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肝炎中医诊疗养护/中医特色诊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什么是肝炎?什么是肝硬化?什么是肝硬化腹水?中医可以治疗肝炎吗?肝硬化患者可以运动吗?肝炎患者要忌口吗?怎样预防肝炎?……这是一本家庭调养书籍,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参以现代医学的诊断,对各种类型肝炎、肝硬化进行较为详细的辨证论治,对肝炎、肝硬化的调养、护理、预后等也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更可贵的是该书所选用的方剂都是经著者临床验证证明疗效确实较为显著的,书中有的方剂还是著者的经验良方。让你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方面有更多的了解和把握。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中医特色诊疗丛书》中的肝炎分册,系统地介绍了有关肝炎的中(西)医诊疗和日常养生常识。内容包括肝炎的中医论治、西医诊疗、常用中成药及方剂、中医名家治疗心法、临床内服妙方、临床外治良法、常用西药、食疗药膳等。内容系统全面,方法简单实用,语言通俗易懂。本书特别适合患者及家属使用,还可供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护理、科研、教学工作者及护理爱好者参考。

目录

第1章 中医论治/1

第一节 胁痛/1

第二节 黄疸/5

第2章 西医诊疗/10

第一节 概论/10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11

第三节 肝硬化/21

第3章 常用中成药/28

二十五味松石丸/28

新癀片/28

板蓝根颗粒/28

复方大青叶合剂/20

甘露消毒丸/29

朝阳丸/29

益肝灵片/29

复方益肝灵片/29

利肝隆冲剂/30

护肝宁片/30

乙肝清热解毒冲剂/30

澳泰乐颗粒/30

肝炎灵注射液/30

龙胆泻肝丸/31

茵栀黄注射液/31

乙肝宁冲剂/31

乙肝养阴活血冲剂/31

东宝肝泰片/31

灭澳灵片/32

护肝片/32

鸡骨草肝炎冲剂/32

鸡骨草胶囊/32

垂盆草冲剂/32

苦黄注射液/33

茵陈五苓丸/33

茵莲清肝合剂/33

理中丸/33

清开灵注射液/33

万氏牛黄清心丸/34

牛黄清心丸/34

安宫牛黄丸/34

补中益气丸/35

四君子丸/35

人参归脾丸/35

八珍丸/35

滋补肝肾丸/35

复方丹参滴丸/36

加味(丹栀)逍遥丸/36

逍遥丸/36

乙肝益气解郁冲剂/36

平肝舒络丸/37

柴胡舒肝丸/37

舒肝丸/37

舒肝片/37

舒肝止痛丸/37

越鞠丸/38

气滞胃痛颗粒/38

沉香舒气丸/38

枳术丸/38

木香顺气丸/39

四消丸/39

枳实导滞丸/39

开胸顺气丸/39

越鞠保和丸/39

雷公藤片/40

健脾益肾冲剂/40

黄芪注射剂/40

猪苓多糖注射液/40

九气拈痛丸/40

大黄座虫丸/41

乌鸡白凤丸/41

白凤丸/41

当归龙荟丸/41

红花消肝十三味丸/42

第4章 名家诊疗心法/43

第一节 急性肝炎/40

李普临床论治精要/43

徐光棣,临床论治精要/44

第二节 慢性肝炎/45

成冬生临床论治精要/45

金实,临床论治精要/47

王灵台临床论治精要/48

李辉祥临床论治精要/49

陆机临床论治精要/50

张瑞霞临床论治精要/51

蔡友敬临床论治精要/53

陈天然临床论治精要/53

唐宋临床论治精要/55

王育群临床论治精要/56

张书文临床论治精要/57

苏涟临床论治精要/59

李寿山临床论治精要/61

陈伯成临床论治精要/62

谌宁生临床论治精要/63

高波临床论治精要/65

贡承度临床论治精要/65

李德新临床论治精要/66

李致新临床论治精要/67

刘学勤临床论治精要/68

吕兰凯临床论治精要/70

毛德西临床论治精要/71

彭胜权临床论治精要/72

乔文福I临床论治精要/73

尚炽昌临床论治精要/73

王伯祥临床论治精要/75

汪履秋临床论治精要/76

吴正石临床论治精要/78

薛博瑜临床论治精要/79

尤松鑫临床论治精要/80

俞荣青临床论治精要/81

张海福临床论治精要/82

张腊荣临床论治精要/83

周光临床论治精要/83

周来兴临床论治精要/85

第三节 肝硬化/87

罗本清临床论治精要/87

张俊富临床论治精要/88

金洪元临床论治精要/88

王鸿士临床论治精要/90

韩哲仙临床论治精要/91

支军宏,临床论治精要/93

林鹤和临床论治精要/95

陈茂梧临床论治精要/96

石海澄临床论治精要/97

徐景藩临床论治精要/99

李德新临床论治精要/100

窦金发临床论治精要/101

杜建民临床论治精要/103

黄星楼临床论治精要/104

吉良辰临床论治精要/105

冀爱英临床论治精要/106

刘启庭临床论治精要/107

刘仕昌临床论治精要/108

刘献琳临床论治精要/108

史奎钧临床论治精要/110

王安康临床论治精要/111

王灵台临床论治精要/112

谌宁生临床论治精要/113

张达旭临床论治精要/113

赵冠英临床论治精要/115

第5章 内服妙方/116

第一节 急性肝炎/116

加味茵陈蒿汤/116

健脾化瘀汤/116

金茵蛇虎汤/117

茵前黄柏汤/117

祛黄解毒汤/118

茵陈蒿汤加减/118

温阳方/118

退黄汤/119

茵赭汤/119

茵陈虎杖汤/120

清肝解郁汤/120

六草二苓汤/121

茵陈赤桂汤/121

利胆退黄汤/122

茵陈蒿汤/122

活血退黄汤/123

甘露消毒丹/123

活血化瘀汤/123

茵陈退黄饮/124

赤白汤/124

虎杖饮/124

解毒利湿方/125

芪芍茵栀黄汤/125

清肝化瘀汤/125

赤芍汤/126

豆根紫草散/126

金龙益肝汤/126

茵陈退黄汤/127

第二节 慢性肝炎/127

疏肝活血解毒汤/127

护肝抗纤汤/128

扶正抗毒方/128

三仁汤加味/129

健肝汤/129

蛇莲保肝汤/129

慢肝汤/130

凉血化瘀汤/130

血府逐瘀汤/131

三白扶正汤/131

小青龙汤/131

板茵汤/132

化瘀解毒汤/132

独活桑寄生汤/133

乙肝解毒汤/133

清补活血汤/134

利肝降脂汤/134

益气健脾汤/134

行气解毒汤/135

清肝汤/135

健脾化瘀汤/136

虎平珠芹汤/136

清肝利湿汤/137

健脾活血解毒汤/137

活血复肝汤/137

祛毒益肝汤/138

疏肝理脾汤/138

降酶解毒汤/138

黄芪转阴方/139

解毒化瘀方/139

乙肝复元汤/140

攻下逐瘀汤/140

抗纤软肝汤/140

柴芍丹/141

柴胡陷胸汤/141

益气活血汤/141

盏肝汤/142

健肝汤/142

消炎利胆汤/142

疏肝健脾方/143

丹栀逍遥散加味/143

复方叶白丹/143

健脾益肝汤/144

加味桃红四物汤/144

三草参汤/145

活血软肝方/145

益气活血解毒汤/145

化痰退黄汤/146

益气舒肝健脾解毒汤/140

补肝汤/146

黄芪柴胡汤/147

补阳还五汤加味/147

第三节 肝硬化/148

鳖甲煎丸/148

三合汤/148

消臌逐水方/149

养肝化瘀方/149

黄芪消胀汤/150

泻心汤/150

益气健脾方/151

四君五皮饮/151

扶正消臌汤/151

芪术丹莪鳖腹汤/152

鳖甲三虫汤/152

益气温阳利水汤/153

疏肝活瘀汤/153

苍牛防己汤/154

过路黄汤/154

芪棱汤/154

软肝益肾汤/155

新加大黄甘遂散/155

软肝回春冲剂/155

荣肝汤/156

加味血府逐瘀汤/156

加味兰豆枫楮汤/156

鳖甲软肝煎/157

行气消水汤/157

愈肝煎/157

自拟降气利水汤/158

自拟消水汤/158

黄芪山甲汤/158

下瘀术牛汤/159

苍牛防己汤/159

参七汤/159

软肝化瘀利水汤/160

大橘皮汤/160

第四节 民间秘验方/161

第6章 外治良法/169

第一节 推拿/169

第二节 针灸/172

第7章 常用西药/176

谷氨酸/176

联苯双酯/176

复方甘草酸单铵/176

甘草酸二铵/177

还原型谷胱甘肽/177

葡醛内酯/178

水飞蓟宾/178

飞蓟宾葡甲胺盐/178

门冬氨酸钾镁/178

谷氨酸钠/179

谷氨酸钾/179

氨酪酸/179

14-氨基酸注射液/180

精氨酸/180

乳果糖/180

门冬氨酸钾镁/180

磷酸胆碱/181

马洛替酯/181

奥拉米特/181

瓜蒂素/182

原卟啉钠/182

核糖核酸/182

辅酶I/182

葫芦素/183

齐墩果酸/183

牛磺酸/183

促肝细胞生长素/183

肝胆能/184

多烯磷酰胆碱/181

葡醛内酯/184

胱氨酸/185

蛋氨酸/185

肌醇/185

复方甘草酸单铵/185

紫草素/185

谷氨酸钙/186

山豆根注射液/186

维丙胺/186

第8章 食疗药膳/187

第一节 粥汤/187

泥鳅豆腐汤/187

大田螺汤/187

黄鳝芦根汤/187

糯稻秆汤/188

大麦芽汤/188

大枣花生汤/188

紫茄大米粥/188

米醋猪骨汤/188

西瓜皮汤/189

赤豆茅根汤/189

猪肝珍珠草汤/189

蚕蛹粥/189

四妙蜜浆/189

女贞子粥/190

青皮粥/190

蒲公英粥/190

栀子粥/190

龙枸燕窝汤/191

六味地黄汤/191

山地二子甲鱼汤/191

山药粥/191

银耳鹌鹑蛋汤/191

山药龙眼燕窝汤/192

山药灵芝生鱼汤/192

山药黄精鲫鱼汤/192

芋头山药粥/192

生地黄枸杞子粥/193

牛膝女贞枸杞子瘦肉汤/193

金银花菊花粥/193

茯苓粥/193

绵茵陈粥/194

鸡骨草田螺粥/194

车前鸡骨蚌肉汤/194

白茅根瘦肉汤/194

灵芝银耳羹/195

何首乌山楂粥/195

玫瑰露/195

马齿苋薏苡仁瘦肉粥/195

龙眼山药甲鱼汤/196

素馨黄花菜瘦肉汤/196

橘皮玉米粥/196

香橼粥/196

丹参黄精粥/196

六月雪鸡蛋汤/197

当归蚌肉汤/197

太子参山药粥/197

覆盆子乌龟汤/197

蒲公英茵陈粥/198

五味子粥/198

乌龟玉米须汤/198

第二节 药茶/198

玉米须茵陈茶/198

滋水清肝饮/199

茜草茵陈茶/199

延年益寿不老茶/199

茵陈绿茶/199

蛇舌草泄肝茶/200

大蓟、小蓟茶/200

清肝降酶茶/200

茵陈玉米须茶/200

玫瑰花茶/200

玉米须茶/201

茵陈茶/201

山茶/201

丹参黄豆汁/201

茵陈蛇舌草茶/201

灵芝虫草茶/202

芹菜大枣茶/202

夏枯草冰糖茶/202

墨旱莲大枣茶/202

佛手露/202

藕蚕煎/203

薏仁银豆饮/203

玫瑰蜜桃饮/203

虎杖茵陈汤/203

金钱草薏苡仁茶/203

蜜糖金银花露/204

五味子茶/204

鱼腥草茶/204

灵芝甘草茶/204

核桃枝茶/204

第三节 药膳/205

菊花烩鱼翅/205

灵芝大枣乌鸡煲/205

菊花山楂糕/205

灵芝烧鸡块/205

黄芪炖鸟鸡/206

牛肉牡蛎水饺/206

赤豆南瓜煮排骨/206

冬虫夏草蒸猪脑/206

山药杞枣炖牛肉/207

枸杞子拌豆腐/207

虫草炖甲鱼/207

枸杞子鲜虾饺/207

杜仲黄芪煲乌龟/208

板栗烧鲤鱼/208

赤豆玫瑰饺/208

生地黄柴胡炖甲鱼/209

鸡骨草煲田螺/209

金针菜炖泥鳅/209

泥鳅炖豆腐/209

地耳草煮鸡蛋/210

太子参炖乌鸡/210

山楂绿豆糕/210

灵芝凤爪/210

番茄牛肉/211

紫珠鸡蛋/211

薏苡仁冬瓜脯/211

参杞烧海参/211

枸麦蒸蛋/211

夏枯草煲瘦猪肉/212

灵芝兔肉/212

试读章节

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胆附于肝,内藏“精汁”,肝经属肝络胆,肝胆相为表里。肝胆的病理表现主要是气机的流畅、血液的储藏调节和胆汁疏泄功能的异常。

肝体阴而用阳,肝胆病证大致亓丁分为肝体和肝用两方面。若气血壅结,肝体失和,腹内结块,形成积聚;如湿邪壅滞,肝胆失泄,胆汁泛溢,则发生黄疸;肝、脾、肾失调,气血水互结,酿生臌胀。

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疏泄失调,气机郁结,则为肝气;郁而化火,则为肝火;气盛阳亢,则为肝阳;阳亢化风或热极生风,则为肝风。肝气、肝火、肝阳、肝风四者同源而异流,在病变过程中,每多兼夹或相互转化。肝体属阴,阴血不足,肝失濡润,可致气郁络滞;阴血亏虚,阴阳失调,可引起阳亢风动。肝气失疏,络脉失和,则为胁痛;风阳上扰,或阴血不承,则致头痛、眩晕;风阳暴升,夹痰夹瘀,气血逆乱,上冲于脑,则为中风;肝郁气滞,痰瘀互结,颈前喉节两旁结块肿大,则为瘿病。

第一节 胁痛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12肋骨部的总称。

胁痛是临床的常见病证,可见于西医学的多种疾病之中,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系结石、胆道蛔虫病、肋间神经痛等,凡上述疾病中以胁痛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胁痛的病因主要有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跌仆损伤、久病体虚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导致肝气郁结,肝失条达;瘀血停着,痹阻胁络;湿热蕴结,肝失疏泄;肝阴不足,络脉失养等诸多病理变化,最终导致胁痛发生。

一、病因

1.情志不遂肝乃将军之官,性喜条达,主调畅气机。若因情志所伤,或暴怒伤肝,或抑郁忧思,皆可使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阻络痹,可发为肝郁胁痛。正如“肝郁胁痛者,悲哀恼怒,郁伤肝气。”若气郁日久,血行不畅,瘀血渐生,阻于胁络,不通则痛,亦致瘀血胁痛。

2.跌仆损伤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或因跌仆外伤,或因强力负重,致使胁络受伤,瘀血停留,阻塞胁络,亦发为胁痛。

3.饮食所伤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损伤脾胃,湿热内生,郁于肝胆,肝胆失于疏泄,可发为胁痛。如“以饮食劳倦而致胁痛者,此脾胃之所传也”。  4.外感湿热 湿热之邪外袭,郁结少阳,枢机不利,肝胆经气失于疏泄,可以导致胁痛。

5.劳欲久病久病耗伤,劳欲过度,使精血亏虚,肝阴不足,血不养肝,脉络失养,拘急而痛。

二、病机

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其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其病理因素,不外乎气滞、血瘀、湿热三者,其中,因肝郁气滞、瘀血停着、湿热蕴结所导致的胁痛多属实证,是为“不通则痛”。而因阴血不足,肝络失养所导致的胁痛则为虚证,属“不荣则痛”。

一般说来,胁痛初病在气,由肝郁气滞,气机不畅而致胁痛。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故气滞日久,血行不畅,其病变由气滞转为血瘀,或气滞血瘀并见。气滞日久,易于化火伤阴;因饮食所伤,肝胆湿热,所致之胁痛,日久亦可耗伤阴津,皆可致肝阴耗伤,脉络失养,而转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胁痛的病变脏腑主要在于肝胆,又与脾胃及肾有关。冈肝居胁下,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脉亦循于胁,故胁痛之病,当主要责之肝胆。脾胃居于中焦,主受纳水谷,运化水湿,若凶饮食所伤,脾失健运,湿热内生,郁遏肝胆,疏泄不畅,亦可发为胁痛。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若因肝。肾阴虚,精亏血少,肝脉失于濡养,则胁肋隐隐作痛。

胁痛病证有虚有实,而以实证多见。实证中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三者又以气滞为先。虚证多属阴血亏损,肝失所养。虚实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临床常见虚实夹杂之证。

三、诊查要点

1.诊断依据

(1)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可以诊断为胁痛。胁痛的性质可以表现为刺痛、胀痛、灼痛、隐痛、钝痛等不同特点。

(2)部分患者可伴胸闷、腹胀、嗳气呃逆、急躁易怒、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症状。

(3)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感受外湿、跌仆闪挫或劳欲久病等病史。

2.病证鉴别 胁痛与悬饮:悬饮亦可见胁肋疼痛,但其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胁胀痛,持续不已,伴见咳嗽、咳痰。呼吸时疼痛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患侧肋间饱满,叩呈浊音,或兼见发热,一般不难鉴别。  四、辨证要点

1.辨在气在血大抵胀痛多属气郁,且疼痛游走不定,时轻时重,症状轻重与情绪变化有关;刺痛多属血瘀,且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已,局部拒按,入夜尤甚。

2.辨属虚属实 实证之中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多病程短,来势急,症见疼痛较重而拒按,脉实有力。虚证多为阴血不足,脉络失养,症见其痛隐隐,绵绵不休,且病程长,来势缓,并伴全身阴血亏耗之证。

五、辨证论治

胁痛之治疗原则当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实证之胁痛,宜用理气、活血、清利湿热之法;虚证之胁痛,宜补中寓通,采用滋阴、养血、柔肝之法。

1.肝郁气滞证

(1)症状: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2)治法: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治以疏肝理气。

(3)用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本方功用疏肝解郁,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气机不畅之胁痛。若胁痛甚,可加青皮、延胡索以增强理气止痛之力;若气郁化火,症见胁肋掣痛,口干口苦,烦躁易怒,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者,可去方中辛温之川芎,加栀子、牡丹皮、黄芩、夏枯草;若肝气横逆犯脾,症见肠鸣,腹泻,腹胀者,可酌加茯苓、白术;若肝郁化火,耗伤阴津,症见胁肋隐痛不休,眩晕少寐,舌红少津,脉细者,可去方中川芎,酌配枸杞子、菊花、何首乌、牡丹皮、栀子;若兼见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陈皮、生姜、旋覆花等;若气滞兼见血瘀者,可酌加牡丹皮、赤芍、当归尾、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P1-3

序言

面对临床常见的疑难疾病,追求满意可靠的疗效。既是广大患者的迫切要求,也是医师的美好愿望。

应用中医药治疗一些常见病、疑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然而,中医学知识内容繁杂,又自成理论体系,没有深入、系统的了解,难以掌握、运用。有鉴于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中医特色诊疗丛书》,以期向读者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常见病的中医诊疗、养生知识。全书本着实用、全面的宗旨编写,一册在手。相信定会对您有所裨益。

为了加强本书的实用性。还特地介绍了一些中医名家的治疗心得。惩可以通过中医名家的治疗思路与心得.了解中医辨治体系的博大精深与丰富内涵:通过书中的“内服妙方”分析与疗效介绍,您更可以“按图索骥”——对照病例,自我诊治,找到适合您的疗法与方药:更有多种多样的外治良法供您选择——不用“良药苦于口”,而霍然病愈:此外,民间验方、常用中(西)成药更是锦上添花。切合实际。

常言,凡病“三分治,七分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对于疾病的治疗固然重要,而养护更是重中之重。为此,系统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的养生宜忌和食疗方法,以便您寓治于养、防病于未然。

中医治病重点在于辨证。各位中医爱好者在引用本书所载的方、药、治法时,请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应用,以便取得更好的疗效。

本书在编写时,得到王劭、匡超、李林可、林江华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向他们致以谢意!

如果本丛书中所介绍的知识和方法能对您的健康起到些微的帮助,则是我们全体编者所衷心祈愿的!

编 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肝炎中医诊疗养护/中医特色诊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勇//肖文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106853
开本 16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2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59.126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