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春秋战国科技史(彩图版)/中国历代科技史
内容
导语

本书以时代为轴,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科技文明的辉煌成就及其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中的重大贡献,刻画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不同历史时期下的发展脉络,从而让读者建立起对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的知识框架。

本书笔触既侧重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又不失细致入微。

内容推荐

本书着眼讲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内容涉及数、地、天、农、医等诸多领域。作者引用大量详实的资料,将史料、传说和出土实物相联结,同时将孕育中国古代科技的历史背景、民生百态娓娓道来。

目录

一 春秋战国科技概述

(一)铁器的普遍使用与社会大变革

(二)“士”的出现与学术繁荣

(三)自然知识的进步

(四)诸子百家的自然观

二 冶金技术与铁器的推广

(一)青铜冶铸的继续发展

(二)生铁冶铸技术的突出进展

(三)冶铁业的发展与铁器的普及

(四)找矿经验与采矿技术

三 土木工程和手工业技术

(一)土木工程

(二)器械制造

(三)纺织、染色、皮革加工技术

(四)玻璃和漆器的制造

四 天文学的巨大发展

(一)天文观测

(二)历法

(三)宇宙论

五 数学知识的积累

(一)四则运算、分数和筹算

(二)几何知识与测量

(三)组合数学和运筹学的思想萌芽

(四)墨家和名家的数学思想

六 地理学的初步创立

(一)地理著作

(二)大地水陆分布及域外地理的认识

(三)地图

七 农学和生物学的发展

(一)重农思想和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

(二)动植物形态、分类知识

(三)植物生态知识

(四)动物生态知识

(五)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八 中医理论的初步创立

(一)经验医学知识的积累

(二)中医理论的形成

(三)马王堆出土医籍

(四)《黄帝内经》

九 物理学的辉煌成就

(一)力学知识

(二)声学知识

(三)热学知识

(四)关于电和磁的认识

(五)光学成就

十 结语

精彩页

(一)铁器的普遍使用与社会大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和主要以工商业与贸易为生存命脉的古希腊不同,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是在大陆上发展起来的。我国黄河中下游的大片平原以及渭河、汾河谷地和长江、淮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带,几乎连成一片,比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的平原要大得多。这里远古时代“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自然条件。在使用石制、骨制、木制工具的原始社会,发展农业主要靠火,用火烧掉树木野草,然后进行耕种。我国传说中的农业始祖神农,被称为“炎帝”,也叫“烈山氏”,都与火有关,反映了这一历史状况。在石器加工和制陶技术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青铜冶铸技术,到了商代已发展到独步世界的高度。青铜器具的使用,不仅把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农业生产逐渐取代了采集狩猎活动和畜牧业,到周初已成为社会经济中最主要的部门,而且也为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和生铁冶铸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铜的熔点为1083℃,炼块状铁要求的温度为1000℃左右,生铁的熔点为1146℃。熟练地掌握炼铜技术和进一步改进鼓风技术,获得生铁熔铸的高温是不难达到的。所以不晚于公元前6世纪,我国已出现了生铁冶铸,很快又发明了利用柔化退火制造可锻铸铁和世界上最早的炼钢术与淬火技术。  

铁器的应用,特别是铸铁农具的普遍推广,成为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引起了全社会整个技术基础的巨大变化。V型铁铧犁和牛耕的使用,加快了农田开发和精耕细作传统的形成,大大增加了农业的产量。凿井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建,便于人们向远离河湖的地区移居,并在附近开辟农田进行耕植,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数量的增加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以个体经营为特征的小农阶层(自耕农和佃农)和以私有土地为资本、通过佃耕制而暴富起来的封建剥削阶层的出现,使封建生产关系得到迅速发展。

“私门富于公室”的现象也诱使诸侯、卿大夫和贵族奴隶主们纷纷开始采用封建剥削形式。而新出现的封建制度,也更好地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使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也促成了奴隶社会无法比拟的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没有产生足以和希腊科学文化相媲美的精神文明,但是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不仅在进入封建社会的初期就创造了可以和古希腊媲美的科学文化,并且从此伊始,以自己辉煌的成就和鲜明的特色在世界上领先达1000多年之久。  

春秋战国时期奖励耕战、重视农桑的政策,不仅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水利灌溉工程的兴建,而且也促进了天文历法的发展。春秋时期我国已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的制历方法,至迟在公元前7世纪已开始用圭表测日影以定冬至和夏至;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了二十四节气的思想。在天文观测上,这一时期也有了关于日食、月食、流星、彗星的世界匕最早的观测记录;楚人甘德、魏人石申编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生产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冶铁业、丝织业、车辆制造、玻璃漆器业等许多独立的生产部门,出现了分工越来越细、工艺技术逐步规范化的趋势。春秋末期齐国人撰写的《考工记》,记述了当时官府手工业的30项专门部门的制造工艺和技术规范,反映了当时手工业技术发展的高水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春秋战国科技史(彩图版)/中国历代科技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申先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985292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9
出版时间 2022-08-01
首版时间 2022-08-01
印刷时间 202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322
CIP核字 2022037064
中图分类号 N092-49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5
152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