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晋商
内容
编辑推荐

长篇小说《大晋商》以永和县永和关渡口为背景,从清朝末年写到抗日战争爆发,全景式展现了永和关渡口及千里黄河的晋陕峡谷、晋西南的山山水水,描写了主人公在晋商衰败之际奇迹般地成为富甲一方的黄河商家的传奇经历,展现一代传奇商人曲折命运,是一部涵盖时代变迁和家族变迁史的全景式小说。

内容推荐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王哲士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晋商》是新中国成立后隰县第一部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

小说共40万字,通过主人公仕途挫折、婚姻挫折、商界挫折、绝处逢生、重振商道,在晋商衰败之际奇迹般地成为富甲一方的黄河商家的传奇经历,将人物的命运,以及哀怨凄婉的故事、曲折悬疑的情节徐徐展开。

试读章节

临近永和关那一刻,白永和不由得长长吁了一口气:“啊,总算到家了。”

他喜不自胜地四下张望。

关村里有他熟悉不过的老宅。夸张一些说,是一片由石头窑洞组成的城堡。城堡下是那条瘦身脱形的在冰下呻吟的黄河。河边就是已经封航冬眠的渡口。这里的一切如数家珍,令他梦牵魂绕。

“啊,我回来了!”他喃喃地说。

比起眼前的这位年轻人,永和关已经是风尘满面的苍苍老者。据说,此地在魏晋就开通了航运,从官渡、军渡、民渡到货运,世代不绝,秦晋赖以沟通,关里人家赖以生存。作为千年渡口,它承载了过多的历史重负和众说纷纭的传说,见证了黄河人家的春秋兴替悲欢离合。悠远的黄河犹如一首历史长歌,总是在无休止地流淌,不知疲倦地歌唱。

村里灯光点点。

白永和放慢脚步,且走且想。点点灯火映照着的是他的爷爷、奶奶,他的同胞弟兄,他的一个个本家亲人的身影。此刻,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别的不说,爷爷或许正盘着腿伏在小巧的炕桌上,借着麻油灯的光亮,一面拨拉着精致的紫檀木算盘珠,一面“呼噜噜”地吸着水烟。他最亲近的奶奶则陪坐其侧,小心翼翼地把长长的铜烟嘴拔出来,把吸过的烟灰倒进灰盆里,再从烟斗里拈出黄豆粒大的烟丝,装进烟嘴,把冒着青烟的空心香用嘴一吹,火苗随即燃了起来,爷爷就着香火把水烟点着。除了清脆的算珠声和沉闷的水烟声,间或有一两声轻轻交谈。这样做虽然有些乏味,但既成习惯,便乐此不疲。想到这里,他脸上不由得现出安详自若的神情。

近村时,点点灯光变成团团灯火,耀红了他的眼。这是什么?定睛看时,原来是南北两个堡门和村道上挂起了大红灯笼。还不到过节,为甚赶早挂起了灯笼?他心里颇有些纳闷。容不得多想,一阵激昂的丝弦声随风飘了过来。他不由得往堡下的清泉庙看去,那里不仅有灯火,还围着好多人,原来是庙里的“四声戏台”正唱大戏。按照乡俗,岁尾是不唱戏的,开年第一台戏在正月十五。那么,现在唱的是哪一出?

他像预感到什么,沉重的步子不由得变得急促起来。下得岭来,绕过村堡北门,折向村堡南门,再下一段石台阶,就来到戏场。站在高处观望,见戏场里挤着好多人,有的拥着羊皮筒子,有的裹着厚厚的老棉袄,一个个傻乎乎地盯住戏台,惟恐戏中人跑了似的。

他扫了一眼戏台。只见旦角手拉生角,娇滴滴地喊了一声:“我的赵郎……”而那位生角则呼旦角“秀英娘子”,熟悉戏文的他,立刻明白这出折子戏应是蒲州梆子《喜荣归》。说的是赵庭玉高中状元回府,装扮成乞丐试探家人。岳母嫌贫爱富,逼他退婚,连家人崔平也百般刁难。惟有小姐崔秀英一如既往,痴情不变。直到真相大白,岳母和家人崔平羞愧难当。与赵庭玉喜结连理的崔秀英自然扬扬得意,一来是未婚夫得以高中;二来是幸亏她慧眼识金,不曾看错人。白永和猛然想到,莫不是举家为千里做官的他破例唱的庆功戏?禁不住喃喃自语道:“喜荣归,喜荣归……举家盼他喜荣归。可是——”想到这里,脸上倒像被蜂针螫了似的灼热起来。

他的目光从台上移至台下,借着台口微弱的灯光,发现爷爷、奶奶也挤在人堆里,眉开眼笑,交头接耳。看得出,他们心情不错。

他不想惊动二老,怕冲了他们的雅兴,便转身往村里走去,步履随着迟缓起来。推开虚掩的厚实堡门,迎面遇上手提灯笼的杂工财旺。

面对不速之客,财旺竟打了个愣怔:眼前这位爷长袍马褂,面容清秀,眼睛明亮,鼻梁高耸,像是他们三少爷;可是让他疑惑的是,三少爷头上那条乌黑发亮的辫子哪里去了,核桃帽下分明罩着刀削过似的齐耳剪发。听说洋人就不留辫子留寸头,莫非这是洋人来了?听说洋人是蓝眼睛鹰钩鼻,灯光烛影里看不清这位爷是不是蓝眼睛,但鼻尖好像不带钩,他不敢细看。正在捉摸不定时,忽听那个“洋人”开了腔:“怎么,不认得了?”

对方吐出一句地道的永和关土话,他听着这么耳熟,再看一眼对方熟悉的面孔,才半信半疑地试探着问:“三少爷——”

白永和轻轻应了一声,又左右扫视了一眼。

财旺仍不放心,又用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了三少爷一番。问:“三少爷,您怎么成了这个——”

财旺本来要说“模样”,但不敢往下说。男人丢了辫子,意味着什么?连他这个下人都拖着一条粗糙的长辫子,堂堂知县大老爷竟把辫子丢了,真是稀奇事!

白永和知道对方的下文是什么,但他懒得去解释。只淡淡地“噢”了一声。

“您不是去老远的南边做官去了吗?怎么……”

年轻人见这个孩子似的佣工一脸狐疑,就敷衍地咕哝道:“怎么,做了官就不兴回家了吗?”

“当然,当然。三少爷请。”说完,财旺跟着三少爷亦步亦趋地往回返。

白永和忽然停住,回头问财旺道:“财旺,院里院外挂这么多灯笼做甚?”

“老太太说,三少爷当了县太爷,要挂一个月的灯笼,一直挂到正月十五。让九十眼窑院里里外外,红红火火,喜气洋洋!这不是,还有一盏灯没挂呢,啊,我这就去挂。”

白永和想说什么,终于没有说出来。轻轻叹了口气,摇摇头,摆了摆手说:“去吧,去吧。窑里有人吗?”

“有,有。刘婶和陈婶都在。”刘婶和陈婶都是白家雇的老妈子。

白永和循着熟悉的路径,不紧不慢地走着。进了院门,迎面就是自家略显沧桑的照壁,在灯笼的映照下,上面斑斑驳驳的砖雕大字依稀可见:“以和为贵,以义制利,以诚取信,以俭治家”。这是白家沿袭几百年的祖训,白永和每次外出归来,总要对着祖训喃喃念叨一遍。他以为,这是做人的根本,处世的要则,是自家几百年积累下的精神财富,任何时候不可淡薄,更不可忘却。所以,尽管落魄归来,依旧不忘对老祖宗留下的金玉良言顶礼膜拜。仿佛祖训入眼,会无形中给他注入力量。

他脚步轻轻地绕过照壁,一直朝里走去。

财旺挂好最后一盏灯,就跌跌撞撞跑进戏场,一头钻进人群中,像要捅破天大秘密似的,附在白老太爷耳边嘀咕了些什么。白老太爷先是吃了一惊,继而低声问道:“没看错人吧?”

“哪能呢,千真万确是三少爷回来了。”

“带了随从没有?”

“这个——随‘村’,还是随‘城’,我不知道,只有三少爷一人随我进了村。”

白老太爷骂了声“没用的东西”,再没说什么。

坐在旁边的白贾氏忍不住又问:“三少爷穿的官服还是便服?”

“这个我倒没留意。不过——我可从来没见过县太爷。”

“难道三少爷不是县太爷?蠢材!”白贾氏显然对财旺的不识高人感到不快。

“哎,就是呀!你看我这人多糊,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财旺刚要走,又转过身来,神神秘秘地说:“三少爷的辫子,辫子……”  “什么辫子?”白老太爷惊愕地问。

“辫子不知哪里去了,只留了个帽盖盖,就像我送他做官时在汉口见的洋人一样。”

白老太爷再也按捺不住,“呼”地站起就走,白贾氏紧随其后,人们自觉地闪开一条缝。白家长孙白永平、仲孙白永忍和他们的媳妇,见爷爷、奶奶要走,不知该怎么办。只得跟着站起身来,做出要走的样子。

白老太爷见状,说:“不关你们的事,只管看你们的戏。”

他们的举止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人们的目光不由得射向两位长者,白家当家人的突然离场让众人不免心生疑问。不过,随着他们身影的消失,戏场复归平静,台上弦歌依旧。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晋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哲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48523
开本 16开
页数 3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7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7: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