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典型类案研究(最新修订版)/食药环执法办案实务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以典型案例为视角,围绕公安机关、食药监管部门执法办案中常见多发型案件办理中的疑难问题,选择食品中滥用食品添加剂、滥用农药、注水肉、地沟油、保健品、膏药、进口药、疫苗、医疗器械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司法认定与处理争议,进行规范性分析,并对上述典型类案的案件经营、证据收集、证明标准、移送标准、检定规则等进行深入探讨,为执法、司法部门办理此类案件提供镜鉴。
作者简介
张伟珂,1983年生,河南许昌人,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实战训练部。2010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2013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死刑制度、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公安执法规范化等。出版合著《渎职罪规范研究》,编著、参编《刑罚消灭制度》《防控与侦办:食品药品犯罪案件实证研究》《治安案件查处教程(修订本)》等十多部著作、教材,在《当代法学》《南开学报》《中国刑事法杂志》《刑法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目录
总序

修订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供人食用:食品的核心要素及其证明
一、从典型案件看“食品”的司法证明
二、何为《刑法》中的“食品”
三、食品与相关产品
四、食品的证明
第二章 毒豆芽案:犯罪认定的混乱与纠偏
一、基于15年至16年度76个统计样本的经验分析
二、规范冲突与标准缺失:“毒豆芽”案件的尴尬之源
三、“毒豆芽”案件司法认定的规范分析
四、结语
第三章 地沟油案:有毒、有害食品的认定
一、从司法裁判看“地沟油”案定性的焦点问题
二、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司法认定标准
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中犯罪对象的证明问题
四、结语:技术发展与国家标准
第四章 注水肉案:因“水”而异的司法惩治
一、从司法样本看注水肉案件惩治的实践状况
二、从样本案例看注水肉案件的司法惩治规律
三、主观明知的证明问题
四、抽检的方式及效力问题
五、结语
第五章 泡打粉案: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刑法评价
一、面食行业违规使用泡打粉引起的司法争议
二、将含铝的非食品添加剂添加到食品中的行为性质
三、超范围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行为的性质认定
四、超限量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行为的性质认定
五、结语:从注释刑法到科技刑法的思维转变
第六章 保健品案:游走在药品案件与食品案件之间
一、食品与药品之争
二、品案件中主观明知的证明
第七章 进口药案:不是问题的刑事司法难题
一、陆勇案引发的司法争议
二、陆勇案引争议
三、非口药案件的司法认定
第八章 假疫苗案:经营“真假”疫苗的规范评价
一、“真”的假疫苗:假药犯罪认定的司法争议
二、假的“真”疫苗:僵尸条款的适用与犯罪竞合处理
三、劣质疫苗案中行刑衔接机制实践探讨
第九章 膏药案:因标准而生的司法困境及其治理
一、膏品:标准空白背后的规范思考
二、膏药与假药:实务与理论的碰撞
三、膏药案中争议问题的规范评价
第十章 医疗器械案:标准与风险双重限定下的刑事归责
一、器械与药品:常见的定性之争
二、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规范解读
三、器械领域相关犯罪的认定问题
附录
一、司法解释类规范性文件
二、有关部门公告等规范性文件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典型类案研究(最新修订版)/食药环执法办案实务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伟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913489
开本 16开
页数 338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18
出版时间 2022-09-01
首版时间 2018-05-01
印刷时间 202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528
CIP核字 2022182457
中图分类号 D924.365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