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前言后记
内容
试读章节

《大漠祭》一完稿,朋友就劝我找个名人作序。我当然拒绝了。一来,对时下所谓的“名人”,我多视为异类。他们赖以成名的资本,我一向随喜得少;二来,那些“名人”在我心中的地位远比不上我所深爱的农民父老。后者之质朴常令我追忆叹服,前者,则多感莫名其妙了;三则,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眼下的不少“名人”,可能比我的作品更快地速朽。历史会因一首有价值的小诗而记住一个名字,也会毫不犹豫地将一些写出成吨垃圾的“名人”扫得不知去向。谁借谁的光终以名世还难说得很,所以只有自序了。好在岁月悠悠,大浪淘沙,或许笔者不久便也成莫名其妙的“名人”了。喜乎?悲夫?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作家。因为我从不把自己划入时下的作家行列。有时,想想一些所谓的“作家”,真是造孽:浪费人民钱财,虚掷大好生命,委屈老婆孩子,却写出数以百万计的文字垃圾。图财害命,好没意思!

时下不少“作家”的作品,多是无病呻吟的玩意儿,或卖弄一些技巧,或写些莫名其妙的文字,而老百姓的生活和疾苦,却少见触及。这样的“作家”,真叫人羞于为伍了。所以,我最喜欢的身份是“老百姓”。能和那么多朴实善良的老百姓为伍,并且清醒、健康地活着,是我最大的满足。我弟弟就没这种福分:初中一毕业,他就牛一样地卖起了苦力,刚二十七岁便患病去世。糊糊涂涂来,糊糊涂涂走。来时不知谁是他,去时不知他是谁。还有许多和我一样的农民子弟甚至连初中都没法读完,就不得不子承父业了。而我,则幸运地活到了今天,幸运地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幸运地没被铜臭熏瞎脑袋,并幸运地由大字不识的父母勒紧腰带供了书,明白了如何做人,还能写点儿值得叫人一读的文章。还有什么不知足呢?还有什么理由不趁着明白和健康多写写像我的父母那样善良、像我弟弟那样不幸的农民呢?

我仿佛从来不曾为当作家而写作。我只是在生活,渴而饮,饥而食。写作亦然。日日读,夜夜写,发表与否关系不大,成不成功很少考虑。需要钱时,就经商弄两个。既没打算凭写作谋金钱,也不指望借文学图高位。我只是想说话,只想说自己想说和该说的话,只想做也许是命定的也许是穷忙的事。成功呀失败呀那是上帝或命运的权力范围,我从来不想自讨没趣地去越权干预。既没为获奖啥的狂喜,也不因退稿之类沮丧。相较于创作,我更热衷于做一些放生之类的“傻事”。更因那些生灵由于我的“愚蠢”而延长了生存时间,或改善了生存质量而窃喜不已并乐此不疲。

创作欲望,倒因之淡了。文学上,我很有自知之明。我不长于编故事。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不会,或是不屑。但在描写日常生活、写人以及生活底蕴等方面,我一向着意追求并足以自慰。因此,想从《大漠祭》中找出张牙舞爪的所谓思想和惊心动魄的离奇故事,无疑是徒劳的。但是,你要是想看口乎之欲出的人物、鲜活的生活场景、扑面的生活气息、丰厚的生活底蕴……那么,你自可以翻开它。

当然,为了丰富百姓生活,这个时代非常需要一些人生产些轻松的文艺消费品。但同时,也需要有人写些实在的,甚至沉重的、直面人生的作品。

就像安徒生童话所揭示的那样:这世界,只要有穿新装的人,就需要一群“聪明”的看客。但同时,也更需要那个说真话的孩子。

生活之多样,必然决定文学之多样。P2-4

目录

代序 平常活法平常心

第一辑 我的求索之路

 从“名人”谈起……

 弟弟·父母及其他

 用汗水慰藉灵魂

 我的文学之“悟”

 谈作家的人格修炼

 写作的理由及其他

 谈打碎和超越

 谈超越和永恒

 我的灵魂求索

 要建立自己的规则

 从“成为雪漠”到“享受雪漠”

 我心中的“雪漠”

第二辑 以文学铸心,以文学铸魂

 《大漠祭》的开放式结构

 《大漠祭》:沧桑与迷惘

 《猎原》的笔外之笔

 《猎原》的几个层面

 谈谈“大漠三部曲”

 以文学铸心,以文学铸魂

 《西夏咒》中的原型们

 《西夏咒》中的“一团混沌”

 《西夏咒》背后的大爱故事

 《西夏咒》的另一种孤独和超越

 《西夏的苍狼》的寻觅与向往

 用寓言和象征建构一个心灵世界

第三辑 当下关怀与心灵超越

 写作和做人一样,需要心灵自主

 一切训练都应围绕心灵来进行

 侧重写人物的灵魂

 当下关怀与心灵超越

 要建立自己独特的东西

 所有人物身上,都有我的影子

 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更真实

 用灵魂去撞击人物的灵魂

 留住一个必然消失的世界

 我的写作是因为爱

 作家应该做说真话的孩子

 通过文学,实现对世界的关怀

第四辑 文学的力量与不朽

 谈真诚——兼论高培芳的小说

 《马嚼夜草的声音》:文学的力量

 《沙尘暴》:透析作家的责任

 文学的精神

 我生命的“警枕”

 灵魂的热度和生活的深度

 从《中国治水史诗》谈文学的不朽

 《生命谷》:苦难人生与心灵超越

 不读书与心灵死亡

 《茶般若》:诗人的禅心和爱意

 灵魂的拷问和身份的追索

 文化照亮人生

 让诗意照亮人生

 一个人的命运和一种文化的温度

 写给灵魂寻觅者的书

 无数个远去的身影

 定格一个真实的西部

 爱与理想的喷涌

 土地与梦想

 另一种回响

 选择与命运

 心灵的猎原

 文化与信仰

 呼唤的灵魂

序言

平常活法平常心

新的一年到了,该说些新话了。

随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成立雪漠图书中心,我的事儿更多了。连春节,我也在抓紧工作,进行一些文稿的修订。因为刚完成一部长篇小说,这种修订,也算是一种休息了。

近年来,从早上三点到夜里十一点,我都在工作。这原是我过去的习惯,四十多岁之后,已调整为五点起床,坚持了几年。近些年,生物钟又自动回到以前那样了。也好,一天多两个小时,一年下来,就会多些时间,用于工作。

三十多年间,总在读书、写作和禅休——休息之休。禅心现,妄心休,诸欲息,我发明“禅休”一词,以区别传统之禅修。粗粗算来,我出的书,也有二三十本了。今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雪漠图书中心计划出我的书,旧作加上新书,小说加上心学大系,差不多有三十本。随着读者的增加,贴在我身上的标签也多了,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解读着雪漠。这一点也印证了老祖宗说的“万法唯心造”——一百个人的眼中,会有一百个雪漠。其实,我自己眼中的雪漠,也没定型呢,仍在时时成长。

像我的身份,开始是学生,后来是老师,再后来是作家。便是在当了作家之后,我也仍在变化。刚入文坛时,吞天吐地,后来,火气渐渐没了。近些年,连寻常人的那种大志,也完全叫平常心消解了,只想安分守己过日月,随缘应世度时光。

凉州人说:“人上五十,夜夜防死。”听来消极,却是实情。自弟弟的死提醒我生命易失之后,我就将生命看成随时都会破灭的水泡,早将后半生里必须做的几件大事,提上议事日程了,只想完成自己的作品,只想把老祖宗的好文化传下去。完成诸事之后,便静静等那个非来不可的东西。

我自己最喜欢的身份,当然是作家了。毕竟,我是国家认可的一级作家,也担任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和东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我的所有作品中,着力最多的,是小说,像“大漠三部曲”,从二十五岁开始写,到四十六岁完全出版,用了我二十多年的生命;《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野狐岭》,前前后后,也差不多有十多年。可以说,我的大半生都献给文学了。在《甘肃日报》社工作的著名诗人牛庆国先生称我为甘肃的“文学英雄”,就因为我有一种不顾性命的写作势头。

要是再让我选一个身份,那便是学者了。近些年,我的文化著作出了不少。因其中蕴含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浅出,给读者提供了阅读理解上的帮助,所以,喜欢的人渐渐多了,影响也慢慢大了。在文学上,我是有心栽花;在文化上,我是无意插柳。对前者,我经年累月,苦心耕耘;对后者,我只是将自己当成一个标本来展示,却也获得了一些认可。其实,跟其他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大家相比,我只是多写了一点实践心得而已。对我来说,更多的,是将学到的东西用于改变生活方式,用一颗平常心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行为,于是也就有了一种平常活法。

还有一个称谓,也是我默许的,那便是老师。我当过二十多年中小学老师,以前人叫陈老师,现在人叫雪师或雪漠老师。我虽不想好为人师,但人家出于礼貌,想叫你几声,自己也不会少了啥,叫就叫吧。

对以上身份之外的其他称谓,我总是心虚,像有叫大师者,我知道自己远远不够,大家显然在期待我更好一些,能成为真的大师;有叫我师父者,也许是自己想当孙悟空,就将我当成了唐僧;还有一些其他尊称,我也总是心虚。近些年,因为出的书多了,读者也多了,老有人请教一些问题,有时,一回答,问者就会自称弟子,每听到这,我便冷汗直冒。孟子说:“人之忌,在好为人师。”可见这并非好事。一次图书签售会上,一位我第一次见面的读者,只读过我一本书,竟然也自称弟子了,真令我心惊肉跳。其实,按老祖宗的规矩,能实践《弟子规》的,才算是弟子,按其标准看来,雪漠也达不到当弟子的标准呢。孔夫子号称有弟子三千,其实,符合《弟子规》标准者,也没几人。

我最爱的身份,是学生。我平时不见人,偶有人来,便尊其为老师,不叫他掏心掏肺地教授一番,便觉得浪费了时间,吃了大亏——呵呵,瞧这德行。我只想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学习,一辈子写作,一辈子能像孔夫子那样好学不厌;我也更愿意像胡适那样,只开风气不为师,当一个好的写作者,能为全民阅读尽一份心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有好些朋友转发给我,我知道他们的用意,他们是希望我借此东风,多做些事。对于朋友的好心,我很感谢,但我自己的内心深处,还是更愿意静静地写作。我从凉州躲到岭南森林边,后躲到藏地小村,现在又躲到沂山脚下,就是想在安静地写作之余,做一些事。我没有为天地立心的胸怀,没有为生民立命的机会,也没有为往圣继绝学的大志,更没有为万世开太平的能力,我只有平常活法平常心,静静地写作,静静地读书,力所能及地写几本书,力所能及地做一点事,能尽心尽力地回报帮过我的老师和朋友,静静地活着,静静地老去。仅此而已。

希望所有喜欢我作品的朋友,千万不要神化我,也不要拔高我。按凉州人的说法,不要把我放到火上烤。每当听到神化我,或是拔高我的话,我就会无地自容,恨不得钻到老鼠洞里。也希望读者朋友视我为“友”,莫视我为“师”,每次听到有人发出孙猴子称呼唐僧的声音时,我总是汗颜。我一直说自己不是任何宗教的教徒,这不是谦虚,而是我不够格。我将人类所有的优秀文化当成我的营养,像西部的老母牛那样,多吃些百草,好贡献出更加甘美的牛奶。  我只是一个有信仰有向往的作家,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我想用文学作品创造一个艺术世界。一些读者喜欢雪漠,是因为我的小说感动了他们。我也一直感恩他们。读者是作家的衣食父母。是读者,给了我一口饭吃。愿我的所有读者和朋友,鸡年吉祥,全家平安!平安、健康、幸福,是人生最大的收获。

在文化作品中,我也只是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学习和实践经验。其中的很多内容,是我教儿子陈亦新时录的音,后来整理出来,看上去,就有种教育的味道了。出版后再读时,我时不时会直冒冷汗。待得日后时间允许,我再修订时,就会删了那些雪漠教育陈亦新之类的文字。

我常说,一个人只要能改变自己,变好一些,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了。我就是这样。我只想改变我自己,并愿意将一些改变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我只是一个标本,供一些愿意解剖我的人解剖用。想学习我的经验,可以多看书,我该说的话,都写到书中了。此外,我每年会进行创意写作的讲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听。对于我写的和说的,您能理解的,就当成作者的分享;您不能理解的,就当成作家的虚构。只要能让您读了多一点快乐,我就欣慰了。

我更愿意当好读者的朋友,跟大家一起成长,希望所有爱我的读者,把我当成您的同学,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学好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好人,拥有平常活法平常心。

雪漠

2017年春节写于山东沂山

内容推荐

雪漠著的这本《前言后记》分为“我的求索之路”“以文学铸心,以文学铸魂”“当下关怀与心灵超越”“文学的力量与不朽”四辑,共计六十篇。

本书主要收录作家雪漠“西部小说系列”中的序、跋、番外等文章,另外还收录了他为其他作者所写的序言。这些文章集中体现了作家雪漠的文学态度和主张,重点涉及文学与人的成长等问题,对文学阅读、写作乃至个人的成长都具有帮助意义。

编辑推荐

雪漠著的这本《前言后记》是一本关于文学的杂文集,同时也是一本纯粹的理论著作;揭露“大漠三部曲”“灵魂三部曲”“故乡三部曲”众小说人物原形、真人真事;众多人物背后的悲欢离合,直击现实的道场跟小说一样深刻的前言后记。

雪漠 (1963~),原名陈开红。甘肃武威人。中国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东莞文联委员、东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东莞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前言后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雪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201513
开本 32开
页数 4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8
出版时间 2017-08-01
首版时间 2017-08-01
印刷时间 201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6
CIP核字 2017180285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7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7: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