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从中医看中国文化/名师讲堂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探讨中国历史中的医学知识及身体建构,及其衍生的文化、政治、社会与性别意义。中国医学不仅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个认识生命、想象身体、辩证知识的入口。本书呈现中国医学传统极其多元复杂的面貌,不同的课题之间的关联,尤其引人入胜。本书内容是作者在台湾清华大学、台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相关课程讲座整理、修订而来。所授内容受到学生的欢迎。 作者简介 李建民,台湾“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燕京访问学者,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客座副教授,并执教于台湾清华大学与台北大学,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他主要关注中国“古典医学”的重建与反思,代表作有《死生之域》、《生命史学》等,曾受邀参与《剑桥中国史》的撰写工作,并主编“养生方剂丛书”。 目录 序 另类医学?反思中医文化 1 “国学”与中医文化通识 2 古典医学的知识根源 疾病的历史 3 先秦至中古“病因观”及其变迁 4 掩埋尸体礼俗与疾病的想象 5 鬼神之病与“场所” 中医技术及其自然、性别、政治意义 6 艾火与天火——中医“灸”疗法的起源 7 “附子”毒药在政治中的运用 8 传统家庭的冲突与化解方术 想象身体 9 唐代“肺石”的身体想象 10 中国方术史上的“形影观”及技术 11 17世纪脏腑图说的身体观 12 明清抵抗火炮的法术身体 纯粹手术 13 3世纪华佗故事的新解释及启示 14 16世纪中医“反常”手术史之谜 跋:我学习医学史的经验浅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从中医看中国文化/名师讲堂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建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1860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6-03-01 |
首版时间 | 2016-03-01 |
印刷时间 | 2023-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20 |
CIP核字 | 2015306325 |
中图分类号 | R2-49 |
丛书名 | |
印张 | 23.25 |
印次 | 3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6 |
宽 | 157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