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黄复彩的这本《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讲述大兴和尚的人生传奇。大兴和尚生前曾被人们称为“九华济公”,但他毕竟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济公活佛,大兴和尚是一个真实的人,或者说是一个真实的传奇。他的种种神奇既不可思议,又真实可信。他的传奇和神奇,是他对中国佛教精神实质的亲身诠释。他以自己的传奇和神奇,向人类社会讲述了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

内容推荐

黄复彩的《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尊肉身菩萨——九华山双溪寺大兴和尚的传奇人生。大兴和尚因其一生中种种看似不可思议的神奇而被世人称为“九华济公”。

作品以“庚子赔款”到改革开放的百年人生为背景,以大兴和尚在抗战时期杀敌救民以及他行孝感动他人、行善劝化众生,以其独特的医技治病救入等一系列事件为主线,生动地刻画出大兴和尚普通而传奇的形象;并以大兴和尚“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牛只需一把草就够了”等经典语录来化导世间、抑恶扬善。

目录

第一章 童年纪事

第二章 历经磨难

第三章 学佛生涯

第四章 茫茫寻师路

第五章 莲花佛国

第六章 朝山路上

第七章 普贤行愿

第八章 回家的路

第九章 世人皆笑我痴,我痴只有山知

第十章 花开见佛

后记

试读章节

山,层层叠叠的山,一直绵延到天与地的交接处。远处,一条白亮的河流像天女遗落的纱带,就那样随意地蜿蜒在那片山林之间。于是,这片山活了,这条水也活了。山与水的舞动,让这片江淮大地整个地活了。

这是公元1901年,后来被人们称为九华济公、地藏三世的大兴和尚时年七岁。

1901年注定是一个很不平凡的年头。这一年,在北方的京城,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由此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始陷入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这一年,在这方土地上同样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件。

早在十六世纪初,葡萄牙人麦哲伦即证明地球是圆的,但这个圆形的地球上却从来不缺尖锐的争斗,几乎在它运转的每一个瞬间,都会发生一些改变世界进程的或大或小的事件。

然而在江淮大地,大别山腹地的太湖县牛镇,深邃的山岳和密密的树林将这里与世界生生地隔开了。这是一片安谧的土地,无论是北方的刀光剑影还是南方政治变革,都不能影响这里的原始和宁静,南北夹击之间的江淮大地数千年一盲处在一个政治的真空地带。

公元576年,当北方大地上因周武帝灭佛而导致一千多座寺庙被毁,无数僧尼被勒令还俗时,一个叫慧可的僧人选择逃走。他选择的避难地正是这有着无边山野的大别山腹地。慧可在这里接徒传法,并将自西竺达摩那里接来的法衣传给了弟子僧璨。于是,中国佛教法炬重燃,代有传人,直到若干年后,一个叫慧能的僧人在曹溪指着一面在风中猎猎作响的大旗说,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而是仁者的心动——这是一句极其普通的话语,但却惊世骇俗,这句话被认为是中国禅宗的开山法语。

我们把目光从广袤的地球挪回到它某一个细微的点上,让我们关注一个未来的“真佛”——大兴和尚。当然,此刻,他只是一个七岁的孩童,一个尚处在懵懂状态的穷人家的儿子。

太湖县牛镇乡朱家岭,在一问简单的院落里,村夫朱义传的生命之火正一点一点地熄灭。院子里挤满了朱家的亲戚,大家既是来帮忙的,也是来给朱义传送终的。院井里的天阴沉沉的,人们一个个神色凝重,朱家老屋笼罩着一股死亡的气息。

弥留之际的朱义传脸色蜡黄,已无气息。坐在床边一直搭在儿子腕脉上的老父亲朱汉臣终于将儿子的手轻轻送进被窝,轻轻地叹息了一声,走出屋外。一直坐在门槛上默然不语的朱义传的妻子朱吴氏这时追了上来,说:“他爷爷,义传有救吗?”朱汉臣没有说话,他一直走到大门口,终于回过头说:“让人把我的那151白木棺材抬来,给他办后事吧。”听到公公这句话,一直强忍着的朱吴氏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她拍着干硬的土地说:“这可怎么好啊,义传要是没了,这一家老小怎么过啊!”

朱义传的弟弟朱义盛也追上来说:“爹,再想想办法吧,大哥还不到五十岁啊。”

朱汉臣对着灰暗的天空说:“一切都是因果……”老人家丢下这一句,就径直朝山下走去。他的身后,传来朱吴氏凄惨的哭泣声。几个女人围上来,说:“毛和娘,你别只顾哭,趁着人还没断气,快给他换件老衣吧。,,

在朱家几个弟兄间,老二朱义盛同大哥朱义传最亲,他似乎并不甘心大哥就这样撒手而去,说:“毛和呢?不是让他去罗汉岭采七叶一枝花了吗,怎么现在还不见他的人影子?”

当家人眼看着在黄泉路上扶摇而去,朱吴氏已经失去主见,二叔的话似乎又给她带来一线新的希望,她抹了把泪说:“去了有一顿饭时辰了,这个死伢子,一定是贪玩,忘了采他爹的救命草药了吧。”

人群中有人说:“要不要派个人去找找?罗汉岭太陡了,毛和才七岁的小人,一上一下不容易呢。”

“我去找毛和哥吧,我晓得他在哪儿。”一个梳着粗大独辫子的小脑袋伸了进来,脆生生的声音充满着天真和喜悦,与这院子里悲戚的气氛不相协调。刚才说话的女人说:“翠翠,你就去跑一趟吧,让毛和赶紧回来,就说他爹不行了。”

“好嘞。”小姑娘蹦蹦跳跳,往山路上去了,小姑娘脑袋后面那根粗大的辫子随着身体的晃动,像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

罗汉岭上,朱家老三,七岁的朱毛和正在一处绝壁上攀爬着,他身后的篮子里已经采到几枝草药,但他似乎并不满足,他知道,他爹病得很重了,他只有采到更多的药草,才能把爹的命救回来。他奋力地抓着一根藤蔓,脚下一滑,险些栽到岩下。他终于攀爬到一处岩坡上,那儿有一丛救命的草药,他一株一株地挖着,直到篮子快满了,他才用袖口抹了把汗,坐在岩坡上,伸手摘了颗熟透的山楂,大口大口地嚼了起来。午后的阳光照在岩坡下的丛林里,照在那条白亮的河水里,远处,放牛孩子的竹笛声随风阵阵传来,身后的林子里,鸟儿的啁啾此起彼伏,像是在进行一场歌唱比赛。毕竟是孩子,朱毛和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他伸手撩了片树叶,放在嘴里,学着鸟儿叫起来。那些鸟儿叫得更欢了。正在这时,他听到岩坡下传来翠翠的叫声:“毛和哥,毛和哥!”

P1-3

后记

1990年8月。中国天津电视台计划拍一个关于九华山的大型电视专题片,他们特意找到安庆,邀我担任该片的撰稿。我们于农历七月二十六日来到被称为莲花佛国的九华山,恰逢九华山一年一度的地藏庙会,那次庙会的内容安排中,即有后山双溪寺大兴和尚肉身安奉仪式。

专题片开拍的第三天,我们随着庞大的车队来到九华后山。大雨滂沱,双溪寺那间简陋的殿堂里挤满了湿漉漉的人们。在庄严的气氛里,僧人们为一个化成肉身的同道举行隆重的安奉仪式,来自国内外十几家电视台的记者们真实地记录下这一场景。我所知道的是,大兴和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佛教界第一尊肉身。佛教经十年浩劫,正处在蓬勃的恢复时期,这尊肉身的出现,对于佛教界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虽然佛教并不主张僧人逝后一定要留下肉身,但对于某些僧人来说,肉身舍利不仅是他们一生修为的见证,也是他留给世人的无言教化。大兴和尚生前默默无闻,他住在一间四面透风的脚屋里,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他生前最喜欢的事是放牛,最喜欢的人是孩子。他言语无定。呈疯癫之相,向来被同道不屑。直到他化成肉身后,人们细嚼他的一些话,竟饱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譬如“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譬如“牛不像人,牛有一把草就够了”等。

近三十年间,虽然也曾多次来到后山双溪寺,但我对大兴和尚并没有更多的了解。九华山在这二十几年里接连出现几尊不化的肉身,其中至少有三人我在他们生前都曾有过接触,他们几乎都与大兴和尚一样,因其独特的修为和近似苦行的生活方式而被人们视为“疯癫”。但偏偏是这样的人,却在逝后创造肉身不坏的奇迹。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发人深思的事情,也给人类学界留下一个等待研究的课题。

2013年9月,双溪寺住持果心法师两次来我安庆家中,希望我能为大兴和尚写一本传记。他说,大兴和尚离开这世界快三十年了,这些年来,社会上出现不少关于大兴和尚的文字版本,但这些版本多与真正的大兴和尚有着相当的距离,这有可能给后世造成错觉,甚至曲解了大兴和尚留下不坏肉身的真实意义。我有感于他对大兴和尚的尊崇,接受了这一任务。

后来的一个多月里,我曾先后多次来九华山后山一带,寻访了几十位当地村民以及曾与大兴和尚生前有过密切交往的僧人。10月,我又在太湖作家余世磊以及太湖县牛镇镇人大主任汪焰明的陪同下,来到太湖县牛镇镇禅源村,也即大兴和尚的老家朱家岭,进一步采访了大兴和尚的亲属,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开始呈现眼前。

大兴和尚生前曾被人们称为“九华济公”,但他毕竟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济公活佛,大兴和尚是一个真实的人,或者说是一个真实的传奇。他的种种神奇既不可思议,又真实可信。他的传奇和神奇,是他对中国佛教精神实质的亲身诠释。他以自己的传奇和神奇,向人类社会讲述了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

大兴和尚的百年人生,正是中国社会处在从“庚子赔款”到改革开放的最激荡、最具变革的一百年,大兴和尚的一生,也正是这一段中国社会的真实缩影。而大兴和尚传奇和神奇的人生,给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们留下一个另类的版本。他奇特的修行方式,他不为常人理解的生活习惯,以及他看似疯癫的语言逻辑,都让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不能不对生命、对人生、对现行的价值观产生怀疑,正如我在书中通过大兴和尚的口喊出的一段话:“好事被你们说成坏事,坏事被你们说成好事,到底是我疯了还是你们疯了?世人皆笑我痴,我痴只有山知。天哪,这世界疯了。”

大兴和尚在即将离世时曾留给亲属三句话:人要像牛一样,有一把革就够了;生命是一时的,因果却是要世世代代背下去的;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大兴和尚留给亲属的这三句话,其实正是他执意为世人留下幻化肉体的真实目的和意义。

这本二十万字的书我差不多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即完成了初稿。12月初。我来到后山双溪寺进一步完成对这本书的修改定稿。那天我随着人流走进落成不久的“大兴和尚肉身殿”,对着那坐在玲珑宝塔中的老人,我忽然生出一丝感慨。这一个多月来,我一直与他生活在一起,我以一个月的时间走完他从幼年到老年的整个人生。在这一个月时间里,我不仅感受着他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也感受着他的幽默和他的快乐。临离开双溪寺时,我默默地对着那尊涂着金粉的肉体说,这本书所写,是你,非你,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你执意要留下这一尊不坏的肉体,不正是要向世世代代的人们存留下一种不坏的精神道义吗?我们究竟该有怎样的生活?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短暂而漫长的生命?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处理人与社会、人与物质的矛盾?完整地解读大兴和尚,不能不让我们发出这样的疑问:究竟是大兴和尚病了,还是我们自已病了,抑或是这个世界病了?

感谢安徽文艺出版社,也感谢汪爱武女士。我们曾有过多次合作,这一次,我们又有了一次愉快的合作。感谢双溪寺的果心法师,是他发起了为大兴和尚立传的动议,也感谢对这本书的出版给予支持的合肥居士汪明来先生及其他大众。

现在,我要说的是,大兴和尚,我把您做过、但未说出的话都说全了吗?

黄复彩

2013年12月4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复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48835
开本 16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2014047045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29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5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