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朱自清谈经典/万卷名家讲谈辑粹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典籍的图书,是朱先生专门撰写的一本向青少年介绍中国古典文化精华的小册子,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讲解的古代经典包括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章的内容。

希望本书带给读者不再是被动的阅读,相信读者会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对经典的体会。

内容推荐

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一些古书,培育着咱们的祖先,咱们跟祖先是一脉相承的,自当尝尝他们的营养料,才不至于无本。

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目录

出版说明

叶圣陶:读《经典常谈》

《说文解字》

《周易》

《尚书》

《诗经》

三《礼》

《春秋》三传

四书

《战国策》

《电记》、《汉书》

诸子

辞赋

试读章节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但仓颉造字的传说,战国末期才有,那时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我们知道,文字不断地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

“仓颉造字说”也不是凭空起来的。秦以前是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不同,官书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到了战国末期,政治方面,学术方面,都感到统一的需要了,鼓吹的也有人了;文字统一的需要,自然也在一般意识之中。这时候抬出一个造字的圣人,实在是统一文字预备工夫,好教人知道“一个”圣人造的字当然是该一致的。《苟子·解蔽篇》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一”是“专一”的意思,这儿只说仓颉是个整理文字的专家,并不曾说他是造字的人;可见得那时“仓颉造字说”还没有凝成定型。但是,仓颉究竟是什么人呢?照近人的解释,“仓颉”的字音近于“商契”,造字的也许指的是商契。商契是商民族的祖宗。“契”有“,刀刻”的义;古代用刀笔刻字,文字有“书契”的名称。可能因为这点联系,商契便传为造字的圣人。事实上商契也许和造字全然无涉,但这个传说却暗示着文字起于夏、商之间。这个暗示也许是值得相信的。至于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始见于《说文序》。“仓颉造字说”大概凝定于汉初,那时还没有定出他是哪一代的人;《说文序》所称,显然是后来加添的枝叶了。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人小学,先生教给他们识字。秦以前字体非常庞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罢了。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他也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归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这时候贵族阶级已经没有了,所以渐渐注重一般的识字教育。到了汉代,考试史、尚书史(书记秘书)等官儿,都只凭识字的程度;识字教育更注重了。识字需要字书。相传最古的字书是《史籀篇》,是周宣王的太史籀作的。这部书已经佚失,但许慎《说文解字》里收了好些“籀文”,又称为“大篆”,字体和小篆差不多,和始皇以前三百年的碑碣器物上的秦篆简直一样。所以现在相信这只是始皇以前秦国的字书。“史籀”是“书记必读”的意思,只是书名。不是人名。

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教李斯作了《仓颉篇》七章,赵高作了《爰历篇》六章,胡母敬作了《博学篇》七章。所选的字,大部分还是《史籀篇》里的,但字体以当时通用的小篆为准,便与“籀文”略有不同。这些是当时官定的标准字书。有了标准字书,文字统一就容易进行了。汉初,教书先生将这三篇合为一书,单称《仓颉篇》。秦代三种字书都不传了,汉代这个《仓颉篇》现在残存着一部分。西汉时期还有些人作了些字书,所选的字大致和这个《仓颉篇》差不多。其中只有史游的《急就篇》还存留着。《仓颉》残篇四字一句,两句一韵。《急就篇》不分章而分部,前半三字一句,后半七字一句,两句一韵;所收的都是名姓、器物、官名等日常用字,没有说解。这些书和后世“口用杂字”相似,按事类收字——所谓分章或分部,都据事类而言。这些一面供教授学童用,一面供民众检阅用,所收约三千三百字,是通俗的字书。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说文解字》。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古文”是鲁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书”及张仓所献《春秋左氏传》的字体,大概是晚周民间的别体字。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前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P1-P5

序言

美国作家爱默生曾经说过:“如果你遇到一个有才华的人,应当问他读的是什么书。”作为精神滋养的书籍,一直以来就是人们才华与智慧的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讲,读过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何选择书籍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选哪些书,如何读书,在中国历来是一个千古不衰的话题。科学的选择和阅读方法,能帮助人们以有限的时问、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从浩繁的书海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以继承和发扬前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前人所留下的精神财富中,有一些经过了悠悠时光的冲刷,光泽却一天比一天璀璨的宝贝,这些被我们称为经典。人类灿烂的文化流传至今有非常多的经典著作,这些都是当之无愧的文化精品,在芜杂纷乱的文化市场上无所适从的时候,选择它们无疑是安全而有效率的。与那些浅易解说甚或是哗众取宠的歪评相比,只有经典才是真正解读传统的最佳门径。

如果说“经典”是那些经过了时间考验的书籍,那么“大师”就是那些经过了时间考验的人。被称为大师的人以他们的学识和修养为人们所认知,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着深厚学养,虽然普通的读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去深入他们专业的学问,但大师们无疑都有着良好的基础功底,他们对经典文化或经典本身也都有着比普通人更深入的理解,很多时候,大师们解读经典本身又会成为一种新的经典。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他们仍会滋养着我们。

“万卷名家讲谈辑粹”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让读者聆听大师们对经典的解读。选编的内容主要体现几个方面:首先,解读的内容是经典文化,是历来为人们所关心的东西,也就是普通读者们需要也愿意了解的内容。其次,由大师来讲解,依托于大师们全面而深厚的基础,以避免对文本的误读。第三,文本著述的对象都是普通的读者而非专家,这些文本都是在大师们讲课或针对入门读者所著述的文字。最后,这些文本此前就得到了一定时间的检验,称得上经典之作。因此,这里不是干巴巴的资料堆砌,也绝非八股文式的千篇一律。只要跟随大师的讲解,就可以轻松地了解相关的领域,也可以将之作为专业学习者初入门径时的指导图书。

朱自清先生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经典常谈》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典籍的图书,是朱先生专门撰写的一本向青少年介绍中国古典文化精华的小册子,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讲解的古代经典包括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章的内容。

虽然这只是一本小书,但却凝聚了朱自清先生大量的心血,几易其稿才最终付梓。这是一本针对学生所作的具有教学参考性质的图书。因此,所有的文字非常注重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当时,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此书进行了大力宣传。他认为与那些朱自清在文学上的贡献相比,像《经典常谈》这类谈学问的随笔文字其实更该是代表朱自清的主要特色的奉献,也像叶圣陶讲的,是“极有用处”的好书。大有“不读《经典常谈》,就过不了考试关”、“不读《经典常谈》,就当不好国文教师”的意味。为了让友人及早读到,叶圣陶把一本书拆散,当作信“次第分寄”。这些都使得这本小书的影响曰渐增强,使之成为中学生和中学教师的必备书。《经典常谈》本身的价值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更多人接受。因此,这本书出版后多次印行,有人考证1950年就已经有五版之多。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的人们不可能像20世纪40年代一样对传统文化有那么多的了解,这本书未必就是中学生及中学教育者必读教学指导书了。但同时,近年来对传统的回归和重新审视又使得不同年龄段的人来关注中国的传统经典。

《经典常谈》在20世纪80年代后乃至近年来也有出版社重新印行,与之相比,本书在朱自清先生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在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经典的同时,将相关的原典内容附于书侧,使读者能够随着名家的讲述来更好地深入经典之中。

愿本书带给读者不再是被动的阅读,相信读者会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对经典的体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朱自清谈经典/万卷名家讲谈辑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自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019641
开本 16开
页数 1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835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24
16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