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杨绛传
内容
内容推荐
无论风雨沉浮,杨绛先生从未辜负命运和岁月的馈赠,活得潇洒,活得透彻。
谈起杨绛先生,我们都会由衷地感叹,她的一生竟活得如此完美,有让人温暖的家庭,让人望其项背的学识,令人羡慕的爱情……但她也说过: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作者以细腻客观的笔触,用大量鲜为人知的生活故事带领读者徜徉于杨绛先生百年过往,共同回眸那颗与世无争,却自有万种风情的优雅灵魂……
这个穿越世纪、用水一般的个性流淌于人世长河的女子,活成了无数人心中完美的模样。
作者简介
李雪,女,90后作者,山东大学(威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苏格拉底和教育学的研究工作,对女性心理学有独到见解,在多家网站发表过作品。
目录
第一章·春水初生
北京往事
求学之路
与君初识
第二章·溪流旖旎
书写世界
洗手作羹汤
“我们仨”
第三章·大河流转
沉浮于人海
孤岛之困
第四章·暗流汹涌
苦尽甘来
黎明新生
书写与沉默
第五章·生命的磨砺
整改与斗争
雕琢与淬炼
第六章·川入海洋
失去与得到
人生边缘
打扫战场
附录:杨绛年谱简编
导语
百年经历解码生活智慧,一生沉浮诠释优雅人生。
从1911年到2016年,讲述杨绛105年的生活经历,摘引先生自述,蕴藏大量人生智慧,呈现了一个立体丰满的杨绛形象。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钱锺书
钱锺书、夏衍、黎戈、卢翎、叶廷芳等高度评价。
遍历山河,从容而行,以淡然之心,活出一世华彩。
特别附录:杨绛年谱简编
书评(媒体评论)
你们捧钱锺书,我捧
杨绛!
——夏衍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
,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
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
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
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周国平
杨绛让我看到了“过去
的品质”,这是一种哑光
却不暗哑,低调却不哽咽
,醇香却不刺鼻的品质,
它像北极光:明亮、坚韧
、耐寒,在人格的高纬度
闪闪发光。
——黎戈
精彩页
北京往事
1917年7月17的北京,阳光和着树叶摇曳,蝉虫窥视着人们的希望。在杨家大院里,杨荫杭正踱着步子,不时张望妻子生产的屋子,他在等待他的第四个孩子的出生。此时他已有了三个女儿寿康、同康和闰康,不知道这第四个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长什么样?
经过漫长的等待,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声,他终于迫不及待地来到产房门口。产婆抱过来一个襁褓,一个粉嫩的女婴出现在杨荫杭眼前。1911年的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还笼罩在人们头上,每个家庭都想生个儿子。杨荫杭却很开明,对女儿也分外宠爱。他捧着这个小小的人儿,欢喜不已,给她取名杨季康。后来,这个女孩被叫作杨绛。
杨荫杭是开明且威严的父亲。他是中国近代颇有名望的进步学者,无锡人,祖辈在杭州做官。诗书传家,他得以早早接受教育,考入北洋大学堂。青年时代的杨荫杭,可以看作充满革命精神与斗争精神的年轻人的代表。在北洋大学堂上学时,有部分学生为了伙食闹风潮。掌权的“洋人”出来镇压,说闹风潮的一律开除。一个带头闹事的广东人就被开除了。杨荫杭并没有参与风潮,但看其他人缩头缩脑的样子,很是恼火,挺身而出道:“还有我!”于是他也被开除了。好在他被北洋大学堂开除后,转而就考上了南洋公学,那年他十九岁。很久以后,在提到北洋大学堂时,杨荫杭还会嬉皮笑脸叉腰道:“我是老北洋。”对于被开除这件事,杨荫杭倒是豁达。
但对于学业,他未曾有过稍微放松。在南洋公学就读时,因为成绩优异,杨荫杭被派到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并与在日留学生一道创办了《译书汇编》,译载如《民约论》《自由原论》等欧美政法名著。这是留学生自办的第一个杂志。此时的杨荫杭受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影响,希望通过革命改变中国。有次杨荫杭暑假回乡,在中学公开鼓吹革命,还拒绝对祠堂里的祖先磕头,被同乡愤然骂道:“此人该枪毙。”很快,他因“革命邪说”被清廷通缉,于是家人筹了笔款子让他再度出国。他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法学。1910年学成回国后,他除在北京一所法政学校授课外,还兼任了肃亲王善耆的法律教师。
同那个时代大多数人一样,杨荫杭很早便在父母安排下订婚了,娶了唐家的女儿。幸运的是,他的夫人唐须嫈与他相互欣赏,可谓佳偶天成。唐须嫈同样出生于无锡,曾在著名的上海务本女中读书,沉静内敛,温婉稳重;婚后专注于相夫教子,一生共养育了八个子女。在杨荫杭留学归国前,她一人照料三个女儿的生活,从未有抱怨之语,将大小家庭都打理得很好。杨绛回忆:“母亲每晚都要记账,有时记不起明细,会苦恼,父亲就夺过账本,一笔写上‘糊涂账’,免她劳神。但据父亲说,母亲虽记不得小账,每月按时寄回无锡老家的家用,一辈子从未错过一天。”
我们经常从鲁迅、张爱玲等优秀作家的回忆录里,发现他们的母亲热爱阅读的痕迹。大概作家文学素质的养成,非常仰赖他们的母亲做出的榜样。唐须嫈是否有文学上的天赋,旁人无从知晓,但从杨绛后来的描述中,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位颇具文字敏感度及见识的女性。她喜欢辞章小说,做针线的藤筐里常常摆着《缀白裘》一类剧本和一些旧体小说。有次她读绿漪作的《绿天》,便说:“这人也学着苏梅的调儿。”杨绛觉得很佩服,因为绿漪正是苏梅的一个化名。唐须嫈常常和杨绛交流一些对作家的看法,杨绛对她的观点非常认同。
杨氏夫妻甚是和睦。后来有人称赞杨绛待钱锺书好,杨绛却说,她们姐妹几个对待丈夫都很好,但没有母亲待父亲好。杨氏夫妻有很多话可以谈。在《回忆我的父亲》中,杨绛写道:“他们谈的话真多,过去的,当前的,有关自己的,有关亲戚朋友的,可笑的,可恨的,可气的……他们有时嘲笑,有时感慨,有时自我检讨,有时总结经验。两人一生中长河一般的对话,听起来好像阅读拉布吕耶尔的《人性与世态》。”有时杨荫杭会对妻子说“我今天放了一个‘屁”’或“一个大臭屁”或“恶毒毒的大臭屁”,唐须嫈就会等上一两天,从《申报》或者《时报》上剪下这个“屁”——大多是时评。她把剪下来的“屁”粘贴成长条,卷成一大卷,放进杨荫杭的红木大笔筒里。 辛亥革命爆发后,杨荫杭决定南下加入革命一派,杨家便在季康出生一百多天后从北京移居上海。有趣的是,清廷王室成员肃亲王善耆向来看重杨荫杭,听闻杨荫杭南下,专程去送他,对他说:“祝你们成功。”向来开明求变革的亲王说这番话时的情绪,实在是很耐人寻味的。
杨荫杭是难得的法律人才,被政府委以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兼司法筹备处处长的重任。他有傲骨,刚正不阿。有个有权势的军阀到上海,当地绅士联名登报表达欢迎之意,未经杨荫杭同意便将他的名字写了上去。杨荫杭知晓后,特意登报声称自己对该人并不欢迎。这一举动被人们嘲笑不识时务。他不以为意,称“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后来因官员不得在本省任职的规定,杨荫杭调任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驻杭州。在任期间,有个被省长和督军庇护的恶霸,杀人抢掠无恶不作,被告后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杨绛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448644
开本 32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21-05-01
首版时间 2021-05-01
印刷时间 202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238
CIP核字 2020080131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09
146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