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和我的祖国--我们的30年
内容
内容推荐
新中国的残疾人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不断发展,稳步迈入新时代。本书记述46位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残疾人几十年来的成长故事,他们一路走来,有艰辛、泪水与曲折,更有坚毅、奋进与荣光。一个个成长故事折射出千千万万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缩影,也反映出我国残疾人事业和新中国各行各业的长足发展与进步。
作者简介
王瑜,青年学者。资深媒体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中国残联特邀青联委员。现就职于工人日报社。
长期报道和研究人口调控、区域协同发展、健康老龄化、媒介与文化、残疾预防与康复,人工智能、媒体融合等课题。近年来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下首都人口调控问题有较为深入研究和专业见树。主编多部著作,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在中央级媒体发表作品上百万字。
多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专业奖项。
目录
陈燕:挑战不可能的盲人钢琴调律师
金晶:感动世界的最美奥运火炬手
陈华铭:致力于推动聋人的全面发展
韩芳:受益于残疾人教育的首位睡眠学博士
马芸莉:特奥圣火点燃生命点亮生活
王国胜:托起残疾员工希望的“绿洲”
王结:成立推拿行业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赵帅:残奥乒乓球世界冠军的平常心
宫恩年:扶残助残四十载的“军民融合”典范
格桑卓嘎:西藏特教事业发展的亲历者
杨波:熠熠生辉的南疆“创业之星”
刘芳:伴随残联成长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
李娟:帮乡亲走上电商致富路的“中国好人”
郑璇:中国首位自主培养的聋人博士
刘锡祥:文学与关爱带来“行走”的力量
吴幼盛:从“唐宝”父亲到智协志愿者
孙岩:高等艺术教育托起的盲人钢琴家
陆锋:首位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动听”人生
唐占鑫:温暖的时代助伤友重建生活
郑丹怡:社会大爱带给小我明亮的双眼
何跃林:“无手车王”回报社会助力美丽中国
张江:携手聋友建立互助康复社群
徐琴:呵护智力障碍孩子成长的“最美妈妈”
吴喆:与改革开放同龄的轮椅创业者
马丽:用艺术跨越残疾的卓越舞蹈家
邱拥华:投身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双拐”校长
穆孟杰:一位盲人农民的“百年特教名校”之梦
范宜涛:助力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陈宁:从蓝领工人变身“科研达人”
吴佳佳:带残友创业的90后“双创”女孩
高晓峰:无声世界传递爱心的创业先锋
李超洪:一位民间“外交家”的“炼成”之路
李卫:收获身体与心灵自立的无腿考生
张苏荣:改革开放吹散生活与心中的阴霾
唐建海:带动视障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
朱双六:为盲人带来“福音”的无障碍推动者
冀鸿旗:乐善助人成就“山西最美家庭”
冯发:铸就盲友成才就业的“金钥匙”
谢中波:帮扶上千残疾伙伴脱贫的带头人
宋颂:发挥“比较优势”服务心智障碍人士
鲜敏:科技创业谱写感恩奉献之歌
张九童:与中国残联同龄的“月亮男孩”
董明:轮椅上的中国最美志愿者
周仁贵:汶川地震压不垮的“直立”人生
张倩昕:广东首位视障研究生的成长与梦想
刘桂芗:搭建残疾儿童的温馨家园
编者的话
导语
这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图书。为了更好地体现代表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组织联络部、研究室和中国残疾人6大专门协会以及全国各省区市残联上下联动,从全国范围推荐人选,并对推荐名单进行反复斟酌,最终选定了46位各行各业残疾人及扶残助残人士的典型代表。他们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涵盖不同残疾类别、不同行业和不同年龄,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切身感悟,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伴随着新中国各阶段的发展而一路奋进、自强不息、与祖国一同成长。他们不只是46个经历不同的残疾人个体,更是中国千千万万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的缩影。他们的故事反映出中国残疾人命运的转变,映射出中国残疾人事业的进步,更折射出新中国方方面面的巨大发展。
后记
本书即将付梓之时,恰逢2019年新年来临之际,这是
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年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
年。抚今追昔,我们感叹伟大祖国的巨变,更感叹这巨变
给每位残疾人带来的福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残疾人
的命运发生巨大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残疾人事业得
到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残疾人及家庭的小康
进程加速推进;尤其是近5年来,残疾人的民生改善和脱
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这种历史性的发展和进步不仅彰显
于中国残疾人群体的成长过程中,更体现在每位残疾人的
日常生活中。本书编写的初衷,正是为了描绘这一历史进
程中残疾人群体与祖国共同成长的壮美诗篇。
这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图书。为了更好地体现代表
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组织联络部、研究室和中国残疾人
6大专门协会以及全国各省区市残联上下联动,从全国范
围推荐人选,并对推荐名单进行反复斟酌,最终选定了46
位各行各业残疾人及扶残助残人士的典型代表。他们来自
全国各省区市,涵盖不同残疾类别、不同行业和不同年
龄,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切身感悟,但他们有一个
共同特点,都是伴随着新中国各阶段的发展而一路奋进、
自强不息、与祖国一同成长。他们不只是46个经历不同的
残疾人个体,更是中国千千万万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的缩
影。他们的故事反映出中国残疾人命运的转变,映射出中
国残疾人事业的进步,更折射出新中国方方面面的巨大发
展。
这是一部凝聚着爱心与温暖的集体作品。本书采写者
主要是北京大学的爱心志愿者们,他们的浓浓爱心和青春
活力深深打动每位采访对象,赢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与支
持;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因为这些采访经历而深深爱上了这
个群体,立志投身于残疾人事业,用自己的行动奏响青春
助残之歌。
本书持续一年多的采写和编辑出版工作,得到中国残
疾人联合会研究室、组织联络部、宣传文化部的鼎力支
持,并被列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研究室的重点工作之一,
同时得到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各残疾人专门协会
和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等机构团体的倾情相助;此外,在
成稿过程中,慕容素娟、赵军利、张硕、官雪晖以及其他
各界专家学者等都给予大力支持、付出诸多辛劳,在此一
并表示感谢!最后还要特别感谢中国盲文出版社的大力支
持与帮助!
精彩页
陈燕:挑战不可能的盲人钢琴调律师
王瑜
【陈燕,女,视力残疾一级,一级钢琴调律师、北京钢琴公益热线创办者、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分会会员、国内首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和首位盲人跆拳道手及独轮车骑手。先后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1994年毕业于北京市盲人学校,1996年创办中国首条钢琴公益热线,1999年成立钢琴调律中心,2004年创办中国第一家以盲人为主、面向全国的钢琴调律公司,同年12月被评为“感动中国2004十大真情人物”,2007年当选北京市东城区盲协主席。2008年登上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舞台,同年获中央电视台励志节目《挑战不可能》第三季“声呐人”冠军。从2004年起,她先后出版《陈燕:耳边的世界——中国第一位女盲人调律师的自传》《导盲犬珍妮》等图书。】
2018年初,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励志节目《挑战不可能》获得第三季“声呐人”冠军的陈燕,受某电商邀请为盲人开网店拍摄纪录片。更让她高兴的是,她的又一本新书《导盲犬珍妮》刚刚出版了。作为中国首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坦言,一路走来,历经风雨。
3封推荐信
因患先天性白内障双目几近失明,陈燕从小就被姥姥接到北京抚养。转眼到了入学年龄,开学那天,小朋友们都去上学了,只有她留在家里。满腹委屈的她放声哭喊:“我也要上学!”姥姥流着泪说:“明年一定带你去报名,只要有学校要,我天天接送你,咱不怕远。”
第二年,姥姥带她跑了一个又一个学校,都未能被接收。无奈之下姥姥只好在家教她识字。1985年,12岁的陈燕听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说北京有个盲人学校。陈燕问姥姥:“盲人学校能收我吗?”“可以试试。”姥姥说。
于是,陈燕在姥姥的帮助下,握着笔用斗大的字给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写了封信,几天后真的收到了回信,信里说北京市盲人学校在海淀区定慧寺。姥姥帮她查了地图,告诉她怎么坐车。因从小姥姥就教导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她便独自出发去找盲校了。
当时从姥姥家到北京市盲人学校,若认识路,坐车两个多小时就能到。可她连着找了两天,第二天下午三点多才摸进盲校大门。“我找到教导处,一位牛老师接待了我。她问我学过盲文吗?我说没有,但会写字。她说汉字和盲文不一样,还拿出一本大书,全是凹凸不平的小圆点,我一点儿都‘看’不懂。”陈燕说。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盲文,感觉像打开了一扇天窗。她缠着牛老师问明年能否来上学。牛老师答应她可以来参加入学考试,但不保证录取。
没过几天,她又听广播提到有个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主席是邓朴方。于是她让姥姥帮她打听到基金会地址,决心去找邓朴方叔叔。她找了好多天,终于找到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连着去了3天都没碰见邓朴方叔叔。“传达室的于叔叔问我有什么事。我说想让邓叔叔帮我跟盲校说说让我上学。他听完笑了,带我去找了宣文部的杨文娟阿姨。”陈燕说,杨阿姨听她说完,称赞她了不起,当即给盲校写了封推荐信,希望盲校明年能接收她。
她高兴地回家告诉姥姥,不过心里还不踏实。“这时我听广播说有位国家领导人习仲勋爷爷去大学考察。我想他一定是管教育的领导,于是又用碗口大的字给他写了封厚厚的信,请他帮我解决上学的事情。没过几天,我居然收到了习爷爷秘书的回信,信中说习爷爷被我这种求学的精神感动了,专门给盲校写信推荐了我。”
这个时候姥姥又打听到北京的小学都是由北京市教育局小教处管。陈燕又执着地独自找到北京市教育局小教处,“当时小教处的李慧玲副处长被我的执着感动了,也给盲校写了推荐信。”
在这3封推荐信的帮助下,再加上陈燕自己的努力,北京市盲人学校的入学通知书真的来了,并让她补习盲文,准备当年9月去上学。
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和我的祖国--我们的30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王瑜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盲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288305
开本 16开
页数 3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1
出版时间 2018-12-01
首版时间 2018-12-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611
CIP核字 2018293800
中图分类号 K828.6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