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同此凉热(当代中国电影艺术中的崇高美1949-2019)/京师青年艺术论丛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跨学科的研究成果,既是文艺美学论著,又是电影艺术理论探索之作。亦水不仅能够紧密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分析论述电影崇高美的不同呈现方式及其变异、消解,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的看待和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恰当地运用艺术美学、电影语言学、电影叙事学等多方面理论,融会贯通,为己所用。由于亦水采用了多学科渗透、融合和多角度考察、论证的综合研究方法,又注重宏观论析与微观实证的结合、理论与当代电影艺术创作实践的结合,因此,本书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较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陈亦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博士后、讲师。研究领域为动画研究、影视理论与当代艺术文化批评。在学校开设“世界动画电影发展史”“数字艺术文化研究”等课程。曾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当代动画》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妇女报》等报刊上发表艺术评论文章多篇。
目录
引论
一、关于电影崇高美的研究价值
二、崇高美学范畴的中外关学认知
三、中国电影艺术与崇高美
上编 新中国经典确立时期的崇高美策略
第一章 崇高美的策略表述
第一节 崇高美的叙事策略成为可能
一、“工农兵”作为历史主体/崇高客体
二、新中国身份认同的崇高主体性精神
第二节 新中国崇高美的表现形式
一、崇高美的艺术形式与文化认同
二、崇高审美形态的蒙太奇表现
第三节 新中国崇高美中的英雄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崇高美学观
二、唯英雄主义的崇高美
第二章 崇高美的经典样式类型与主题
第一节 现代革命运动的战争主题
一、革命与战争历史背景
二、崇高美符号的抗争对象
三、崇高主体性精神之体现
第二节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主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背景
二、崇高主体精神的改造对象
三、崇高精神与“社会主义新人”
第三节 惊险样式的斗争反特主题
一、对于斗争对象的恐怖力量给予削弱
二、崇高关主体符号斗争力量的根本性增强
第四节 波折中创作的古装历史主题
一、历史的主、客体的辨析
二、崇高的历史书写逻辑
第三章 经典样式中英雄形象的塑造
第一节 英雄形象的主体、个体辨析
第二节 “父与子”的崇高审美逻辑
一、“父”形象作为先验的崇高美符号
二、革命“之子”的英雄成长模式
第三节 女性形象之于英雄神话的建构
一、女性出逃主题
二、女性爱情主题
三、女性母爱主题
中编 新时期崇高美的审美裂变与文化困境
第四章 新时期电影新美学原则的建构
第一节 新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
一、关注人性之关
二、崇高美的退隐
三、电影风格的转向
第二节 美学原则的创新与发展
一、“丢掉戏剧的拐杖”
二、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三、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确立
第五章 “第五代"导演影像中崇高意象的另类塑造
第一节 历史主体的置换
第二节 崇高意象的客体
第三节 崇高的精神内涵
第六章 新时期英雄主义影片中的崇高美
第一节 困境突围:民族史诗片
一、挽救民族危亡
二、少数民族英雄
第二节 主流旗帜:革命历史片
一、反特斗争题材娱乐化
二、革命历史题材的崇高美学创新
三、“主旋律”电影的诞生
四、“大”系列的银幕崇高史诗
五、跨国视角下的崇高审美表达
第三节 伟人英雄:人物传记片
一、第一阶段的崇高美学创新
二、第二阶段“主旋律”的崇高美学侧重
第四节 百姓典范:生活影片
一、以普通民众为崇高客体的生活影片
二、以英雄人物为崇高客体的生活影片
第七章 新时期电影艺术中崇高美的陷落
第一节 1988年“躲避崇高”的时代精神辨析
第二节 私语化的叙事电影中缺席的崇高美
下编 当代中国崇高美的银幕复归与未来发展
第八章 当代电影艺术中崇高美的时代症候
第一节 “去政治化”的时代语境
一、“去政治化”语境下的电影市场
二、商业逻辑下的崇高审美逻辑
第二节 全球化语境下的主体性危机
一、全球化与崇高主体、个体的审美裂变
二、他者崇高主体性身份的认同症候
第九章 崇高美的建构困境与迷思
第一节 视听奇观:大片的创作与审美倾向
一、资本逻辑的商业化运作
二、大特效作为显著的关学特征
三、中国崇高美的主体性身份失焦
四、中华民族精神崇高话语的失语
第二节 接受困境:“主旋律”电影的创作
一、生活细节与情感真实
二、人物视角的转变
三、商业路线的尝试
第三节 窘境生存:中小成本影片中的崇高美
一、现实题材中的生活真实
二、人性崇高美的情感真实
第十章 新时代中国电影艺术的崇高美
第一节 崇高美复归银幕的新时代语境
一、“中国梦”的理论提出
二、“中国梦”的崇高审美价值辨析
三、新时代中国电影的产业格局重组
第二节 多元类型探索下的“重建崇高”
一、关于“主流电影”的崇高主体性身份指认
二、“主旋律”商业电影的崇高审美形态
三、跨国、跨域下的崇高主体身份定位
第j三节 中国电影崇高审美体系构建
一、崇高审美形态的过载表现
二、二元对立的崇高美
三、二元中和的崇高美
第四节 崇高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一、“中国故事”的四种崇高叙事路径
二、“中国故事”的崇高审美价值追求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同此凉热(当代中国电影艺术中的崇高美1949-2019)/京师青年艺术论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亦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846461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21-11-01
首版时间 2021-11-01
印刷时间 202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大众读者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342
CIP核字 2019296059
中图分类号 J992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3: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