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贵族女子约娜追求幸福而不可得的一生。在本书中,莫泊桑以敏锐的眼光注意到女性与自然天生的密切联系,通过描写贵族女性约娜理想不断破灭的一生,对“传统”和偏男权主义世界观下的婚恋、爱情观,以及人们对宗教的寄托等问题提出了思考。
《一生》是莫泊桑较为经典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莫泊桑首部以女性感受为写作重点的长篇小说。
图书 | 一生(插图珍藏版)(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贵族女子约娜追求幸福而不可得的一生。在本书中,莫泊桑以敏锐的眼光注意到女性与自然天生的密切联系,通过描写贵族女性约娜理想不断破灭的一生,对“传统”和偏男权主义世界观下的婚恋、爱情观,以及人们对宗教的寄托等问题提出了思考。 《一生》是莫泊桑较为经典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莫泊桑首部以女性感受为写作重点的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21世纪后期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有一种非凡的捕捉生活的本领,善于从平常人视而不见的琐碎生活中挖掘出生命和生活的本质意义与美学价值的内涵。他以凡人小事作为题材,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形式,十余年间,创作了三百多部短篇和六部长篇小说,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羊脂球(莫泊桑小说精选)(精)/轻经典》、《项链》、《一生》等。 目录 《一生(插图珍藏版)(精)》无目录 序言 埃德蒙·雅卢 身为“评选十部法国最优 秀小说”的委员会成员之一 ,为什么我会选定莫泊桑的 《一生》,而非他的其他作 品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 想从我们选择《一生》,而 没有选《漂亮朋友》《温泉 》《如死一般强》《皮埃尔 与让》或《我们的心》的原 因说起。 长篇小说《漂亮朋友》 ,连同在《梅塘之夜》上发 表的短篇小说《羊脂球》, 及短篇小说集《泰利埃公馆 》,使莫泊桑名声大噪,但 这部探究世人“举止姿态”的 小说基本止步于活灵活现地 展现日常生活,因此在我们 看来,它是莫泊桑所有作品 中唯一一部让人产生“过时 感”的作品。之所以感觉它 会“过时”,是因为,在这部 小说中,作者并没有以居高 临下的视角超然地看待作品 中的人物与事件。受自身阅 历的影响,莫泊桑在这部作 品中透出了玩世不恭外表下 的一丝烂漫天真。当时,莫 泊桑对巴黎的道德风尚认识 远远不足,所以思想相对单 纯,书中人物的道德沦丧、 对话和事件的狂妄放肆与作 者的天真单纯难以契合,使 作品显得名不副实,衬不上 其长久不衰的声誉。 长篇小说《温泉》则在 另一方面无法在内部协调。 这部小说有两条平行发展的 情节线,其中一条是缠绵悱 恻的爱情故事,另一条则是 在作者想象中的疗养温泉里 发生的各种轶事。倘若莫泊 桑只是一位以运用轻快灵活 笔法而著称的作家,那么我 们就没有理由责怪他把在疗 养温泉和相邻诊所里所发生 的事件描写成不折不扣的喜 剧,甚至几近是一场闹剧; 但莫泊桑立志成为一名现实 主义作家,而且他的确成了 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因此,我们无法接受一部他 仅凭想象且颇有漫画意味的 作品。 至于《如死一般强》和 《我们的心》,我们在这两 部长篇小说里看到了一个全 新的莫泊桑,一个因病痛困 扰而已有些精神错乱的男子 。莫泊桑最终因病离世。( 因病痛,年仅39岁的莫泊桑 不得不放弃写作,在41岁时 离开人世。)那一时期的莫 泊桑虽然多多少少在友人保 罗·布尔热的影响下已懂些 世故,但总是感到不自在。 面对注定会打照面的世道, 他从未有过轻松自在的感觉 ;世间的纷繁复杂、女性的 卖弄风情与他仍带着的些许 天真质朴的秉性完全格格不 入。因此,在《如死一般强 》和《我们的心》中,我们 没有看到莫泊桑另两部杰作 《一生》和《皮埃尔与让》 流露出的平静的张力,那种 形式与主题的完美契合,那 种生活稳定完整的感觉,以 及那种对日常悲剧的怜悯之 情。《皮埃尔与让》完全落 入了法国小说的写作传统, 是一本典型的悲剧小说。我 的意思是,法国小说不同于 典型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 小说,法国小说的内容是由 书中人物造就的,而非由席 卷一切、淹没一切的生命浪 潮造就的;而在盎格鲁一撒 克逊人的小说里,相较于滚 滚而来、无法抗拒的时代步 伐,任何个人努力对书中人 物、境况及日常各种事件的 影响都微乎其微。在典型的 法国小说里,如《皮埃尔与 让》,戏剧性的情节是由不 同人物的性格冲突带来的, 而且激烈的冲突不可避免地 会引发灾难。 然而,在长篇小说《一 生》中,作者以从容不迫的 笔触描写了一个女人漫长的 一生,从中我们看到了人生 的承诺与成就、必定会经历 的悲伤、停滞不前的计划及 失败。这部小说毫不逊色于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和 《情感教育》。可莫泊桑是 福楼拜的学生,所以,《情 感教育》这部作品对他的深 刻影响显然一点也不亚于老 师教他的创作理论。 …… 在《一生》这部作品中 ,每个人物都是从平凡的生 活中提炼出来的,拥有鲜明 的个性特征。如果我们认为 约娜是个有点苍白不太出彩 的角色,那这正是因为她最 具有普遍意义,和其他女人 没什么两样,绝不是什么忠 贞不二,除了初恋不会再爱 其他男人的女人。 自莫泊桑创作出《一生 》已过去55年。若有人认为 在此期间这种类型的女人发 生了变化,那么他就错了。 在法国,到处都能看到多愁 善感而朴实无华的约娜、勒 培奇·德沃家族和比科神甫 。不过,书中的乡村神甫托 比亚克神甫与今天的乡村神 甫大为不同。此外,我们还 会倾向于认为,虽然我们还 能找到像萝莎莉这样的人, 但这种人已经不那么常见了 。今天的福尔维勒伯爵夫妇 会打扮得十分时髦,而福尔 维勒伯爵夫人因激情而犯下 的罪过,如今在我们看来, 只不过是那个特殊社会环境 下的特例。不过,这并不是 说,发生这样的事完全不可 想象,实际情况是:这种事 不可能像莫泊桑创作《一生 》时那般稀疏平常。至于于 连·德·拉马尔,我们没理由 认为现在这种狂妄自大、好 色淫荡、卑鄙刻薄的人会比 半个世纪前更加稀少。 如果以上对生活模式变 化程度的简单推测是准确的 话,毕竟在莫泊桑创作这部 作品到现在世事发生了诸多 变化,那么我们便更有理由 倾慕《一生》——书中对人 生的刻画入木三分、恰到好 处,与其说这是源自作家精 湛的创作技艺,不如说正是 由于他对人物的精准拿捏, 才让这部小 导语 曾分别于1967、2005和2016年被法日两国导演搬上银幕,莫泊桑唯一一部被法国人拍成电影的长篇小说,大多自认为不幸的女子或许都能在约娜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莫泊桑所有的长篇小说都起源于《一生》,唯美、充满光影的笔触勾勒出女性纤细的情感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印象派风格”的文笔配上法国乡村的朦胧水彩画插图,两者相得益彰,视觉化的文字调动所有的感官,呼吸人生不同阶段经历的气味和色彩。 书评(媒体评论) 自莫泊桑创作出《一生 》已过去55年。若有人认为 在此期间这种类型的女人发 生了变化,那么他就错了。 在法国,到处都能看到多愁 善感而又朴实无华的约娜、 勒培奇·德沃家族和比科神 甫。 ——埃德蒙·雅卢 Edmond Jaloux 约娜的生活经历是由她 父母的经历决定的,当他们 问约娜是否想结婚时,她还 是受到了今天一个年轻女孩 尚可忍受的那种无声的暴政 ,也就是说,当一位母亲巧 妙地插嘴说:“啊,那个男 人不错”,或者当父母说:“ 你想嫁给这个男人吗?”时 ……约娜承受着一位年轻女 性在今天可能经历的压力。 ——斯特凡尼·布里泽Sté phane Brizé 《一生》电影 导演 精彩页 第一章 约娜收拾好行装以后,走到窗子跟前,但雨还是下个不停。 一整夜,暴雨哗啦哗啦地打在玻璃窗和屋顶上。低沉的、蓄着雨的天空仿佛裂了缝,把水倾泻到大地上,使泥土变成稠浆,糖一般地溶化了。吹过一阵阵闷热的暴风。行人绝迹的街道上,阴沟像泛滥了的小溪,发出潺潺的水流声。街道两旁的房屋海绵似的吸收着水分,湿气渗入内部,从底层到顶楼,墙上全是那么湿漉漉的。 从清早起,约娜观望天色,该有百来次了。她是昨天刚从修道院回家的,以后可以长此自由下去了。她准备要享受一番向往已久的人生的百般幸福,现在她所担心的是,天气会不会放晴,她父亲肯不肯动身。 约娜发现自己忘了把日历放在手提包里。她从墙上把一个小小的月份牌摘了下来,月份牌上花边中间有用金字印成的一八一九年这个年份。她拿起铅笔,划掉前面的四栏和每一个圣名,一直划到五月二日,也就是她离开修道院的这一天。 “小约娜!”有人在房门口叫她的名字。 约娜回答说:“爸爸,进来吧!”她父亲就走进她的房间来了。 这就是勒培奇·德沃男爵,名字叫西蒙·雅克。男爵属于上一世纪的贵族,心地善良,但有些古怪脾气。他非常崇拜卢梭,热爱大自然、原野、树林和动物。 身为贵族,男爵对一七九三年所发生的事件本能地怀有反感;但他那哲人的气质和所受的非正统的教育,使他痛恨暴政,当然这种痛恨也就只限于无关痛痒地发发牢骚而已。 秉性善良是男爵最大的优点,也是他最大的弱点。这种善良,不论为爱怜,为施舍,为拥抱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一种造物主式的善良,佛光普照,来者不拒,仿佛出于意志的迟钝和魄力不足,几乎像是一种毛病。 男爵是一个理论家,因此他为女儿的教育想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希望使她成为一个幸福、善良、正直而温柔多情的女性。 约娜在家里一直住到十二岁。然后,尽管做娘的哭哭啼啼,父亲还是把她送进圣心修道院去寄宿了。 他让她在那里过严格的幽禁生活,和外界隔绝起来,不使她知道人世间的一切。他希望在她十七岁上把她接回来时她仍然是童真无邪,然后由他自己诗意地来灌输给她人世的常情,在田园生活中,在丰饶和肥沃的大地上来启发她的灵性,通过观察动物间的相亲相爱和依恋不舍来向她揭示生命和谐的法则。 如今她从修道院回来了—喜气洋洋,精力充沛,急想尝一尝人生的幸福和欢乐,以及种种甜蜜的奇遇;这一切都是她在修道院闲愁无聊的白日里,在漫漫的长夜里,在孤独的幻想中一再在心头出现过的。 她长得叫人想起韦洛内兹的一幅肖像画——闪闪发亮的鲜栗色的头发,仿佛使她的皮肤显得更为光彩,这是生长在贵族家庭里的人所特有的一种白净而红润的皮肤,在阳光的抚弄下,隐约可以分辨出在皮肤上还蒙着一层细绒般的汗毛。眼睛是暗蓝色的,就像荷兰小瓷人的眼睛一样。 她在左鼻翅上有一粒小黑痣,右颊上也有一粒,还有几根初看时分辨不出的和皮肤同一颜色的汗毛。她身材修长,胸部丰满,腰身显出柔美的曲线。她说话时清脆的嗓门有时显得太尖,但是她爽朗的笑声可以叫她周围的人们都感染快乐。她常有这种习惯性的动作——把双手举到鬓角边,像是要捋平她的头发。 看见她父亲进来,她迎过去抱住他,吻着他,叫道:“到底走不走呢?” 他微笑了,摆动着他那留得很长的苍苍白发,一面伸手指着窗外说:“你说这样的天气怎么能动身呢?” 然而她撒着娇,甜蜜蜜地央求他:“啊!爸爸,我求求您,我们走吧!到下午天一定会晴的。” “但你母亲可绝对不会答应呀!” “行!我担保她会答应的,我去跟她讲就是啦。” “好吧,你要能说服你母亲,我这方面就不成问题。” P1-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一生(插图珍藏版)(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莫泊桑 |
译者 | 译者:盛澄华 |
编者 | |
绘者 | 绘画:(法)埃迪·勒格朗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946538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87 |
出版时间 | 2022-08-01 |
首版时间 | 2022-08-01 |
印刷时间 | 2022-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65.55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17 |
宽 | 156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