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数百年间的那些战争/小放牛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小放牛丛书》把昔日“小放牛”生活的欢乐与哀愁,真实地记录与再现出来,为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真诚对话的桥梁。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专述近古以降,特别是明清以来各种传奇、小说中最打动儿童的古代战争故事及细节。

内容推荐

小放牛丛书第一辑推出三本:一曰《两千年来的那些游戏》,主要钩沉古代儿童与青少年在白昼里的游戏与游艺活动;二曰《数百年间的那些战争》,专述近古以降,特别是明清以来各种传奇、小说中最打动儿童的古代战争故事及细节;三曰《夜幕下的讲述与倾听》,旨在追忆当我们还是“小放牛”时那些最激动人心的早期文化经验。本书为《数百年间的那些战争》。

目录

穿云箭(刘铁军)/001

打神鞭(李正爱)/009

化血神刀(刘铁军)/018

金蛟剪(陈永红)/023

青云剑(李正爱)/028

斩将封神飞刀(朱逸宁)/035

湛卢剑(刘铁军)/041

八阵图(孙爱月)/049

太极图(齐晓倩)/055

天门阵(孙爱月)/061

无字天书(陈罡)/067

诛仙阵(吴金香)/073

定风珠(齐晓倩)/080

番天印(朱逸宁)/086

勾魂链(薛月兵)/092

魂魄灯(阮学)/098

混元金斗(陈永红)/110

混元伞(孙爱月)/116

捆仙绳(刘铁军)/121

玲珑塔(龚世学)/128

乾坤如意袋(李正爱)/136

五火七禽扇(张传东)/143

造化小儿的圈子(王利平)/150

招妖幡(吴金香)/157

八卦仙衣(龚世学)/162

九龙神火罩(陈罡)/169

地行术(王建华)/175

封神榜(吴金香)/182

换头术(龚世学)/188

撒豆成兵(吴金香)/194

五行遁术(王建华)/199

张果老的百变法术(王利平)/205

神行太保(李迅)/211

文明天王(朱逸宁)/216

大鹏金翅雕(张传东)/224

独角乌烟兽(朱逸宁)/231

呼雷豹(刘铁军)/237

六耳猕猴(朱逸宁)/244

后记(刘铁军)/250

试读章节

这只宝葫芦初显奇妙是在“十绝阵”中,陆压道人用它斩了“烈焰阵”的阵主白天君,其速度之快,不过须臾。其后,它又陆续除掉了西岐大军的拦路虎蓬莱岛一气仙余元、梅山猿怪袁洪等,这些都是极难对付的强敌。最后一次出场是斩妲己(千年老狐)。可以看出,这些仙妖精怪的共同点倒不仅是凶顽,而是善于变化,若是普通人以人间兵器,或是其他法宝均无法奏效,此时用这只宝葫芦中的飞刀可谓一招致命。颇有意思的是,小说数次提到“元神”,大约得道的仙人都能自由地控制自己的元神,像杨戬,在遇到对手使用自己不清楚的道术时,便将元神遁出得以逃脱。包括上述所提一气仙和猿怪,在被捉住后刀砍斧剁均不能伤及性命,原因也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元神未被克制住,而宝葫芦中的飞刀正是这种道术的克星。其名日“斩将封神飞刀”,一是与小说主题“封神”有关,用它所杀的基本上都是“封神榜”上有名之士;二是因为这件宝物的出现专为助周灭纣,其出场不多,但都非常重要,按照现代观念,可以说是在扮演“终结者”的角色。但是,正如“一物降一物”的道理所言,任何宝物都不可能无敌于天下,斩将封神飞刀也是一样。它一般是在对手被暂时压制住或急需斩草除根之时才能发挥作用,遇到快如闪电的仙术或是来历不明的法宝,就来不及使用了,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在“黄河阵”中,碧霄娘娘为给兄长赵公明报仇,用“混元金斗”对付陆压,陆压道人纵有玄妙之功和斩将封神飞刀也被擒住,“摔得昏昏默默”。要不是陆压后来化作长虹脱身,恐怕情形也会很危险。

在西岐大军伐纣进程中,曾兵阻金鸡岭。商军主将名叫孔宣,也会一种异术,背后有青、黄、赤、白、黑五色神光,与对手交战时,将神光一刷,对手立刻被摄去,如石沉大海一般。周营许多将领因此遭擒,姜子牙的打神鞭,韦护的降魔杵,李靖的三十三天玲珑金塔等宝物均不能奈何,反被其拿去。当陆压道人赶到后,孔宣故伎重演,陆压这次也看不出究竟,只得化作长虹而走。还是西方准提道人施法让孔宣现出了原形,原来是只孔雀。由此不难看出,斩将封神飞刀并非百试百灵,只是在对手的实力被了解后,或者是敌人被困住后方能“一锤定音”。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各种仙术法宝层出不穷,类似于宝葫芦、飞刀的宝物也很多,但像斩将封神飞刀这样神秘的法宝却值得关注。首先是它的主人陆压,小说中只说他是散仙,意思就是不属于某一教派(阐教或截教)的神仙,按照陆压自己的说法,“贫道乃是昆仑客,石桥南畔有旧宅。修行得道混元初,才了长生知顺逆。休夸炉内紫金丹,须知火里焚玉液。跨青鸾,骑白鹤,不去蟠桃飨寿药,不去玄都拜老君,不去玉虚门上诺。三山五岳任我游,海岛蓬莱随意乐。人人称我为仙癖,腹内盈虚自有情。陆压散人亲到此,西岐要伏赵公明。”从这段话我们大约可以知道,陆压是西昆仑散仙,因为昆仑山自古以来就被传是神仙出没之地,他来自于此处,可见道行非同一般。然而与众多神仙不同,他又不是出于某位更有名的上仙老祖门下。像《封神演义》中的仙家,主要分为阐教、截教和西方教派。阐教以元始天尊为,首,截教以通天教主为尊,西方教派的代表则是接引、准提道人,而在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之上,又有他们的师兄老子,即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和太上老君,还是鸿钧老祖的弟子。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门下,就是姜子牙、广成子、赤精子、金灵圣母、多宝道人等。其中,慈航、燃灯、文殊、普贤、惧留孙等后人释家。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无论是哪一谱系,均未见到陆压的名字,“封神榜”自然也没有他。到后文“万仙阵”被破,陆压便告辞离去,再也没有出现了,只是他临走之时,将宝葫芦(即斩将封神飞刀)留给了姜子牙。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这个人物是《封神演义》的作者临时安排的,专为解决一些棘手的难题。事实上,在我国古代的神仙名单上,各类仙家的名字也是数不胜数,他们大多有固定的出身来历,像道教中的元始天尊、玉皇大帝等,佛教中的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等,都是有据可查的。但是,由于神仙的数量太多,因此必须要一张类似于古希腊赫西俄德《神谱》这样的总表来加以确认,于是,《封神演义》的作者便总结设计了一张“封神榜”,内有三百六十五位正神,这些都是小说中死去的人物,加上一些肉身成神的,如哪吒、李靖、雷震子等,基本上构成了从天到地比较完整的谱系。不过,作为补充,书中还设计了“散仙”这一门类,像陆压道人就属于这一类。所以他的出场与否,基本上取决于情节的需要。

其次,斩将封神飞刀也很奇特。它的咒语是“请宝贝转身”,这一点和其他宝物完全不同,从这里便可看出,这样的宝物是有灵气的。,并且,说是飞刀,但我们始终看不到传统意义上“刀”的具体形状,只能见到长七寸五分的“一物”,有眉和眼,眼中射出两道白光。小说的描述仅此而已。比起其他的宝贝,这种飞刀实在是让人觉得玄妙。至于它的克敌之处则更为怪异,斩将封神飞刀是将对方的元神钉住。然后“那白光顶上如风轮转一般,只一二转,其头自然落地”。到底怎么一回事,作者的描写显然十分含混,大约只有如此,才能显出这宝贝的神奇,而“元神”之说,则贯穿于神话故事之中。“元神”是仙怪神人的命脉,“元神”一散,则意味着灭亡。因此,斩将封神飞刀钉住元神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最致命的招数。

我觉得,《封神演义》这部小说之所以显得瑰丽神奇。就是因为它是一个神仙妖魔、仙术法宝的大聚会。虽然从文学和思想的角度看,它不如《西游记》,但是,其中所显现出的作者的想象力确是非同一般。每当一种道术登场亮相。都会引发人们的惊叹。而且更为奇特的是,这些仙术又是环环相扣。像斩将封神飞刀,便属于法力较大的一类,也就是说,每次出手几乎都能克敌制胜。这其中也蕴含了作者寄希望于特殊的法宝来结束纷争的理想。小说的主题是“兴周灭纣”,那么,代表正义的西岐大军便总能够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每到关键时刻,都有异人仙道来相助成功。斩将封神飞刀的出现,说明这种想象力已经发挥到近乎极至了。一只小小的红葫芦,居然藏有如此的玄机,实在叫人叹服。此外,“飞刀”在古代小说中出现过无数次,但大多作为冷酷无情的暗器使用,在《封神演义》中,七首将军余化的“化血神刀”,大体上也属于此类。可是,斩将封神飞刀大有不同,它蕴含有天地灵气,眉眼俱全,运转自如,斩仙除魔速度奇快。能把飞刀写得如此神奇,大约也只有《封神演义》这部小说了。

记得小的时候,初次接触《封神演义》,便一下子被它所展示的天地造化、人神大战的场景吸引住了。这其中许多道术法宝,也总想着要相互比较一下法力的高低,大约处于优势的就有斩将封神飞刀。中国古人的智慧,如果追溯得更早一些,应该能与“混元之初”的时代相连,那种野性绝非我们现在所说的茹毛饮血,而是一种真正和大自然息息相通的生活方式。正如古希腊手握雷电的宙斯、从泡沫中诞生的阿佛洛狄忒以及与葡萄藤相伴的狄奥尼索斯一样,中国古老的神灵往往也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紧密联系。无论天上或地面的神怪仙魔,最让人们羡慕与神往的,或许也就是这种“三山五岳任我游,海岛蓬莱随意乐”的自由自在吧。

P36-40

序言

小放牛是农家孩子的专名,正如过去大户人家的孩子叫读书郎一样,放牛是农家孩子的人生必修课。

近二三十年来,世界变化之大,令人触目惊心,以至于当今的中国儿童,对于放牛出身的父母一代,以及在他们身上残存的属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话语、情感与生活方式,正在走向彻底的陌生化。这很可能就是代沟在当代出现得越来越早、几代人之间裂痕越来越大的原因吧!同时,它也是我们想旧事重提的主要原因。

至于做这套书的直接起因有二:一是时常觉得自己幼小的女儿无书可读、无游戏可玩,童年生活过于贫乏、无趣。这当然不是说当下生产的儿童精神食粮不丰富,而是痛感其中的“垃圾食品”太多,它们不利于一个孩子的身心甚至是想象力的健康成长。二是想纠正一种当代成年人的文化偏见。在进化论的幌子下,人们很容易把中国农业传统的一切都贬低、糟蹋得一无是处。而实际上,大凡有过放牛经验的过来人,都可以他们最纯洁的早期生命经验证明:那小小的放牛娃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世界,它的深度、丰富与完美,也绝非当今的“大风车”、“天线宝宝”等所能取代的。把昔日小放牛生活的欢乐与悲哀,真实地记录与再现出来,为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少年儿童提供一个相互了解、真诚对话的桥梁,这既是我们内心一个隐秘而痛楚的愿望,也是希望达到的一个目的。

小放牛丛书第一辑推出三本:一曰《两千年来的那些游戏》,主要钩沉古代儿童与青少年在白昼里的游戏与游艺活动;二曰《数百年间的那些战争》,专述近古以降,特别是明清以来各种传奇、小说中最打动儿童的古代战争故事及细节;三曰《夜幕下的讲述与倾听》,旨在追忆当我们还是“小放牛”时那些最激动人心的早期文化经验。

《千家诗》上说:“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于今思之,感慨良多。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同时把它们献给那些当年的放牛娃与小二姐们。是为序。

刘士林

2005年12月30日于南京书衣坊工作室

后记

记得老家有一风俗:在泰山老珊奶那里许愿实现后,必须再回泰山还愿方可。否则会遭到上天报应。鉴于此,老家的人只要许愿实现后。无论隔多久,都会去泰山还愿。常常见到一些老人在儿孙的搀扶下虔诚还愿。谁也不知此风俗已存在了多久。如今执笔于此,竟然萌发出此种还愿之感,身心瞬间轻松了许多,存在已久的歉疚之感如浮云般飘逝而去。可以说,此书的完成终于还了我少时缠绕心头的愿望:有朝一日详述近古以降。特别是明清以来各种传奇、小说中最打动儿童的古代战争故事及细节。“昨日见来骑竹马,今朝早是有年人。”接近而立之年,童心还存有几分,将少时的梦圆了,实在说,不算很晚。此书名字之含义也有必要在这里述说一二,算是对少时心愿的重新阐释吧。

古人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战争也。从黄帝与炎帝逐鹿中原,到后来的每一次的改朝换代,战争如同阴影一样,始终追随着历史的脚步。“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诗人用他们的笔触描绘了古战场与古战事,饱含着感情。但是“滚滚长江东逝水”,古人毕竟离我们远去了,他们做的、说的、想的随生命消失而化为虚无。但我们依旧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热爱着我们曾经热爱的一切。凭江吊古,过去的金戈铁马已是断戟残矢,往日的辉煌气象也只剩下了萧瑟秋风,仰天长啸也罢,壮怀激烈也罢,旌旗未卷头先白也罢,纵是万事翻覆,寻常行遍,如今也只剩下几行痕迹、几段行文。事隔了许久,回忆早已成了追忆,追忆又是人们对往古唯一可做的事情。它注定带有厚重的情绪与神情。于是明清小说、传奇中对远古战争的追忆如隔帘望月,想象的空间一旦展开,古人的战事也就变得朦胧而美丽了起来,失去了它真实的效应。这种想象又是中国古诗精神的核心,本书以“数百年间的那些战争”为名意在构筑明清小说传奇中古战场上的诗性智慧。此乃其一。

其二,对于当年我们这些痴迷于评书,倾听它长大的孩子来说,那些朦胧美丽的战事是我们曾经一再憧憬和向往的。宋人范成大言:“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而我们却是未解战事,月光之下学英雄。法宝异术是我们少时最喜谈论的。由于恪守“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古训,我们的较量也只有在嘴边讨个痛快罢了。但它却激发了我们当时的许多想象。今日重来,昔人何在,古战场上的古人去了,少时的我们也没有了身影。只有以此书来追忆古人古战事、缅怀我们当年较量法宝异术之经历。

一个人单独去做自己喜欢的书,并把它做好,这样的愿望实在有不小的压力。筹划之初,本是想简单列数打动我们的法宝异术。但在写作过程中,我突然发现它的单薄,而且有落入俗套之嫌。于是中途改弦,尽力丰富其中的文化内涵,也是想丰富一下如今沉迷在《传奇》等网络武侠游戏中少年的文化底蕴。所以又开始了对法宝异术战争故事的追本溯源,借此给予文化上的重新解读,更希望能挖掘出国人所深存的精神结构。同时又力求战争故事的趣味性。这给本书的诸位作者带来不少麻烦——按筹划之初要求完成的书稿不得不又重新拿回去修改。在此真诚地感谢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如今此书即将付梓,心中不免有几分澎湃。大功告成的喜悦与兴奋还未消退掉,窗外骤然起雨。儿时听人说,美人鱼只有在下雨的时候才会出现,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真的希望在雨幕中收尾完成的此书能像“美人鱼”那样招人喜爱。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刘士林先生,是他为我们策划了如此美好的选题,使我们能够有机会静下心来将少年时期的美好愿望实现,让曾经有过种种如此美妙记忆的人们能再次重温往昔心情,让更多现在和未来的少年能分享我们曾经的欢乐。此外,本书的出版工作得到了河南文艺出版社、冯保善老师的许多指导和帮助,在此特别予以感谢。同时在书的写作过程中,还接受了家人对本书提出的诸多建议。我的师兄弟、师妹:李正爱、朱逸宁、孙爱月、吴金香、陈永红等也为本书提供了许多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刘铁军

2005年10月30日于北京陋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数百年间的那些战争/小放牛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铁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237724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19-49
丛书名
印张 16.1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186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4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