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老子(精)/大美国学 |
内容 | 内容推荐 精选老子名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文字活泼,糅合现代风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结构统一,包括以下板块:【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节录上下文,有助于理解与记忆完整段落。【完全读懂名句】难字与难词的意义解释。整段原文的白话语译。【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轶事、字词语的典故故事、历代的品评。【历久弥新说名句】介绍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并完整说明故事背景与应用情境。 目录 《老子》作品背景介绍 无为而治——领导管理的智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太上,不知有之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淡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乎,其中有物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执大象,天下往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行于大道,惟施是畏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治大国,若烹小鲜 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无以生为,贤于贵生 守柔日强——圆融处事的智慧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无欲无私——知足快乐的智慧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民重死而不远徙 顺应自然——避险养生的智慧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圣人为腹不为目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强梁者不得其死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自知者明——立身待人的智慧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器长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美言市尊——诚恳说话的智慧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治人事天,莫若啬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导语 走近国学经典,撷取古人智慧。 谈古论今说名句,深入浅出读经典读经典名句,品大美国学。 精选《老子》名篇名句,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使国学经典变得鲜活而有亲和力。 原料经典,视角新颖,俨然是国学经典的精华浓缩。 讲解精辟,语言生动,为读者开启一扇通往国学经典的大门。 封面采用中国传统色彩,护封烫金设计,巧妙展示书名。 内文配有相应古籍插图,便于欣赏古典字体之美。 精彩页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者,其生平事迹历来众说纷纭,后人多数采信的说法大致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生卒年不可考,大约比孔子的年纪稍长,曾担任周朝守藏室史官,负责管理国家藏书与文书档案;后见周朝衰微,决心离开,出关前应关令尹喜(或言关尹)的要求,写了五千多字关于“道”与“德”的论述便扬长而去,其留下作品为《老子》,又名《道德经》。 《礼记·曾子问》记载孔子问礼于老聃之事;另见《庄子》书中多处出现孔子拜访老聃并向其问道,还以“龙”拟比之,显见孔子对老聃的崇敬仰慕。西汉史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提到,孔子来到周地向老子问礼,离开后便告诉学生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用网捕捉);游者,可以为纶(用钓线去钓);飞者,可以为矰(用箭去射)。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司马迁根据古籍资料,大胆推论曾与孔子言礼的老聃和曾与孔子论道的老聃为同一人,也就是撰写《老子》的作者。 《礼记》中那位被孔子称作“老聃”的人,是否即为道家始祖老子?亦或是孔子对当时某位长者的尊称?各方对此仍无一致共识;至今唯一没有争议的是,《老子》一书对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其学说在中国思想史、政治史上绝对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后出之《庄子》、《吕氏春秋》、《荀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的著作中,皆有针对《老子》文本进行探讨或予以评论;后来的君王、诸侯、地方首长,也多有人乐于施行老子的“无为之治”,当作他们化育黎民百姓的方式。换言之,理解《老子》短短五千言所阐述的深远意旨,将其灵活运用在面对人生的态度,并作为处世的依据,相信比致力于考证老子此人的生平更具意义。 《老子》的思想主轴为“道”与“德”两大概念。道,可以说是自然的规律、万物的根源、普遍永恒的理念;德,可以说是天生禀赋所得、自律的行为规范。此外,书中一再强调无为、柔弱、谦退、不争、少言、弃智、祸福相倚、物极必反等观念,呼吁世人效法大自然无私的精神,收敛个人占有的欲望,体会有形万物在自然规律中的流变无常;如此一来,便能化解不必要的巧夺纷争,涵养生命内在的情趣,回复到人们最初淳朴真实的本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名句的诞生 道可道1,非常2道;名可名3,非常名。无,名4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5;常有,欲以观其徼6。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7。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章 完全读懂名句 1.道可道:第一个“道”字是名词,宇宙的本源,即创生天地万物的总原理;第二个“道”字是动词,意为“说出来”。2.常:恒久、不变。3.名可名:第一个“名”字是名词,事物的称号;第二个“名”字是动词,称说、命名。4.名:动词,定名称。5.妙:精微莫测。6.微:边界,引申有“广大无际”的意思。7.玄:幽远奥妙。 P1-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老子(精)/大美国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文心工作室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74282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9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58 |
出版时间 | 2023-07-01 |
首版时间 | 2023-07-01 |
印刷时间 | 2023-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42 |
CIP核字 | 2022176666 |
中图分类号 | B223.1-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5 |
宽 | 155 |
高 | 2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