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山东人的酒文化
内容
编辑推荐

“杯中乾坤大,壶里日月长”,酒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悠久、最有特色的文化之一,从古至今,酒像一个隐身的巨人,出没在历史和现实的长卷里,它的气息飘溢在每个重大历史事件和诸多伟人名士身上,也成为世俗社会百姓的乐趣点乃至精神抚慰器。即使在今天,没和酒打过交道的又有几人?但是当代人过度饮酒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只注重酒精带来的快感,酗酒伤害人的身心,奢靡之风影响社会风气等等。人们在大量喝酒的时候,也根本无暇顾及“酒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喝酒”“应该怎样喝酒”“酒在当代应该走向何方”等问题。郝桂尧的这本《山东人的酒文化》恰好及时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内容推荐

山东人素善饮,天下皆知。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因此,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郝桂尧的这本《山东人的酒文化》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体现出山东人对酒文化精神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方面的领悟与把握。对三种社会表情:官场、情场、商场的喝酒表现进行了分析、批判,呼吁山东人应该摁住酒瓶子,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倡导“三股风”。

目录

序 姜昆

上篇 酒的影子

 第一章 山东人的“酒基因”

第一个原始文字是不是“酒神图”?

酒是粮食精:哪一种作物首先变成了酒?

酒具盛满信仰:一只飞向太阳的凤鸟

山东人大舜和仪狄可能是中国酿酒的鼻祖

 第二章 山东人最早的“酒礼”与“酒德”

是什么催生了“酒礼”?

美酒在齐,酣畅淋漓

孔子:唯酒无量不及乱

兰陵:充满浪漫气息的美酒圣地

 第三章 山东进入“白酒时代”

出秦入汉:禁酒令背后的世俗盛宴

《齐民要术》:世人皆醉我独醒

在景芝:中国白酒起源于何时?

中篇 酒的性情

 第四章 山东饮酒地图

白酒像个山东汉:水的外形,火的性格

啤酒:让山东人找回“大碗喝酒”的感觉

葡萄酒:“高贵美女”遇上山东好汉

 第五章 山东酒场亲历记

喝酒是山东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被酒桌放大的“仁”和“义”

各地酒风:酒是山东人隐秘的籍贯

 第六章 山东酒场折射出的三种“社会表情”

官场表情:另类的喝酒“三大战役”

商场表情:义字当头,被酒稀释的契约精神

情场表情:爱情这杯酒谁喝都得醉

下篇 酒的魂魄

 第七章 文人墨客:把酒酿成文化与精神

群饮或独酌:惟有饮者留其名

书画家何以成为当代文人喝酒的代言者?

杯中乾坤大,壶里日月长:遍洒民间的酒神精神

 第八章 全民酗酒时代:潘多拉盒子打开了

每一杯过量的酒,都是魔鬼酿成的毒水

酒后失忆与酒依赖:酒偷走了什么?

酒驾:酒文化与“汽车社会”的碰撞

 第九章 山东酒文化:走向何方?

鲁酒版块崛起可能的路径:文化复兴

摁住党员干部的“酒瓶子”,用手还是用心?

山东酒场应该提倡“三股风”

后记 郝桂尧

试读章节

第一个原始文字是不是“酒神图"?

酒是什么?

想这个问题时,我正处于于微醺状态。那是一个相当惨烈的酒场。都是熟人,都是好心情,都是好酒量,叮叮当当举杯之间,气氛—下子热烈起来。温度似乎提高了很多,我恍然间有些模糊,有人在高声说什么,有人拥抱在一起,还有人说要去唱歌……美女小L出去上洗手间,倒在地上。她喝了一斤多高度白酒,如果慢慢喝,她应该能够应付自如。可是时间太短,一个多小时,我们9个人就喝了9瓶高度白酒。我酒量稍逊,喝了不到半斤胃里已经翻江倒海,何况小L喝了那么多。她躺在地上,两个壮汉也扶不起来,于是只好拨打120,拉到医院去输液了。

在山东,每个人都喝酒,每个喝酒人的故事都很多。混迹江湖,见过酒后呼呼大睡的,破口大骂的,大笑不止的,滔滔不绝的,东倒西歪的,乃至有大小便失禁的,丢了衣裤的,掉进河里的,把自己绑在树上的,扛着自行车回家的,直奔夜店的……形形色色,难以尽述。小L喝酒的故事也很多,她还把我带进了她们的老乡圈子。

山东各地的人喝酒风格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敢喝。只要认准你是朋友,就是毒药也会喝下去。我是酒量很小酒胆很大的人,自从进入小L的老乡圈,每次喝酒就没清醒着回家。她的老乡们酒量都很大。刚开始我还推推让让,三杯过后,就开始抢着喝酒,拍胸脯,说大话,称兄道弟,最后往往失去意识……醒来满心愧疚与后悔,发誓绝不沾一滴酒,可是下次照样重复“昨日的故事”。

酒怎么就有那么大的魔力?它好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就把你拉到一种境地:无拘无束,无法无天,唯我独尊,纵横驰骋,天是老大我不能是老二…··在那一刻,你已经冲破了作为‘人’可怜卑微有限的躯壳,自由飞翔。酒是精神还是物质?在我看来,它既是物质,也是精神,还能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架设一座人人都能够迅速通达的桥梁。对过于含蓄的中国人来说,酒是精神能量的释放剂,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对尚在寻找价值观的现代人来说,酒是一种“抚慰器”。如果没有酒,这个世界会缺少多少趣味啊。

跟着小L去了_一趟她的老家,才发现了她和老乡们海量的奥秘,原来她们有一种喝酒“基因”啊。远在5000多年前,她老家的酒文化就非常发达,其先民们对酒的热爱程度,不亚于现在任何一个酒徒。她的老家在山东莒县,古称莒国,那里是山东人的发源地之一。莒文化和齐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其传承脉络清晰,遗存物也很丰富,莒地一个专家说,齐鲁文化是“史书上的文化”,而莒文化则是“用文物摆出来的文化”。当地生产一种名酒叫“浮来春”,入口绵软、滋味悠长、窖香浓郁、醇和厚重,外包装采用陶瓷和紫砂等材质,让人马上联想到几千年前的器物。

1957年的一天,天降大雨,在莒县东南10公里的陵阳河,洪水暴发,一些石器和陶器被从厚厚的淤泥中冲刷出来。

这件事惊动了考古学家。

之后山东和莒县相关部门在这里进行了3次大的考古发掘,认定这是一处大汶口文化的遗存。考古学家们在河道南岸河滩及遗址东南、东北部边缘地带,清理大汶口文化墓葬45座,获取各类遗物数千件。其中发现了8种类型共计13个“图像文字”,震惊中外,把我国文字起源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在我国,比较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产生于距今3000年前的殷商时期。在它之前,还有极其重要的陶文和骨刻文,对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陶文,顾名思义,就是刻在陶器上的文字符号。

P4-6

序言

姜昆

在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我上交了一个提案,建议加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弘扬“礼义廉耻、忠孝仁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等传统文化精神,以解决目前道德滑坡、精神缺失等问题。这本关于山东人酒文化的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当代价值观的窗口。

“杯中乾坤大,壶里日月长”,酒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悠久、最有特色的文化之一,从古至今,酒像一个隐身的巨人,出没在历史和现实的长卷里,它的气息飘溢在每个重大历史事件和诸多伟人名士身上,也成为世俗社会百姓的乐趣点乃至精神抚慰器。即使在今天,没和酒打过交道的又有几人?但是当代人过度饮酒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只注重酒精带来的快感,酗酒伤害人的身心,奢靡之风影响社会风气等等。人们在大量喝酒的时候,也根本无暇顾及“酒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喝酒”“应该怎样喝酒”“酒在当代应该走向何方”等问题。这本书恰好及时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品读此书,犹如喝一杯珍藏多年的美酒佳酿,滋味悠长,厚重醇香,并不断带给我阅读的愉悦、发现的惊喜和共鸣的震荡。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酒的历史,酒的文化,更深层次地解读了酒文化背后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作者把本书分为九章三大部分,起码从三个层面剖析了山东人的酒文化:第一是酒的生产、消费、发展历史。从开辟鸿蒙之初的

“沂源猿人一直到我们生活着的现代,可以由一样东西来统帅着,酒作为主线,这么一直流淌下来。几千年的时代更迭,沧海桑田,刀光剑影,酒不管不顾地生长着。第一种能做成酒的农作物是什么?第一个酿酒的器具在哪里?第一杯美酒是黄酒还是果酒?中国的第一个“酒祖”到底是谁?蒸馏白酒产生于什么时代?武松打虎之前喝的是什么酒……原来酒有着那么多的故事和秘密。虽然这本书不是学术论文,但是考证却很严谨,史料也很翔实。阅读下来,数千年的酒文化发展脉络就一清二楚了。第二是酒炙化的历史。酿酒与饮酒,既是一种物质生产活动,也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此书告诉我们,中国第一个原始文字可能是酒神图;齐国人尚武好酒;荀子在山东兰陵品尝过兰陵美酒;越王勾践把酿酒技术从南方带到山东胶南一带;山东人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总结了酿酒技术;山东人王羲之、李清照、辛弃疾以及客居山东的李白、杜甫、苏轼因酒激发出万丈豪情;还有遍布民间的酒礼、酒俗、酒令、酒情、酒趣、酒风…·‘这些难忘的文化场景,斑斓壮阔,意味深长,为我们提供了一道关于山东酒文化的“满汉全席”,饕餮盛宴。第三是酒文化蕴藏的信仰和精神。最早盛酒的器具,大多呈凤和鸟的形状,这和山东人祖先东夷人的太阳崇拜和图腾信仰有关;古人酿酒,多是为了祭祀和战争,祭祀就是为了和天沟通,天人合一:孔子倡导“惟酒无量,不及乱”,1_4g家核心思想准”和

“礼”的体现;诞生于宋朝的白酒,超越了程朱理学的束缚与说教,营造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世界;啤酒与葡萄酒,带给我们西方文化与外来文明,并和中华传统文化交融碰撞;当代人,不能把所有精神寄托在酒身上。

桑塔格在谈论加缪时曾说:他的作品让读者有安全感,你知道走进去你将遇见什么,那是由广博的经验、可以辨认的传统和令人信服的智慧构成的坚固的建筑。在这部书里,我也看到了这个“建筑”。作为文学文本,此书对山东的酒文化进行了宏观的回顾与梳理,思考与总结,描摹了现实生活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酒场众生相,但是作者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力图从三个方面实现着自己的突破:一是力求在地域上实现突破。虽然此书名日山东人的酒文化,却置身于全国的大背景之下,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反映的是整个国人的意识,这里面的历史、掌故、人物、风情、礼仪、段子,均为全国人民所熟知,所遵循。这就使得一本区域文化著作有了普遍意义。二是力求在视角上实现突破。描写文化和历史的书籍往往会显得很枯燥乏味,有遥远的隔膜感。但是此书以当下的视角,带着“平民情怀”和“草根精神”,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以作家自身富含的当代信息,激活沉重干枯的历史,于是故事有了源泉,有了温度,有了表情,有了鲜活和灵动。我们直接看到了作为酒徒的作家本人。作品是作家的心镜,每一个句子,都是作者自己的格局、修为、思考、甚至天性的外化。正如一个人的外表是他内心的延伸一样。作品对作者的呈现更加直接与准确。他像一个优秀导游,把我们带往历史深处,流连忘返。三是力求在思想上实现突破。这就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阅读真正的好作品如登攀高山,一路风景,最后也不会失望,无限风光在险峰。前面,酒史酒事酒文化一路道来,一路梳理。书的后半部分,作家对饮酒的弊端进行了深刻剖析和反思,并提出“酒文化应该走向何方”的严肃命题,倡议山东酒场刮起“三股风”,这一点表现出作家的文化良知、精神高度,它寄意遥深、忧思遥深。作家在书中说:“山东酒场最需要刮起一股猛烈的‘新风’,这就是构建属于时代和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保持精神的高度独立。”而这一价值体系,就是更加强调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国家政治文明与民族发展愿景的综合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我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作为当代社会伦理道德基础和社会行为准则的理论基础,更主要的是,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有效传承,必将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以带动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山东人的酒文化一书,值得每个山东人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一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秘书长、相声表演艺术家  姜昆

2014年3月28日于北京

后记

这是一本写作过程一再被打断的书。因为工作,因为生活,因为喝酒,理由不一而足,反正这本书拖拖拉拉写了四五年。要从源头梳理山东人的酒文化谈何容易?起初是因为思绪繁乱,难以整理,案头资料工作搞了两三年;接着开始进入写作状态,脑子在酒海里恍兮惚兮,己分不清历史与现实,酒的面孔很清晰,现实生活很遥远,当时感觉2013年下半年怎么也得出版;没想到工作岗位调整,七八个月疲于奔命,哪里还有闲心去管什么酒文化;很快到了2014年春节,工作任务完成得不错,也有了空闲时间,但是接到撰写《朱彦夫的故事》之重任……

我利用一切时间,总算在2014年春天完成了山东人的酒文化这本书的写作。身心俱疲,像生产之后的孕妇,心里空落落的。一些往事便不断在心头翻卷。

唱点高调,写作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从上大学开始;我就痴迷上了写作,但是又不爱读文学名著和历史文化书籍,就是靠一点灵性和天赋,去把不时冒出来的句子记纛下来。幸运的是,我无意中选择西藏作为人生的重要一蜥:在这里,我度过十年,这是我人生最美好的一段。这一时期,我读了一些书,也行了万里路,忽然对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开始了文学与历史文化“混搭”的写作生涯。空虚寂寞的日子,我不断地去和西藏的各色人等打交道,了解他们的人生故事,不知不觉中,那种安静祥和幸福的宗教氛围把我融化了,在笔下流淌出的文字里,我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也形成了宽厚、善良、率真、豪放的性格,熔炼出属于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0多年前,从西藏这个“世界最后一片净r回到山东,正逢商品经济大潮席卷整个中国,哪怕是孔老夫子的家乡也是人心不古,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道德在滑坡,信仰被亵渎,精神正萎缩,我一下子感觉到迷失的痛苦,那是一种比肉体痛苦更痛的心灵之疼,我的精神到底需要在哪里栖身?

为了寻找我的信仰和精神之源,我想重新从写作中寻找力量,可是不行,所有写山东的文章都是轻飘飘的,没有根基,没有内力,没有感动。加之工作与生活的诸多不顺,我就想逃避,唯一可逃避的地方是西藏。那几年,我多次进藏,写下《西藏,1951》《曙光从东方升起》《穿越第三季》等多部西藏题材的纪实文学作品,后来还写下一部关于西藏地域文化方面的专著《西藏在上》,这是我较为得意的一本书,它汇聚了我对西藏文化和西藏人的所有感悟。后来,我叉邀请朋友马原、刘伟(子文)、冯少华等,共同策划了一套《藏羚羊丛书》,这是西藏第一套品牌丛书……

有一天走在济南的大街上,我忽然顿悟:为什么不可以把写西藏文化的经验嫁接到山东人身上?此时,我回到山东已有10多年时间,生活之根已经扎下,齐鲁划匕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的性格和人生。这10年,我从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步入中年状态,对精神归宿问题更加重视,对文化的热爱与苛求与日俱增,写作的欲望再一次被激发出来。《俺是山东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这本近30万字的作品,是从四五十万字的初稿压缩而成,我写了两年时间,其中备受思想转折的煎熬,出版后受到很多专家和朋友的好评,还有人称我是山东文化的专家,这很让我脸红。不过,这也给我增添了动力,我准备在山东这片热土上奋斗终生,为什么不可以继续写下去?

写什么内容呢?那时候我喜欢信口开河,一会儿说写本红色沂蒙,因为临沂是最让我灵魂纯净的地方;一会儿说写本蓝色齐地,因为我的家乡莱州属于齐国,那是我的根;一会儿又说写本俺爹俺娘,因为他们赋予我生命和亲情……最后选择酒文化作为突破口,因为喝酒是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家族没有什么喝酒基因,父亲和哥哥喝一点酒都会大醉,只有我从小喝一点酒;到西藏工作之后更是见识了全国各地的酒鬼们;回到山东,分享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物质成果,酒可以像白开水一样痛饮了,酒带给我们五彩斑斓的情趣和享受,也带来身心的痛苦和折磨。山东人为什么对酒情有独钟啊?我开始了新一轮猜想,并在喝醉之后大声宣布,要写一本山东人喝酒的书。

没想到,这一计划实施起来非常不易。原来我认为,自从写了《俺是山东人》之后,山东的历史与文化脉络基本清晰,且融会贯通,再写其他分类内容会驾轻就熟,比较容易。我错了!如果仅仅是浮皮潦草地摘抄一些资料,简单地分分类,也许不难,可是把山东酒文化的历史梳理清晰,分析出它在当代社会的具体表现,并充分挖掘出背后的文化与精神意义,指出酒文化的发展走向,这就绝非易事了。

我与自己进行着一场艰苦的战争,终于把这本书写出来。

现在,酒文化的文章完成了,我叉突发奇想,就是写一个山东人三部曲,除了《俺是山东人》《山东人的酒文化》,再写一部《水墨山东》,因为这些年,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书画家们喝酒聊天了。水墨是山东人的文化基因之一;山东是中国最大的书画消费市场;艺术家是最为纯净的群体;艺术品是山东人的精神寄托之_。基于此,我得在这方面努力一把,喊两嗓子,也算是为自己加油鼓劲。

一本书的诞生,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秘书长、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并题写书名,表达了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山东省委研究室戴思厚先生无私帮助,耗费了大量心血,认真审读并校正了本书;新华出版社编辑米俊峰和林郁郁在编辑过程中付出大量心血;设计专家宋玉远和李春风几经修改,为本书设计了精美的封面;家人更是我强大的后援,为我提供了从物质到精神的支持……另外,本书也引用了很多专家的学术成果和文章,在此一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济南的春天到了,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咱们能否相约郊外,忘情山水间,痛饮一杯?干杯,我的朋友们!

作者2014年3月8日于济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山东人的酒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郝桂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610169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586
CIP核字 2014099239
中图分类号 TS971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8: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