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元史解读/读史观天下廿五史解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答问的形式,从典籍中提炼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并用原典中所载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回答,以期达到“原汤化原食”的目的,赋予死的冷冰冰的资料以活的热乎乎的生命。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语言上,采用明了易读的白话文,既避免了一般史书的枯燥,又无随意发挥“戏说”之嫌。真实的故事、精彩的解读将把你带进中华历史的悠悠长河,让你感受朝代交替的残酷无情,领略帝王将相的雄才大略,惊叹古代文化的灿烂不息,使你了解中国历史的大略,深刻体会读史的乐趣。

内容推荐

元朝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9年统一中国,1368年为朱明王朝取代。

《元史》是在明朝初年修成的。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即元朝灭亡的当年,就下诏编修《元史》。第二年二月,正式开局编修,以左丞相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袆为总裁,征来山林隐逸之士汪克宽、胡翰等十六人参加纂修。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1310~1381)为主要负责人。这次修史,以大将徐达从元大都缴获的元代十三朝实录和元代修的典章制度史《经世大典》为基础,由于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无实录可据,没能完稿。明太祖为了弥补元顺帝一朝历史,派欧阳佑等到北平(今北京)、山东等地,搜集史料,以备续编。1370年,明太祖再次下诏重修《元史》,仍以宋濂、王讳为总裁,以朱右、贝琼等十五人为纂修官。二次成书,全部编撰工作仅用时三百三十一天。

《元史》是一部纪、传、表、志俱全的纪传体断代史书,共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载了从1206年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到元顺帝卒年,即1370年,共一百六十五年的历史。《元史》依据的原始史料丰富,虽编修时间很短,但史料价值极高。

《元史》的本纪,以记载忽必烈事迹的《世祖本纪》最为详尽,有十四卷之多,占本纪篇幅的三分之一;其次是《顺帝本纪》,有十卷之多。这是因为元世祖和元顺帝在位时间都长达三十多年,原始史料丰富,所以对他们的记述就比较详细。而蒙古建国前的史料不多,故太祖成吉思汗和宪宗蒙哥的本纪均为一卷。这虽然使得本纪篇幅长短悬殊,但也体现了《元史》编纂中实事求是的精神。

《元史》的志书,对元朝的典章制度做了比较详细的记述,保存了大批珍贵的史料。其中以《天文》、《历志》、《地理》、《河渠》的史料最为珍贵。《天文志》吸取了杰出科学家郭守敬的研究成果。《历志》根据元代历算家李谦的《授时历议》和郭守敬的《授时历经》编撰。《地理志》根据《大元一统志》,《河渠志》根据《海运纪原》、《河防通议》等书编撰。现《大元一统志》等书已散佚,《元史》志书中保存了这些书的内容,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元史》的列传中有类传十四种,大多沿袭以往的史书。《释老传》记载宗教方面的内容,从中可以了解宗教在元朝的地位以及发展情况。类传中以《儒学》、《列女》、《孝友》、《忠义》四种所记人物最多。《元史》列传叙事都有详细的年、月、日记载,增加了其参考价值。

《元史》的体例整齐,文字浅显,叙事明白易懂,还保留了当时的不少方言土语。宋濂修《元史》时,遵照朱元璋的意图,强调“文词勿致于艰深,事迹务令于明白”,因此《元史》称得上是一部较好的正史。

然而由于《元史》的编纂距元朝灭亡时间极短,且用时不长,所以很多史料没有能够引用。又因当时编纂人不懂蒙古文,考订的功夫也不够,造成《元史》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的应立传而无传,有的一人立有两传或两人合一;至于史实错乱,译音不一等等,更是不胜枚举。明清以来,不断有人重修《元史》,而以柯劭态《新元史》为较优,但在史料价值上仍不能取代《元史》。

目录

1.蒙古族的起源情况如何?

2.蒙古族早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如何?

3.蒙古族早期的社会组织与结构如何?

4.蒙古族的文化习俗情况如何?

5.成吉思汗早年的生活情况如何?

6.成吉思汗是怎样统一蒙古各部的?

7.成吉思汗是如何统一畏兀儿和西辽的?

8.蒙古国是如何灭亡西夏的?

9.蒙古国是如何灭亡金国的?

10.蒙古国是如何统一吐蕃、大理的?

11.成吉思汗西征取得了什么战果?

12.“四大汗国”是怎么回事?

13.蒙古与高丽的战争情况如何?

14.宋元之间的战争是怎样爆发的?

15.宋元战争初期的巴蜀战场情况如何?

16.宋元战争初期的荆襄战场情况如何?

17.宋元战争初期江淮战场的情况如何?

18.元军为什么在钓鱼城之战中惨败?

19.忽必烈渡江攻鄂之战的情况如何?

20.元军为什么一定要攻取襄樊?

21.襄樊之战的失败对南宋有什么影响?

22.郢州、沙洋之战的胜负情况如何?

23.阳罗堡渡江之役的情况如何?

24.芜湖丁家洲之战的胜负情况如何?

25.荆湖南北役的情况如何?

26.元军为什么要压取四川沿江诸城?

27.元军是如何攻下临安的?

28.元军是怎样平定东南地区的?

29.南宋残余势力是如何抗击元军的?

30.崖山之战的结束是否标志着南宋政权的彻底覆灭?

31.窝阔台为蒙古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32.蒙哥是怎样即位的?有什么作为?

33.忽必烈即位前有些什么作为?

34.忽必烈与谁争夺大汗之位?

35.忽必烈为什么要推行汉法?

36.元成宗铁穆耳的统治情况如何?

18.元军为什么一定要攻取襄樊?

19.襄樊之战的失败对南宋有什么影响?

20.郢州、沙洋之战的胜负情况如何?

21.阳罗堡渡江之役的情况如何?

22.芜湖丁家洲之战的胜负情况如何?

23.荆湖南北之役的情况如何?

24.元军为什么要夺取四川沿江诸城?

25.元军是如何攻下临安的?

26.元军是怎样平定东南地区的?

27.南宋残余势力是如何抗击元军的?

28.崖山之战的结束是否标志着南宋政权的彻底覆灭?

29.窝阔台为蒙古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30.蒙哥是怎样即位的?有什么作为?

31.忽必烈即位前有些什么作为?

32.忽必烈与谁争夺大汗之位?

33.忽必烈为什么要推行汉法?

34.元成宗铁穆耳的统治情况如何?

35.元朝为什么与察合台、窝阔台汗国发生战争?

36.元武宗是怎样登上皇帝之位的?

37.元仁宗时期的统治情况如何?

38.元英宗时期的统治情况如何?

39.元泰定帝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40.元文宗是如何即皇帝位的?

41.元顺帝时期的统治情况如何?

42.《元史·后妃传》记载了哪些后妃的情况?

43.拖雷一生有哪些事迹传世?

44.真金为什么被称为裕宗皇帝?

45.所谓显宗皇帝是指谁?

46.木华黎有什么传世功勋?

47.察罕有哪些事迹传世?

48.札八儿火者为什么能得到成吉思汗的重用?

49.速不台一生有哪些战功?

50.博罗欢是什么人?

51.巴而术阿而忒的斤是什么人?

52.忙哥撒儿为什么能专宠数朝?

53.忽辛是怎样登上高位的?

54.布鲁海牙是什么人?

55.安童为什么在少年时代就得到元世祖的重用?

56.阿合马专权擅政却为什么被诛杀?

57.廉希宪为什么被称为文武全才?

58.伯颜在灭亡南宋的战争中建立过什么功劳?

59.阿术建立过哪些著名的军功?

60.阿里海牙在征服江南的战争中有哪些突出的战功?

61.土土哈有什么突出的事迹传世?

62.李恒本为西夏人为什么却能得宠于元朝?

63.彻里有什么突出的事迹?

64.不忽木在政治上有什么作为?

65.李■为什么要起兵反对蒙古统治?

66.哈剌哈孙有什么政治作为?

67.阿沙不花是怎样在元朝跻身于高位的?

68.拜住在元朝中期的政坛上具有什么地位?

69.阿礼海牙在平定靖安王之乱中有什么贡献?

70.康里脱脱在武宗、仁宗朝有什么政治作为?

71.燕铁木儿是怎样获得高位的?

72.脱脱在修史方面有什么贡献?

73.察罕帖木儿在维护元朝统治方面有什么贡献?

74.答失八都鲁是什么人?

75.彻里帖木儿在政治方面有什么作为?

76.耶律楚材对蒙古帝国的创建有过什么贡献?

77.张柔建立过什么军功?

78.史天倪在元初的军事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79.董俊是汉人为什么却能被封寿国公?

80.董文用在元世祖时期为什么受到重用?

81.邸顺是怎样成为元朝大将的?

82.王善父子是如何成为元朝高官的?

83.洪福源家族本为高丽高官为什么会入仕于元朝?~

84.汪世显父子建立过哪些功勋?

85.史天泽为什么能在元朝始终贵宠如一?

86.为什么说董文炳是元朝的重要大臣?

87.张弘范在灭宋战争中有什么作为?

88.刘秉忠给元世祖的上疏提出了什么主张?

89.张文谦在政治上有什么作为?

90.郝经向元宪宗提出了哪些建议?

91.姚枢作为汉人为什么能得到元朝皇帝的重用?

92.许衡为什么能得到元世祖的器重?

93.窦默是怎样获得元世祖的重用的?

94.商挺晚年为什么屡遭囚禁?

95.赵良弼在政治上有什么作为?

96.赵炳在关中取得了哪些治绩?

97.杨恭懿在历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98.王恂在学术方面有什么贡献?

99.张立道的生平情况如何?

100.陈祐、陈天祥兄弟在政治上有什么作为?

101.邓文原一生有哪些主要事迹?

102.齐履谦在学术方面有哪些主要贡献?

103.崔斌有什么事迹见于记载?

104.崔或在政治上有哪些作为?

105.张珪的生平情况如何?

106.姚燧有什么才名?

107.李孟一生有哪些主要事迹?

108.刘正在政治上有什么作为?

109.张思明是什么人?

110.王约任官期间实施了哪些有益百姓的举措?

111.杨朵儿只为什么能得到仁宗的器重?

112.元明善有哪些逸事传世?

113.虞集为什么能够声名远播?

114.揭侯斯在修定礼、乐、史籍方面有什么贡献?

115.欧阳玄有什么事迹见于记载?

116.吕思诚一生有哪些业绩见于记载?

117.卢世荣为什么被写入《奸臣传》?

118.桑哥对当时政治造成了什么不良影响?

119.铁木迭儿是如何专权擅政的?

120.铁失为什么被列入《逆臣传》?

121.孛罗帖木儿为什么被皇帝派人暗杀?

122.韩山童、彭莹玉是怎样组织人民起义反抗官府的?

123.刘福通对农民起义做出了哪些贡献?

124.徐寿辉建立过什么政权?

125.方国珍是如何反元的?

126.张士诚是如何失败的?

127.明玉珍起义是怎么回事?

128.朱元璋是怎样起家并削平群雄的?

129.明军是如何取得北伐胜利的?

130.郭守敬在科学上取得了什么成就?

131.王祯在农学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

132.黄道婆在纺织技术方面做出了什么贡献?

133.元朝在医学方面有什么突出成就?

134.元朝在机械制造方面有什么成就?

135.元朝在水利工程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

136.元朝在数学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137.元朝统治时期的中外科技交流情况如何?

138.少数民族在科学技术方面有什么贡献?

139.元朝取得了哪些修史成就?

140.什么叫元曲?

141.关汉卿对杂剧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142.什么叫南戏?

143.赵孟頫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

144.理学在元代有什么发展?

145.蒙古人是怎样营建大都的?

146.元朝统治时期南北大运河的情况如何?

147.元朝的行省制度是怎么回事?

148.元朝版图到底有多大?

149.元朝的中央官制有什么特点?

150.元朝的地方官制有什么特点?

151.元朝的科举制度有什么特点?

152.元朝实行了什么户籍制度?

153.元朝的赋税差役制度有什么特点?

154.元朝实行了什么货币政策?

155.元朝的军事制度有什么特点?

156.为什么说元代的交通非常发达?

157.元朝的司法制度有什么特点?

158.元朝编制了哪些主要法典?

159.元朝实行了什么宗教政策?

160.元朝政府是如何利用儒学的?

161.元朝的手工业发展情况如何?

162.元朝农业发展情况如何?

163.元朝商业发展情况如何?

164.元朝的海外贸易情况如何?

165.元代的寺院经济为什么比较发达?

166.元代的婚姻状态有什么特点?

167.元朝与高丽的关系如何?

168.耽罗是什么国家?

169.元朝与日本的关系如何?

170.元朝与安南的关系如何?

171.缅国是什么国家?

172.占城与元朝的关系如何?

173.爪哇与元朝的关系如何?

174.元朝与欧洲、非洲是如何交往的?

175.马可·波罗的旅游及其《游记》是怎么回事?

试读章节

1.蒙古族的起源情况如何?

蒙古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五六世纪生活在中国东北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室韦人。在众多的室韦部落中,有一支叫“蒙兀室韦”的,这就是蒙古人的祖先。

公元七八世纪,包括蒙兀室韦在内的一些室韦部落西迁,他们渡过呼伦湖,来到了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游牧在肯特山地区。

公元八九世纪,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南部的鞑靼部落开始强大起来。十世纪左右形成了鞑靼部落联盟,所有蒙古部落也包括其中,被称为“黑鞑靼”。

公元十一二世纪,鞑靼部落联盟解体后,在广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出现了许多蒙古部落,其中较大的有:乞颜部、塔塔儿部、汪古部、克烈部、乃蛮部等,这些大部落又各自分为若干小部落,遍布呼伦贝尔大草原。

蒙古各部没有统一的首领,如一盘散沙,互相攻掠,纷争不已。乞颜部的铁木真经过十余年的征战,终于统一了蒙古各部,于1206年成为全蒙古的大汗,尊号“成吉思汗”。至此,蒙古民族便正式形成了。

2.蒙古族的文化习俗情况如何?

蒙古族的文化习俗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宗教信仰中。蒙古族信奉萨满教,这是一种原始的巫教,其最根本的观念是万物有灵。因此,许多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如日月、水火、山川、土地、树木、雷电等,都是蒙古族崇拜的对象。正是由于对那些事物和现象的崇拜和敬畏,蒙古人的日常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看上去很特殊的禁忌,如禁止拿小刀插入火中,或用小刀到锅里取肉,或用斧子在火旁砍东西;又如禁止在太阳下晒干毡袜,禁止食用被雷电击死的牲畜的肉等。

除了那些来源于萨满教的禁忌外,蒙古部族中还奉行着一些久已形成的、具有法律意义的生活规范,如禁止破坏草场、禁止乱丢火种、禁止在河水中洗衣或洗手等,这些规范都是为了保护生活环境、保障社会生产而逐渐形成的。

蒙古人行事,多以占卜预测。其法为以铁锥烧红后烧钻羊肩胛骨,然后观察羊骨上的裂纹以定吉凶,俗称之为“烧琵琶”(羊肩胛骨俗称琵琶骨)。一般说来,如果羊骨上的裂纹呈直线,则吉,事可行;如果羊骨上的裂纹碎乱,则凶,事不可行。占卜是由萨满教的巫师来执行的,像其他原始宗教的巫师一样,萨满教的巫师也在蒙古部族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除了占卜吉凶,还可驱邪治病,更可代神立言,甚至可以影响国家的政局。

蒙古族其他方面的生活习俗还有很多,如:1.服饰方面,男子的发型很特殊。蒙古男子都将头顶的头发环状剃去,额前留发,剪短散垂,左右之发垂绾两髻,悬于肩上。这种发型被称为“三搭头”。也有的人因两髻有碍于向两边回顾,而将之合编成一辫,垂于后背。2.葬制。蒙古族剖木为棺,既不封土堆起大坟,也不植树墓旁以为标识,而是将墓地周围较大区域视为禁区。

3.成吉思汗早年的生活情况如何?

1162年,成吉思汗生于斡难河畔。他的父亲也速该是蒙古部乞颜氏的首领,当时正与塔塔儿人作战,因俘获了一个名叫铁木真的塔塔儿部落首领获胜归来,便给自己新生的儿子取名铁木真,以纪念这次胜利。

铁木真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带他去弘吉剌部定亲。定亲以后,按照当时习俗须把铁木真留在那里,也速该便独自回家了。回家途中,又渴又饿的也速该参加了塔塔儿人的宴会,塔塔儿人认出了也速该,在他的食物中下了毒。也速该吃了带毒的食物,回家后便死了。

也速该一死,那些松散地联合在他周围的氏族贵族们纷纷离去,接着大批的奴隶和属民也离开了,只留下也速该的寡妻诃额仑带着几个幼子,他们只有少数几个奴隶和极少的牲畜。铁木真一家陷入了十分窘困的境地。就在这时,铁木真回到了家中,帮助母亲支撑这个家庭。

铁木真渐渐长大了,他的家族的力量也有所恢复。泰赤乌部的贵族看到这一切后,怕铁木真将来要找他们报仇,便袭击了铁木真家的驻地,抓走了铁木真。铁木真在夜里趁泰赤乌部贵族们举行宴会的机会逃回了家,又把全家迁到了不儿罕山(今肯特山)。在此,铁木真招募流民,发展生产,蓄积力量以图东山再起。

4.成吉思汗是怎样统一蒙古各部的?

铁木真意识到自己势单力孤,必须借别人的力量来壮大自己。他与弘吉剌部的孛儿贴结婚,从而获得了弘吉刺部的支持。但不久,铁木真的营地又遭到了篾儿乞人的袭击,铁木真匆忙出逃,连自己的妻子也被篾儿乞人抓了去。

铁木真为了抢回自己的妻子,利用蒙古诸部间的矛盾与克烈部和札答阑部结盟,这样克烈部出兵二万,札答阑部出兵一万,加上铁木真自己的士兵一万,会合起来去攻打篾儿乞人。篾儿乞人被打得大败,损失了大批的人口和牲畜。由此,铁木真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公元1189年,铁木真在乞颜氏贵族们的拥戴下成为了乞颜氏的首领。他建立了一套旨在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制度,成立了亲卫军,派专门人员从事养马、牧羊、造车等工作。经过一番整顿,铁木真的实力更强了。

随着铁木真力量的壮大,他与札答阑部的联盟终于破裂。札答阑部首领札木合联合泰赤乌等部发兵三万攻打铁木真,铁木真亲率所部兵三万分成十三翼与战,这就是著名的“十三翼之战”。激战之后,铁木真败退。但由于札木合极其残酷地杀死战俘,引起许多人的不满,他们又纷纷投到了铁木真的一边,铁木真的力量反而壮大了。

1196年,塔塔儿部首领篾古真反金,铁木真与克烈部首领脱斡里勒汗承金命合兵攻击篾古真,他们攻破了塔塔儿人的寨子,捕杀了其首领篾古真,掳获了大批财物。由于战功,金廷封脱斡里勒汗为“王”,加上他以前已有的尊称“汗”,从此他就被称为“王汗”。铁木真也受封为“札兀忽里”(统领)。有了朝廷的正式任命,加上“为父报仇,,的美名,铁木真的威信更高了。接着他乘得胜之势消灭了乞颜氏内部几个不听他指挥的贵族首领,进一步确立了他在乞颜氏内部的统治地位。

1201年,札木合被泰赤乌等十一部的首领推举为古儿汗(意即天下之共主)。然后札木合便率军攻打铁木真。铁木真与王汗联合,共同击败了札木合的军队。第二年,铁木真又率军彻底肃清了塔塔儿部的残余势力。至此,唯一阻碍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力量就是王汗的克烈部了。

札木合在被铁木真和王汗的联军击败以后依附于王汗,他不断地挑拨王汗与铁木真二人的关系,说服王汗出兵攻打铁木真。1203年,王汗军与铁木真军大战,铁木真败退。他一边积蓄力量,暗做准备,一面派人向王汗求和。王汗认为铁木真已失去了反击的力量,不再戒备。可是铁木真在一段时期以后对王汗发动了突然袭击,王汗失败后逃跑,为乃蛮部人所杀。强大的克烈部就这样被铁木真征服了。

札木合又从王汗处逃跑到了乃蛮部。乃蛮部的首领太阳汗在听了札木合的挑拨后,决心与铁木真为敌。铁木真得到这一消息,积极准备与乃蛮部作战。他集中军队,下令进行整顿:把军队按十户、百户、千户的编制分组,设置“扯儿必”(辎重管理官),又成立“怯薛”(护卫军)。这些措施极大地增强了铁木真军队的战斗力。

1204年,铁木真率军进击乃蛮部,太阳汗率兵迎战。双方大战于纳忽昆山,乃蛮军大败,太阳汗被捕杀。铁木真又征服了乃蛮部。札木合又一次逃走,但已是穷途末路,不久被他手下的“那可儿”(勇士)绑送铁木真,铁木真将他处死。同年冬,铁木真乘胜又征服了篾儿乞、汪古等部落,终于完成了统一蒙古的大业。

1206年春,铁木真召集了全蒙古的贵族们在斡难河源举行“忽里台”(大聚会)。贵族们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并尊之为“成吉思汗”(意即普天之汗,诸王之王)。

5.成吉思汗是如何统一畏兀儿和西辽的?

九世纪中叶,蒙古高原上一度强盛的回纥汗国瓦解,一部分回纥人西迁至今新疆一带,逐渐发展成当地的主要民族,并建立了政权,史称“高昌回纥”。其人亦称“畏兀儿人”。

1124年,契丹人建立的辽王朝为金所灭,其宗室耶律大石率部西迁,至今新疆西部一带,并建立了政权,史称“西辽”。

畏兀儿原本就臣服于辽,西辽建立后,它便成为其藩国。西辽在畏兀儿派驻有少监之官,随时监督畏兀儿。

1208年冬,成吉思汗率兵攻打盘踞在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一带的乃蛮部和篾儿乞部残余。篾儿乞部首领脱脱被杀,其子忽都逃至畏兀儿,乃蛮部首领屈出律逃至西辽。

畏兀儿人见蒙古强大,不敢得罪,便发兵驱逐了忽都等人。这时,西辽派驻畏兀儿的少监十分专横,连畏兀儿的国王和大臣都要遭他凌辱。畏兀儿人便设计杀掉了西辽少监,并派使者向成吉思汗通好,表示愿臣服。1211年,畏兀儿国王亲自到蒙古朝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以女妻之,并让其享有“第五子”的特权。从此,畏兀儿就完全臣服于蒙古了。

乃蛮部首领屈出律逃到西辽后,西辽皇帝古鲁直对他十分优待,不但以女妻之,还帮助他收集残部,恢复力量。后来屈出律反而趁机夺取了西辽的皇位,成为了西辽的皇帝。

1218年,成吉思汗派大将哲别率军征讨屈出律,屈出律被擒杀,西辽全境为蒙古所有。

P1-7

序言

中国的历史记载从先秦时代萌芽、发展,此后历代不绝,犹如一条长河,奔流不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文字记载历史的国家,“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周代的金文,历史记录逐渐发展。西周共和(前841)开始,我国历史有了明确的纪年。春秋以后,不仅周王朝有史官史书,各诸侯国也有自己的史官史书。《春秋》、《左传》、《国语》等历史著作相继问世。《春秋》一字褒贬,寓意深刻,对后来的史书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记》的出现,无论从史学意识、史学目的、史学编纂,还是史学规模、史学语言等,都是对先秦史学的一次系统总结,同时又开辟了史学的新道路,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而后来的史学,基本都是沿着司马迁开创的史学道路继续前进,所谓“二十四史”、“二十五史”,就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形式的不断发展。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阅读史书,以史为鉴,可以鉴往知来。司马迁曾指出历史的“自镜”作用:“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唐太宗李世民更是重视历史著作的认识作用,曾提出著名的“三镜”说法:“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生活在当代的人们,不可能割断与历史的联系。在认识历史的同时,提高自己认识社会的能力;从自己民族的早期经典中寻找可依靠的东西,不断校正前进的方向。故而史籍中记载的先民的生活智慧、精神信仰、价值原则就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凭借。

历史具有劝善惩恶的榜样作用,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唐代史学理论家刘知几在《史通·史官建置篇》论述历史的作用时说:“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汉。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史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他们所体现出的人性的善恶、美丑,无疑成为后人的警示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我们民族人性的精华所在。这是一种根植于现实人生社会、却又超越一般生命意义的道义精神。

历史具有重要的人生教育价值。李大钊说:“吾人浏览史乘,读到英雄豪杰为国家为民族舍身效命以为牺牲的地方,亦能认识出来这一班所谓英雄所谓豪杰的人物,并非有与常人有何殊异,只是他们感觉到这社会的要求敏锐些,想要满足这社会的要求的情绪热烈些,所以挺身而起为社会献身,在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剧、壮剧。我们后世读史者不觉对之感奋兴起,自然而然地发生一种敬仰心,引起‘有为者亦若是’的情绪,愿为社会先驱的决心亦于是乎油然而起了。”历史如同一部百科全书,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一个具有丰厚历史知识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智者。

阅读史书,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时期,同时又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冲击,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意义更显深远而重大。我们要从史籍中汲取精华,构建和谐社会。“修己以敬”,实现个人身心和谐;“亲亲”,实现家庭和谐;“仁者爱人”,实现群体和谐;“天下为公”,实现社会和谐;“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入山林,数罟不入洿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阅读史书,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尽管有时出现曲折乃至于暂时的分裂,但它的总趋势是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尽管有时有外敌入侵,但志士仁人不屈不挠,保家卫国。经历了许多磨难的中华民族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国的史书浩如烟海,有正史、杂史、野史等,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如何去读史书?我们认为首先读正史,从纪传体入手。它们是中国历史记载的主体和主流,可以从整体上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脉络,认识古今之变的基本规律。第二,读史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思想的觉醒和提高、精神的陶冶和升华。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三,读史要有史学意识。我们应把它们放到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认识,以历史的眼光去挖掘历史典籍的思想意义,去认识历史典籍的作用和价值。第四,读史要有现代意识。历史已经过去,成为一种传统,但它并没有凝固,而是一个继续流淌着的跨时间的文化流程,对今天和未来发生重要作用。读史就是要立足现实,审视历史,继承优秀的传统,以史为鉴,为今天的现实服务,把握好历史传统与现实社会的关联。开卷有益,我们都能从丰富的历史典籍中得到教益,得到启迪。

本丛书首先从“二十五史”入手,因为它们是中国历史著作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明进程的直接记录。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答问的形式,从典籍中提炼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并用原典中所载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回答,以期达到“原汤化原食”的目的,赋予死的冷冰冰的资料以活的热乎乎的生命。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语言上,采用明了易读的白话文,既避免了一般史书的枯燥,又无随意发挥“戏说”之嫌。真实的故事、精彩的解读将把你带进中华历史的悠悠长河,让你感受朝代交替的残酷无情,领略帝王将相的雄才大略,惊叹古代文化的灿烂不息,使你了解中国历史的大略,深刻体会读史的乐趣。

坐观千年风云之变幻,笑谈古今世事之沉浮!

编者

2006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元史解读/读史观天下廿五史解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玉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85855
开本 32开
页数 23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7.042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5
13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2: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