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艺术--钢铁之都的蝶变(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工业遗存转型更新与发展国际论坛文集) |
内容 | 内容推荐 城市工业遗产记录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风貌,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美术学院和宝武集团联合主办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论坛,邀请国内外艺术家、建筑师、城市规划专家等,立足于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围绕产业转型、城市更新、艺术产业等主题,为艺术城的发展建设聚集智能,开启无限的可能。此次论坛将以过剩时代的工业遗存面临的新机会为起点,共同探讨艺术、工业、城市、可持续、转型等主题,面向当代教育、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趋势、新目标、新模式,以国际化的艺术教育撬动工业遗存的新生,为工业遗存的注入新生活力。本书收录了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工业遗存转型更新与发展国际论坛相关文集以供参考。 目录 汪大伟 无疆无界,无限可能——22世纪的上海美术学院 第一部分 论坛 复兴,工业遗存的再生 弗朗西丝·莫里斯 注力艺术:建造一个21世纪的博物馆 斯蒂芬·休斯 用艺术复兴城市钢铁丛林 伍江 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以上海为例 吴家莹 运河24——重构纽约运河系统 讨论环节一 产业,艺术与观众的桥梁 让·德·卢瓦西 提出问题、解决矛盾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乌特·梅塔·鲍尔 比钢铁更强 丹尼尔·莫凯 新世界的需求 李超 艺术资源、艺术资产和艺术资本的三次转化 讨论环节二 过剩,时代给予的机会 迈克尔·巴斯卡尔 谈话:在过剩的世界策展 阿宾纳·波夏南达 物质充裕及超世俗时代的艺术 杭间 边城:非主流文化生产的过剩? 夸特莫克·梅迪纳 失业的中产阶级:关于金钱时代的艺术笔记 讨论环节三 审美,城市的美学追求 伊娃·弗兰奇·伊·吉拉伯特 标新立异:全球力量时代的艺术、建筑和设计 安德鲁·布华顿 空间并不包含能量:能量创造空间|在后工业遗产中生活 瑞亚斯?柯姆 作为社会行动的双年展 伊塔洛·罗塔 超特大型——少数中的多数,极致的美 讨论环节四 总结 第二部分 规划愿景 无界之城 中国·上海·吴淞 业态之无界 艺术鉴赏、艺术金融、艺术疗养、艺术地产、艺术交易、艺术旅游 网络之无界 上海美术学院·国际艺术教育联盟协同体 联动之无界 街区、社区、校区 交通之无界 共享交通、轨道交通、汽车交通 第三部分 方案展示 面向22世纪的美术学院 ——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上海美术学院宝武院区 国际概念设计竞赛方案展示 FEILDEN CLEGG BRADLEY STUDIOS 设计方案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方案 上海博邸建筑室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方案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方案 上海梦启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方案 上海一砼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方案 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大事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艺术--钢铁之都的蝶变(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工业遗存转型更新与发展国际论坛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陈志刚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13699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0 |
出版时间 | 2019-10-01 |
首版时间 | 2019-10-01 |
印刷时间 | 2019-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328 |
CIP核字 | 2019202525 |
中图分类号 | TU2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85 |
宽 | 210 |
高 | 2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