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鱼(奇幻生物的人类想象史)
内容
内容推荐
中世纪的教堂雕像、荷马《奥德赛》中的海妖塞壬、裹着蜜糖的美好童话《小美人鱼》,半人半鱼的生物形象在人类历史的角落中比比皆是。是摄人心魄的水中魅妖,还是梦幻迷人的虚构之物?是一次次被目击到的奇迹,还是一场场精心布置的骗局? 在人鱼形象的历史变迁,与人鱼文化的集体记忆之中,探索更加多样的人类文化历史。
导语
在人鱼跨越千年的形象变迁之中,了解更多人类的历史
兜游在科学与神话的路口,游弋在奇迹与幻境的边缘
书评(媒体评论)
“看来,这个有鳞的诱惑者最强大的力量,就
是引诱我们相信她的存在。”——《评论家》杂志
“斯科莱布诺于人鱼在科学、信仰和流行文化
的千年历史之中发现了一个迷人的透镜,并通过它
来观察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不断变化。”——苏雷卡
·戴维斯(乌得勒支大学研究员)
精彩页
序 言
人鱼随处可见,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世界上最卖座的咖啡厅都拿美人鱼当吉祥物,电影、电视中她们的身影也随处可见,孩子们,甚至成年人,还可以随自己的意愿报名北美“美人鱼大学”的“美人鱼课程”。人类追寻人鱼的历史源远流长。无论生活在何时何地,人类似乎一直在寻找有关人鱼的蛛丝马迹。《人鱼:奇幻生物的人类想象史》一书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探寻人鱼踪迹,进而更深层次地了解地球上最神秘莫测、最危险的生物之一:人类。
人鱼的形象超越了时空限制。本书分析了大约从公元前1000年至今,西方社会对美人鱼及雄性人鱼(即特里同)形象认知的改变,以及此种改变与其社会神话、宗教、科学、奇迹及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英国教堂墙壁上的人鱼壁画到美国电影中的人鱼形象,西方人一直被这种生物所吸引。但是它们的重要性不只体现在石壁或大银幕上,人类对人鱼的兴味远超于其外在形象。人类是变幻无常的,人类创造出的生物体,如美人鱼及特里同,也应当是具有多种意识形态的。
当然,西方人对所有的混血生物都很痴迷,而人鱼只是其中一种。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再到近代早期,学者们沉迷于独角兽、狮身人面兽、人马兽、狮身鹰首兽及半人半羊等神话中的混种动物。18世纪末至19世纪早期,科学家们开始对负鼠、鸭嘴兽及袋鼠等奇异动物产生兴趣。至于哲学家及宗教领袖,他们则认为这些混血怪物是希望与危险的化身,既奇异又可怕。它们来自另一个非自然的国度,人类对此知之甚少,因此被定义为一个陌生的、充满迷惑及灾难的混乱世界。不过,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奇迹发生,这或许会使人类更好地看清自己的位置。
本书参考了大量怪物理论及混血物种研究,这些生物用看似怪异、不协调的方式展示自然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其人性的一面。不久前,历史学家艾瑞卡·福吉(Erica Fudge)曾表示:“探索动物本身就是在探索人类……相反,正是因为有了动物,人类才是人类。”在此之前,哈莉特·瑞特沃(Harriet Ritvo)也说:“对动物进行分类可以同时观察被分类者与分类者。”照此说法,人类对这种半人半鱼生物的痴迷,其实是出于对人类自身的好奇。毕竟,人鱼不单纯只是动物或怪物,他们身上流着人类一半的血。因此,在对人鱼展开讨论之前,西方学者不得不先弄清楚人类和动物的界限。人鱼是如何影响人类探寻起源之路的?如何影响人类对动物分类的标准,动摇人类地球至尊地位的?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人鱼身上半人半鱼之特性使他们在科学与神学的边界屹立不倒。许多人认为,美人鱼与雄性人鱼只适合存在于睡前故事中,出现在科学文献中倒显得有些突兀。但也有一些人认为,人鱼是科学和神学研究的交汇处。如今,科学的发展并未完全脱离奇迹与神话,对知识的内在渴望促使我们走进一个扣人心弦的陌生国界,在那里,我们将开启对外界及自身的无限探索。人鱼与人类的紧密联系正反映出后者不断探索及对外界进行规范和分类的欲望。与混血猛兽一样,人类自己也在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奇幻与现实、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平衡。
这种微妙的平衡在早期基督教堂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那里是美人鱼与特里同的聚集地。本书第一章指出,美人鱼与雄性人鱼起源于人类远古的海洋之神。虽然如今美人鱼更受欢迎,但其实人鱼的兴盛始于雄性人鱼。公元前5000年,巴比伦人就开始供奉鱼神俄安内(如图2),腓力斯丁人、亚述人和以色列人为俄安内创造了一个女性伴侣——生育女神阿塔伽提斯。但更重要的是,阿塔伽提斯也代表了爱与欲的危险,这也正是基督教后来极力讨论的内容(如图3)。
自俄安内与阿塔伽提斯诞生以来,一系列人鱼的异教形象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从希腊的阿佛洛狄忒、罗马的维纳斯到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在公元80年提出的人鱼生物形象,再到希腊神话中的特里同(雄性人鱼始祖)及其妻子安菲特里忒,以及奥德修斯在那场著名旅途中与哈皮(海神之女)命运般的相遇。奇怪的是,哈皮和希腊神话中的斯库拉与半人半鱼的美人鱼毫无相似之处,却成为现代人鱼的原型。久而久之,艺术家和作家开始将斯库拉和荷马笔下的哈皮融入现代美人鱼的形象,赋予她们性暗示、惑人的歌声和过分暴露(通常全裸)的身体。因此,雄性人鱼通常以希腊神话为原型,而美人鱼则大都起源于丑陋的怪物,她们利用男人对性与力量的欲望,引诱他们从而使他们堕入毁灭的深渊。正如早期基督教会所展现的那样,这种性、欲及力量的隐喻并非偶然。
人鱼自古以来就是异教的象征,从公元3世纪至公元5世纪,教会利用这种异教性推行虔诚的信仰及自制的教义。尽管早期基督教一直努力削弱阴柔之风,但雄性人鱼总与强奸和暴力挂钩,对此教会也没办法。基督教徒希望按照自己的需求,对荷马笔下的哈皮形象进行修改,使人鱼的形象具备更多的性暗示与性幻想。
这一过程对人鱼形象的展现十分重要,现代关于人鱼的构想直接来自早期教会对这些神秘生物的描述。女人的上半身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鱼(奇幻生物的人类想象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沃恩·斯科莱布诺
译者 译者:祝铭健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79336
开本 32开
页数 3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22-10-01
首版时间 2022-10-01
印刷时间 202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350
CIP核字 2022105413
中图分类号 K103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