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毛泽东与四大名著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代伟人毛泽东雄才大略、神机妙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从浩瀚如烟海的历史书籍中,掌握了渊博的历史知识,吸取了丰富的前人智慧,历练了敏锐的历史洞察力,扩大了视野,开阔了思路。在这些书籍中,其中四本绝对不能忽视,那就是中国四大名著。本书介绍的就是毛泽东从这几本书中所学到的知识,以及在实际斗争中的应用。

内容推荐

毛泽东一生好读书,读好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的许多历史人物故事、典故等他都十分熟悉,常在讲演和作文章中,穿插运用,旁征博引,所以,他的文章、讲话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他对一些古典文学作品的点评更是独具慧眼,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美学价值,是中华民族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希望本书对人们的学习和研究能有所帮助。

目录

第一编 读《三国演义》,能使人聪明

一、看三国,赏英雄

1.袁绍多谋难断,得计迟<<5

2.孙权是个能干的人,当今惜无孙仲谋<<9

3.三国时刘备不好,还是老头子挂帅<<13

4.曹操这个人很了不起<<16

5.刘表“虚有其表”<<21

6.诸葛亮,能人啊!<<24

7.周瑜是政治家<<28

8.郭嘉足智多谋,很值得学习<<31

9.吕蒙善用兵,能攻心<<35

10.张鲁的“五斗米道”有社会主义作风<<40

11.三国时有个名医叫华佗<<44

12.王弼是个有所作为的青年人<<47

13.司马懿多谋略,善权变<<49

14.曹植很有才华,作品有自己的风格<<51

15.关云长很讲义气,侠肝义胆<<53

16.斩马谡是万不得已的事情<<57

17.赵云一身是胆<<60

二、读三国,观战争

1.其始误于隆中对<<65

2.杀降不祥,孟德所不为也<<68

3.主动权是军队的生命<<72

4.以静制动,以稳待变<<76

5.保存自己,消灭敌人<<80

6.天下事有真必有假<<85

7.《三国演义》为什么“拥刘抑曹”<<89

8.指关为姓的由来<<92

9.士别三日,当舌4目相看<<96

1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98

三、一部优秀的智慧百科全书

1.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103

2.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07

3.关云长不如我们彭老总<<112

4.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16

5.饮水思源,与民同甘共苦<<119

6.青年人是未来的希望<<125

7.真男子,大手笔<<129

8.《龟虽寿》讲了养生之道<<131

9.看战争,看组织<<133

10.五湖四海,任人唯贤<<136

11.兵民是胜利之本<<139

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42

第二编 《水浒传》是一部很好的反面教材

一、毛泽东眼中的梁山好汉

1.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15l

2.吴用是不愿意投降的<<155

3.那个卢俊义是被逼上梁山的<<160

4.王伦把自己的命革掉了<<164

5.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169

6.干革命要学拼命三郎石秀<<173

7.鲁智深杀恶人,做善事<<176

8.李逵仗打得很好<<180

9.梁山好汉数武松<<184

10.三阮是反皇帝的<<190

二、《水浒传》里有革命精神

1.《水浒》要当作一部政治书看<<199

2.劫富济贫,理直气壮<<203

3.宣传要联系实际<<208

4.替天行道,除暴安良<<211

5.活学活用,炉火纯青<<214

6.洪太尉误走妖魔,使人神旺<<219

三、一部很好的反面教材

1.历史是人民创造的<<227

2.海纳百川,肝胆相照<<232

3.引经据典,启迪心灵<<237

4.三打祝家庄是最好的一个<<240

5.革命是大家的事业<<244

6.去梁山才是惟一出路<<247

第三编 毛泽东与《西游记》

一、形象鲜明,个性十足

1.唐僧是一个大翻译家<<255

2.孙悟空是反官僚主义的英雄<<258

3.西天路上的凡夫俗子——猪八戒<<263

4.沙僧是个老实厚道的人<<266

5.白龙马的精神是非常高尚的<<268

二、魔幻世界中的人生大道

1.行善即除恶,除恶即行善<<273

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275

3.好马不吃回头草<<278

4.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孙行者<<280

第四编 不读《红楼梦》,不能了解什么叫封建社会

一、五光十色的人物画廊

1.《红楼梦》里最招人喜欢的是贾宝玉<<287

2.薛宝钗是封建社会的标准淑女<<290

3.你们年轻人不要学林黛玉<<295

4.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299

5.绅士们不喜欢探春<<303

二、高深的语言造诣

1.《红楼梦》是古典小说中最好的一部<<309

2.一生能写一部《红楼梦))就很不错了<<311

3.读《红楼梦》要掌握要点<<314

三、一部形象的阶级斗争史

1.不用阶级观点,就讲不通<<319

2.不读《红楼梦》就不知道什么是封建社会<<323

3.我是把它当作历史读的<<326

4.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330

5.百脚之虫,死而不僵<<334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1.袁绍多谋难断,得计迟

袁绍这个人多端寡要,多谋难断,见事迟,得计迟。慢了,得出一个方针就处于被动。翦伯赞在《光明日报》上写了一篇论赤壁之战的文章,他说,刘备这个英雄,跟曹操同等水平,是厉害的,但是事情出来了,不能一眼看出就抓到,慢一点。

——摘自毛泽东1959年3月2日在郑州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阴(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大官僚家庭。在汉末群雄混战中,起初他的势力最大,地广兵多,手下谋臣武将也不少,曾是讨伐董卓的盟主。与地方割据集团混战中,据河北四州(冀、青、幽、并)。公元200年在官渡被曹操击败。公元202年病死。

毛泽东多次提倡要多谋善断,他要干部不能学袁绍。1971年11月8日,在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联合国大会前夕,毛泽东约见周恩来、姬鹏飞、乔冠华等。他在谈到进入联合国是一个大胜仗后就说:还是“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遇事要商量,要多谋善断,不要像袁绍那样“多谋寡断”,更不能“不谋专断”,谨慎不是谨小慎微。看准了的该说就说,该做就做。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双方强弱悬殊,但是曹操能审时度势,采取灵活的作战方针,力争主动。首先声东击西,解白马之围,接着诱歼袁军追兵,初战告捷。然后,主动转移兵力,坚守官渡阵地,以逸待劳,寻机作战。掌握情况后,及时抓住战机,奔袭乌巢,烧毁袁军屯粮,并乘胜发起反攻,取得了决战胜利。

袁绍由于政治腐败,骄傲轻敌,内部分裂,给曹操以可乘之机。在军事上,袁绍依仗兵力优势,企图夺取白马,直捣许昌,一举歼灭曹军,结果10万大军被制于官渡。这时,他又只知正面硬攻,一线平推,一再拒绝部将的建议,使全军陷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在决战关头,袁绍缺乏战略的头脑,没有以足够兵力用于具有决定意义的乌巢方向,结果全军覆没,成了败军之将。(《后汉书》卷四十五,《资治通鉴》卷三十六)

袁绍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与他的见识、能力和胸怀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毛泽东多次把袁绍作为反面人物来开导、教育干部和群众。在毛泽东心目中,袁绍是一个志大才疏、办事拿不住要点,见事迟、得计迟的典型。毛泽东读《三国志》,也很注意作者陈寿对袁绍特点的描写。1959年3月2日在郑州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袁绍这个人多端寡要,多谋难断,见事迟,得计迟。慢了,得出一个方针就处于被动。接着说:翦伯赞在《光明日报》上写了一篇论赤壁之战的文章,他说,刘备这个英雄,跟曹操同等水平,是厉害的。但是事情出来了,不能一眼看出就抓到,慢一点。

1959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个人谈话中说:我们过去八年的经济建设都是平衡的,就是去年下半年刮了七八个月的“共产风”,没有注意综合平衡,因此产生经济失调的现象。说明我们做经济工作应该有清醒的头脑,胆大心细,多思慎行,统筹全局,责任分明,不然就会造成损失,毛泽东接着引用唐朝医学家孙思邈的话说:“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同年6月,在同《人民日报》负责人谈话时,毛泽东批书生办报,又说到袁绍:“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刘备、孙权、袁绍都有这个缺点,曹操就多谋善断。”又说:“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曹操批评袁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没有头脑。还批评袁绍有其他缺点,兵多而分工不明,将骄则政令不一,地虽广,粮虽多,完全可为我所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215~216页)

毛泽东还多次谈到郭嘉对袁绍的评价。《郭嘉传》记载,郭嘉起初在袁绍手下做事的时候,曾私下对袁绍的谋士辛评、郭图说:“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三国志》卷十四《魏书·郭嘉传))第431页)

毛泽东从曹操、郭嘉对袁绍的评价中提炼出两点:一是好谋无决,多端寡要,从而不能采纳正确意见,不能用人;二是见事迟,得计迟,这样行动起来总是丧失机会。

例如,郭图劝袁绍迎接天子到邺县建都,袁绍不同意。正好碰上曹操迎天子在许昌建都,由此借天子声威收黄河以南地区,关中也归附曹操,“绍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以自密近,太祖拒之。”(《三国志》卷六《魏书·袁绍传》,第194页)这就是见事迟,得计迟。

袁绍进军黎阳,派手下大将颜良在白马攻打刘延,谋士沮授劝阻说,颜良生性急躁狭隘,有勇无谋,难独担此重任。袁绍不听。曹操出兵救刘延,结果颜良败死。(《三国志》卷六《魏书·袁绍传》,第199页)这就是不能用人。

官渡之战中,沮授屡屡向袁绍献计,都未被袁绍采纳。更有意思的是,在官渡之战前,沮授和袁绍的另一个谋士田丰曾劝袁绍不要南下打曹操,宜巩固所占领的北方四州,同曹操打持久战,然后出奇兵攻曹操虚弱的地方。袁绍不听,认为田丰破坏士气,把他带上镣铐关押起来。然后尽其兵马在官渡与曹操决战,结果失败。有人对田丰说,当初你的建议是对的,看来这次要被重用了。“丰日:‘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绍还,谓左右日:‘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三国志》卷六《魏书·袁绍传》,第199~20l页)

在毛泽东看来,当领导的,尤其是当军事领导人、军事指挥员,见事迟,得计迟,是致命的弱点。成败之举,在于明察要点,然后当机立断。不称职的军事领导,常常失误于此。

毛泽东不只是在读史评古人时才批评和反对见事迟、得计迟的领导弱点,他是把它当作现实问题,当作提高干部队伍的基本素质的问题提出来的。避免见事迟、得计迟,提倡看得到,抓得起,这正是毛泽东自己的领袖素质和领导能力及政治风格。同时,他也不希望自己队伍中的领导干部出现袁绍这种短见而刚愎之人。毛泽东读史主要是为了致用,历史也是教育干部的好教材。

P5-8

序言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而且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孜孜不倦的读书生活与他的革命生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读书,是毛泽东的嗜好,也是他整个革命活动的一部分。他经年累月,坚持不懈,抓紧一切时间,博览群书。除了终身研读马列著作外,对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以及各种自然科学等书籍,都无所不读。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在他的著作、讲话、报告以及谈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中国的革命事业。

毛泽东十分喜爱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国古典名著,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更是爱不释手。毛泽东曾说过:我们中国人要关心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一定要精读《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

在我国,《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广大读者称为“四大名著”,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毛泽东说,读《三国演义》这类书,能使人聪明,能“对社会了解多一些,也会对事物增强分析能力”。《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在我国文学史上,也许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像《三国演义》那样长时期地吸引如此众多的读者,几百年来,它差不多被我们整个民族一代又一代地流传、阅读,可以说《三国演义》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民族生活的每个角落。《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毛泽东一生爱读《水浒传》。他甚至认为谁不看完《水浒传》,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中国人。《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小说中有极其生动的生活场景,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水浒108将身份不同,性情各异,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一朵奇葩。《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等人物形象。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身份和经历刻画人物性格;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斗争中和生死存亡的关头来描写人物性格,还善于运用比较法、反衬法来突显人物性格。 《水浒传》没有丝毫的脂粉气、儿女情,它具有豪放粗犷的阳刚美和崇高美。这种美学风格对后来的英雄传奇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毛泽东称赞吴承恩是艺术天才:“能把一只猴子写得活灵活现,并且使之成为中国艺术史上恒久不衰的典型形象者,非天才异禀之人莫属。”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规模宏伟,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又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想像极其丰富,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瑰宝。《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结合起来,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毛泽东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写得最好的是《红楼梦》。他曾说过,人的一生,能写出一部《红楼梦》,已经很不错了。《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一部《红楼梦》,说不尽,道不完,真可谓千古奇书!《红楼梦》在中国古代小说名著中声名最著,流传最广,读者最多,刊刻出版最为繁富,这部古典名著问世以来,评家蜂起,评说纷纭。理所当然形成一门显学——红学。人们还在不断地出版《红楼梦》,阅读《红楼梦》,研究《红楼梦》,这就是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永恒魅力,这就是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不朽价值。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也展现了一代伟人的风采。作为历史巨人的毛泽东,他畅游书海,汲取前人的智慧,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思想,体现自己的人格魅力。他善于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周恩来曾说:“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毛泽东的真知灼见与洞察力,毛泽东的多才博识,为同时代的国内外政治家和文学界泰斗所佩服。他对一些古典文学作品的点评更是独具慧眼,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美学价值,至今影响着广大读者。

作者

2007年12月

后记

毛泽东一生好读书,读好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的许多历史人物故事、典故等他都十分熟悉,常在讲演和作文章中,穿插运用,旁征博引,所以,他的文章、讲话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他对一些古典文学作品的点评更是独具慧眼,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美学价值,是中华民族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希望本书对人们的学习和研究能有所帮助。由于水平有限,如有不当之处,欢迎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吸取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参考了许多文献和资料,所参考的书目已经罗列书中,在此一并向这些专家学者及出版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07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毛泽东与四大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银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档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669087
开本 16开
页数 3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08-02-01
首版时间 2008-02-01
印刷时间 2008-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469.1
丛书名
印张 2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3: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