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住进一粒粮食
内容
编辑推荐

宋长征的散文、小说、诗歌佳作很多,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认可,连续三年收入年度文学选本。

《住进一粒粮食》汇集了作者数十篇乡土散文精品,是一本描写乡村和土地的书。内容包括《想起陶》、《囤里春秋》、《柴门风雪》、《篱笆青青》、《老瓦:乡村湛蓝的羽毛》、《犁杖:最后的方舟》、《石磨:烟火人间的天与地》、《簸箕:野地上走出来的野孩子》等。

内容推荐

《住进一粒粮食》是一本描写乡村和土地的书。如果故乡在你的记忆中已经日渐模糊,那就读一读这本书,让一围粮囤、一盘石磨、一架房梁唤起你曾经的记忆。

当回乡变成一种奢望后,故乡的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然而现在真实的乡村是什么样?那些仍然坚守在土地上的人,他们又在想些什么?《住进一粒粮食》的作者(宋长征)是一位生活在农村的觉醒者,只因为土地不会欺骗人,便永远地留在了土地上。他看到了现代文明对古老村庄的冲击,也担心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沦为地皮。在农忙的时候他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土地当中,然而当农闲之后,他也会思考时间、生活、生命这些人生的基本命题。

目录

第一辑 钝词:拥紧,用生命温暖那些生锈的词语

 想起陶

 囤里春秋

 柴门风雪

 篱笆青青

 老瓦:乡村湛蓝的羽毛

 犁杖:最后的方舟

 石磨:烟火人间的天与地

 簸箕:野地上走出来的野孩子

 水缸:静悟的诗人

 风箱:村庄柔软的呼吸

 陶盏:名字叫母亲的星子

 织布机:外祖母的老式机车

 黄豆酱:泥土封存的乡愁

 泥火盆:供养火焰的图腾

第二辑 乡土:每一滴血,每一滴泪,养育远行的孩子

 香附子的纠缠

 菁菁芦苇坡

 稻草人的信仰

 胞衣

 总有一些日子叫空旷

 鸡上树的那些日子

 时光打马走过土墙根儿

 甘蔗林 阿姐坡

 跟蚂蚁一起回家

 一个人的灯火

 一块砖老了

 田鼠的张望

 一把锹用了很多年

 瘦影清灯

第三辑 时光:节气,一株庄稼丈量黑夜的方式

 时间偷偷打了一个盹儿

 月光老场

 阳光钻进墙旮旯

 与虫共舞

 乡村雀之灵

 第一片雪花

 住进一粒粮食

 是谁先看见麦子熟了

 一口老井是村庄眼窝深陷的眼睛

 人其实高不过一棵庄稼

 村子

 牛不说

 一只虫子对核的剖解式记忆

第四辑 稼穑:母亲,你用草的词汇向我诠释血地

 村庄在上

 稼穑

 老屋在唱一首空荡荡的歌

 一根房梁的岁月短长

 老祖母的时间荒原

 时间的证人

试读章节

想起陶

想起陶,就想起了乡村,想起来那些朴拙的面孔,温厚,柔软,粗糙却有着细密的纹理,自心间轻轻流淌。陶是怎样走来的,是哪一个祖先为了将易逝的光阴,找到一个盛放的器皿;或者,为了把食物的温暖,及时送给在田埂上劳作的亲人。在远古的暮色下,苦思冥想,把脚边的泥土抟了又抟,然后狠狠地摔在地上——架炉,生火,祈祷火神,终于在一个烟青色的黄昏,含泪将陶捧出。

陶,承载了多少岁月沧桑,见证过几许悲喜哀乐。在生命的版图上,你找不到一个没有陶的村庄。暗红或深褐色的质地,一点也不精美,一点也不华丽,甚至看上去和一个庄稼人那般笨拙,却安放着乡村的海与河。简单的乡村,质朴的炊烟,没有了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烟火日月?父亲在老场上碾麦,在老河滩上赶着他忠诚的老牛耕耘土地,母亲把食物装进陶里,就装下了一生的温暖,还有她全部的青春年华。夕阳下,田埂上,父亲一边剔着牙,一边笑看母亲的脸——这一望咋就过了那么多年?一只崭新的陶罐老了,它钟爱一生的女人老了,甚至那头老牛也眼神浑浊,哞声悠远而苍凉。

装在陶里的日子也那样短暂。泥土经过了柴火的燃烧,土陶经过了日月的浸润,这乡下的日子还是一晃一天。日升了,月落了,村前小河里的水几涨几落,一个人的一生就躲进了陶里。被封存,被储藏,会不会也在某天,复而化为了泥土,再次融进一片乡土的灵魂。

我是从陶里走来的,那陶片上简单的图案,一尾三文鱼或一株三叶草,曾经是我鲜活生动的祖先。土地那么大,又那么小,春夏秋冬,只一蜷,就缩回了陶里。乡下的母亲善于腌渍,把清灵灵的菜,把白生生的鸡蛋鸭蛋,在某个晴天的午后,虔诚地封存,撒一把生命的盐,这日子就有了延续的热能。我在旁边看,看一大堆青青的菜蔬一闪身就躲进了陶里,陶土的骨骼也觉得那样温暖;看着那些白生生的鸡蛋鸭蛋,没过几天便被母亲煮熟了,剖开,金灿灿的蛋黄流光溢彩,恰似漫天的云霞;很多次放学后,我踮着脚尖,用脏兮兮的小手探进放在高处的陶罐,一声脆响,破碎的陶片、仅有的些许砂糖撒落一地——母亲还笑吟吟地站在一旁,看着泪光盈盈少不经事的我……

陶走得很累,从漫长的时光星河走来,温暖着简单的乡村,战火与硝烟,困苦与劫难,易碎,却依旧从容。少年时,常听得一声声锔锅补碗的吆喝声,踏着乡村的暮色而来,肯定是老锔匠背着一张弓弦走进了村里。锔,补,分崩离析的岁月也一样可以缝补。你看他小心翼翼地带上花镜,把脚放平,把腿放稳,把破碎的陶的器皿夹在腿间,哧啦,哧啦,拉着古朴的琴声。以至于到了后来,当我一不小心打碎了家什,就会自告奋勇地站在母亲面前:拿来,我去补。在乡下,母亲是宽容的,就像对待她的庄稼,就像对待她亲手侍弄的那些活物。陶,你发现没有——圆圆的口径,厚厚的底儿,中间一直圆圆鼓鼓。我想那是母亲才有的胸怀吧,把苦难和风雨咽在肚子里,把亲切与宽容慈祥地呈现,让每一个乡村的儿女都在土陶一样质朴的温暖里成长。而她,在漫长岁月的某天,悄然破碎,甚至找不到一点可供回忆的残片。

陶,不争辩。在辉煌的宫殿里你看不见陶的影子,青铜的,镏金的,千年温玉的高贵与典雅在宫闱里穿梭。陶只属于民间,属于乡村,属于一个手捧陶罐匆匆赶往河边的女子。她脚步匆匆,是去浣洗衣衫,还是去盛一罐清凌凌的河水,洗涤那如黛的青丝;或者只是为了在河边看一看自己俏丽的容颜,怕明月送归的人发现些许的憔悴。女人的村庄,母亲的村庄,一生辛劳的母亲怎么可以离开与陶相伴的光阴?

轻柔的月光下,母亲燃起一盏灯,小小的陶盏里有一条棉质的灯芯。手中的纺车嘤嘤转起来了,手中的梭子咔嗒咔嗒在织布机上穿梭;或者左手鞋底,右手针线,母亲把针尖在鬓发间轻轻一抹,飞针走线着乡村的光阴。那次回家,我又看见那只小小的陶盏,在角落里,落满了尘埃,青色的釉,小小的口,心头却流溢出一种别样的温暖。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母亲在这样的陶盏下熬白了头发,熬老了岁月,当她们蹒跚走过朴质的乡村小路,会不会还能遥望到一处远方的灯火,甚至,还有一个人美丽的青春。

金木水火土,陶是乡间的土著。每一个陶都有自己的来路,是河滩,是沟渠,还是来自于一杯远古的泥土,那上面还残留着祖先的味道。手是生在乡间的手,也只有土生土长的手掌才能把陶的岁月抟转得那样流畅。孤单了吧,贫穷了吧,或者太过简朴,都不说,只把易散的光阴凝聚在一起,放进一座时间的熔炉,土就坚硬了,釉就润滑了,即使通体透着原始与单纯,也预示着将要包容下乡村的冷暖之河。我相信,每一个烧陶人都是虔诚的,只有把血液与灵魂在烈焰中烧灼,才能修得完整的身心,不贪图什么,只求平安、团圆和一些小小的幸福之果。

不是我又想起了陶,当陶突然于某夜走失,我看见母亲眼中的落寞。陶走了,她的青春,被陶封存的青春会不会一样会消弭?往后,她装在陶里的那些冷冷暖暖的日子,小河边浣洗的那些衣衫,她曾经如花的容颜,将寄身何处?或者,陶根本就不懂。一个人从远古的岁月孤单上路,见惯了太多的风雨沧桑,世事轮转,该来的来,该走的走,当某天的清晨被隆隆作响的机器从深埋着的地下挖掘出来,然后在灼热的阳光下被人抚摸,称赞。

——这时候,会不会有人想起陶?P3-5

书评(媒体评论)

长征筑文,一砖一瓦皆来自乡野深处。他是一个职业理发师,一个大地的守望人,一个不倦的书写者。他以特别的口吻、声色讲述乡村,语言充满灵性,诗情触及心灵。

——张炜(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宋长征的散文写作,可以看作是对逐渐消亡的乡村进行的一种挽留式的赞美。这种与当下诸多乡村散文写作背离的行为,体现了作家对曾经的乡村一种强大的内融力。很多年之后,这些作品显然还是能够唤醒人们很多记忆的,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一切都在急剧消失与篡改的年代。因此,我们有理由对宋长征的散文表示关注和敬意。

——杨献平(著名作家,《西南军事文学》主编)

长征是来自泥土的大地歌者,他的文字也是土地萌长的,有着大地的呼吸和心跳。这文字有露珠和春雨的润泽,有农人的用心与呵护。长征的文字是一种陪伴,也是一种土地的诗意。土地养活了历史和炊烟,长征的文字给我们的也是一种养料,肥沃人的养料。

——耿立(著名散文家,冰心文学奖,老舍文学奖获得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住进一粒粮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长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836417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2013230070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