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所思远道(精)/大美中国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我国两周时期大量文明遗产(包括各类工艺品、美术作品、音乐舞蹈作品、文学作品、建筑、器具、各类文献等)严谨详细地审视,透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维方式等多重因素对这些审美对象的渗透和影响,以及这些审美对象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的考察和研究,为我们清晰地展现和勾勒出中国两周时期审美文化史的演进轨迹。全书文字通畅易懂,并配以大量精美插图,从而大大降低了接受难度。 作者简介 廖群,文学博士。现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诗经学会、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著有《先秦两汉文学考古研究》《诗经与中国文化》《神话寻踪》《中国审美文化史先秦卷》《先秦两汉文学的多维研究》等,发表论文近百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重大成果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 目录 前言 一、周代礼乐的人文风貌 1.“钟鼓喤喤”:仪式典礼中的雅乐之和 “乐统同,礼辨异” 《大武》舞:“象成者也” “歌者在上,匏竹在下” “肃雝和鸣” 2.“莫不令仪”:规矩典雅的礼仪化生活 城池宫室车马器用之制 莫不令仪:人的仪表美 美育:学乐,诵诗,行礼,习射 琴瑟、赋诗、揖让:文雅化的生活方式 3.“君子”:周人理想的人格范型 “君子比德于玉”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温厚与贤淑:《诗经》中的人物美 4.鼎铭尊象:周代器物艺术的崇文尚实之貌 装饰性和素雅感 责在铭文 金文的线条、字块与字幅 朴拙写实的尊象器塑 5.“立象以尽意”:《周易》智慧的诗意化 《周易》的创制和使用 “弥纶天地,无所不包” 阴阳:二元对立的模式 刚柔兼济之美 “立象以尽意” 《周易》的诗歌意味 6.“诗言志”与“赋比兴”:《诗经》现世人生的情志抒发 讴歌人生和人性 《诗经》的抒情表现艺术 赋比兴:情景、心物关系的初步展开 中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整齐、匀称的形式之美 7.“声一无听”与“和如羹焉”:和谐美理论意识的初步形成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 “乐从和”与“和如羹” “无害”为“美” 中国美学基本命题的滥觞 二、战国激情的个性展开 1.“道术将为天下裂”:儒道法墨审美理念的分化和对立 孔、孟、荀、《乐记》:情理中和的儒家美学 老、庄:与道合一的道家美学 墨子的“非乐”与韩非的“非饰” 儒道互补 2.润色故事:私家撰史与记述散文的多向发展 《左传》:叙事曲尽其妙 《国语》:记言精彩隽永 《战国策》:写人各具异采 3.“骋辩腾说”: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的多重风格 《论语》:含蓄蕴藉,警句格言 《孟子》:滔滔雄辩,辞以气盛 《庄子》:寓意玄远,恢怪不经 《荀子》:周到缜密,严谨规范 《韩非子》:犀利峻峭,入木三分 4.新声曼舞:雅声渐寂与俗乐的流行 雅乐的失落与新乐的魅力 吹竽击筑与讴歌曼舞 曾侯乙墓的音乐殿堂 5.镂金错彩:塑雕书画的美术化 工艺造型 图写生活 “书之竹帛,镂之金石” 6.御凤乘龙:奇幻奔放的楚辞艺术 荆楚异俗、屈原遭际与楚辞的诞生 《离骚》:诗人灵魂的压抑与飞升 《九歌》《招魂》:神幻之境美的升华 《九辩》:“摇落深知宋玉悲” 序言 随着周王朝取代了商王 朝的统治,一个完全不同于 殷商神秘主义的崭新文化形 象逐步显露出了它的面容。 它淡化神权,加强王权 。用天命观改造了殷人的神 崇拜,这使华夏文明迈出了 从神治走向人治的第一步。 在这一基础上,周人的天神 变成了有理性、有判断力的 神明,审美观也从喜爱美食 、歌舞的物质层面,提升到 了喜爱优良品德的精神层面 。这样改造的结果,无形中 便把人自身推到了历史的最 前台。 与此相匹配、最代表周 代文化特色的“制礼作乐”登 上了历史舞台。包括祭祀之 礼、庆典仪式之礼、日常行 为规范之礼在内的种种礼节 规定,营造出“其乐融融”、 心平气和的文化氛围,与此 同时也塑造了人们规矩中节 的性格。这显然是一种剥蚀 掉巫神色彩而更富于人格的 “文质彬彬”的文化形象。 于是一些变化油然而生 :音乐歌舞,讴歌的是人为 的努力和成功;生活方式, 装点出的是一种规矩典雅的 风范;被凶猛兽纹占据着基 本画面的青铜礼器,如今换 上了大幅笔画方正圆柔的铭 文。就华夏的审美理想来看 :周把审美文化的“中和”色 彩,书写在了华夏美学理论 的第一页上。这也是中国审 美文化真正走向独特发展道 路的转折点和标志。 然而,严格从历史概念 上来说,上文所述周人创造 的礼乐文化主要体现在西周 至春秋中叶,春秋后期华夏 审美的风向开始向战国新的 文化时代转变。 战国,这是一个经历了 春秋后期礼崩乐坏而失去统 一话语的时代,因而也是一 个解除了束缚、富于进取和 创造激情的时代。在这里, 历史书写下的是“胜者英雄 败者贼”。 固有的礼法、固化的阶 层被打破,搅乱了人们宁静 、平和的心绪和生活,也带 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欲望。这 便使战国时代的审美文化呈 现出了盛况空前的多姿多彩 ,主要表现在: 这是一个理性精神空前 张扬的时代,是一个独立思 考、创造体系的时代。“百 家争鸣”而起,儒、墨、道 、名、法、阴阳、农、纵横 、杂、小说等诸子学派,可 谓流派纷呈,思想家荟萃, 共同营造出春秋战国之际思 想史的辉煌。 这是一个散文大发展的 时代。文籍著述的空前丰收 带来了散文艺术的全面成熟 。这些散文大多凸显个性风 采,从而创造了战国文学丰 富多姿的盛大景观。 这是一个脱离了礼乐功 能而更趋艺术化的时代。率 真任性、激楚人心的新乐带 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而来,讲 究的只是好听、好看。至于 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也随 着审美风格的变化而更加日 用化、生活化、情趣化。 这就是战国。放飞自我 ,就是它一切审美文化的主 题。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所思远道(精)/大美中国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廖群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8527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73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70 |
出版时间 | 2017-09-01 |
首版时间 | 2017-09-01 |
印刷时间 | 2022-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80 |
CIP核字 | 2017167883 |
中图分类号 | K224.0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6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191 |
宽 | 137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