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勤奋的天才:爱因斯坦(32开平装)
内容
内容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年),物理学家。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1905年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6年在狭义相对论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9年12月,爱因斯坦被《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世纪伟人”之一。

幼年的爱因斯坦有语言障碍,但勤奋让他有了不错的学习成绩。他学过小提琴,可以出色地演奏莫扎特的曲子。他喜欢玩罗盘,曾一度将康德作为自己非常喜欢的哲学家。这些爱好让他一生都热爱并迷恋大自然,且拥有良好的艺术修养。这些都为他后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录

一 从诞生到大学毕业

1.科学巨人诞生的背景

2.幸福的家庭

3.学前岁月

4.路易堡中学

5.毅然退学

6.亚罗中学

7.大学生

8.和米列娃的爱情

二 相对论横空出世

1.谋职

2.相对论的摇篮

3.伯尔尼专利局

4.狭义相对论

5.走向教授的路

三 教授生涯

1.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副教授

2.布拉格皇家大学教授

3.重返母校

4.一束红玫瑰花

5.定居柏林

6.反战的教授

7.天真的教授

8.再婚

9.远征队

10.盛名之下

11.广义相对论

12.坚持留在德国

四 访问学者和和平大使

1.荷兰之行

2.捷克之行

3.奥地利之行

4.美国之行

5.英国之行

6.法国之行

7.中国之行

8.日本之行

9.巴勒斯坦之行

10.西班牙之行

……

五 在欧洲的最后岁月

精彩书摘

《勤奋的天才: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上中学后,家境越来越不好了。在弱肉强食、竞争激烈、歧视犹太人的德意志帝国,父亲经营电器厂的收益越来越差,最终到了面临倒闭的境地。

父亲本是一个乐观的人,但面对残酷的现实也只能唉声叹气,以致后来变得愁容满面,一筹莫展了。叔叔也整天忧心忡忡,很少说笑话了。

后来,父亲和叔叔决定搬到意大利的米兰去,在那里从头做起。

可是爱因斯坦为了继续学业,拿到中学文凭,很不情愿地一个人留在慕尼黑。

迁居之前,海尔曼为儿子继续上学的有关事宜特地来到路易堡中学。负责接待海尔曼的是学校的训导主任。望着训导主任那张冷若冰霜的脸,海尔曼小心翼翼地问:“请问,我儿子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最适合呢?”没想到训导主任竟然毫不客气地说:“做什么都可以,反正你的儿子将一事无成。”说完,他轻蔑地望了爱因斯坦的父亲一眼,便低头忙自己的事了。父亲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心里很难受,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儿子,而是因为训导主任的无礼。过了一会儿,那位训导主任才抬起头来,把爱因斯坦在学校的“不良”表现向海尔曼作了介绍,说:“所有的老师都嫌爱因斯坦性格孤僻,智力迟钝,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非非。”听了这些,海尔曼心里恨恨地说:“偏见,这一切都是偏见。”

父亲回到家后,一再嘱咐爱因斯坦要听老师的话。爱因斯坦个性强,爱科学,根本无法成为学校所期望的那种“优秀”人才。

当时,德国军国主义思潮像洪水一样四处泛滥。帝国军人在大街上昂首挺胸,耀武扬威,旁若无人。学校要学生当机器,当军人,学生只能单调地去重复教科书上的教条,只能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许有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只许有尚武的精神和好战的狂热,以帝国为生命的信条深入人心。

有一天,路易堡中学组织学生去看阅兵。只见阅兵场上鼓声咚咚,军号嘹亮,士兵排着整齐的队伍,两眼盯住一点,膝盖绷得笔直,双臂摆成直角,皮靴与刺刀闪闪发光。围观的人不停地欢呼,一些孩子跟在队伍后面,学着士兵的样子。他们巴不得马上长大,穿上军装,像学校教的口号那样:“为德意志,为皇帝,前进,前进。”

这情景让爱因斯坦惊呆了。一个个方队竟像一台机器,动作单调而整齐,所有的人都绷着脸,一个表情,没有思想,没有个人意志,活生生的人都变成战争工具。爱因斯坦惊恐万分。

不久,除了爱因斯坦,全家人都搬到意大利去了。爱因斯坦孤零零地寄住在一个老太太家里,他觉得很孤独。

爱因斯坦独自一人漫步在慕尼黑的街道上,充满火药味的慕尼黑对于爱因斯坦来说是一个令人伤心的城市。这是爱因斯坦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开亲人,他觉得自己孤独极了。他觉得这个城市一点儿都不可爱,他多想长出一双翅膀飞到父母身边去啊。

自从父母走后,爱因斯坦在路易堡中学的处境越来越难了。由于多年坚持自学,爱因斯坦养成了独立思考、大量读书的习惯,积累了很多基础知识。他对中学课程的安排和学习方式十分厌倦,不喜欢死记硬背拉丁文和希腊文,觉得中学里学的尽是些没用的知识。而且,教师的教学方法简单粗暴,充满军营作风。

在路易堡中学,能给爱因斯坦安慰的,除了已经退休的数学老师,还有教文学的卢埃斯讲师。在卢埃斯讲师的影响下,爱因斯坦对德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冲淡了爱因斯坦的寂寞和烦闷,卢埃斯讲师成了爱因斯坦孤身一人在慕尼黑求学的唯一精神支柱。

尽管这样,慕尼黑还是没有留住爱因斯坦,因为他讨厌战争,不想当兵。根据当时德国的法律规定,男孩子只有在17岁之前离开德国,才不必回国服兵役,而这时的爱因斯坦已经16岁了。爱因斯坦从小就讨厌当兵,每当想起阅兵的场景时,就毛骨悚然。他开始盘算如何离开路易堡中学,他已经不在乎能不能拿到中学毕业证了。

……

前言/序言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幼年的爱因斯坦有语言障碍,但勤奋让他有了不错的学习成绩。他学过小提琴,可以出色地演奏莫扎特的曲子。他喜欢玩罗盘,曾一度将康德作为自己最喜欢的哲学家。这些爱好让他一生都热爱并迷恋大自然,且拥有良好的艺术修养。这些都为他后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爱因斯坦从小就崇尚自由,是个强烈的个人主义者。学生时代,他反对一切形式的教条和权威,他对任何与约束有关的东西都有抵触情绪。后来,对德国专制主义学校和军国主义气氛产生了极深的厌恶心理。1896年1月,他放弃德国国籍的申请获得批准,于是,17岁的爱因斯坦成了一个无国籍的人。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毕业,并加入瑞士国籍。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5年,36岁的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1921年,爱因斯坦以光电效应的发现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爱因斯坦因为受到德国法西斯纳粹政权的迫害,不得不离开德国,前往美国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55年4月18日,76岁的爱因斯坦病逝于美国普林斯顿。

爱因斯坦他乐观积极,奋发向上。即使环境再恶劣,也丝毫不会影响他科学研究的热情。他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一生都在为和平事业积极奔走。

爱因斯坦用一生诠释了天才与勤奋的关系,1999年12月26日,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纪伟人”。诚如爱因斯坦所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勤奋的天才:爱因斯坦(32开平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81892401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7-07-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5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