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欢作乐
内容
内容推荐
大作家德利菲尔德去世后,妻子埃米请人为他立传。阿申登被传记作者请来回忆当年和作家的交往。阿申登叙述了自己与德利菲尔德和其前妻罗西早年间的交往。出身低微的作家和曾做过酒店招待、时尚靓丽的前妻罗西,因欠下外债逃离了小镇。几年后在伦敦,阿申登偶然遇到他们。此时德利菲尔德已经成为了小有名气的作家,罗西变得更加富有魅力。引人瞩目的罗西会同仰慕她的人一起看话剧、谈笑风生,阿申登也是其中之一。有一天,阿申登突然被告知罗西和她的初恋出走了。罗西从此杳无音信。而德利菲尔德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写了很多作品,成为了知名作家。老年的德利菲尔德和护士埃米结了婚,但他心中仍然对罗西充满感情,最后在怀念罗西中逝去。
导语
本书在毛姆心目中的位置,甚至超过了《月亮和六便士》,是他尤为得意与喜爱的代表杰作。他曾说过:“我ZUI喜欢《寻欢作乐》,因为那个脸上挂着明媚可爱的微笑的女人为我再次生活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
本书是天才小说家毛姆的情感自传,是他对一生挚爱的一次深情回望。在作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下,一个离经叛道的女人的一生徐徐铺陈在眼前。另外,作者还准确、机智地讲述了文艺圈的逸闻韵事,足够讥讽却又不过于夸张,让人深以为然的同时会心一笑。
毛姆是村上春树、马尔克斯、乔治·奥威尔、雷蒙德·钱德勒、伍尔夫、张爱玲一致推崇的文学大师,被誉为世界文坛的“故事圣手”, 一九五四年被英国女王授予“荣誉侍从”称号,成为皇家文学会会员。
本书译者王晋华是中北大学外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英美文学研究与翻译工作;其翻译的《美国现代小说论》曾荣获外国文学优秀作品奖
书评(媒体评论)
"毛姆一直在我喜爱的作家之列。
——马尔克斯
我承认自己是毛姆作品的爱好者。
——张爱玲
毛姆小说的情节冷静、致命,对时机的把握十
分精确。
——雷蒙德?钱德勒
现代作家中对我影响很大的就是毛姆。对于他
直言不讳、毫无虚饰地讲故事的能力,我无限钦佩

——乔治?奥威尔
"
精彩页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是英国20世纪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文学生涯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经历整整三代人。毛姆一生至少创作了四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尘网》《月亮和六便士》《刀锋》和《寻欢作乐》,以及一百五十多部短篇小说,三十多个剧本,还有不少的游记和自传性质的书。毛姆是20世纪英国小说界为数不多的几个雅俗共赏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虽然未受到学术评论界太多的关注,但是却流行世界、影响深远,引起不同国家、不同阶层读者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经久不衰,大有与日俱增之势。
毛姆1874年生于法国巴黎。他的父亲是名律师,受雇于英国驻法国大使馆。毛姆在法国度过了他的童年,从小就受到法国文化的熏陶。父母死后,1884年他由伯父接回英国送进寄宿学校读书。对于年幼的毛姆来说,英国是个灰暗、沉闷的陌生国家。毛姆的少年生活是凄苦的,他贫穷、寂寞,得不到至亲的关爱,口吃的毛病使他神经紧张,瘦弱的身体使他在同学中间低人一头。1891年,他赴德国海德堡大学学医,次年回伦敦在一家医院就医,实习期间曾在兰贝思贫民区为穷人接生,治病,学成后并未正式开业。他早年的学医生涯及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对他的影响都反映在他1897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说《兰贝思的丽莎》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去欧洲战场救护伤员,还曾服务于英国情报部门,这些经历又为他以后写作间谍故事提供了素材。毛姆一生喜好旅游,足迹所至遍及印度、缅甸、马来亚、中国以及南太平洋中的英属和法属岛屿,他还到过俄国及南、北美洲。1930年以后,他定居法国南部的海滨胜地。在这段时间里,毛姆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1948年,他开始撰写回忆录和评论文章。鉴于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成功,五十年代牛津大学曾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女王也授予他“骑士”称号。毛姆于1965年病逝,终年95岁。
毛姆一贯主张写自己的亲身感受,从不写他不熟悉的人或事物。他说任何有理智、有头脑的作家都写自己的经历,因为唯有写自己的经历时他才具最有权威性。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短篇小说巧匠、优秀的长篇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散文作家和自传作者,毛姆的文学成就就是他漫长曲折、阅历深广的一生的忠实反映。在文学的创作方法和它的社会功用方面,毛姆与他同时代的高尔斯华绥、威尔斯等这些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们有所不同,后者将小说作为揭露时弊、阐述思想的工具,并以此来达到实现社会改良的目的。毛姆更多的是接受了法国自然主义的影响,常常是以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表现人生。毛姆对于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并不十分感兴趣。他认为,作家在戏剧和小说中不应该灌输自己的思想。他认为艺术的目的在于娱乐,当然也可以有教谕的作用,但是如果文学不能为人们提供愉悦和消遣,便不是真正的艺术。因此,毛姆更关心的不是内容的深化,而是情节的冲突。尤其是在他的短篇和剧本中,毛姆执意寻求人生的曲折离奇,擅长布疑阵、设悬念,描述各种山穷水尽的困境和柳暗花明的意外结局。他说他的基本题材就是“人与人关系中的个人戏剧”,这种戏剧性毛姆认为是文学想要愉悦读者所必须具备的。
《寻欢作乐》又名《家丑》,创作于1930年,是毛姆个人最为喜爱的作品。作者为这部小说选取的题材决定了他要采取回忆、倒叙的手法,因为小说中要为已故的著名作家德利菲尔德写传记的流行作家阿尔罗伊?基尔(还有德利菲尔德的第二个妻子,他的遗孀)对年轻时的德利菲尔德了解甚少,这样他必然要来求助于作品中故事的叙述者阿申登(他也是一位作家,与基尔是相识多年的朋友。他在少年时代曾与当时已有作品发表的德利菲尔德生活在同一个小镇上,他们是有过相处的要好的朋友)。在基尔的死缠硬磨下,阿申登同意了将德利菲尔德的那段鲜为人知的经历讲给基尔。这自然就勾起了阿申登对往事的回忆。在这里,令我们叹服不已的是作者倒叙的手法,在这部作品中,过去与现实可谓是交织、穿插得天衣无缝,比之于《月亮和六便士》,作者的创作技巧更为娴熟了。原文没有分部,为了彰显作者的这一写作技法,译者把该书分为了五部,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看清作者在过去和现实之间的完美相接和转换。
也是在这部作品中,毛姆作为小说家、批评家、散文作家的多才多艺的天赋(因为故事的起因是基尔打算写一部著名作家的传记,所以这其中必然会有些对该作者作品的评论),他的讽刺和嘲讽的才能得以天才地、淋漓尽致地展现。英国文学界当时的追慕虚荣、玩弄社交手腕、相互吹捧、讨伐异己、论资排辈、扼杀作者创造性的令人窒息的文化氛围,在毛姆敏锐、犀利的笔锋下,被揭露得入木三分。作者对基尔、德利菲尔德的遗孀和巴顿?特拉福德夫妇是极尽嘲讽之能事,从字里行间无不表露出对他们的揶揄和讥讽。对德利菲尔德则是既有针砭也有同情。作者在小说快要结尾的部分,对德利菲尔德曾有这样的一段描述:“从这些照片中你能看得出来,他的脸在渐渐地变瘦,皱纹在一点点地增加……你看到的脸只是个面具,他做出的各种行为也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欢作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译者 译者:王晋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1174475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23-05-01
首版时间 2023-05-01
印刷时间 202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86
CIP核字 2022206727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