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代书法家那些事儿/轻松读艺术
内容
编辑推荐

几千年来的恣意涂抹,几千年来的流年蜕变,书法艺术浸润了人们的灵魂。那些充溢着灵性的书法信札,那些带有零碎的过往残片,在天地间已冶炼出一种纯粹。如果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的话,那么千年的墨迹则是我们生命中的温暖邂逅。相逢是缘,当我们从与它们对视的那一刻起,就会体会书法黑白之间的性情与温度。黑白素色,在精神的细微之处生生不息、连绵不绝。

《古代书法家那些事儿/轻松读艺术》王迪等著。

内容推荐

《古代书法家那些事儿/轻松读艺术》精选中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20位书法家,这20位历代书法家在书法艺术上有相当高的造诣,本书用现代语言,客观评述了他们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逸闻趣事,文字犀利幽默,引人入胜,具有可读性。能使广大读者从新的角度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书法艺术。

《古代书法家那些事儿/轻松读艺术》王迪等著。

目录

序言

感受宣纸上的墨动

李斯(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

成就的不只是历史地位,更有书艺高度

钟繇(150年-230年)

钟情书艺的痴人

王羲之(303年-361年)

风流率真的“书圣”

王献之(344年-386年)

一位率性而为的风流才子

王珣(349年-400年)

吊人魂魄的回归之旅

智永

虔诚坚守,为守一抹永恒的盛放

欧阳询(557年-641年)

坚持真我,追求“质”与“妍”合一

张旭(675年-约750年)

狂草颠人

怀素(725年-785年)

线墨就是生命的全部

颜真卿(709年-785年)

一个文武双全的乱世艺术家

柳公权(778年-865年)

尽善尽美的书法痴人

虞世南(558年-634年)

“五绝”才子

杨凝式(873年-954年)

一个佯狂避世的才子

苏轼(1037年-1101年)

一位精于书艺的快乐天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

十年老却少年心

米芾(1051年-1107年)

来自众香国的书画“白痴”

赵孟頫(1254年-1322年)

久负盛名与骂名的人

董其昌(1555年-1636年)

赢得荣誉却难掩恶名的书法大家

文徵明(1470年-1559年)

温润儒生

王铎(1592年-1652年)

苟活乱世,也要过从心的生活

试读章节

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凡是大忠大孝、大德大贤之人,必将有其美好的归宿。然而事实上,仁义之士未必会有好报,甚至还会不得好死,唐朝著名政治家、书法代表人物颜真卿也位于这种不幸之列。

提起颜真卿,便不得不说的人是安禄山,一个与颜真卿命运、书运有着密切联系的人,当然这个人肯定不是激发颜真卿书法佳作诞生的正能量。安禄山,混血胡人,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他和史思明,两位蓄谋已久的恶徒,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从渔阳掠杀至京城长安。安禄山表面上粗狂豪放、单纯之极,暗地里阴险狡诈无人能及。他多次觐见唐玄宗,不脸红地发诅咒说: “要是不忠于皇上,就让虫子吃了我的心!”由后来唐玄宗的不幸结局看来,不靠谱的承诺只是嘴巴上的功夫,谁相信才是傻子!而爱情中的唐玄宗李隆基的智商也是不敢恭维,因为他信了。之后安禄山又将“糖衣炮弹”扔向杨贵妃,不管不顾自己大她十几岁的年龄,拜倒在这位胖美人的石榴裙下,做了她的养子。唐玄宗与杨贵妃宠着安禄山,并将兵力与管辖权轻易地交与安禄山,甚至当有人发现安禄山欲意起兵谋反,上表告发,他们二人也只是一笑而过,并将奏表拿与安禄山看。就这样一步步地将自己的命运推向不堪回首的深渊。

受朝廷排挤到平原郡当郡守的颜真卿,发现与之相邻的境地便是安禄山的老巢,对他欲将叛乱的一举一动,不断上报朝廷,但就是得不到上面的答复,于是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尽自己的能力严加防范。颜真卿严加防范着安禄山,安禄山也不是省油的灯,同时也防范着颜真卿。安禄山在造反前的某一日,派出四名亲信打着视察的旗号来到了平原郡对颜真卿的工作进行视察。颜真卿其实心底明白四人此次视察的目的,便有意魅惑眼线,与他们一同登高望远,美酒佳肴……在参观东方朔神庙时,饶有雅兴地挥毫依旧文重书了著名的《东方朔画像赞》,颜真卿的演技是不能小觑的,他这一招成功迷惑住了这四人,使他们误认为颜真卿不过是区区一介书生,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而幸运的是这部书法艺术珍品《东方朔画像赞》无心插柳柳成荫地诞生、流传,现如今已成为临摹楷书的典范。

安禄山的狼子野心终究是按捺不住的,很快就起兵造反,攻占洛阳。此时唐玄宗才幡然醒悟,悔得肠子都青了,不由地连声叹息道:河北(黄河以北地区)二十四郡,难道就没有一个忠臣吗?当然,每逢乱世最不缺少的就是忠义之士,他们最渴望的就是能够找到一位识货的主儿。好吧,机会来了,颜真卿派骑兵将前方时事极快地上报给朝廷,这便为寻找依靠坚实后盾的李隆基提供了些许安慰,同时也将写得一手好字的颜真卿记住了。

河北沦陷,唯有平原郡的颜真卿孤军与安禄山的叛军抗衡。因为颜真卿事前早已做好了准备,与叛军打起来,也并不输给对方什么。由于这位忠杰之士的坚守,河北一带已经沦陷的一些郡县的太守们也纷纷举旗拥护,有济南郡太守李随,邺郡太守王焘,饶阳郡太守卢全成等,他们高举平叛大旗,高呼与平原郡共存亡,公推颜真卿为首领,众志成城一同抗击安禄山的反叛。

同为琅琊氏后裔血统的颜真卿的从兄颜杲卿及其子,也有着高贵的忠义气节。叛军当道,岂能坐视旁观,况且对方侵占了自己的地盘,更是不能忍气吞声,任人宰割,何况自己手中是有底牌的,有军队的,有儿子的,有资源不利用岂不浪费了吗?所以作为常山(今河北保定)太守的颜杲卿,也当机立断派出自己的三儿子颜季明援助颜真卿,两厢联合,一同抗敌。身为琅琊氏后裔的颜氏不仅有着忠孝节义,也拥有高深的军事谋略。在整个兵戈相交的战争中,颜杲卿设计活捉安禄山的死党李钦凑等人,夺得土门(今河北井陉)要塞,一日之内,又将河北已经沦陷的17个郡重新拉回到朝廷的怀抱。此时,颜真卿率领众郡军队20万人一举切断叛军西进长安的路线,为朝廷征伐叛军赢得了主动与时间。眼看胜利在即,然而世事无常,防不胜防。利欲熏心的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是一个雁过拔毛的人,并且拔得一根毛都不剩。当颜呆卿的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回京报捷并请求支援时,他在半路杀了出来,将俘虏全部截下,送到朝廷,厚颜无耻地冒功领赏。安禄山听闻有变,便立即指派史思明围攻常山。此时常山城内只有颜果卿孤军守城,敌我悬殊,苦战了三日,弹尽矢绝,最终城破被俘,颜氏忠烈一门死难三十多口人,他的三儿子颜季明也被杀害了。P76-78

序言

感受宣纸上的墨动

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我目光触及到一些染了墨迹的宣纸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眼睛发热,甚至落泪。那些带有生命的线条,那些飞舞着的墨迹,总能够刺激着我的心律,引起一阵莫名的悸动。我一直相信,真正的书法家,不会被死亡湮灭;至情至性的人,不会被历史遗忘。他们的性情,他们的生命与他们的书法作品,将永远活在历史的血脉里。

书法于中国人是什么?是工具,是艺术,或是图腾?远古时期,当人们创造出文字的时候,我想,那一定是欣喜若狂的场面,再也不必结绳记事了。这些线条承载着先民的希望与智慧,承载着文化开拓者的历史与理想。先民们在兽骨或龟甲上刻写,整饬与洒落,被称之为“甲骨文”。他们在铸造的铁器上刻下精美的文字,他们也在石头上留下历史的印迹,后世之人称之为“金石之书”。我们的祖先不断在拓展着承载文字的载体:竹简、缣帛、丝绢,我们称它“简牍”与“帛书”。当造纸术在这片土地上流行的时候,历史便给文字的舞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些书体无不演绎着文字的艺术,演绎着人的性情与品格,演绎着华夏民族的智慧与理想。于是,书法就有了悠久的历史,也给予我们太多持久的享受。那些划时代的人们,那些先贤们的杰出者,让我们难以忘怀。

书法文化史是复杂的,是漫长的。那些代表性的书法家,更值得我们关注,这种关注是不会随着朝代的更迭演变而消沉。譬如,以刚烈著称于史的颜真卿,面对叛军不惧,白撰墓志铭,死得轰轰烈烈,他的书法被后人以他的姓氏命名为“颜体”;再如委曲求全的赵孟頫,不为形式所囿,将他的书法推至了顶级的高度;还如放荡不羁的王献之,我行我素,将书法与性情融入到了无我的境界……他们的性情与他们的书法成就已经融为一体,载入史册而流传百世,成为了书法史中之经典。与此相对应的还有另外一些书法家,譬如秦桧、蔡京、严嵩,虽然字写得“不恶”,但是他们祸国殃民的罪行让人无法宽恕而遗臭万年,连累至他们的书法也不为世人所重。但是中华书法史的复杂之处正在于此:书法并不是除了忠烈就是奸佞。比如小篆的创制者秦丞相李斯,即使背负着“老鼠法则”,却也不能忽视他的书法成就;一臣事二主的赵孟頫,则是书法史上无以比拟的人物。

在历史上,捉笔写字是文人雅士最基本的技能,不会写字,岂能担当起读书人这样的称号!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写得一手好字,是进入仕途的前提。书写不佳,是无法与仕途结缘的。为此,明代的董其昌在这一方面吃了大亏,他的字写得是有点儿差,本来以他的文笔在乡试考试中是可以拿到第一名的,后来却被自己的亲侄子挤了下来。不过话又说回来,现代人写的字又有几个能够比得上他呢?

电脑普及化的今天,未让中国艺术——书法得以很好地继承与发扬。欲将书法写得好,写得有温度、有生命,使人过目不忘,临习前人的书法是其中一条“取道”的幽径,不临习很难见真功夫。真正的书法不仅仅只是手临,还应当心摹。如果说手临只是学其皮毛的话,那么心摹就是取其精华的手段,不仅将传统优质的书法技能临习到手,还应该将人家的情思与情感了然于心,充实自己的性情、思想与知识,吐自己的真言,写自己的真字,将自己融入到无我的境界之中。

中国传世书法,随便翻翻看看,没有一件作品是在写他人的句子。甚至一些书法作品,按现在的常理来说,还不能够称得上是“作品”,也算不得“书法作品”,比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王献之的《鸭头丸》、怀素的《苦笋帖》……事实上这些只是在不经意间书写的手札罢了。正是这些人世间突发而来的偶然性,却浸透着书法家最自然、最和谐、最真切的人生情感,在宣纸的外衣之下感受着墨迹的温度。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祭奠他惨遭叛匪杀害的侄子季明所写的一篇祭文。在这篇书法作品中,饱含着颜真卿对失去亲人的悲伤与怀念,对安禄山等叛军的愤慨,在声泪俱下中,一气呵成。书者悲愤痛彻的心情与精湛的笔墨技巧交融在一起,抑扬顿挫的线条如同心电图一样反映着书者的情绪。

在古代浩如烟海、密麻如林的心摹手追者中,也涌现出了不少书法大家,他们无不用毕生精力追求完美的艺术境界,譬如人们所熟知的张芝临池,池水尽黑;钟繇以手画被,布被戳穿;智永禅师退笔成冢……这些无不体现着书家对艺术真谛的执着追求。

书法,作为文字的象形,在出现伊始,是为要突出所书事物的特点,而并非要把事物的全貌描绘出来。因此,社会生活与大自然中的美,譬如高山险峻、白云飘逸、舞姿柔媚等也慢慢地渗入到了书法艺术的生命中,形成了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和艺术的要素——“神韵”与“情趣”。怀素看到公孙大娘舞剑器后得真知,黄庭坚看到船夫荡桨悟出了笔法,书法艺术中点点滴滴的真谛,无不掩藏在细枝末节的生活之中。

正因为书法有生命、有魅力,当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她那匀称美妙的结构、浓淡协调的墨色、遒劲生动的笔法,唤起了我们高雅的情趣,从中我们获得感官和精神上的愉悦享受。书法中有着曼妙的身姿,充盈着动态的美,这一点是其他艺术所不能够取代的。王羲之的尽善尽美、欧阳询的险劲峭拔、颜真卿的遒婉严整、苏轼的天真烂漫、米芾的八面出锋……这些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耀。

其实,真正的书法,不用求佳乃佳,一切出神人化,有境界实无境界,这就是最高境界。清代李健的《书通》说:“书品视其人品。”也有人说:“言者,心之迹也”“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文如其人”……这些都表明,从一个人的言语、文字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情、爱好、修养与精神状况。学习书法,可以对上述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王羲之说: “凡书贵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右军书法》)所谓“意在笔先”与气功中的“意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运丹田之心气到手腕,到笔端,全篇贯通,一气呵成。那么,练习书法还有另外一个优点,即培养恒心与毅力。正因为此,历代书法家大都性情高雅,多为长寿老人。由此可见书法不仅具有艺术的魅力,还具有着养生之功效。

在斗室之间悬挂一帧好的书法作品,会给人以庄重、典雅的感觉,堂室顿觉生辉。走在大街上,各种五颜六色、书体各异的招牌是繁华世界一道亮丽的风景。书法就像爱情,悄无声息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不唐突、不兀然。你在或不在,她就在那里,装点着你我的世俗生活。苏东坡诗云:“荼靡不争春,寂寞开最晚。”何苦等到开到荼蘼花事了,才要领悟到书法艺术的真谛?艺术的美总会吸引着人的目光,让人沉溺于其中无法自拔。书法艺术之于我们的生活,更多的人也将其视为一种业余爱好而乐此不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艺术更显出其独特的魅力。

书写这本书,是为读者,也为自己,为那些被历史渐渐淡忘的人们。他们的光芒不应该被历史的灰尘所埋没。他们的温度、他们的性情,即使现在是默无声息,也不应当就此沉沦,因为他们的闪光点值得活在我们的世界里!

这本书所收录的是自秦代至清代的二十位顶级书法家。诚然,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不止这些,正如前面所说的,有些并未为后世留下传世墨迹而只好将他们放下,但在这里并没有否认他们在书法历史上所作的贡献。本书中不论出于褒或是贬,都属于个人见解,也并无其他意图。编写这本书,深感重重压力,努力将这些古代的书法大家的事迹与代表作品整理详细。我知道在这本书中还有着不尽完善之处,敬请各位读者给予批评与谅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代书法家那些事儿/轻松读艺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迪//蔚广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127701
开本 16开
页数 1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2013286851
中图分类号 K825.72-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41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