光荣,时不时就在村里人面前炫耀一番。

小学毕业,我要到当时乡政府所属的仁和联中去上学了。说是中学,实际上就是一所乡里的联办初级中学。

仁和联中坐落在乡政府旁,离我家有三里多路,对于刚上初中的我来说,这已经算是远地方了。到了开学的日子,我就和村里的同学一起去报了到,成了一名初一学生。

联中不大,一南一北,两排面对面的走廊房,设三个年级,每年级又分两个班,共六个班级。当时,联中的初一年级招收甲、乙两个班新生。至于学校怎么分的班,我不知道,只知道我被分到了甲班。当时,我还想,要是按照甲乙丙丁先后顺序来说的话,甲在前,自然比乙班好了。但后来看,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分班之后,同学们就进了班。由于我在班里比较瘦小,被排在第一排坐,而且是最靠近老师讲桌的那个座位。

接下来就开始选班干部。我的初一班主任是一位崔老师,他家离我家不算太远。

说是选班干部,其实就是班主任一个人定。因为全是刚上初一的新生,来自全乡各个村办小学,班主任无从了解每一名学生,所以就要根据考试分数来定班干部。正常情况下,理应是分数高的当班干部,这样能服众。

到现在我仍然非常清晰地记得选班干部时的情景:那天,老师站在讲桌前,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分数在班里靠前的同学的名字,我偷偷瞄到这里面也有我,我心想当班干部肯定没问题!

崔老师开始在黑板上写班长的姓名,不是我;写副班长的姓名,不是我!我想,接下来该选我了吧。我能感觉到,崔老师也在犹豫,好像在思考什么。他接着开始写课代表的姓名,我当时想我应该能当上语文课代表吧,但是等到课代表的姓名都写完了,还是没有我!

我当时傻了!心想,崔老师,我的名字就在纸上,您没看见吗?您是不是把我的名字落下了?怎么不选我呢?

所有的这些疑问,都被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无情地打碎了!我不敢抬头,更不敢看同学和老师,恍恍惚惚中,极不情愿地和同学们一块儿拍巴掌,向当选的同学表示祝贺。

自打没选上班干部之后,我的情绪一直都很低落。我本来就很内向,这无缘无故的落选,更是让我郁郁寡欢。之前,在小学时存在心底的那份自信和荣耀,一下子荡然无存!这样的心情,影响了我的学习。整个初中三年,我的学习成绩都很一般,只是语文能学得好一些,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

就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家里发生了许多变故。

父母亲的勤劳能干和热心肠是远近闻名的,人缘也很好。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在怀远县城的沙石管理委员会开山,算是公家人。当时,人们家里盖房子,为了房子牢固,要用石头块儿砌底座和下地基,我父亲因为正好会这门手艺,所以很吃香。但后来,父亲怕我母亲一个人在农村养活不了我们兄弟姐妹六个,就硬是辞了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回到村里。

P2-3

书评(媒体评论)

我想一位从打工子弟学校成长起来的校长,他的人生一定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一定会为社会提供执着进取、自强不息的正能量,一定会为教育界提供多样化办学之路探索的范式,一定会成为更多校长学习的楷模……赵校长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这样一句话,“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郑瑞芳

赵校长以其个人的奋斗经历展示了一个锲而不舍的人如何坚守梦想、如何丰盈人生,成为我们每一个平凡人投奔理想的楷模。本书是一部真实版本的凡人之歌。作为流动学校的创办者,其个人在创办学校中的各种经历同时折射了我国民办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发展历史,本书是一部值得教育学者深入研究的自传。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赵宁宁

倾情民工子弟,浇灌流动花朵。

十几年不懈追求,成就民间教育家。

——《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学军

办学艰难,八方支援。爱满天下,征途烂漫。

——离休干部、老志愿者 王成仁

后记

我本打算在六十岁后写书的,今年6月在河北唐山伯雍小学参加“七彩教育同盟”教研活动时,郑瑞芳校长嘱咐我,以我的办学经历为素材写一本书,她帮助我出版。于是,7月学校一放假,我就开始动笔。这让我实现写书的愿望一下提前了二十年。

这本书写了我的成长过程:从安徽到北京;从农村到大都市;从农家子弟到打工子弟学校校长;从“北漂”青年到“中国好人”;从追求进步的青年到中共党员;从文学爱好者到教育工作者;等等。二十年的时间,北京给了我宝贵的成长机遇,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

由于我第一次写书,再加上天生愚钝,总怕写不好。为了少走弯路,我就多向别人请教。我把初稿呈给各方人士征求意见和指点,不管是地方官员、专家学者,还是书里写到的社会知名人士,大家都倾力相助,以自身经验和立场提出十分宝贵的、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而我呢,哪怕是一点点的指导意见,我都视如珍宝,感激不尽,并参照或遵照意见修改书稿。

作为名校长的人大附小郑瑞芳校长,工作自然繁忙。我在写书的过程中,很怕打扰到她,但又不能不打扰她。在动笔之初,我老是进入不了创作状态,十分郁闷。郑校长就发短信鼓励我说:“努力!你的专著一定对自己对他人都非常有价值!大姐期待着!”有了大姐的信任和鼓励,我很快投入到了创作中。

在创作过程中,我经常要向郑校长讨教。或打电话,或发短信,或发电子邮件,而她总是很及时地给予耐心解答或回复,这让我的创作找到了方向。我前后三次发给郑校长书稿,请她抽空审阅,而每次书稿都有十几刀、二十几万字。郑校长总是抓紧时间审阅完毕,指导我修改。这令我感动不已,同时,心底也深感不安。后来,我对书稿再有小的修改,就不再发给郑校长审阅。我实在不忍心再有劳我亲爱的大姐了。

从这个创作过程来看,可以说,这本书是由很多很多关心、爱护我的领导、良师、同行与益友共同创作而成的。

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自然有了平素所没有的体会和感悟:  一、对我的前半生进行了一次比较完整的回顾,对我办学的过程也进行了梳理。平时由于琐事缠身,从没对自己的过去进行系统的梳理。这次梳理,让我感受到时光的匆匆流逝与物是人非的苍凉,还感受到人世间亲情、友情、恩情的无比温暖和宝贵!创作的过程亦是感动的过程,我常常不知不觉沉醉其中,情不自禁,潸然泪下,这让我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我珍惜时光,珍惜工作,珍惜每一名师生,也珍惜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懂得了珍惜,自然也看淡了许多,放下了许多。人世间的纷扰,在历史的长河中,连一滴水都不是。这让我更加懂得了宽厚和包容;让我更加坚定了亲近君子、远离小人的处世之道;也让我更加从容淡定地看待个人得失成败、荣辱贵贱、喜怒哀乐等。基于这些认识,我对七彩教育思想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真善美是社会永恒的主流,要在真善美的道路上勇敢地继续前行。一个人一生中难免会碰到假恶丑,但不要被假恶丑吓倒和打倒,要想办法去战胜它。越是在困境中,越要坚信真正有力量的是真善美,这才是人类进步的正能量。我所理解的七彩教育思想就是真善美的人类宝贵思想之一。

三、更加体会到郑瑞芳校长是我人生中可遇不可求的贵人与引路人;也更加体会到七彩教育同盟这个平台的宽广与博大。今后要依托这个难能可贵的平台创建更好的学校,打造更好的教育,让平民子弟也同样享受到蓝天下最好的教育。

本书不是一本教育学术书籍,要当作社科书籍来读才有意义。由于本书是我的处女作,再加上我阅历、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有限,差错和问题难免不少。所有这些不足,还望得到读者的谅解!我愿真诚地与教育界同仁,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探讨平民教育的话题。

在此要万分感谢郑瑞芳校长的倾力支持!可以说,没有郑校长的开创性倡议和精心指导,没有郑校长的大爱,就没有此书的面世!

在写作此书的过程中我也得到了多方支持和帮助,包括各级领导和很多学者、多家社会友好单位、七彩教育同盟学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还得到树仁小学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2014年10月12日

北京

目录

第一章 追梦的农村文学青年

 初中辍学

 追梦的农村文学青年

 《贾平凹,你知道吗?》

 为我打抱不平的好工友

第二章 孤身“北漂”

 与家乡道别

 在京城找到第一份工

 甘当厂报通讯员

 边工边读的苦乐生活

 厂里退了我押金

 文字校对员

第三章 五迁校址

 第一次站在讲台

 行知学校给我的启示

 为什么创办打工子弟学校

 找到第一个校址

 树人学校诞生了

 买到旧课桌椅

 招到第一个学生

 大杂院里的开学典礼

 学校变废墟

 找到第二个校址

 学生爆满

 最后一课

 找到第三个校址

 孩子们的歌声在简易校园上空飞扬

 找到第四个校址

 开着卡车去招生

 节外又生枝

 在“非典”考验中前行

 找到第五个校址

 小学生新解《三字经》谢贵宾

 清明时节祭先烈

 为北京白血病男孩募捐

 “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

 合并走师生

第四章 第六个校址上的重生

 “该亮剑的时候要亮剑!”

 学校变成足球培训基地

 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并人

 “树仁”校名的恢复

第五章 迎来曙光

 市、区教委的关怀

 鲁谷社区的关怀

 河南省驻京团工委的关怀

 家乡领导来村里送喜报

 办下餐饮服务许可证

第六章 走进七彩教育同盟

 传播七彩梦想的郑瑞芳校长

 走进七彩教育同盟

 四川省什邡市国人小学教研活动行

 北京市密云县石城镇中心小学教研活动行

 北京林大附小和树仁小学教研活动行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伯雍小学教研活动行

 打工子弟学生走进人民大会堂

 《赴美教育考察心得》

第七章 七彩的校长生活

 “好人”校长

 我的一天

 碗里不剩一粒米饭

 我是首都宣讲员

 迟到的毕业证

 在北京入党

 送走父母双亲

 护送“气球女孩”母女去募捐

 唠叨的校长

 送嫁

 一本珍贵的日记本

第八章 七彩的红色之旅

 富平行——拜谒习仲勋陵园

 延安行——牢记“为人民服务”

 井冈山行——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于都行——没有第一渡,就没有长征

 瑞金行——吃水不忘挖井人

第九章 七彩的师生生活

 校徽·校训·学训

 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流动的花之骄子

 创办《树仁之窗》

 老志愿者王成仁老师

 为四川“5·12”大地震灾区捐款

 少先队员参观抗战纪念馆

 助学

 劝学

 “夏老师助教基金”

 播撒阳光的杨澜女士

 打工子弟学生感动中国篮球联赛全明星

 中国电子捐建“七彩小屋”

 “中国五老”捐赠劳模肖像

 国内外高校的爱心支教

 奥运冠军杨扬来上健康课

 朱军给打工子弟学生讲自己的童年故事

 奥运冠军王楠和她的“国球舍”母子团队

 爱心家庭总动员

第十章 七彩的中国教育梦

 终于取得办学许可证

 《爱·珍惜·自强》

 创建蓝天下最美丽的学校

学校发展大事记

后记

序言

郑瑞芳序

他一直让我感动着……

我和赵生杰校长的结识还要从头说起。

2005年9月,我校从人民大学校园内搬到世纪城校舍。搬迁时经费不足,什么都不舍得丢弃,破IEI桌椅甚至连个笤帚疙瘩都带过来了。两年后,学校开始更换学生课桌椅,挑出来能用的近千套正在考虑如何处理。这天,谢爱民老师找到我:“校长,咱替换下来的桌椅是否可以考虑捐赠?”我说:“可以啊。”“我知道一个石景山打工子弟学校,他们应该特别需要。”“好,那你就问问。”就这样,我们的课桌椅送给了石景山区树仁学校。学校坚持要搞捐赠仪式,我婉拒了。没想到,2009年6月18日,赵生杰校长亲自带着两个学生到校来送感谢信,这是我和赵校长的初次见面。

赵校长个头不高,但一看就是一位朴实、敦厚的实在人,不善言语,嘴里一个劲儿念叨的就是谢谢,谢谢!这是一所怎样的打工子弟学校?带着这个问题,于同年11月17日,我带着领导、教师第一次走进树仁学校,看到了铁栅栏的校门里两排破旧的平房,教室里取暖用的是炉子。这一次我们向老师捐赠了25台笔记本电脑,我校数学老师上了一节研究课,从课堂前测开始,到课后教学效果反馈,老师们向树仁的老师完整地呈现了教研活动的全过程,并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向赵校长了解了学校的情况,得知赵校长从外地来到北京创业的不易:全校600多名学生,24位老师,学校数次迁址,居无定所,全部经费靠每年收每个学生的几百元钱来维持,还没有办学许可证。赵校长几次动摇想放弃,但考虑到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到哪儿去上学呢?最后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啊!我不由得从心底里产生敬佩之情,多不容易的校长啊!我下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位想干事的校长,鼓励赵校长,为了这些孩子坚持下去。

准备成立七彩教育同盟时,我想到七彩就是多元,我希望能有各种类型的学校共同学习成长,树仁学校便成为了我邀请的对象。  在七彩教育同盟共同成长的日子里,在和赵校长接触的过程中,更坚定了我的信念,让我更加欣赏他……

我欣赏他的才气——一夜之间就可以诗兴大发,即兴作诗;

我欣赏他的宽厚——永远是那么谦卑,对任何人都那么尊重;

我欣赏他的坚韧——一次次遭受挫折,却依然执着永不放弃;

我欣赏他的好学——珍惜赴美学习机会,拍摄6000多张照片;

我欣赏他的梦想——一个个新的目标,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赵校长的坚持下,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取得了办学许可证,如今的树仁学校正式命名为树仁小学,已有700多名学生,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观。。

在七彩教育同盟成立三年后,阶段性成果总结汇报之时,我动员赵校长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办学经历写出来,这既是七彩教育同盟留给赵校长的宝贵财富,更是对社会、对教育的贡献。我想一位从打工子弟学校成长起来的校长,他的人生一定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一定会为社会提供执着进取、自强不息的正能量,一定会为教育界提供多样化办学之路探索的范式,一定会成为更多校长学习的楷模……

赵校长邀请我为他的书写序,为此,我认真读了三遍此书初稿,每读一遍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动。我愿意把我心中的敬佩与感慨告诉各位读者。赵校长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这样一句话,“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七彩教育同盟发起者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郑瑞芳

2014年国庆节

内容推荐

《一个北漂的办学梦》是北京石景山区树仁学校赵生杰校长的个人自传。作者初中辍学,跟随打工大军进城打工。1994年,怀着对北京的美好憧憬,由县文联资助路费,从安徽到北京寻梦。在北京的二十年里,边工边读,参加北京市自学高考,取得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证。1999年创办树仁学校,专门接收在京的打工子女入学。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指导和扶持下,在七彩教育同盟的带动和帮助下,树仁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校训“爱满天下,求真务实”的指引下,学校取得了引人瞩目的佳绩,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15年来,作者通过减免缓等多种方式资助上百名贫困打工子弟上学,资助款达三十万元,荣获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北京市“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编辑推荐

“时至今日,我的前半生是这样度过的:二十多岁之前在安徽老家,从出生、上学、辍学,到后来时而在村里务农,时而进城打工;二十多岁之后,我独自离开家乡先赴西安,后闯北京。从1994年起做“北漂”,一转眼,已二十年了;1999年起创办打工子弟学校,至今也已十五年了。”——赵生杰

这本《一个北漂的办学梦》主要是写赵生杰“北漂”创办打工子弟学校的经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北漂的办学梦/七彩教育同盟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生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202044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2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2014242894
中图分类号 K825.46=76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6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