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学江湖(回忆录四部曲)/王鼎钧作品系列
内容
内容推荐
《文学江湖》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四部。从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去台湾,到1978年移民美国,作者用三个“十年”,从个人的视角感受和记录了台湾的大历史和一己的小悲欢。作者亲历的“文学江湖”是台湾风云变幻三十年的缩影:从五十年代初期的困窘和茫然,到白色恐怖中的屈辱和惊慌,再到冷战时期的“心理疲惫”,及台湾经济起飞。
作者简介
王鼎钧,1925年生于山东省兰陵,曾亲历流亡求学、抗日战争、国共内战;1949年到台湾,曾任广播公司节目制作组长、电视公司节目编审组长、多家报社副刊主编、大学讲师。1979年移居美国,之后定居纽约至今。其创作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人生四书”、“作文四书”等作品在台湾行销极广,至今不衰;《碎琉璃》、《左心房漩涡》等散文创作独树一帜,为其赢得“当之无愧的散文大师”之誉;从1992年至2009年,创作发表“回忆录四部曲”(《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作品陆续在大陆出版后,引起学界及读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其回忆录,融人生经历、审美观照与深刻哲思于一体,显示了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影响巨大。曾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优良图书著作金鼎奖、“中国时报”文学奖推荐奖、第五届在场主义散文奖、历史嘉年华“历史书写致敬奖”。
目录
代自序
有关《文学江湖》的问答
十年灯
用笔杆急叩台湾之门
匪谍是怎样做成的
我从瞭望哨看见什么
投身广播见证一页古早史
张道藩创办小说研究组
小说组的讲座们
胡适从我心头走过
广播文学先行一步
反共文学观潮记
特务的显性骚扰
我与《公论报》的一段因缘
难追难摹的张道藩
走进广播事业的鼎盛繁荣
十年乱花
我从胡适面前走过
魏景蒙一半是名士一半是斗士
方块文章画地为牢
艺术洗礼现代文学的潮流
霓虹灯下的读者
我能为文艺青年做什么
特务的隐性困扰
省籍情结拆不完的篱笆
张道藩的生前身后是是非非
冷战时期的心理疲倦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亮光
十年一线天
你死我活办电视
乡土文学的旋涡
与特务共舞
我和军营的再生缘
我与学校的已了缘
我与文学的未了缘(上)
我与文学的未了缘(下)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王鼎钧台湾时期文学生活大事记
序言
敬答“九九读书会”诸位
文友
你的第四卷回忆录一度
打算名叫《文学红尘》,最
后改成《文学江湖》,通常
书名都有作者的寓意,《文
学江湖》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文学也是红尘的
一个样相,所以我记述所见
所闻所思所为,取名《文学
红尘》。后来知道这个书名
早被好几位作家用过,就放
弃了。
“红尘”是今日的观照,“
江湖”是当日的情景,依我
个人感受,文学在江湖之中
。文学也是一个小江湖,缺
少典雅高贵,没有名山象牙
塔,处处“身不由已”,而且
危机四伏,我每次读到杜甫
的“水深江湖阔,无使蛟龙
得”,至今犹有余悸。
你把自己的历史分割成
四大段,每段一本,这个布
局是“横断”的,可是每一时
段的历史经验又记述始末,
采取纵贯的写法,为什么采
取这样的结构?
这个结构是自然形成的
,大时代三次割断我的生活
史,每一时段内我都换了环
境,换了想法,换了身份,
甚或换了名字,一切重新开
始。“大限”一到,一切又戛
然而止。举个例子来说,我
小时候交往的朋友,到十八
岁不再见面(抗战流亡),
十八岁以后交的朋友,到二
十一岁断了联系(内战流徙
),二十一岁交的朋友,到
五十二岁又大半缘尽了(移
民出国),所以“我只有新
朋友,没有老朋友”,这是
我的不幸。
当然我也知道藕断丝连
,但细若游丝,怎载得动许
多因果流转,既然“四世为
人”,我的回忆录分成四个
段落,写起来也是节省篇幅
的一个办法。
你把十八岁以前的家庭
生活写了一本《昨天的云》
,你把流亡学生的生活写了
一本《怒目少年》,你把内
战的遭遇写了一本《关山夺
路》,你在台湾生活了三十
年,青壮时期都在台湾度过
,这段岁月经验丰富,阅历
复杂,为什么也只写一本?
材料怎样取舍?重心如何安
排?
确实很费踌躇。我的素
材一定得经放大和照明,我
也只能再写一本,篇幅要和
前三本相近,这两个前提似
乎冲突,最后我决定只写文
学生活,家庭、职业、交游
、宗教信仰都忍痛割爱了吧
,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叫做《
文学江湖》。
敬答名作家姚嘉为女士
您的回忆录不但记录了
您个人的步履,更反映了几
十年来中国人的颠沛流离,
家国之难,还不时回到现在
的时空环境。书中许多细节
,让人如临其境,请问这些
资料是如何来的?(靠记忆
?当年写的日记?买书?到
图书馆收集资料?海外找这
些资料困难吗?)
五十年代我在台湾,多
次奉命写自传,由七岁写到
“现在”,到过哪些地方,接
触过哪些人,做什么事,读
过哪些书报杂志,都要写明
白。为什么要一写再写呢,
他们要前后核对,如果你今
年写的和五年前写的内容有
差异,其中必有一次是说谎
,那就要追查。因此我常常
背诵自己的经历,比我祷告
的次数还要多。
至于台湾的这一部分,
本来想回去找资料,因健康
问题久未成行。后来一看,
也用不着了,我抗战八年一
本书,内战四年一本书,台
湾生活三十年也是一本书而
已,材料哪里用得完?我自
己记忆犹新,也有一点笔记
,一点剪报,也可以在纽约
就地查找,各大图书馆之外
,还可以上网搜索。台北国
家图书馆的“当代文学史料”
网站尤其详尽可靠。
还有,我合得买书,前
后买了五六百本,看见书名
就邮购,隔皮猜瓜,寻找跟
我有关的人和事,了解当时
的大背景,查对年月人名地
名,有时一本书中只有三行
五行对我有用,有些书白买
了。
我写回忆录不是写我自
己,我是借着自己写出当年
的能见度,我的写法是以自
己为圆心,延伸半径,画一
圆周,人在江湖,时移势易
,一个。圆”画完,接着再
画一个。全部回忆录是用许
多“圆”串成的。
写是苦还是乐?是享受
吗?不写时是什么感觉?写
不下去时,怎么办?
写作是。若苦能甘”,这
四个字出于鹿桥的《人子》
,我曾央人刻过一方图章。
写作是提供别人享受,自己
下厨,别人吃菜,“巧为拙
者奴”。我做别的事情内心
都有矛盾,像陶渊明“冰炭
满怀抱”,只有写作时五行
相生,五味调和,年轻时也
屡次有机会向别的方向发展
,都放弃了。我是付过“重
价“的,现在如果不写,对
天地君亲师都难交代。
咱们华人有位家喻户晓
的人物,活到百岁,据说常
在祈祷的时候问神:“你把
我留在世界上,到底要我为
您做什么?”我劫后余生,
该死不死,如果由我来回答
这个问题,我会说留下我来
写文章,写回忆录回馈社会
。我写文章尽心、尽力、尽
性、尽意,我追求尽人之性
、尽物之性,尽己之性。走
尽天涯,洗尽铅华,拣尽寒
枝,歌尽桃花。漏声有尽,
我言有穷而意无尽。
说个比喻,我写作像电
动刮胡刀的刀片,不必取下
来磨,它一面工作一面自己
保持锋利。当然,现在不行
了,动脉硬化,头脑昏沉,
有些文章“应该”写,可是写
不出来,那也就算了。
敬答评论家蒋行之先生
写回忆录,要怎么样才
不会折损回忆,或者尽量省
着用?NABOKOV说他最珍
惜的回忆轻易不敢写的,写
导语
王鼎钧,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兰陵人,一生流亡,阅历不少,读书不多,文思不俗,勤奋不懈。1949年去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纽约。
《文学江湖(回忆录四部曲之四)》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四部:从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去台湾,到1978年移民美国,作者用三个“十年”,从个人的视角感受和记录了台湾的大历史和一己的小悲欢。
书评(媒体评论)
《文学江湖》一书,既
是为历史做见证,也给我们
启示和教益,让我们知道一
个普通的中国人在过去的二
十世纪所经历的痛苦和所怀
抱的梦想、希望。……从本
书中既可窥见这三十年世事
人情和时代潮流的演变,也
能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历
史教训的独立思考,是一份
极具历史和人文价值的个人
总结。
——高华
精彩页
用笔杆急叩台湾之门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纂的《重修台湾省通志》,卷一“大事志”有这么一条:
一九四九年五月三十一日,上海抗拒“共匪”之国军部队,近已完成保卫任务,一部撤退来台。
这里记载的“一部”,其中有一个人是我,我这“一粟”由此倾人台湾这个大米仓。
这年我二十四岁。
我本来在上海军械总库当差,国共内战,争夺上海,五月二十六日上海易手。“末日”之前,五月二十四日,我带着父亲寻路,夜间挤上一条船,只见甲板上坐满了军人,谁也不知道这条船开到哪里去,天空灰白色的云层很厚,不见日月星辰,所幸海上没下雨,风浪也很小。
日日夜夜,好不容易看见右方有水气饱满的绿色山丘,前面有颜色单调的陈旧仓库,船停在水中等待进港,有人摇着舢板来卖大多数人都没见过的水果,说我们听不懂的话,使用我们没见过的钱。
这是台湾!这是基隆!原来这条船的目的地是台湾。依当时局势,它可能开往广州或者海南岛,这两个地方已是朝不保夕,所有撤出华东华南的人都渴求奔向台湾,台湾限制入境,多少有办法的人来不了,我们竟无意中得之,似幻似真,如同梦境。
这才知道船上载满军火,台湾欢迎军火,我们是沾了光。这才发现“上校爷爷”住在舱里,他是军械总库的副总库长。这才发现我们兰陵王氏家族落难的子弟(总有二十几个人吧?)也挤在甲板上人堆里,论辈分,兄弟叔伯爷爷都有。他们从家乡辗转逃到上海,上校爷爷安插他们在军械库当兵吃粮,最后关头又通知他们上船。
这些族中子弟都是大地主之家的少爷,奉父母之命早婚,中共搞土改清除地主,大家纷纷逃亡,有人带着太太孩子。由一九四五逃到一九四九,离开上海是最后一步,他必须和眷属分手,这一去何年重逢?有人叮嘱妻子“你等我两年”,意思可能是两年以后我一定回来,也可能是两年以后你可以另外嫁人,妻子断然回答:“我等你二十年!”那时候认为二十年就是天长地久了,谁料这一去就是三十多年。
没有人通知或者暗示我可以上船,我能脱身是个奇迹。那时我受到的打击太多,感觉近乎麻木,对上校爷爷的差别对待没有什么反应。多年后回想当初,天津失守,我做了共军的俘虏,一个多月以后逃到上海,我还穿着解放军的破军服,给人多大想象的空间!在那种情况下,上校爷爷还安排我到分库去占一个上尉的缺额,那是多大的担当(上校爷爷万岁!),最后上海也得撤退,那时国军已经知道中共的间谍厉害,倘若我带着一颗自杀炸弹上船,与满船军火同归于尽,那还了得。上校爷爷作了他该作的考量。
好了,俱往矣!由沈阳经秦皇岛到上海,上校爷爷是我的福星,我感激他。回望大海,上海到基隆的路程四一九海里(七七六公里),台湾海峡的宽度一三○公里,幸亏世上还有这个台湾!
基隆多雨,我们上岸那天是好日子,军方在码头上摆好一行办公桌,为这批官兵办理入境登记,每个人的姓名、年龄、籍贯、级职都写在十行纸上。我趁机会向他们讨了几张十行纸,他们一张一张地给,我一张一张地讨。登记后有人把队伍带走,惟有我们军械库的人仍然留在码头上,据解释,这是因为船上军火还没交卸。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学江湖(回忆录四部曲)/王鼎钧作品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鼎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2194
开本 16开
页数 3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5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2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74
CIP核字 2012206425
中图分类号 I251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9
出版地 北京
227
152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1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8: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