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下一代互联网新技术理论与实践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主要阐述下一代互联网物理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新技术等,融基础理论和方法及作者的最新科研成果为一体。理论部分首先从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及演进的角度诠释多路径传输、IPv6、MPTCP传输、NEAT等关键技术;其次从下一代互联网接入技术视角,揭示4G/5G、WiFi、压缩频谱感知技术的内涵;详述各技术的背景、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标准等。实践部分则重点介绍最新科研成果的实现,如多路径传输系统的构建及多路径传输的具体应用、多址接入和压缩频谱感知等实战例子。
本书旨在推进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适合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等专业研究生、教师和科技工作者阅读。
目录
前言
第1章 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及体系结构
1.1 为什么需要下一代互联网
1.1.1 互联网IP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1.1.2 IPv4和IPv6比较
1.1.3 IPv6的凸显优势
1.2 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与解决方案
1.2.1 互联网发展的历程
1.2.2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1.3 下一代互联网及体系结构
1.3.1 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及特征
1.3.2 国内外NGI网络发展与体系结构
1.3.3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
1.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下一代互联网相关新技术
2.1 多路径传输技术
2.2 NorNet测试床平台新技术
2.2.1 PlanetLab测试床平台
2.2.2 NorNet Core/Edge测试床平台
2.3 应用层NEAT技术
2.4 SDN与OpenFlow
2.5 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NFV
2.6 物联网
2.6.1 IoT定义
2.6.2 体系结构
2.6.3 物联网工作过程与相关技术
2.6.4 物联网的应用场景
2.7 网络安全与安全协议新技术
2.7.1 安全架构体系的要素
2.7.2 网络安全应遵循的原则
2.7.3 NIST 800-53安全控制框架
2.8 NGI展望与小结
2.8.1 NGI展望
2.8.2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IPv6技术
3.1 IPv6的主要标准与进展
3.1.1 国际标准
3.1.2 国内标准
3.2 IPv6的组成结构
3.2.1 表示方法
3.2.2 报文内容
3.3 IPv6地址类型
3.3.1 单播地址
3.3.2 组播地址
3.3.3 任播地址
3.4 IPv6使用协议
3.4.1 地址配置协议
3.4.2 路由协议
3.5 IPv6过渡技术
3.6 优势特点
3.7 IPv6协议的安全
3.7.1 IPv6协议相对IPv4协议变化
3.7.2 IPv6协议安全改进
3.7.3 IPv6网络中新的安全威胁
3.8 移动IPv
3.8.1 移动IPv6主要作用
3.8.2 移动IPv6和移动IPv4的主要区别
3.8.3 移动IPv6的切换技术
3.96 LoWPAN
3.10 IPv6的应用
3.11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下一代互联网传输层的新技术
4.1 SCTP协议
4.1.1 SCTP体系结构
4.1.2 SCTP连接
4.1.3 SCTP特性
4.2 CMT-SCTP协议
4.2.1 CMT-SCTP协议短板及改进
4.2.2 CMT-SCTP路径选择
4.2.3 CMT-SCTP拥塞控制
4.2.4 CMT-SCTP缓存管理
4.3 MPTCP协议
4.3.1 MPTCP技术概要
4.3.2 MPTCP拥塞控制
4.4 MPTCP多路径传输关键技术改进
4.4.1 PCDC路径管理算法
4.4.2 MPTCP缓存耗量模型的统计学构建法
4.4.3 MPTCP多参数综合优化算法
4.4.4 D-OLIA拥塞控制算法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层NEAT技术
5.1 NEAT协议与传统SocketAPI体系结构
5.1.1 对可持续发展传输层的通用要求
5.1.2 部署性
5.1.3 可扩展性
5.1.4 API的灵活性
5.1.5 引导参数化
5.1.6 可伸缩性
5.2 NEAT体系结构的设计
5.2.1 NEAT架构概述
5.2.2 上层应用与NEAT系统
5.2.3 NEAT架构设计原则
5.3 NEAT的工作机制
5.3.1 传统Socket API的结构与工作方式
5.3.2 NEAT Application Support模块
5.3.3 NEAT User Module组成与工作方式
5.4 NEAT协议的优势及实践案例
5.4.1 一个移动应用程序示例
5.4.2 一个改进应用程序安全性的示例
5.4.3 一个使用中间件的应用程序示例
5.4.4 一个使用NEAT代理的例子
5.4.5 移植应用程序到NEAT
5.4.6 Happy Eyeballs:一个轻量级的运输选择机制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下一代互联网接入技术
6.1 移动通信技术
6.1.13 G接入技术
6.1.24 G接入技术
6.1.35 G接入技术
6.2 WiFi接入技术
6.3 卫星接入技术
6.4 多网络接入技术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多址接入技术
7.1 交织多址接入
7.1.1 ESE算法
7.1.2 IIC算法
7.2 稀疏码分多址接入
7.2.1 SCMA上行系统
7.2.2 SCMA下行系统
7.2.3 SCMA码本设计
7.2.4 SCMA因子图
7.2.5 MPA算法
7.3 多用户共享接入
7.3.1 MUSA系统
7.3.2 MMSE-SIC检测
7.4 图样分割多址接入
7.4.1 PDMA上行系统
7.4.2 PDMA下行系统
7.5 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
7.5.1 PDNOMA下行系统
7.5.2 PDNOMA上行系统
7.5.3 PDNOMA与IDMA相结合
7.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压缩频谱感知理论与技术
8.1 感知技术发展概述
8.2 压缩频谱感知的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8.2.1 基于压缩感知频谱检测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8.2.2 基于MWC的宽带频谱压缩感知研究现状及评价
8.2.3 压缩感知理论基础
8.3 基于SwSOMP重构的MWC宽带频谱感知技术
8.3.1 MWC系统原理
8.3.2 基于CTF方法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下一代互联网新技术理论与实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星//陈敏//白勇//胡祝华//谭毓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727206
开本 16开
页数 3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9
出版时间 2022-11-01
首版时间 2022-11-01
印刷时间 202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考试-计算机类
图书小类
重量 532
CIP核字 2022119268
中图分类号 TP393.4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