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子(精)/大美国学
内容
内容推荐
精选老子名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文字活泼,糅合现代风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结构统一,包括以下板块:【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节录上下文,有助于理解与记忆完整段落。【完全读懂名句】难字与难词的意义解释。整段原文的白话语译。【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轶事、字词语的典故故事、历代的品评。【历久弥新说名句】介绍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并完整说明故事背景与应用情境。
目录
《老子》作品背景介绍
无为而治——领导管理的智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太上,不知有之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淡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乎,其中有物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执大象,天下往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行于大道,惟施是畏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治大国,若烹小鲜
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无以生为,贤于贵生
守柔日强——圆融处事的智慧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无欲无私——知足快乐的智慧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民重死而不远徙
顺应自然——避险养生的智慧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圣人为腹不为目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强梁者不得其死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自知者明——立身待人的智慧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器长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美言市尊——诚恳说话的智慧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治人事天,莫若啬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导语
走近国学经典,撷取古人智慧。
谈古论今说名句,深入浅出读经典读经典名句,品大美国学。
精选《老子》名篇名句,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使国学经典变得鲜活而有亲和力。
原料经典,视角新颖,俨然是国学经典的精华浓缩。
讲解精辟,语言生动,为读者开启一扇通往国学经典的大门。
封面采用中国传统色彩,护封烫金设计,巧妙展示书名。
内文配有相应古籍插图,便于欣赏古典字体之美。
精彩页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者,其生平事迹历来众说纷纭,后人多数采信的说法大致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生卒年不可考,大约比孔子的年纪稍长,曾担任周朝守藏室史官,负责管理国家藏书与文书档案;后见周朝衰微,决心离开,出关前应关令尹喜(或言关尹)的要求,写了五千多字关于“道”与“德”的论述便扬长而去,其留下作品为《老子》,又名《道德经》。
《礼记·曾子问》记载孔子问礼于老聃之事;另见《庄子》书中多处出现孔子拜访老聃并向其问道,还以“龙”拟比之,显见孔子对老聃的崇敬仰慕。西汉史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提到,孔子来到周地向老子问礼,离开后便告诉学生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用网捕捉);游者,可以为纶(用钓线去钓);飞者,可以为矰(用箭去射)。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司马迁根据古籍资料,大胆推论曾与孔子言礼的老聃和曾与孔子论道的老聃为同一人,也就是撰写《老子》的作者。
《礼记》中那位被孔子称作“老聃”的人,是否即为道家始祖老子?亦或是孔子对当时某位长者的尊称?各方对此仍无一致共识;至今唯一没有争议的是,《老子》一书对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其学说在中国思想史、政治史上绝对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后出之《庄子》、《吕氏春秋》、《荀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的著作中,皆有针对《老子》文本进行探讨或予以评论;后来的君王、诸侯、地方首长,也多有人乐于施行老子的“无为之治”,当作他们化育黎民百姓的方式。换言之,理解《老子》短短五千言所阐述的深远意旨,将其灵活运用在面对人生的态度,并作为处世的依据,相信比致力于考证老子此人的生平更具意义。
《老子》的思想主轴为“道”与“德”两大概念。道,可以说是自然的规律、万物的根源、普遍永恒的理念;德,可以说是天生禀赋所得、自律的行为规范。此外,书中一再强调无为、柔弱、谦退、不争、少言、弃智、祸福相倚、物极必反等观念,呼吁世人效法大自然无私的精神,收敛个人占有的欲望,体会有形万物在自然规律中的流变无常;如此一来,便能化解不必要的巧夺纷争,涵养生命内在的情趣,回复到人们最初淳朴真实的本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名句的诞生
道可道1,非常2道;名可名3,非常名。无,名4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5;常有,欲以观其徼6。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7。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章
完全读懂名句
1.道可道:第一个“道”字是名词,宇宙的本源,即创生天地万物的总原理;第二个“道”字是动词,意为“说出来”。2.常:恒久、不变。3.名可名:第一个“名”字是名词,事物的称号;第二个“名”字是动词,称说、命名。4.名:动词,定名称。5.妙:精微莫测。6.微:边界,引申有“广大无际”的意思。7.玄:幽远奥妙。
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子(精)/大美国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文心工作室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42827
开本 32开
页数 39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58
出版时间 2023-07-01
首版时间 2023-07-01
印刷时间 202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42
CIP核字 2022176666
中图分类号 B223.1-49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55
2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