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改变美国的时刻
内容
编辑推荐

刘戈编著的《改变美国的时刻》通过还原美国在20世纪发生的许多重大政治、经济、社会、商业等事件的原貌,以点带面,深度展现了20世纪美国迅速崛起所依赖的法治精神、市场意识和创新能力,《改变美国的时刻》中结合中国当前现状做了经验性总结,具有启发性。

内容推荐

刘戈编著的《改变美国的时刻》是一本作者阅读美国百年商业史时的笔记,与一般的阅读思考笔记不同的是,作者没有将目光放在那些大而笼统的框架上,没有讨论枯燥的规则、制度、理论,也无意搭建一个庞大的历史架构,而是从细节人手,关注那些不为人知的商业故事,并运用生动有趣的文字和大量来自《纽约时报》的历史报道,将20世纪美国的另一个真实侧面展示给读者。在书中,你能了解到美国所得税和FDA的由来、黑人与妇女走进职场的坎坷经历、尼龙袜和呼啦圈发明的经济学意义、通用汽车和柯达破产失败的教训、洛克菲勒和福特这样的大企业家对历史的影响、米老鼠和罗斯福如何挽救美国经济……这些故事在浩荡历史中,也许仅仅只是沧海一粟,但假如没有这些小事件,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美国,会是另外的样子。

《改变美国的时刻》延续了作者一贯的财经写作的风格,从细节人手,鞭辟入里,见解不俗,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行文中旁征博引,开阖自如。透过作者的精彩描述和深刻评点,我们将了解到一个真实而丰满的美国。

目录

序一 今天,我们该向美国学习什么?

序二 再评美国启示中国

前言 美国世纪中国世纪

秩序与公正

 股灾:新千年的欢迎仪式

 反垄断的第一枪

 《屠场》:美国的胃与良心

 广播的宪法

 寡头?罪犯?还是慈善家?

 美国人的税是如何收上来的?

 纽交所为什么闭市?

 美国铁路的兴衰

 铁路:垄断与竞争之间

 《寂静的春天》,明天的预言

斗争与妥协

 大罢工,总统选择中立

 面包房老板为什么反对8小时工作制?

 三角工厂,一场唤醒良知的火灾

 通用大罢工——理性的胜利

 杜鲁门的摇摆与硬气

 美国工会兴衰路

 经理的大门开始向妇女打开

 黑人职场梦

 肯尼迪的72小时

改造资本主义

 从浮华时代到大萧条

 名垂“笑史”的胡佛

 罗斯福第一,上帝第二

 违宪的《全国工业复兴法》

 给华尔街订规矩

 金本位制的终结

 先知凯恩斯

 罗斯福:“免于匮乏”的自由

商业与商人

 MBA,有没有用?

 福特:把自己的脚放入他人的鞋子

 福特为什么要上市?

 米老鼠:萧条时期的经济学家

 当麦当劳走向华尔街

 信用卡是怎么火起来的

 直销:夫人并不总是在家

 蒂凡尼的早午餐

 摩门教的生意经

 通用汽车:半个世纪的兴衰

美国制造与美国创造

 摩天大楼与“劳伦斯魔咒”

 广播的商业模式是如何找到的?

 大飞机之梦

 尼龙袜:公司的力量

 谁发明了电子计算机?

 柯达:战胜对手却不能战胜命运

 空调:伟大的平等主义者

 呼啦圈的意识形态

 汽车载来的消费时代

试读章节

1901年5月lO日,《纽约时报》的编辑用一个豆腐块的篇幅发表了一位实习记者获得的八卦消息:“纽约州特洛伊5月9日讯,该市著名的啤酒酿造商小塞缪尔·波尔顿的尸体今天在一个热啤酒桶中被人发现,波尔顿先生不久前刚驾车旅行归来,并与朋友作了愉快的交谈。大约中午时,有人在冒着热气的啤酒桶旁边发现了他的帽子,之后发现了他的尸体,人们在啤酒桶附近还发现了他的外套、手表和袖珍书。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起自杀事件。”如果没有下面一句话,这样的社会新闻是不大可能登到这家财经大报的版面的。这篇报道的最后一句是:“据说波尔顿先生近来在股票上损失惨重。”

让波尔顿先生在自己心爱的啤酒桶中结束生命的原因是他在“北太平洋铁路”股票上的卖空行为。

故事的真正导演是华尔街大亨J.P.摩根和他的对手们。20世纪开始的头二十多年,美国的真正主宰者是摩根。一个至今仍被华尔街津津乐道的段子是这样定义“摩根”的: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一个小男孩站起来回答说,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公元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重组了一回。

在一幅广为流传的摩根先生的照片上,身体壮硕、留着八字胡的摩根坐在椅子上,目露凶光,手上握着一把亮闪闪的匕首。其实,那是黑白照片上被过度曝光的椅子把手,但手握匕首,更符合老百姓对这个资本大亨的想象。

1900年12月12日,在纽约第五大道的一家俱乐部里,八十多位华尔街最有头有脸的大亨们欢聚一堂,畅想新世纪美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卡耐基钢铁公司总裁施瓦布的激情演讲深深打动了在场的银行家和实业家们,施瓦布提出一个惊世骇俗的构想——美国钢铁业应该进行一次大合并,组建一家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称霸世界钢铁市场。在晚宴结束的时候,摩根已经决定,这一票干宗了.

很快,施瓦布在曼哈顿哈德逊河畔的一个高尔夫球场,撮合了摩根和钢铁大王卡耐基划时代的一场球赛,球赛结束的时候,卡耐基以4.8亿美元的价格把他的公司卖给了摩根出面组织的钢铁辛迪加。新成立的公司叫作合众国钢铁公司,资本总额达到14亿美元,这个数字有多大呢?把这个数字乘以6.5就是当时全美国制造业的总资本——90亿美元,摩根组建的俨然是一家巨型“央企”。它超出想象的规模,甚至给把冒险当作习惯的华尔街带来了一些莫名的不安。

摩根在“重组世界”以后,满怀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远赴欧洲休假。

在摩根休假的时候,一个叫哈里曼的人开始蠢蠢欲动,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他的真正对手是大佬摩根。哈里曼是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老板。1901年,哈里曼在谋求北太平洋公司控制的一小段铁路时遭到了拒绝,他认为那段铁路会威胁到他所拥有的铁路的运营,于是,像很多有气魄的老板一样,哈里曼决定通过收购北太平洋公司来永远地解决这个问题。

与哈里曼合作的银行家是雅各布·谢弗,而北太平洋公司的老板希尔是摩根银行的重要客户。雅各布·谢弗很快介入了这场股票争夺战,摩根银行岂会袖手旁观,两家铁路公司的战斗变成了两个财团的战争。

股票抢购战的号角吹响了。而在两大银行家介入之前,北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股票已经上涨了一个月,投资者们按照以往的经验预测,股价不可能一直涨下去,众多的人开始卖空,期待着可以从股票的下跌中得利。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股民来说,卖空只是一种传说中的资本游戏。而在20世纪的第一个年头,普通美国民众就已经开始尝试这个危险的游戏。当投资者看空某只股票时,只要交一定数量的租金,就可以从经纪人(我们现在叫券商)那里借到股票卖出,等股票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时再买进,他只需要归还经纪人同等数量的股票,剩下的钱就是他的获利。比如你以每股10元的价格租借某只股票10000股,到规定的交割时间,股票跌到6元,你以60000元买进这只……

序言

关于美国,这个到今天仍然在经济总量上领先于中国的国家,我们知道些什么?

我们貌似知道很多,知道众多美国公司的传奇故事(可口可乐、IBM、微软、苹果、Google……)、众多美国企业家(亨利·福特、小托马斯·沃森、乔布斯、比尔·盖茨……),以及他们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中国的企业从中受益之多毋庸讳言,然而,在更高层面上,我们却似乎从未弄清美国商业何以在一百多年中保持了长足而高效的发展。

可以说,对于美国商业,我们长期以来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作为学习者,今天的我们,注意力更多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而对背后的制度未有足够的重视。这倒也可以理解,因为近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实在发展太快太出人意料,狂飙突进之中多半只乐于体验“速度与激情”,而不太会沉下心来去进行那些相对冷静的思考。

然而到今天,三十几年的“野蛮生长”过后,狂热之气已渐渐冷却,整个国家也逐步趋向理性,特别是当经济发展遭遇新的瓶颈、各种商业性矛盾不断涌现之时,我们该何去何从,又该向欧美这些走在我们前面的国家学习什么?这都是摆在中国商业实践者和研究者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认为,关注商业的“更深层面”将在中国成为一个趋势。

在这本名为《改变美国的时刻》书中,我看到了刘戈兄挖掘美国商业“更深层面”的尝试。

刘戈兄作为一名出色的财经观察者,曾出版过一系列非常耐读的作品,而这本书也延续了他一贯的财经写作风格,从细节人手,鞭辟入里,见解不俗,常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而行文中旁征博引,开阖自如,显示出他极好的学养。抛开主题,单论文字,也是财经写作者中极好的。

而回到论述主题,在本书中,刘戈兄选取一些重要事件,来展现美国商业精神是如何在这些细节中一步步形成的。他的论述天马行空,提及的事件大可至总统与钢铁、石油企业家的博弈,小可至空调、尼龙袜的发明,表面上看相去万里,毫无联系,但最终指向相同的主题。

这其中,让我印象为深的有两点。

第一,美国商业的发展得益于整个美国社会对商业和企业家精神的推崇,也正是有这样的社会背景,才涌现出亨利·福特等一大批伟大的企业家,也发明了空调、尼龙袜这样的产品和信用卡、直销等新的商业形式。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曾说过一句话:美国的事业就是企业。在本书诸多篇章中,都仿佛能听到这句话的回音。

与美国的同行相比,中国企业家则远没有这样的幸运,他们作为商业社会的最主要力量,从未获得应该得到的理解和尊重。如果企业家得不到公正对待,“创新”的积极性总受到打压,我们又如何希冀商业能有大的发展呢?

书评(媒体评论)

历史都是由一串串的黑天鹅事件串起来的。这些看似偶然的小事件,却又在不断地改写着历史,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当然,有时也是毁坏。看看美国当年崛起时遇到的问题,一切是如此地似曾相识。温发达国家之故,知当下发展之新,是这本书最有读头之处。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国务院参事 汤 敏

美国在20世纪崛起的历史,充分说明历史的发展是偶然与必然交织的结果——假如没有两次世界大战、第三次工业的机遇,美国不可能成为今天的世界超级大国;但是我相信,如果没有本书中一系列巧合和小事件的铺垫,今天的美国同样是不存在的。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在全球都在关注中国崛起的今天去谈论美国20世纪商业往事,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然而比照历史与现实,就会发现,昨日的美国是如今中国最好的镜子。透过美国的商业百年史,或许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懂中国未来的道路。

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姚景源

阅读刘戈兄的这本书,让我总不免将思绪从美国拉回到中国。……我们认识美国,了解美国,终归是希望对中国的发展有所借鉴,避免我们再重复前人走过的旧路。然而我们是否具备那样的智慧,可以把握住那些‘‘改变中国的时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都将不断拷问着每一个与中国商业相关的人。

著名财经作家 吴晓波

为何21世纪中国人点评20世纪百年美国财经博弈故事如此有价值,值得隆重推荐?简单一点回答: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当今乃至可预见将来我国遇到并须处理的许多事件及问题,与当年美国遇到并处理过的许多事件及问题,何其相似!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 杨再平

生产观点而不仅仅是传播信息,这是受众对媒体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名财经评论员,刘戈把目光扩展到更久远的历史和更先发的国家之后,那么他在观察当下中国错综复杂的现实的时候,定会有不一样的心得,产生有价值的观点。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 郭振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改变美国的时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120425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4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2013195336
中图分类号 K712.505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