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吴冠中先生数十年来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并出版全集、画集、文论集、散文集七十余种。本书是吴冠中先生的散文精选集,共收入作品九十余篇,按内容分为七辑。其中既有对童年故乡生活、父母舐犊亲情、留学艰辛生涯、爱情与友情的深情描述,也有对艺术发展、绘画创作、写生足迹、人生百态的体察与感悟,而对享誉中外的艺术大师们之刻画、解读和评析,更是见解独到,深刻犀利。
图书 | 吴冠中散文精选(画心与文心) |
内容 | 编辑推荐 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吴冠中先生数十年来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并出版全集、画集、文论集、散文集七十余种。本书是吴冠中先生的散文精选集,共收入作品九十余篇,按内容分为七辑。其中既有对童年故乡生活、父母舐犊亲情、留学艰辛生涯、爱情与友情的深情描述,也有对艺术发展、绘画创作、写生足迹、人生百态的体察与感悟,而对享誉中外的艺术大师们之刻画、解读和评析,更是见解独到,深刻犀利。 内容推荐 本书是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吴冠中先生的散文精选集,共收入作品九十余篇,按内容分为七辑。其中既有对童年故乡生活、父母舐犊亲情、留学艰辛生涯、爱情与友情的深情描述,也有对艺术发展、绘画创作、写生足迹、人生百态的体察与感悟,而对享誉中外的艺术大师们之刻画、解读和评析,更是见解独到,深刻犀利。 吴冠中先生的散文,内容丰富,个性鲜明,体现了其苦恋家园、“风筝不断线”的毕生追求。他画眼看沧桑,谈人间万象、亲情冷暖,谈美丑,谈生死,谈发展与创新,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优劣——学识广博,文字生动,思想深邃,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书中配以代表画作三十余幅,图文并茂,读者可从中提高审美意趣,增长学识,感悟人生。 目录 水乡青草育童年 婚礼和父亲 母亲 安江村 忆初恋 漂洋过海——留学生活回忆 他和她 生耶卖艺 回顾 横站生涯五十年 花 草兮草兮 大漠 双燕 老墙 两个大佛 大宅 晨曦与夕阳 又见巴黎 展画伦敦断想 一幅画的故事 从秦俑坑到华山巅 魂兮不归 古村七日 我与花溪 我和张家界 所见所思说香江 川底下,君知否 绍兴闲话 桥之美 老树 人之裸 肖像 贾岛诗中画 肥瘦之间 赵燕侠与海派 从埃及艳后到赵树理 戏曲的困惑 景全在我身上 古韵新腔 虾与画价 风格 文物与垃圾 孤独 路 自行车 成竹与灵犀 厌旧与怀旧 小鸡与腌蛋 一对软骨孪生 再说包装 名山与名家 乱画嘛! 妒忌 为谁穿着 画家村 希望 等待 长寿之惑 杞人忧天 绿衣姑娘 人之初 可怜祥林嫂 吃粥 理发记 老马不识途 谢幕 别离 老人洗澡 梵高 思想者的迷惘——寄语罗丹之展 天涯咫尺——喜看毕加索画展 百代宗师一僧人——谈石涛艺术 虚谷所见 雁归来 林风眠和潘天寿 孤独者——悼念吴大羽老师 陈之佛 卫天霖与北京艺术学院 石鲁的腔及其他 魂与胆——李可染绘画的独创性 铁的纪念——送别秉明 雨雪霏霏总相忆——我和朱德群的故事 李政道与幼小者 扑朔迷离意境美 笔墨等于零 土土洋洋洋洋土土——油画民族化杂谈 美盲要比文盲多 祖坟——叛逆与创造 衣钵与创新 试读章节 故乡已离得那么遥远,并且是半个多世纪前的往事了,童年的情景却永远是那样的清晰,仿佛还是昨天的事呢,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刚刚梦醒! 1919年我诞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闸口乡北渠村,地地道道的农村,典型的鱼米之乡。河道纵横,水田、桑园、竹林包围着我们的村子,春天,桃红柳绿。我家原有十余亩水田,父亲也种田,兼当乡村小学教员。家里平常吃白米饭,穿布衣裳,生活过得去,比起高楼大屋里的富户人家来我家很寒酸,但较之更多的草棚子里的不得温饱的穷人,又可算小康之家了。很幸运,我7岁就上学了,私立吴氏小学就设在吴家祠堂里,父亲当教员,兼校长。小同学都是赤脚伙伴,流鼻涕的多,长疥疮的也不少。我们玩得很欢,很亲密,常说悄悄话。我至今忘不了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永远跳跃在我对故乡和童年的怀念中。鬓色斑白时我回过家乡,人生易老,父母及叔伯姑舅们大都已逝世。但我在路上常见到一些熟悉的背影,那满脸的皱纹,粗嗓门的音调仍没有变,照样咳嗽,大笑大骂。我于是追上去,正想叫唤,他们却惊讶了,原来并不是我的长辈,而是我小学同窗的那些拖鼻涕的小伙伴们。 土地不老,却改观了。原先,村前村后,前村后村都披覆着一丛丛浓密的竹园,绿荫深处透露出片片白墙,家家都隐伏在画图中。一场“大跃进”,一次“共产风”,竹园不见了,像撕掉了帘幕,一眼便能望见好多统统裸露着的村子,我童年时心目中那曲折、深远和神秘的故乡消失了。竹园不见了,桑园也少了,已在原先的桑园地里盖了不少二层小楼房。孩子们是喜欢桑园的,钻进去采桑葚吃,一面捉蚱蜢。我到今天还喜欢桑园,喜欢春天那密密交错着的枝条的线结构画面,其间新芽点点,组成了丰富而含蓄的色调。但桑园的价值主要是桑叶,桑叶养蚕,桑叶茂密时便是养蚕的紧张季节,一天要采几回桑叶,孩子们也帮着采叶,帮着喂蚕,家里经常要备有几箩筐桑叶,父亲和母亲夜半还要起来添叶。养蚕期间家里焚香,不让戴孝的或有病的不吉利之人来串门,说是蚕有蚕神,须小心翼翼地侍候。蚕大眠了,不再吃叶,肥胖的身躯发白透亮,于是便被安置到草笼上去。草笼是用干稻草绞成的,远看像一条巨大的毛毛虫,近看是稻草秆的丛林。眠蚕被散播在丛林中,便各自摇头晃脑绵绵不断地吐丝,春蚕至死丝方尽,个个乐于作茧自缚。蚕宝宝一天天隐没了,雪白的蚕茧像无数鸽蛋散落在草笼里,全家人眉开眼笑地摘茧。如果有一年蚕得了瘟疫,家里便像死了人一样凄凄惶惶。 我的几个姑姑家都是种田和捕鱼的贫穷之家,惟有舅舅家地多房大,可算是乡里的大户人家,大舅还兼开茧行,同无锡的商人合作做收购茧子的生意。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便总跟着父亲到舅舅家去,茧行就设在大舅家后院。父亲非常重视秤茧子时价格的等级,划价和把秤的有时是表兄或熟人,在斤两上稍微占点便宜父亲便心满意足了。卖了茧子便给我买枇杷吃,卖枇杷的总紧跟着卖掉了茧子挑着空箩筐的人们转。这种时候,我不大容易见到大舅舅,他正忙着与无锡下乡来的客商们周旋。后来我到无锡师范念初中时,有一次大舅舅到无锡,我去看他,他住在当时最阔气的无锡饭店里,一个人住两间房,还请我吃了一顿“全家福”大肉面。我是第一次进入这样豪华的饭店。父亲送我到无锡投考及上学时都是借了姑爹家的渔船,同姑爹一同摇船到无锡,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里,不花饭钱和旅店钱。仅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个最便宜的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痛极了,叫来茶房(客栈服务员),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及我的疙瘩,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想下决心加钱,但我坚持不换,年纪虽小我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也不肯再加钱换房了。父亲的节省习惯是由来已久的,也久久地感染了我,影响了我。我小时候生过一场病,母亲求神许愿,许愿到杨茂公桥的庙会上去敬菩萨。病好后,便要去还愿。杨茂公桥离家有几十里路,那里两年一度的庙会十分热闹,远近闻名,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看骑在大马上的童男童女游行,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最后庙里的菩萨也被抬出来,一路接受人们的膜拜。父亲点上香烛,我磕几个头就算还愿了。人山人海,卖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来粽子,找个偏僻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不吃。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显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也同情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了,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惟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P1-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吴冠中散文精选(画心与文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冠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08219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9 |
出版时间 | 2010-12-01 |
首版时间 | 2010-12-01 |
印刷时间 | 2010-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5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