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巴黎意故乡情/巴黎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在熙熙攘攘来往于北京与巴黎之间的学者和作家中,不少人都是一流的法国文学翻译大家和作家,他们的辛勤耕耘,使中法文化长河两岸的景观日益赏心悦目。

“巴黎文丛”很像一次关于法兰西的文学笔会。岑咏芳的《巴黎意故乡情》是其中之一。作者基本都通晓中法两种语言,深谙中法两种文化,多是神奇的“画师”,他们自拟文题,用其或朴实或高雅的笔墨,从不同的视角,既形似又神似地描绘了他们所认识的法兰西精魂。

读本书很像乘坐旅游车观光,既可在时光隧道里读历史,又可在纷纭社会中看现实。总之,本书多维度、多层面地展示了法兰西的魅力与诱惑,同时也是对法兰西精神的记录与诠释。

内容推荐

岑咏芳等著的这本《巴黎意故乡情》收入30多人的散文,共分两编:上编“客从东方来”,下编“他乡说故乡”。其中一部分是写初到法国的遭遇与感怀,在这个人生旅途的转折点上,新的天地充满了挑战、惊喜与困扰。另一部分则是写久居异乡,对故国家乡的思念,故乡虽然很远,但它却近在心底。回忆与盼望重叠。

《巴黎意故乡情》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客从东方来

到法国行脚去/岑咏芳

几朵浪花,几轮涟漪/马渝芳

花都奇遇/马莎

我学会了欣赏/马静仪

花都惊艳/刘楚华

桃花处处可依旧/吕静仪

1968年余响/汪立颖

人生际遇天知晓/吴慧玲

一出戏·一条河·一个人/郑玉岚

睡着了/周效恒

展翅飞腾/张晓芬

三十年了/侯丹

初抵巴黎服药记/赵惠儿

捧着金鱼到巴黎/桂丽娜

修道院的黄水仙/高洁

再见萤火虫/郭敏贞

人不巴黎枉少年/绿骑士

初到巴黎/琨妮

难忘的时刻/谢茱莉

拉丁区·黑咖啡·青春岁月/黄秀华

巴黎是蓝色的/黄爱梅

先访圣母院/谭剑凌

旁观当时梦/蔡美英

我的人生交叉点/刘贵生

巴黎疯子/李文谦

五法郎一杯咖啡的日子/黄进

墙外行人/黄奇智

同班同学/黎家岳

流浪者的踪影/游顺钊

他乡说故乡

母亲的乡音、乡情/马渝芳

遗情梦叠/马莎

家乡何处?/刘楚华

故乡与故居/汪立颖

半页家书/岑咏芳

故乡梦话/陈旦生

那年代/侯丹

故乡记事二则/周效恒

狮子山下之彩虹村/赵惠儿

乡人的围棋/桂丽娜

紫荆片语/绿骑士

劫后还乡/谢茱莉

乡情/黄妙红

原乡/黄爱梅

中山白庙村/谭剑凌

木棉和妈妈的面线汤/蔡美英

家乡与旧照/李文谦

乡忧/张福敏

那一年/黄进

三度回乡/黎家岳

记得当时年纪小

点名/马莎

山溪果园/卢岚

试将童年拆开看/岑咏芳

小孩眼里的世界/陈旦生

童年的“游荡”/张惠琼

童年一二事/侯丹

童香时时人梦来/高洁

美丽的小站/绿骑士

我的小故事/琨妮

童年的记忆/谢茱莉

第一个蝴蝶结/黄秀华

我走过的日子/黄爱梅

鸡蛋·荔枝……/谭剑凌

童年的回忆/蔡美英

她给我留下的童年片段/游顺钊

后记

试读章节

到法国行脚去

岑咏芳

“行脚”一词,本指和尚云游四海,到处化缘。我喜其随缘潇洒,故借以为题。事实上,当年读了一点佛学,曾梦想过到印度行脚。后来偶然获得一机会到巴黎,我就把这心愿改往法国去。

已经是25年前的事。1980年9月底我到达巴黎,同期来的还有一位外号叫“牛仔”的研究所同学,他迟我两天出发。不知是否游子心态,这一年人秋,总觉得风高天急,特别萧瑟。我们一抵达,便忙着找房子、到学校注册和申请居留证等事宜。由于当时法文的听讲能力甚差,又不习惯法国人的处事作风,所以常常碰钉子。后来我们学会了苦中寻乐,给那些刁难的人一一起“花名”,譬如巴黎七大的注册秘书,就叫她“一旧云”(意即糊里糊涂);CROUS负责办理留学生奖学金的两名女职员,则一个是“萌姜”(意即臭脾气,不耐烦),一个是“木口木面”。我们又肆无忌惮,互相以广东话呼其诨号,不管那人就在旁边,真有点得意忘形了。

位于巴黎第五区的CROUS常为留学生举办很多活动。记得开学不久,大约是11月的中旬,我们报名参加了“巴黎家宴”,是免费招待的,饭后还有乘船游塞纳河的节目。每个家庭接待两位学生,我和牛仔被安排到一位单亲妈妈的家。女主人很年轻,温婉斯文;她的女儿十来岁,一头金黄长发束成马尾。我们看见屋内周围摆放了许多大小不一、姿态各异的马模型、马玩具,还有马海报,原来女孩是一名马痴。她还模仿马嘶叫,又做着不同的骑马姿势,我和牛仔被这小姑娘的纯真可爱逗得乐极了。女主人准备了几道法国菜,因为她的随和,我们也就不客气,一下子便宾至如归了。一面品尝,一面搜索我们有限的法语:entr6e是头盘,viande是肉,16gume是蔬菜,baguette是棍面包,formage是乳酪……

乘船游河的时间到了,母女俩送我们到码头,那儿已挤满了人,都跟我们一样,是参加完“巴黎家宴”而来的不同国籍的留学生。只见靠岸等待的那艘船,偌大的船身发着绿色的光,后来才知道它有个不相称的名字——苍蝇船。我们随着人潮登上甲板,船10时半准时开行。这是我第一次乘船游塞纳河,无比兴奋。众人走上船舱,我挤到靠近船头的位置,于是两岸景色尽收眼底。晚来寒气侵人,但见月华如水,满河霜雾,巴黎的夜显得更为神秘。当船驶近圣母院,明耀的射灯亮如白昼,打向这座庄严的教堂,刷出了柔和纯净的象牙白;塔宇雕梁,透剔玲珑,圣洁得我还以为闯入了天界。那筑在岸边的一堵高墙,垂下一帘阔叶,已转成秋色,深红浅黄,与这澄白相照,美得可以。

是夜,这情景再一次浮进我的梦乡里。

十二月中旬,我人住大学城宿舍。先我一年来巴黎的明媚,约我周末到法国东南部Grenoble(格勒诺布尔)的阿尔卑斯山。她的一位干旅游业的朋友Jacques在山上买了一座房子,准备出租度假滑雪用。他找人帮忙髹墙,三个工作日,报酬是供食住及交通。我一口答应。星期四晚上10时,Jacques开着他的小轿车,加上他的女秘书古小姐,一行四人往目的地出发。沿途山路曲折险隘,车子颠簸而上,几次临崖,好不惊心。抵达的时候,天仍未破晓,唯见堆在山坡、屋顶和大地上的雪闪着清光。一踏出车门,刮人的寒气迎面侵来,我们赶忙走进屋内。哇!里面如冰窟一般,更为阴冷。原来房子还不曾安装暖气,且空空如也,无床、无台、无凳、无水、无电。后来我们究竟睡在什么地方,是怎样熬过了三昼夜,如谜一般,现在都已想不起来了。不过,当时年轻,一切又这样新鲜,睡哪儿、吃什么毫不在乎。还记得,翌日下午,明媚和我抛下手中的油漆工具,不管一切,溜到远远的山坡去。外面是晴朗的天,阳光照在雪上,晶亮粲白,把我俩的脸映得光彩透明。我是第一次走进雪的世界,它是如此静谧。我们一面踢着雪,一面互诉那些笑弯了腰的趣事。天地空明,只有我们的笑声在山间回响。

星期日,回到大学城宿舍,已经是深夜,巴黎正下着滂沱大雨。我三天三夜没有漱口洗面冲凉,拖着一身的冷与疲乏回来,但心中充满了诡异与兴奋。

翌年暑假还未开始,便到机场为明媚送行;秋天将临的时候,则接来了文娴。文娴初抵法国的时候,偶然在邮局门外认识了Odette(欧黛德),一位年过七十的法国太太。因为文娴的介绍,我和牛仔也跟Odette稔熟了。她在去世前,一直热心地帮大家修改论文,待我们一如子女。  Odeue皮肤细白,鼻梁上架着满是圈圈的眼镜。她曾任高中法文老师四十余年,从未结过婚,大半生以学校为家,以学生为儿女。每次探望她,她必精心安排美食糕点,配上瓷碟银叉。所选餐巾纸的图案与颜色,必与当日所穿的衣裳相配。她的家,一椅一桌,背后都有着动听的故事。

有一次,好奇心驱使我和文娴大胆地向她打听罗曼史。她约我们改天再来。那天,她特意穿了一袭晚装,是一条湖水绿色的及膝长裙,上印浅红深蓝的碎花,光彩得像一只飞翔在林中的绿鸟。Odette身材高大,开始转成银白的头发剪成及耳的“夏萍”装,与白里透红的皮肤相映,刚强中有着一股从生命自足而来的自负。

她为我们杯中添茶,在每人的小瓷碟上摆满糕点,我们耐心地等候她讲述故事。大约在二十岁的时候,她静静地说,她确曾有过一情人,这是她一生中唯一的恋爱。虽然未有山盟海誓,但彼此心中相许。这人叫Bernard(班荷纳),是一个聪明勤奋的青年,出身于富裕而有名望的家庭。但不久战争爆发,他毅然加入了反纳粹的组织,结果被德军捕获,死于灰烬中,没有留下一丝痕迹。Odette淡淡说来,这段前尘往事,乱世情缘,似乎与她已漠不相关,但我们都听得入神了,仿佛战火、烽烟就在眼前……

步出Odeue的家门,植满梧桐树的大道已亮起街灯。我们疾步赶回自己的小楼顶房,明天还有早课呢!

牛仔、明媚和文娴都已回国,今更相隔南北西东。回想昔日,大家一起在研究所的圆亭谈天论道,之后又有机会共聚巴黎,度过一段柴米油盐、彼此关照的日子。而待我们如子女的Odette,在她拉萨斯神甫坟地的墓碑旁,那棵本幼小的樱桃树不觉间已随岁月渐粗壮。最初抱着“行脚”的心态来法国的我,谁料脚底浮云,竟化缘后落地生根了。

P2-4

序言

这一本合集,是巴黎一群女友的友谊成果。这群女友,大部分来自中国南北,其中有早已认识多年的,也有因介绍而新加入的。我们走到一起,主要因为志趣相投,彼此关爱。开始时,为了方便,我们曾用过“女友会”来作为通知聚集的名义。事实上,这完全不是一个“会社”:由于我们的交往没有规章的限制、条文的约束,所以气氛是从容活泼、自由开放的。

这个“女友会”虽然不是一个有形式的“会社”(容我在此借用一下),可是它的出现,却有着一段历史因缘;它的“成立”,亦曾怀有一份理想。我们的两位好友温晋仪与邝庆欢,便是其中最关键的人物。事情要追溯到1989年底至1990年初,研究近代女性文学的晋仪与研究王昭君并旁及古代女性命运的庆欢,有感于女子在过去社会上所遭受到的种种不平等待遇无处申诉,现代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虽然已有所改善并且大为提高但并未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亦非表示不再需要别人的关怀。在巴黎,我们这群相熟的女友,基本上来自同一文化区,如果能定时聚会、聊聊天,既可交流生活上的经验与心得,又可分担彼此的忧虑与失落,这不是很有意义吗?于是第一次聚会遂应运而生:春寒料峭的一个星期天,七八个人聚在马渝芳家,记得当时到会的还有汪立颖、毛翠英等,各人敞开心扉,倾心交谈,这是一个愉快的开始。

没想到,一个荒谬、教人无法接受的事实传来——我们痛失庆欢。时为1990年7月1日,庆欢走了,我们更觉得需要彼此扶持。此后,继续以晋仪为首,每月或双月开茶会一次,由女友轮流做东道主,每人象征性凑五法郎(当时还是用法郎)。但作为东道主的那一位,每每花尽心思,做出丰盛的美食,让女友们大饱口福;然后大家天南地北,无所不谈,兴尽而返。慢慢地,旧遇新知,加入的女友越来越多,层面也越来越广,并且每人在自己的领域里,都能独树一帜,各领风骚。

1995年的6月3日,我们又失去了晋仪。晋仪沉疴的那段日子,女友们送汤送菜,背后是一份份浓厚的情谊,这精神到今天仍传递着。  渐渐地,我们的聚会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讲座、读书会、电影座谈、诗歌朗诵……好多个星期六,大家聚在巴黎第六区的社会科学研究院的讲堂,聆听女友们主讲“明末才女柳如是”、“广东女词人冼玉清”、“云想衣裳花想容——东西方女性时装的面面观”、“梯田与扎染——云南之旅的回顾”等。讲座完毕,大伙儿常到附近的饭馆,一面吃北京饺子,一面继续未讨论完的话题。读书会、诗歌朗诵会,就在塞纳河畔不远的一栋古老大屋里,我们读了整本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选读了《诗经》的“国风”部分、泰戈尔的诗作、法国诗人蓝波的《醉舟》。大家陶醉在清词丽句中,什么是赋、比、兴,什么是“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兴致勃勃,不亦乐乎。我们也曾朗诵女友的诗作,譬如阿翁的《光黄莽》、绿骑士的《茶曲》等。

此外,大家还发起合作做自己的书,刊登自己的文章;甚至建立我们的网站——巴黎梧桐人,把我们的习作、钟爱的人事景物,放在里面,织造一个我们美丽的小天地。

如今,《记得当时年纪小》、《客从东方来》和《他乡说故乡》这三本小书,便是我们友情不断的见证,是彼此缘分的交会,现在合成一册,以“巴黎意,故乡情”为总题目,收入“巴黎文丛”内,并将与广大的中国读者见面,我想晋仪与庆欢一定乐见此事。谨以此书纪念我们这两位挚友。

这三本小书原各有一序,今次没有收入文集。现借当中一段描述,作为这篇序的总结:

《记得当时年纪小》描绘的童年岁月,如初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的小树,每个苞芽都充满未来,是生命的前奏章。《客从东方来》叙述初到法国的遭遇与感怀,是人生旅途上一个重要的转捩站,充满闯扩新天地的挑战、惊喜或忧困,如波澜起伏的奏鸣。《他乡说故乡》则是久居外地的异乡人,刻画对故乡的感情。在外国走过长长的时光旅途,故乡已很远,却又近在心底。回忆与盼望重叠,交织成既深沉又缤纷的回旋歌。

岑咏芳

2013年12月写于巴黎

后记

今年10月下旬,在洒满秋阳的一个正午,渝芳、她的夫婿尚法、重馨(绿骑士)和我约了阎纯德老师见面。我们在巴黎第五区的一间饭馆,一面品尝法国中部山区的菜式,一面听阎老师谈他筹划“巴黎文丛”的事宜。虽然是初次相识,但阎老师的博学健谈,自然亲切,让我们很快便摆脱拘束,接上话题。趁着这个机缘,我们把巴黎的一群女友自己编写并手制的两本散文集——《客从东方来》和《他乡说故乡》呈递给他,请他指教。不久,就收到老师的回应,说这两本随笔的内容很真挚,应该公开出版,提议纳入“文丛”里,并希望由我负责编辑工作。后来还加上《记得当时年纪小》,成为整体的三部曲。

重翻这三本集子,不禁忆起我们当初筹备第一本文集《记得当时年纪小》的点点滴滴。

一开始,我们决定采用线装书形式来装订,而每一个细节,包括征稿、打印、排版、校对,女友们均亲力亲为。最后一步的装帧工作,因为毫无经验,便向我工作的图书馆那位负责装裱书籍的同事Josette拜师学艺。于是,她指导我们怎样选购材料,教会我们如何糊胶、打钉、裱纸和上线。她还同意我们借用她那位于图书馆的工场,让我们使用那些装订工具。记得那是在2005年的年初,还有一个星期便是农历新年,几个负责装订的女友待我一下班,便聚在那连接地库藏书室的工场,大家都很专注,穿线、打钉、糊胶,干得有模有样。冬日,黑夜来得特早,外面华灯已上,等到我们收工走出图书馆大门时,风吹得正急,我们加快脚步,怕错过最后一班地铁。

一百本线装书终于在除夕那个晚上大功告成。新春联欢会上,无论有无参与写作的朋友,都兴奋极了!之后,收到各方友人的热烈反应,纷纷发表意见,有赞赏的,也有善意批评的;还有朋友在报纸上撰文报道呢。有了出版第一本书的经验,之后的两本书,我们便大胆去干了。

如今,这三本独一羌二的手制线装书,将换成另一种形式出版。她的形貌虽然改变,但她那朴实纯真的内容和文笔,读来依然感人,就请读者从她的“真”去欣赏好了。

除了女友的文章,还有几篇是被邀请的男士之作,出于友谊之笔,一样诚恳真挚。在编排上,放在女友的文章之后。

几张照片,是我们多年聚会的剪影;雪泥留痕,祝友谊长存。

岑咏芳

2013年12月写于巴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巴黎意故乡情/巴黎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岑咏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761737
开本 16开
页数 1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2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2014006833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31
16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