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两个伟大发现的枢纽--马克思的对象化概念(精)/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纵览马克思一生的学术文本,从博士论文到《资本论》,很少有概念像“对象化”这样,内涵几经演变,又贯穿其思想全程。基于作为“对象性活动”的生产实践,马克思实现了哲学方法论革命;通过把价值理解为“对象化劳动”、把剩余价值理解为“对象化的剩余劳动”,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实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本书回归德文原初语境,透过“对象化”概念的历史演变,解析其在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探索过程中的支撑作用,为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政治经济学批判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
作者简介
张义修,南京大学哲学博士,浙大城市学院研究人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城市学研究。
目录
导论
一、重新发现马克思的“对象化”概念
二、马克思“对象化”概念的研究史境遇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与论述框架
上篇 “对象化”与马克思哲学道路的开端
第一章 “对象化”的概念史溯源
第一节 “对象”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出场
一、“对象”概念的词源与流变
二、理性主体的建构:康德视域中的“对象”概念
三、“对象”背后的“主体”:费希特、谢林的推进
第二节 黑格尔哲学中的“对象性”概念
一、“实体即主体”:黑格尔的辩证逻辑
二、“对象性”与绝对主体的自我实现
三、“对象性”与现实主体的自我实现
第三节 “对象化”之缘起: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再阐释
一、费尔巴哈“对象化”概念的初始语境
二、自我意识哲学的再诠释与“对象化”的双重内涵
三、从“对象”到“对象化”:德国古典哲学的方法论特质
第二章 “对象化”与马克思最初的哲学探索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对象化”:马克思的哲学起点
一、自我意识哲学视域中的伊壁鸠鲁
二、“自我意识的对象化”: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核心范式
三、马克思“对象化”概念的初始内涵
第二节 “对象化”与青年马克思的初次哲学转向
一、费尔巴哈的哲学转向与“对象化”概念的新内涵
二、马克思哲学转向的唯物主义维度:“对象化”与“主谓倒置”
三、马克思哲学转向的人本学维度:“对象化”与“异化”
中篇 “对象化”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现
第三章 “时象化”与青年马克思的经济学批判
第一节 “对象化劳动”:经济学理论的哲学透视
一、理解“对象化劳动”的前提之一:《手稿》的复调语境
二、理解“对象化劳动”的前提之二:马克思对“劳动”的最初理解
三、“对象化劳动”的原初内涵与方法论意义
四、“对象化劳动”与“异化劳动”的原初关系
第二节 “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异化批判理论的完整建构
一、异化劳动批判:从“劳动”的对象化到“类生活”的对象化
二、异化史观的建构:“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与自我确证
三、异化批判理论的完整逻辑:对象化一异化一扬弃异化
第三节 经济学批判的推进与“对象化”之思
一、重思“货币”:交换关系中“最突出的对象”
二、重思“劳动”:雇佣与分工视角下的“对象化”
三、小结:马克思经济学批判的进展及其哲学效应
第四章 “对象化”与“新世界观”的诞生
第一节 作为“对象性活动”的“实践”:从人本学走向后人本学
一、初始建构:人本学视野中的“对象性活动”与“实践”
二、内在冲突:“对象性”的人本学内涵与现实性内涵
三、革命突破:作为“对象性活动”的“实践”的后人本学内涵
第二节 哲学起点的转变:告别“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一、巴黎时期:“工业”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二、《评李斯特》:历史性视角下的“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三、新出发点的制定:从“工业”到“物质生产”
第三节 批判方法论的转变与“对象化劳动”的偶现
一、社会关系建构论:一种新的社会批判方法论
二、“对象化劳动”的偶现与理解的深化
三、历史性视角下的“分工”与“劳动”
四、小结:马克思哲学革命之际的“对象化”概念
下篇 “对象化”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生成
第五章 “对象化”与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正视“劳动”与“对象化劳动”的重现
一、正视“劳动”的开端:对劳动价值论的肯定
二、正视“劳动”的基础:对经济学批判方法论的阐述
三、“劳动”的科学定位与“对象化劳动”的重现
四、小结:“对象化劳动”方法论意义的深化
第二节 “劳动”对象化为“价值”:商品和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哲学基础
一、“对象化劳动时间”:货币分析中生发出的价值反思
二、“对象化劳动”的一分为二:商品二重性思想的确立
三、“幽灵对象性”与“抽象劳动对象化”:《资本论》中的成熟表述
第三节 “价值”对象化为“货币”:价值形式理论的哲学基础
一、从“商品”到“货币”的对象化逻辑:《大纲》中的最初思考
二、价值形式理论的原点:“简单价值形式”中的对象化逻辑
三、价值形式理论的深化:对象化逻辑在货币形式中的完成
第六章 “对象化”与马克思对资本关系的辩证解析
第一节 资本的本质与逻辑:基于“对象化劳动”的透视
一、资本的本质:特定“关系”与“过程”中的“对象化劳动”
二、资本的逻辑:劳动力的发现及其双重“对象化”
三、资本与劳动力的交换关系:平等背后的支配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批判:“对象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辩证法
一、资本关系的两极:“对象化劳动”与“活劳动”
二、一般劳动过程:“活劳动”的主动消耗与“对象化劳动”的被动重塑
三、价值增殖过程:“对象化劳动”的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两个伟大发现的枢纽--马克思的对象化概念(精)/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义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259265
开本 16开
页数 34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22-09-01
首版时间 2022-09-01
印刷时间 202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576
CIP核字 2022132405
中图分类号 B0-0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