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北京人艺演员谈表演 |
内容 | 商品特色 内容简介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作为中国话剧艺术的殿堂,在2022年迎来了建院70周年。70年来,北京人艺走过了一条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艺术道路,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戏剧剧目,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编剧、导演、表演艺术家与舞美艺术家,形成了北京人艺鲜明的特色和宝贵的艺术传统。在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之际。推出本书,既表达对献身话剧艺术家的崇高敬意,也为戏剧表演者及从事表演的爱好者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更为话剧表演艺术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该书记录了16位表演艺术家的访谈,他们有老一辈的艺术家,如于是之,英若诚,蓝天野等,也有当红艺术家,如濮存昕,冯远征,徐帆等,通过他们多年的演艺生涯及人生感悟,向读者展示了北京人艺70年的辉煌和灿烂。 作者简介 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戏剧戏曲学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代表。兼任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文化和旅游部戏剧艺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话剧百年之“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话剧协会理事、中国评论家协会理事等。研究成果曾获国家和各部委多次奖励,如:中华优秀出版物·优秀图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国家教委优秀科研成果奖等等。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社科、国家艺科、国家艺术基金重点研究课题并顺利结项。主要学术著作有:《二十世纪中国话剧回眸》《残缺的戏剧翅膀——中国现代戏剧理论批评史稿》《中国话剧史》《中国百年话剧史述》《迈入现代的门槛——五四新剧》等。 毛夫国,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文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话剧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等。出版专著2部,合著3部,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2部,在《戏剧》《戏剧艺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艺术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先后参与“中国话剧接受史”、“中国散文通史?现代卷”、“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奖励机制的比较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课题十余项。 陈雪,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田汉研究会理事。参与出版图书《历史回放 舞台辉煌——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在话剧研究所院级重点课题《中国话剧艺术家访谈与研究》(第1-4辑)中,任副主编。在《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艺术学研究》《文艺评论》《新剧本》《艺海》《名作赏析》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参与国家艺术基金课题“国家艺术基金促进话剧发展成效评估报告”,参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年度项目《中国话剧发展研究报告》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北京人艺演员谈表演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 |
译者 | |
编者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04875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8 |
出版时间 | 2022-06-01 |
首版时间 | 2022-06-01 |
印刷时间 | 2022-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852 |
CIP核字 | 2022078513 |
中图分类号 | K825.7 |
丛书名 | |
印张 | 23.7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2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