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无所有/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厄休拉·勒古恩,美国科幻/奇幻大师,被誉为世界幻想文坛的女王。其一生获奖无数:一次美国国家图书奖,五次雨果奖,六次星云奖,十八次《轨迹》杂志读者票选奖。除此之外,她还曾荣获弗朗茨·卡夫卡奖、英语世界小小说的最高奖——小推车奖、美国艺术文学院颁发的霍华德·沃塞尔奖,以及美国《洛杉矶时报》颁发的终身成就奖等等。本书为其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她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同种同源的生命分散在两颗自然条件截然不同的星球上,因之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最终形成了两个迥异的社会。

当你读完小说,掩卷沉思,就会发现,在勒古恩那朴实无华的叙述中,纠结与冲突的永恒命题似乎都挣脱现实的束缚,找到了化解之道。

内容推荐

同一个恒星系中,人类定居的两颗行星互为月亮,盈盈相望,却被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社会形态隔绝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阿纳瑞斯:贫瘠,荒芜。恶劣的自然条件迫使人类组成一个集体至上的社会,唯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延续。社会的约束虽然实现了对全体成员的保障,却渐渐成为一种禁锢。

乌拉斯:富足的资源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进而形成了激烈的竞争。鼓励竞争的世界富于创造性,但也造成了个人、集团的对立和鲜明的贫富差异。

本书体现了勒古恩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深刻思考。主人公谢维克毅然脱离阿纳瑞斯,投奔乌拉斯,却在发现乌拉斯社会丑陋的一面后再次逃离,成为两个世界的叛离者。人类应该往何处去?勒古恩没有、也不可能提供明确的答案。

最优秀的科幻小说能让读者掩卷长思——也许答案就在读者的思索之中。

目录

第一章 阿纳瑞斯-乌拉斯

第二章 阿纳瑞斯

第三章 乌拉斯

第四章 阿纳瑞斯

第五章 乌拉斯

第六章 阿纳瑞斯

第七章 乌拉斯

第八章 阿纳瑞斯

第九章 乌拉斯

第十章 阿纳瑞斯

第十一章 乌拉斯

第十二章 阿纳瑞斯

第十三章 乌拉斯-阿纳瑞斯

试读章节

那个地方有一堵墙,无足轻重的一堵墙。墙是用原石砌成的,外头草草地抹了点儿灰泥。一个成年人可以越过墙顶看到对面的景色,小孩子也能爬到墙顶上去。即使在横过道路的地方,这堵墙也没有留出缺口,只是进一步收缩,成为一个单纯的几何形状,一根线条,一个界线的概念。不过,这一概念是真切存在、举足轻重的。整整七代人以来,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这堵墙更重要。

跟其他墙一样,这堵墙也是模棱两可的,哪边是内哪边是外取决于你站在墙的哪一边。

站在其中一边看,墙内是一片六十英亩的不毛之地。这片地方被称作阿纳瑞斯港,里面有两架庞大的桥式起重机、一座火箭发射台、三间仓库、一个卡车车库,还有一幢看起来坚固耐用的宿舍楼,不过已然污秽不堪,一副凄凉模样。这里没有花园,没有孩子。显然,并没有人住在这里,甚至没有人打算在这里多待。这地方其实是一个飞船登陆区兼隔离区。这堵墙不光围住了这片登陆区,还围住了空中降落下来的飞船、飞船里的人、他们所来自的那些星球以及宇宙的其他部分。它围住了整个宇宙,只把阿纳瑞斯留在外头。

从另外一边看,这堵墙围住的是阿纳瑞斯:整个星球都被圈在了墙里面,由此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集中营,一个孤立于其他星球和其他人类的隔离区。

有一群人正沿着大道往登陆区这边过来,也可以说,他们是朝大道被墙截断的地方过来。

经常有人到附近的阿比内城来,为的是能看到太空船,或者就为了看看这堵墙。毕竟,这是他们的世界里唯一一堵边界墙,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能看到写有“禁止入内”字样的牌子。这堵墙对小孩子尤其有吸引力,他们会爬上墙去,坐在墙头。他们能看到,墙那头的仓库里有一帮人正在从卡车上卸柳条箱,甚至还看到有一艘太空货船停在火箭发射台上。太空货船一年只来八次,除了在港口干活的人,没人知道它们什么肘候会来。因此,幸运的目击者们刚开始时都极度地兴奋。他们在墙上坐着,静静等待。跟他们遥遥相望的远处,有一座庞大的黑色塔台蹲伏在一堆乱糟糟的活动起重机中间。可是,仓库千活那帮人里却出来了一位女士,对他们说道:“我们关闭港口了,兄弟们。”她戴着防卫协会的袖章,这东西几乎跟太空飞船一样稀罕。她的语气虽然柔和,却并没有商量的余地。她是那帮人的头,谁要敢挑衅她,她手下那帮工作人员肯定会为她撑腰的。不管怎样,已经没什么好戏可看了——那些外星人,那些来自外部世界的人,就那么始终缩在自己的飞船里头。没戏了。

对防卫协会的这位女士来说,这也是很沉闷的一出戏。有时候,这位工长也希望有人试图越墙,或者有哪个外星人船员从飞船上跳下来,或者那帮阿比内小孩中间有哪个想要溜进来近距离看看太空货船。然而,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状况。其实,如果真的出现了什么状况,她也并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

“警惕号”太空货船的船长对她说道:“那帮家伙是冲我的飞船来的吗?”

女工长回头看了一眼,发现确实是有一群人拥在大门口,大概有一百人,也许更多。他们站在门口,就那样站着,像饥荒时期在车站等运载物资火车的人一样。她吓了一跳。

“不是。他们,啊,是在抗议,”她操着极不熟练的伊奥语,慢慢地说道,“抗议那个,啊,你知道的,是叫乘客吧?”

“你是说,他们针对的是我们要带上的这个杂种?他们是想截住他,还是想截住我们?”

女工长的本族语中没有跟“杂种”这个词相对应的词,对她来说这仅仅是个外来词,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她不喜欢这个词的发音,也不喜欢船长说话的语气,还有船长本人。她没有回答对方的提问,只是简短地问了一句:“你们能照顾好自己吗?”

“见鬼,当然能。你们赶决把其他货物装上就好,还有就是让那个杂种乘客上船。这些奥多主义的乌合之众是不能把我们怎么样的。”他用手拍了拍腰带上佩戴的一个东西,那东西是金属做的,活像一个畸形的阴茎,同时带着屈尊俯就的态度看了看眼前这位手无寸铁的女士。

她冷冷地看了一眼那个阴茎一样的东西,心里知道那是一件武器。“十四点之前货就能装好。”她说,“让船员们在飞船里乖乖待着。十四点四十分起飞。如果你们需要帮助,给地面控制处留录音信息。”说完她就大踏步走开了,以免船长又试图来占她的上风。在怒气的驱使下,她对自己的手下和人群都特别地强硬。“那边,把路让开!”她一边往墙那边走一边发号施令,“卡车就要过来了,会轧伤你们的。让开!”

人群里那些男男女女跟她争辩着,彼此之间也在相互争吵。他们仍然站在大道当中,有一些还钻到了墙这边来。不过,他们多少还是把路让开了一些。如果说女工长没有控制暴乱的经验的话,他们这些人其实也没有发起暴乱的经验。他们不过是来自同一个公社,并不是什么很有凝聚力的团体,也没有什么共同的思想感情。实际上,他们这些人各有各的想法。他们从来没想过会有人对他们发号施令,因此也没有违抗命令的习惯。正是因为他们缺乏经验,那位乘客才保住了性命。

来这里的人当中,有些是为了杀掉那个叛徒,其他一些则是为了阻止他离开,或是骂上他几句,更有一些只是为了看他一眼;后面几种人挡住了刺客们最为便捷的下手路径。刺客们都没有带枪,他们中只有两个人手里拿着刀。在他们看来,武力攻击只意味着肉搏;他们想把叛徒抓到手。他们原以为他会在保镖的护卫下坐车过来,于是试图搜查一辆路过的运货卡车。就在他们跟那位火冒三丈的司机争吵的时候,他们的行刺目标却顺着大道走过来了。等他们认出这个人时,身后跟着五名防卫协会会员的目标已经穿过了半个登陆区。那些想要杀他的人赶紧过来追他,但是已经太迟了,于是他们开始扔石头。那个人走到飞船旁边的时候,有块石头勉勉强强砸到了他的肩膀上。不过,另一块重达两磅的石头倒是不偏不倚砸到一名防卫协会会员的脑袋上,当场就把他砸死了。

飞船的舱门关上了。防卫协会会员们回来抬走了死去同伴的尸体,并没有试图去挡住带头追飞船的那些人。只有女工长惊怒交加,脸色煞白,诅咒着从自己身边跑过的人。那些人经过她身边时都避着她。人们跑到飞船前边,却又四散站开,犹豫不决起来。眼前的一切令他们不知所措:飞船静静地矗立在原地,骷髅般的巨大塔架突兀地动来动去,地面上有着奇陉的烧灼痕迹,没有什么东西与他们的惯常经验相符。跟飞船相连的某个东西喷出了一股不知道是蒸汽还是烟气的东西,把他们中的一些人吓了一跳。他们不安地抬头看着火箭,看着头顶上那些黑黢黢的巨大风洞。在登陆区的另一端,远远地响起了刺耳的警笛声。大家陆续回到大门那边。没有人阻止他们。十分钟不到,登陆区里已经空无一人。四散的人群顺着大道往阿比内方向而去,看情形就跟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

P1-4

序言

关于厄休拉·勒古恩

倘若我们将创作了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1818)的玛丽·雪菜夫人算作一个特例的话,那么,此后的一百多年里,科幻小说简直成了男人的专有领地,女性的声音微弱得几近于无。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种情况才因一个实力雄厚的挑战者的出现得以改变,从此,“男人的专有领地”里插上了象征女性崛起的旗帜。这位了不起的挑战者就是厄休拉·勒吉恩。

厄休拉·勒古恩1929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她的父亲是一位人类学家,母亲是一位作家。勒古恩一家平时住在伯克利市内~座红杉木搭建的房子里,夏季则前往附近纳帕山谷的农场避暑。勒古恩小时候,家里总是高朋满座,她在亲友、图书、音乐和故事的陪伴下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时光荏苒,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二战阴云密布全世界,勒古恩的三个哥哥都加入了军队。外面的世界战火纷飞,而纳帕山谷里却空山寂寂,在那些无人陪伴的静谧夏日,勒古恩常独自在山间漫步。回忆起那段时光,勒古恩十分感慨,她认为,那些空山独游的日子,正是她心灵成长的开端。

勒古恩曾就读于著名的女子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现并入哈佛大学),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并赢得富布赖特奖学金,前往法国游学。她在“玛丽皇后”号邮轮上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历史学家查尔斯·勒古恩。他们于1953年在法国巴黎结婚。不久,查尔斯接受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聘请担任教职,于是,勒古恩随夫一同前往并定居于波特兰。

半个世纪以来,勒古恩和丈夫一直住在波特兰市威拉米特河畔一所透过窗户能望见圣海伦火山顶上皑皑白雪的房子里。正是在这儿,勒古恩写出了《黑暗的左手》(The Left Hana 0f Darkrless,1969)、《一无所有》(The Dispossessed:An ArrlbigLJous Utopia,1974)和“地海传说”系列等传世之作。

勒古恩绝对算得上一个大器晚成的作家。她五岁便开始学习写作,并立志成为作家,但她认为自己早年的诗作和散文无可称道。直到三十三岁时,她才在《空想》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四月巴黎》(Aptll in Parls),三十七岁才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勒古恩认为,谁一旦立志写小说,就该尽早动笔,但得坚持五年甚至十年,才能写出真正优秀的小说。

勒古恩的创作范围非常广泛,她既写科幻小说、奇幻小说,也写现实主义小说、诗歌、散文,还写青少年读物、剧本和随笔。截至目前,勒古恩已经出版七部诗集、二十二部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四部文集、十二本儿童读物,以及四部翻译作品。在美国科幻作家当中,能像勒古恩一样有如此高的产量,同时保持如此高水准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勒古恩的大多数作品都一版再版。她最受推崇的奇幻小说“地海传说”系列,在英国和美国销售数以百万计,并被翻译成十六种语言,流传于世界各地。她最重要的科幻小说之一《黑暗的左手》,因其对两性问题的全新思考、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文学成就,被公认为“划时代的伟大作品”,同时获得了两项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和星云奖。她的另一部科幻小说《一无所有》重新界定了乌托邦小说的范畴和风格,同样荣获了雨果奖和星云奖两项世界大奖。而她的那些现实主义小说,则因让读者看到了她体恤大众伤痛的悲悯之心,同样广受好评。在她创作的儿童读物中,“飞天猫”系列备受欢迎。而凝结了她四十年心血的译作——老子的《道德经》(L80 Tzu:Tao Te Ching,1997),也得到了各界高度赞誉。

勒古恩这一生可谓获奖无数:一次美国国家图书奖,五次雨果奖,六次星云奖,十八次《轨迹》杂志读者票选奖。除此之外,她还曾荣获弗朗茨-卡夫卡奖、英语世界小小说的最高奖——小推车奖、美国艺术文学院颁发的霍华德-沃塞尔奖,以及美国《洛杉矶时报》颁发的终身成就奖,等等。2003年,勒古恩被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授予“大师奖”。

在勒古恩的很多作品中,我们都不难发现两个主题:自然条件对文明的影响,以及不同文明的碰撞。

《黑暗的左手》和《一无所有》两部小说都涉及自然条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风俗、文明的变迁与冲突。在《黑暗的左手》中,冬星的严寒深刻影响了这颗星球上文明社会的方方面面,最终形成了奇异的单性(或无性)文明;而在《一无所有》中,同种同源的生命分散在两颗自然条件截然不同的星球上,因之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最终形成了两个迥异的社会。

不过,无论勒古恩笔下的文明冲突显得多么难以避免,她的文字却总是淡然而平和。她就像一个“致虚极,守静笃”的道家哲人,静静地体察着幻想世界里的花开花落,月缺月圆。在这种深受道家“无为”、“自然”思想影响的写作态度之下,勒古恩的小说中不会出现某些畅销书里那些华而不实的情节,但她所讲的每一个故事,都能不动声色地折射出现实世界的尖锐矛盾,无论是男性与女性、东方与西方、现实与梦境,还是正义与邪恶等等,都在作品中有独到诠释。

当你读完小说,掩卷沉思,就会发现,在勒古恩那朴实无华的叙述中,纠结与冲突的永恒命题似乎都挣脱现实的束缚,找到了化解之道。

书评(媒体评论)

《时代周刊》

以有力而优美的文笔,塑造出了一个个复杂、立体化的人物,让人久久无法忘怀。

《纽约时报书评》

完美的创造。一切都自然而流畅,毫无生硬之处。

《图书周刊》

栩栩如生的人物,加上深邃的洞察力,使《一无所有》成为近年来最重要的科幻小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无所有/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 陶雪蕾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468320
开本 32开
页数 3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0.8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03
14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1: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