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性启迪
内容
编辑推荐

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终极目的又是什么?

康德说,教育是为了“使人成为人”;马斯洛说,是“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托马斯说,“为一个尚未出现的世界培养人才”。

蔡新新编著的《人性启迪》最难能可贵的是取法自然与人生思考,于庸常、无常的生活中品读出新意,实属难得。文心玲珑,一花一禅,出人自由,以警句一般的生命真诚,贯通伦理和生活的隔膜,释读和体悟天地道心。

内容推荐

《人性启迪》在写作上具有三大特色:第一,精致性。每篇都节制在一千字以内,有些甚至只有短短的二、三百字,凝炼精致,优美隽永,自然生动,自成一格,符合学生的阅读口味和审美情趣;第二,丰富性。蔡新新先生的文章,涵括了生活百态、人生万象,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丰富社会经验,开启人生智慧;第三,情感性。蔡新新先生的文章简洁明理,真诚自然,气定神闲,读她的文字仿佛在和她对话,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人心生温暖的感动。

《人性启迪》由蔡新新编著。

目录

倾听心灵

感悟生活

仰视人性

敬畏生命

试读章节

时间

今天的生活是由昨天决定的,明天的生活是由今天决定的。

人类所有的生活和所有的人生都离不开时间。拥抱时间,你已成功了百分之五十;放弃时间,你百分之百不会成功。要知道一个人几年或者多年后的情景,不用看别的,只需看看他现在如何对待时间,就已经知道了一半。

时间从无草稿,难以回访更无法修改,它是不能重来的,全是一次性的。这一年永远不是那一年,这一月永远见不到上一月,这一天永远是唯一的一天,这个清晨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来。就连这一秒钟,其实就凝结着某一种永恒。这就是最让人感慨最让人无奈,最让人悲哀的——时间。从远古时代的沧海到如今的青藏高原,从宇宙的诞生到生命的出现,再到人类的文明,无时无刻不都在消亡与诞生。这就是时间的力量。

历史其实一半是人写的,一半是时间写的;世界其实一半是人创造的,一般是时间创造的。是谁在悄悄化今为古,把整个人类整个世界整个宇宙,一点点推向衰老?是时间。可是时间它自己也会衰老吗?时间是刀,它能雕刻一切;时间是河,它能载走一切。我们现在总是称几百年前是古代,可是我们想过没有,仅仅只需弹指一挥问,后人也将称当今为古代,称我们为古人,到那时我们所有的东西,都会成为古物或文物。望着院子里的花蕾开出的鲜花,难道鲜花还会返回到花蕾吗?少女可变成老妇,难道老妇可以变回少女吗?战胜这一切的不是别的,而是时间……

小语

最大的事物一定是由最小的事物生成;最高的视野一定是从最低的姿态出发。

当最大的和最小的、最高的和最低的,在你的视野里等同之后。世界就丧失了大小,宇宙就没有了高低。

当世界丧失了大小,那就能从最小的细节上考虑最大的问题;当宇宙没有了高低,神和人、达官和平民,愿望才会一致。

感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凡事没有必要过于较真。如果事事较真,会因长期的心理重压而身心疲惫,功能紊乱,最后致病。而在所有的事物中,没有比身体更重要的。我的经验是遇事不做过多的联想,“难得糊涂”,从容面对,这样常常能柳暗花明。

面对压力时,有智慧的人都懂得怎么做。我建议首先要么学会及时释放压力,平和的心态才是关键,要善于及时表达情感,及时宣泄情绪;其次,要多交朋友,朋友多了,社会支持就多了,更易于保持身心健康;第三,要善于自我激励,在身心疲惫时别忘了告诉自己“一切都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走出低谷”;第四,平时还要注意休息,多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比如喝喝茶,多参加户外活动等等。

心语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是匆匆而繁琐的短暂。

所有的人,上至帝王显贵,下至黎民苍生,只不过是世上的匆匆过客。常言道“浮生如梦”,有人认为是很消极的说法,其实谁都明白人生究竟是一出悲剧,无论天才还是蠢夫,到头来都摆脱不了毫无二致的结局……

人应该懂得淡然,才能活得豁达而潇洒,无忧而有喜。知道了人活着要谋生,要做事,不论是为自己还是为社会,都来不得半点虚妄。太阳每日升起每日落下,一个人的一生能看到几次日出日落的景致?因此要珍惜光阴,活得要有意义,不悲观不厌世,坚定地前行,去接近那无法逃避的终点。同时我也希望朋友们,要感恩每一天,感恩每一个人,和谐社会,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便会成为爱的海洋。

智者无言

大海的深处是平静的,花朵的一生是无声的,巍峨的山峦是沉默的,大自然中许多蔚为壮观的生命往往以沉默示人,而人的生命是否亦当如此?我一向认为,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藏在心里便是一种真实,一种深刻,说出来反而索然无味,比如一生一世的爱情。

记得小时候妈妈对我说:你看大街上那两个吵嘴的人,声嘶力竭的人往往理屈词穷,因为他想先声夺人来掩饰自己的心虚。而那个沉默者往往一身正气,不动声色,因为沉默是强有力的蔑视。

是啊,在芸芸众生中那个与你仅有一面之交便一览无余的人,你会觉得他索然无味,因为他的话太多,而那个一直一声不吭表示沉默的人,你不仅仅是对他印象深刻,而且会产生探寻他的愿望。我还认为,认识一个人不要光听他怎么说,而应看他怎样去做,因为有的语言是言不由衷。就像认识一棵树,不要急于去看它春天开的什么花,因为有一种事实叫做“华而不实”,你可以等到秋天,那时候你去看树上的果实。果实是树木最真实的表白,也是树木对生活的解释。

火山爆发那一声巨响,那拔山的气概令人叹为观止,但这一奇观不会随时可见。为那一瞬间的壮观,它在地层深处酝酿了亿万年。世界不是语言描绘大的,与语言无关,智者无言。P12-17

序言

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终极目的又是什么?

康德说,教育是为了“使人成为人”;马斯洛说,是“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托马斯说,“为一个尚未出现的世界培养人才”。

显然,教育首先应属于“人学”范畴,其次,它是一项面对未来的事业。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是人类的未来,是世界的财富。对儿童的态度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的认知高度和道德境界。我们必须学会羞愧,成人对儿童世界的肆意侵占和野蛮开采,都属非道德的强暴行为,无论以任何理由多少借口,教育都应立即停止为所欲为,大胆修正自身的错误,尽管这样的修正有多么艰难。教育即信仰,天降大任,总需要有人站出来,去承担使命,去践行道义,去创造真理。教育的方向和旨归是人性。

教育要使儿童成为傲然挺立的“人”。这个大写的人,至少要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至少要敢于担当,富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至少要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儿童才能称为“新儿童”,这样的学生才能称之为“新学生”、“新人类”。“新人类”族群将决定着教育的意义和人类最终的成败。

然而,教育是一项极其棘手、繁琐、复杂的工程。但终究有一条指向于人性的大道。这条道就叫“从儿童出发”,它意味着的是,教育者必须以人性的光芒烛照儿童,去发现、认识、尊重、包容、接纳、呵护、激赏儿童的一切。而这样的教育就是——在心灵上写诗、种花。

在心灵的大地上书写诗行、种植鲜花,是一件多么美好,令人心驰神往的事。教育的浪漫应首先教会儿童敬畏生、热爱活。可畸形的教育一般不注重生,更有意鄙夷活。脱离生活的教育只能把“天才”造就成分数的奴仆、能力的弱者、精神的伤员、道德的逃兵。我相信教育真正的用意一定是着眼于生活的。

现在,我该回到正题,为蔡新新先生的这部书作序。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谈教育,是因为我把先生的文章,看做是一部重视生活的“教育学”专著。我之所以要向读者推荐这部书,是因为它严密地契合了教育生动美好的宝贵愿景。

第一,内容的契合。蔡新新先生的这部书,主要涵括三大类,生存、生活、生命,这不正是教育的全部内涵吗?第二,价值的契合。蔡新新先生整部书稿的精髓,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活在当下、善报感恩”,这不正是基于“人学”的教育经典主张吗?第三,道德的契合。文以载道,蔡新新先生的价值观,浑然契合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要求。先生慈悲为怀,以智者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母性的慈柔,长者的宽容,师者的关切,春风化雨,抚慰人生,唤醒心灵,激扬生命,这不正是最好的教育艺术吗?

这部书最难能可贵的是取法自然与人生思考,于庸常、无常的生活中品读出新意,实属难得。文心玲珑,一花一禅,出人自由,以警句一般的生命真诚,贯通伦理和生活的隔膜,释读和体悟天地道心。

这部书在写作上具有三大特色:第一,精致性。每篇都节制在一千字以内,有些甚至只有短短的两三百字,凝练精致,优美隽永,自然生动,自成一格,符合青少年的阅读口味和审美情趣;第二,丰富性。蔡新新先生的文章,涵括了生活百态、人生万象,有助于拓展青少年视野,丰富社会经验,开启人生智慧;第三,情感性。蔡新新先生的文章简洁明了,真诚自然,气定神闲,读她的文字仿佛在和她对话,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人心生温暖的感动。

蔡新新先生其实并不是一位作家,她是一个独特的“谜”,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她又远非一个消极矫情的“隐者”,更不是做作地故弄玄虚,那是智者最适宜的方式。在这样一个浮躁喧嚣的时代,尚能有人如她这样安于内心,宁静致远,清澈专注于思考和观察,先生做人为文本身就是教育。有什么样的心态便有什么样的人生,读文字也是在读她的心态、心灵,读文字便是与她结缘、谈心,读文字如同在听她开示、受她启迪。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蔡新新先生的这部书已超越了文学本身,具有济世救心的普世价值,它不仅适合青少年阅读,同样适合每一个教师和教育者用心细读。读这部书,就是在学着教别人和教自己,教学生成为“新人类”,教自己成为“新教师”。教育就是做人、成人,难道不是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性启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新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937134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8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53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00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