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增冲鼓楼文物保护工程报告(精)/贵州文物保护工程报告 |
内容 | 内容推荐 该书从增冲鼓楼的价值、保护维修工程方案的设计、施工组织管理、工程技术总结、贵州侗族鼓楼的保护研究状况、侗族鼓楼的营造保护技术等方面对增冲鼓楼的保护修缮工程进行了全景记录。该书对保护和延续贵州省从江先增冲鼓楼整体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目录 上篇 增冲鼓楼保护维修工程报告 第一章 增冲鼓楼保护工程概述 第一节 增冲鼓楼历史文化背景 一、侗族概况 二、增冲侗寨 三、增冲鼓楼 第二节 增冲鼓楼保护工作概述 一、增冲鼓楼保护工作大事记 二、增冲鼓楼勘察设计方案编制 第二章 增冲鼓楼保护维修工程勘察设计 第一节 现状勘察报告 一、建筑形制 二、文物病害 三、病害原因及安全性评估 四、现状勘察残损表及现状照片 第二节 技术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原则 二、工程性质范围 三、保护措施 四、通用技术要求 第三章 增冲鼓楼保护维修工程竣工报告 第一节 保护工程前期准备 一、保护方案调整 二、抢险措施确认 三、抢险工程准备 第二节 施_T过程及变更 一、拆卸工程 二、构件处理 三、修复工程 四、二期保护工程 五、竣工及验收 第三节 保护工程总结 第四章 监理工作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二、项目监理的组织机构 三、监理合同履行情况 四、监理工作成效 五、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 六、对工程的综合评价 附录一:保护工程图纸 附录二:彩色图版 附录三:保护工程日志 附录四:增冲鼓楼文化遗存 附录五:《增冲鼓楼保护规划》辑录 下篇 侗族鼓楼调查研究 第一章 侗族鼓楼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侗族鼓楼出现时间的争论 一、原始社会末期 二、秦汉时期 三、魏晋时期 四、唐宋时期 五、无确切时间 第二节 侗族鼓楼的功能与源流 一、原始图腾信仰 二、族群重要表征 三、聚众议事交往 四、战事预警嘹望 第三节 侗族鼓楼建筑技术发展历程 一、原始社会 二、秦汉至魏晋时期 三、唐宋元时期 四、明清时期 五、侗族鼓楼发展综述 第二章 侗族鼓楼的建筑文化 第一节 侗族鼓楼的景观及文化意义 一、侗族村寨的重要景观建筑 二、侗族鼓楼的选址与风水 三、侗族鼓楼的建筑文化意义 第二节 侗族鼓楼的特征及类型 一、侗族鼓楼的类型 二、侗族鼓楼各类型代表 第三节 侗族鼓楼的营造技术 一、侗族鼓楼的营建选址 二、侗族鼓楼的体量等级 三、侗族鼓楼的营造过程 第三章 侗族鼓楼的保护传承 第一节 侗族鼓楼现状调查 一、分布及现状 二、主要危害分析 三、鼓楼营造匠师现状 第二节 侗族鼓楼的保护传承 一、侗族鼓楼的调查研究 二、侗族村寨的保护与发展 三、侗族鼓楼的保护利用 四、侗族鼓楼营造技术传承 附录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侗族鼓楼统计表 附录二:贵州省从江县鼓楼名录 附录三:鼓楼营造汉侗名称对照表 附录四:鼓楼建筑彩色图版 参考文献 采访调查资料来源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增冲鼓楼文物保护工程报告(精)/贵州文物保护工程报告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陈顺祥 |
绘者 | |
出版社 | 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320656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9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430 |
出版时间 | 2019-06-01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印刷时间 | 201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100 |
CIP核字 | 2018219355 |
中图分类号 | TU-87 |
丛书名 | |
印张 | 2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贵州 |
长 | 267 |
宽 | 19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