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穆涛自选集(中国历史的学名叫春秋)(精)/制高点文库
内容
内容推荐
“制高点文库”之《穆涛自选集》是一部鲁迅文学奖得主穆涛的散文集。文章重趣味、善用典,节制、内敛、精致、巧妙,语尽而意不尽;以独特的文白嫁接语言激活“原本已经死去了”的历史,表面上看,说的全是旧人旧事,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却又全在当下社会。总之,作品经纬百态,包容万象。读来如看静水——乍一看表层,是向一个方向流动;细一看底层,却又是向相反的方向。永远的层层叠叠,深不见底。直看得人全神贯注,心惊肉跳。及至水落石出,又令人有醍醐灌顶之悟。
目录
辑一 中国历史的学名叫春秋
中国历史的学名叫春秋
从发现时间开始:一根由神奇到神圣的棍子
主气和客气
四象与西水坡遗址中的龙虎图
春天的核心内存
秋天的两种指向
春天是怎么落下帷幕的
春夏秋冬四个字的背后
季节转换的典礼
冬至这一天
端午节,自汉代开启的国家防疫日
二十四节气是有警惕心的
汉代小学的天文课
黄帝给我们带来的
辑二 另一种叙述
另一种叙述
自娱的艺术
定数
坐唱
玉皇大帝住什么房子
多年以前的节奏和碎片
真僧只说家常话
代后记:文学写作,认识力是第一位的
序言
抓住当代中国散文的“纲”
王久辛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散文似乎没有小说的地位显赫
,写散文的作家似乎比写小说的作家分量要轻?而且写
散文的作家若再从艺术上考量,似乎较之写诗歌的又显
得弱了则个?我不以为然。
我们可以把散文放到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特别是有
文字之后的三千年历史上来看,我以为孔子的儒家思想
与老子的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思想渊源上的学说,运
用的阐释、表达与传扬的体式,恰恰都是散文。我们看
看《论语》,再读读《道德经》吧?那哪一篇哪一章不
是散文呢?散文这个体式,承载着传继中华文明的历史
重责,包括先秦诸子百家与唐宋八大家,以及之后明清
民国的康梁“直滤血性”“炙热飞扬”直击人心的澎湃
文章。严格考究一下,毫无疑问,一以贯之,都在文脉
上,那结论自然肯定是非散文莫属的啊。
且那风骨、那风华、那坚韧饱满、那犀利厚实的文
风,辞彩熠熠,贯通古今,令我至今思过往,不肯认今
朝啊!
所以说,散文在传承文明、教化民风民俗上,一直
都是扛大鼎的。虽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确也在淳化民风世风与文风上,发挥
过不小的作用,然而若与散文较起真来,就显得“阳春
白雪”了。那么小说呢?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
中,的确是追溯到了小说的历史可以直达秦汉,然而事
实上,小说却一直都是引车卖浆者流的街谈巷议,属于
“上不得庭堂,入不了庙堂”的市井嬉戏。对人当然会
有些影响,亦无大碍,几乎没有哪朝哪代把小说当作教
化民风民俗的工具,它倒是常被当作伤风败俗的玩意儿
加以防范,甚至遭遇查封禁止。而散文就大不相同了,
不仅士大夫上奏文书要用,后来的科举考试,纵论策论
之类治国安邦的道德文章,也都是要考的,而所用文体
,也统统都是散文。可见经国之大事,须臾不曾离开,
散文乃我国之重器也。
确是。如果往小往下说说呢?相对于小说,散文似
一位平和严谨的雅士;相对于诗歌而言,散文则又显得
和蔼诚挚,像一位厚道的兄长。虽然诗歌更古老,可以
说是散文小说的老祖宗。但从对文字的苛求上看,诗歌
还真是比小说散文要规矩得多,也严格得多。尽管诗歌
骨子里的自我与自由放肆,也是顶级的。好在语言上,
诗歌还是抠得紧,水分也拧得干净。不过呢?在作家的
笔下,小说描写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性格冲突,情节
铺陈,较之诗歌来,那又是碾压式的覆盖,几无可比性
;倒是散文敢于负隅顽抗,因为与小说比较起来,我们
看到的《边城》《城南旧事》等等散文化的小说,似乎
就在嘟嘟囔囔:我有我的表现方式,而且我还可以更诗
意更优雅地表达,既可以有小说惯常的叙述,又可以有
诗意的深情挥洒,岂不更妙吗?是的是的,散文甚至还
可以有哲学的玄思冥想、史学的深耕渊博。若再比较一
下,小说岂敢在叙述中大段大段地讲述哲学原理、大肆
兜售历史知识?即便偶尔冒个险,那也常常会招来各种
非议,挡都挡不住。包括诗歌,那更不敢乱来了,两三
行下来,出离了意境,读者立刻就会撂挑子翻篇儿不看
了。这样说来,散文最是恰到好处,有人文历史、哲理
思想、山水田园、现场纪实,还有五花八门的各样散文
,自由得一塌糊涂啊。然而呢?也许正因为有这样的“
一塌糊涂”,读者反而不知如何选择了。尤其改革开放
45年来,出版界出现了空前的大繁荣,古今中外图书应
有尽有,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进了书市还真是目不暇
接、眼花缭乱,究竟该如何选择,果然是个大问题呢!
因为他们不知道该读哪一种散文,且不知道哪一位作家
的散文能开启他们的心智灵性,哪一位作家的散文又能
够别有洞天地引领他们进入一个新天地,总之,他们明
确地知道要读散文,然而却又失去了选择什么样的散文
才算正确的标准。这可怎么办呢?
莫急莫急,这其实不难。只要我们把最优秀卓越的
作家作品出出来,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然而说得轻
巧,优秀卓越的作家作品在哪儿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莫急。古人早在《尚书·盘庚》中,就提供了一个好
办法,即“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说的是抓住了关
键环节,一切都不在话下。这与“壹引其纲,万目皆张
”和后来演化出的“纲举目张”,都是一个道理,就是
说:在处置各种复杂问题时,只要紧紧抓住关键的、主
要的矛盾—“纲”,之后的“目”,也就自然而然地张
开了。我这样征引比方的意思,是想拿这次由我主编的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的“制高点文库”来拆解这个难题。
我们说,环顾当下东西南北中,优秀作家层出不穷,且
林立如山,到处都是拔地而起的三山五岳,而他们的佳
作又卷帙浩繁,哪位作家是优秀卓越的呢?总得有个标
准吧?所以啊,还是要按“纲举目张”法,首先要抓住
那些至少在我们国家获得了举世公认的文学大奖的作家
,他们都是经过真正的专家反复遴选出来的,无论思想
的成熟与新锐度,还是艺术的丰富与先锋性,都较之一
般优秀的作家更卓越。是的,我指的是茅盾文学奖、鲁
迅文学奖的得主。这两个全
导语
★本书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为高标,以“纲举目张”的方法,作家自选散文代表作,来展示中国当代文学优秀卓越的散文经典,以报答广大读者。
★作家高境悠远、闳言崇议、挚爱深情、才气纵横,思想的成熟度与新锐度、艺术的丰富性与先锋性,在书中尽情展现。
★展示了名家作品的文学之美。作品高尚雅致的情操、新锐精微的精神气象,具有纵横天地、穿越古今的自由恣肆和思想丰赡的文学品格。
★相信这套高品质的经典,一定能带给读者意想不到的惊喜。
精彩页
中国历史的学名叫春秋

每一种文明的形成,都有其独到的历史密码。
中国最早的政治,在部落时代,兴奋点和焦灼点不是权柄的角逐与操控,而是顺天时而治,政治术语称为“君权天授”。
天,高高在上,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但一场天灾,突如其来的洪水,蔓延的疾病,或耕猎歉收带来的食物匮乏,就可能产生灭顶之灾,造成一个部落的崩溃。那个时代,人们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解决温饱和繁衍后代上,填饱肚子、抵抗疾病和让孩子健康长大,是日常生活的三大主题。中国人在神农氏时代,就已经能够辨识和熟练地使用一些草药了。智慧是在对困境的挣扎和摆脱中产生的。
神农氏时代,是有历史记载的中国第一个盛世阶段,神农氏即炎帝,接下来是黄帝时代,这两个时代构成了中国历史长河的上游。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700年。所谓时代,在历史学中一般是指强盛时期。此之前有发生时期,此之后有衰落或转型时期。
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
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
此至德之隆也。(《庄子·盗跖》)
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日
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周易·系辞下》)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时
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
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
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
务训》)
学会向造物者低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向谁低头,是艰难之中的智慧选择。
在对天灾、疾病、早夭和饥馑的恐惧中,古中国大地产生了最原始的宗教——对天地的顶礼膜拜,听天由命、昊天罔极、天大地大、天长地久、皇天有眼、奉天承运、谢天谢地……后世的这些成语或俗语,昭示着先民们敬畏天地的拳拳初心。
部族之间发生火拼和战争,始自黄帝时代,“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时候,多个部落繁衍壮大,人口增多,领地意识致使人们野心膨胀,相互之间征伐不断。在此之前,人们生活在荒野之中,“卧则居居,起则于于”,却是没有野心的,肚子里跳动着一颗与天地共甘苦的祥和温良之心。 二
中国早期的部落领袖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先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在遥远的上古时候,有一个三百或五百人的族群,生活在绿水青山之中。在初民阶段,这样的人口规模已经是大族群了。这些先民过着极简的日子,刀耕火耨,随遇而安。此时已经发明了刀、斧、凿子等生产工具,都是石质的,因而被称为“新石器时代”。学会制造并使用生产生活工具,是新旧石器时代的分水岭,是那个时代的“科技革命”。研究古代科技史的学者告诉我,这时期属于“迁移农业”形态,人们刚刚摸到春种秋收的门路,用石刀、石斧铲除田野中的杂草和低矮树丛,铲不掉的就用火烧,但对顽强的草根和树根,他们则无能为力。一块土地整理出来了,就撒下种子,然后等着收获。当时还没有田间管理的概念,这一时期最高亩产大约五十公斤。对这块土地的收成感到不如意,就再去整理下一块,荒地多的是。
此时还没有完全定居下来,居住地随时可能迁移。“迁移农业”类似于游击队战法,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哪里安全就在哪里落脚。
土地产出的粮食是填不饱整个族群的肚子的,他们还成立了渔猎组织,结绳织网,或去河里捕鱼、蛤,或进入森林捉拿麋鹿一类弱小的动物。让族人吃饱,并且过上岁月静好的日子,是部落首领的首要责任。
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处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这个时期,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
每个族群里都有一位至高无上的“大姐大”,但大姐大不是凌驾于整体之上的人,也不是那种叱咤风云的表率人物。母系社会的治理方式一直是个谜团,由谁发布命令,由谁管理,由谁执行,一直处于臆想和猜测之中。一位学者说出了他的“研究心得”:大姐大首先是一位英雄母亲,生育能力突出,孩子们不仅健康长大,而且出类拔萃,那个时候“民知其母,不知其父”,母以子贵。母系社会的生活模式与“蜂群思维”相类似,一个蜂群出动,蜂后是在队伍后边的,女儿们在左右照料母后,几只工蜂飞在前头负责侦察,搜索食物,判断有无危险,并及时向后方传回信息。其余都是集体无意识的,一窝蜂地跟随响应。一只蜂后的在位时间通常是三到四年,蜂后生育能力衰弱以后,新蜂后就取而代之了。一个族群中大姐大的在位时间,与她儿女的能力强弱息息相关。
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庄稼成熟了,一个人向大姐大禀告:三天后天将降大雨,如果不及时收割,粮食就会烂在地里。他的建议被采纳了。三天后果然天降倾盆大雨,但庄稼已收获,粮食颗粒归仓。入冬以后,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穆涛自选集(中国历史的学名叫春秋)(精)/制高点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穆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052918
开本 32开
页数 27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24-02-01
首版时间 2024-02-01
印刷时间 202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68
CIP核字 2023188649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