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市民的自白(Ⅲ我本想沉默)(精)
内容
内容推荐
从希特勒进入维也纳之日开始,市民社会的文明到底遭遇了怎样的命运?匈牙利何以失去理智,走上刀锋?
马洛伊·山多尔立足广泛而细腻的观察,详尽地记录并剖析事关匈牙利命运的一系列关键事件:德奥合并日、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与颠覆、纳粹德国的反犹太主义、布达佩斯之围,以及对欧洲政治形势造成深远影响的两个重要条约:《特里亚农条约》《维也纳仲裁裁决》。他通过力透纸背的书写,再现了国内外势力在匈牙利政治舞台的暗中角力,进而审视旋涡中心的匈牙利民族,并对市民阶层知识分子所应承担的国家与社会使命提出诘问,诠释出责任一词的全部重量。他更通过三位政府总理——贝特兰·伊什特万、泰莱吉·帕尔、巴尔多希·拉斯洛的悲剧性人生,深刻地洞察到了市民主义必然走向覆灭的命运。
他本想沉默,但最终无法沉默。他要留下证词,让历史成为未来的明镜。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后记
导语
直面历史的人文主义立场,迈向市民主义的衰亡之路,描绘匈牙利民族的心灵幽境,见证欧洲市民阶层的兴衰起伏。
“欧洲市民阶层知识分子”的代表:作为所属欧洲“市民阶层”后一个荣耀时刻降生的人,马洛伊·山多尔与歌德、托马斯·曼一样,深度地探索市民阶层的精神愿景,讲述他们的心灵成长。
后记
流亡的骨头(节选)
余泽民
1
我第一次看到并记住了马洛伊·山多尔(Márai Sá
ndor)这个名字,是在2003年翻译匈牙利诺奖作家凯尔
泰斯的《船夫日记》时。凯尔泰斯不仅在日记中多次提
到马洛伊,将他与托马斯·曼相提并论,称他为“民族
精神的哺育者”,还抄录了好几段马洛伊的日记,比如
,“谎言,还从来未能像它在最近三十年里这样地成为
创造历史的力量”;“上帝无处不在,在教堂里也可以
找到”;“新型的狂热崇拜,是陈腐的狂热崇拜”……
句句犀利,睿智警世。
我开始买马洛伊的小说读,则是几年后的事。原因
很简单,我在给自己翻译的匈牙利作品写序言时,发现
我喜欢的作家们全都获得过“马洛伊·山多尔文学奖”
,包括凯尔泰斯·伊姆莱、艾斯特哈兹·彼得、克拉斯
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纳道什·彼得、巴尔提斯·阿蒂
拉和德拉古曼·久尔吉。可以这么说,当代匈牙利作家
都是在马洛伊的精神羽翼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我觉得应
该读他的书。
我读的他的第一本小说是《反叛者》,描写了第一
次世界大战后一群对现实社会恐惧、迷惘的年轻人试图
远离成年人世界,真空地活在自己打造的世外桃源,结
果仍未能逃出成年人的阴谋。第二本是《草叶集》,是
一位朋友作为圣诞礼物送给我的,后来我又从另一位朋
友那里得到一张这本书的朗诵光盘。坦白地说,《草叶
集》里讲的生活道理并不适合所有人读;准确地说,只
适合有理想主义气质的精神贵族读,虽是半个世纪前写
的,却是超时空的,从侧面也证明了一个事实,什么主
义都可能过时或被修正,但理想主义始终如一。我接下
来读的是《烛烬》《一个市民的自白:考绍岁月》《一
个市民的自白:欧洲苍穹下》,这使我彻底成为马洛伊
的推崇者。也许,在拜物的时代,有人会觉得马洛伊的
精神世界距离我们有点遥远,跟我们的现实生活格格不
入,但至少我自己读来感觉贴心贴肺,字字抵心。马洛
伊一生记录、描写、崇尚并践行的人格,颇像中世纪的
骑士,用凯尔泰斯的话说是“一种将自身与所有理想息
息相牵系的人格”。
十年前,译林出版社与我联系,请我推荐几部马洛
伊的作品,我自然推荐了自己喜欢的几本,并揽下了《
一个市民的自白:考绍岁月》《一个市民的自白:欧洲
苍穹下》《烛烬》《一个市民的自白:我本想沉默》的
翻译工作,而《伪装成独白的爱情》《草叶集》《反叛
者》则分别由郭晓晶、赵静和舒荪乐三位好友担纲翻译
。译林引进的这几本书中,《烛烬》和《伪装成独白的
爱情》,台湾地区曾出过繁体中文版,但是从意大利语
转译的,有不少误译、漏译和猜译之处,马洛伊的语言
风格也打了折扣,不免有些遗憾。当然这不是译者
的过失,是“转译”本身造成的。所以,值得向读
者强调的是,译林推出的这套马洛伊作品,全部是从匈
牙利语直译的,单从这个角度讲也最贴近原著,即使读
过繁体中文版的读者也不妨再读一遍我们的译本,肯定
会有新的感受。
2
马洛伊·山多尔是20世纪匈牙利文坛举足轻重的小
说家、诗人和剧作家,也是20世纪历史的记录者、省思
者和孤独的斗士。马洛伊一生追求自由、公义,坚持独
立、高尚的精神人格,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
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风风雨雨,从来不与任何政治力量
为伍,我行我素,直言不讳,从来不怕当少数者,哪怕
流亡也不妥协。纵观百年历史,无论对匈牙利政治、文
化、精神生活中的哪个派别来说,马洛伊都是一块让人
难啃却又不能不啃的硬骨头,由于他的文学造诣,即便
那些敌视他的人,也照样会读他的书。无论是他的作品
,还是他的人格,对匈牙利现当代的精神生活都影响深
远。
1900年4月11日,马洛伊出生在匈牙利王国北部的
考绍市(Kassa),那时候还是奥匈帝国时期。考绍市
坐落在霍尔纳德河畔,柯伊索雪山脚下,最早的文献记
录见于13世纪初,在匈牙利历史上多次扮演过重要角色
。马洛伊的家族原姓“格罗施密德”(Grosschmid),
是当地一个历史悠久、受人尊重的名门望族,家族中出
过许多位著名的法学家。18世纪末,由于这个家族的社
会威望,国王赐给了他们两个贵族称谓——“马洛伊”
(Márai)和“拉德瓦尼”(Ládványi)。
马洛伊在《一个市民的自白:考绍岁月》中这样描
述自己的家庭:“我走在亡人中间,必须小声说话。亡
人当中,有几位对我来说已经死了,其他人则活在我的
言行举止和头脑里,无论我抽烟、做爱,还是品尝某种
食物,都受到他们的操控。他们人数众多。一个人待在
人群里,很长时间都自觉孤独;有一天,他来到亡人中
间,感受到他们随时随地、善解人意的在场。他们不打
搅任何人。我长到很大,才开始跟我母亲的家族保持亲
戚关系,终于有一天,我谈论起他们,听到他们的声音
;当我向他们举杯致意,我清楚地看到他们的举止。‘
个性’,是人们从亡人那里获得的一种相当有限、很少
能够自行添加的遗产。那些我从未见过面的人,他们还
活着,他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说存在一位这样的作家,他的生活方式、
世界观、道德观及信仰等所有的一切本身就代表着
文学,那么毫无疑问,这个人就是马洛伊·山多尔
。在他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找到生命的意义,可以
看到个体与群体间的有机秩序,正是这一秩序体现
出整个民族的全部努力与精神风貌。
——普莫卡奇·贝拉(匈牙利文学评论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市民的自白(Ⅲ我本想沉默)(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匈牙利)马洛伊·山多尔
译者 译者:余泽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93612
开本 32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3-01-01
首版时间 2023-01-01
印刷时间 202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96
CIP核字 2022137205
中图分类号 I515.45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4: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