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刀锋(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我是地上之人,一身的尘土。某些与凡尘俗世更近的人物,我感觉能设身处地,进入他们内心。但这样罕有的灵魂,我没有办法替他设想,只能仰慕他的光辉。
如其所愿,拉里被卷进了喧阗的人间熔炉。
他太谦虚了,不会去做别人的榜样。但或许会有几个踌躇不定的灵魂被他吸引,像飞蛾被引向烛光,最后也拥有他那个煜煜生辉的信念:终极的满足只在精神生活中。
拉里·达雷尔将精神世界看得高于一切,穷尽所有追索终极答案。他放弃了优越的物质生活,离经叛道,内里却是一个得到了充分发展的美国年轻人,在现实中敢于选择,在思想上有自由。在寻求精神启蒙和浪游的旅程中,拉里遇到了毛姆创造的蕞出色的一些人物——艾略特·坦普尔顿,旧欧洲的精神遗老,浮华世界中可笑的势利鬼,但慷慨和善良起来也让人不可思议;伊莎贝尔·布拉德利,拉里的未婚妻,她在爱情和财富之间的选择将影响她的一生……在二十世纪明亮与阴霾交织的时代,众人依照各自的秉性与价值活着,最后也在人世浮沉中各得其所。毛姆本人在故事中徘徊,观察笔下人物与命运的较量,将一个求道的故事完美地安放在扰攘的现实一旁。
作者简介
陈以侃,1985年出生于浙江嘉善,自由译者、书评人。曾在上海交大和复旦学习英文。2012至2015年在上海译文担任编辑。译有《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毛姆短篇小说全集》《撒丁岛》《寻找邓巴》《致愤青》等。评论见于《上海书评》《单读》《鲤》《三联生活周刊》《书城》《外国文艺》等。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导语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曾说:“当人英勇地面对着世界的疯狂时,他那非凡的勇气中有一种美远胜于艺术之美。”
这个我们最世故的小说家,却孜孜不倦地为世界收藏那些罕有的、灯塔般的灵魂。《刀锋》的拉里·达雷尔是其中最撩人心魄的一个。
“《刀锋(精)》从故事构思、人物塑造、场景描摹到叙事调性,都堪称毛姆的巅峰之作。”(著名评论家、毛姆权威传记家赛琳娜·黑斯廷斯)。
青年翻译家、文学评论人、豆瓣9.0分高口碑译者陈以侃全新译本。资深“毛迷”力荐,布面精装典藏。
精彩页
第一章
1
我之前任何一部小说,动笔时从来没有像这样疑虑重重。称之为小说,只因为想不到别的叫法。这里面没有多少故事要讲,结尾既无人离世,也不是一场婚礼。人一死,万事皆休,用来了结整个故事很有概括性;用结婚收尾也很妥当,见多识广的读者一听这种所谓的大团圆结局,就要皱眉头,其实大可不必。普通人总有这样一种自然反应,觉得一旦结了婚,剩下的事就没什么好讲了;这种反应很有道理。男人女人,不管之前如何跌宕起伏,既然终成眷属,生物意义上尽了自己的责任,兴趣自然就转移到了下一代人身上。但我没有给读者这样安心的终局。这本书,写的是我对某个男子的回忆,与他偶尔有面对面的接触,可每次都相隔很久,其间他经历了怎样的生活,我其实不太了解。若用想象去填补空缺,应该不至于太牵强,多少能让我的叙事前后连贯些,但我无意做这样的事。我只想把我自己确知的情况落于文字。
很多年前我写了一部小说,叫《月亮与六便士》,里面我拿了一个很有名的画家保罗·高更当主角,其实我对他所知寥寥,但凭着小说家的特权,我根据那些讯息发明了一些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这本书里,我完全没有做类似的事情,没有凭空创造任何东西。有些人物,现实中还在世,为了不让他们尴尬,我自己造了些名字,也在别的地方花了不少心思,只为了让读者认不出他们。我写的那个男子不是名人,他也可能永远不会出名。等他的生命终于完结之时,或许他在世间踏过,也只像石子投入河中,不会在水面留下什么痕迹。那么我的这本书,要是真有人读的话,也只因为它自身有几分趣味而已。但他给自己选的生活方式,他性情中独有的坚韧和美好,影响或许会越来越深远,于是在他离世多年之后,后人会意识到有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曾活在这世间。到了那时,或许大家会明了我在这本书里写的是谁,而那些想要了解一点他早年生活的人,也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些他们想看的东西。我想,这本书纵然有明显的缺憾与不足,可对于要给我那位朋友作传的后来者,终究可以提供不少有用的材料。
我自然知道书里的对话不是逐字逐句的记录稿,那些场合中,谁和谁说了什么,我从来没有做过笔记,但我记性尚可,这些对话虽然是我重写的,我还是相信,它们忠实呈现了当时那些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就在刚才,我说我没有凭空创造任何东西;现在要略微修正一下。自从希罗多德开始,历史学家就有这样的自由,可以把言谈放入人物的口中,我这里也是如此,很多话是我没有听到,也不可能听到的。我这样做的缘由也跟历史学家一样,有些场面,若只是叙述,总少了几分鲜活和逼真。我想要大家读我的书,而尽力把故事写得好读些,应该不算什么过错。聪明的读者一看便知,哪些地方是我用了上述手法拟作的,他若是认为这不足取,自然也是读者的自由。
开写这部小说时,还有一个理由让我颇有顾虑,那就是里面要处理的大多是美国人。了解一个人本就极为不易,我一向有个观点,除了自己的同胞,我们是无法真正认识一个人的。男男女女都不只是他们自己,还是他出生的地方、他学步的公寓或农场、孩童时玩的游戏、老人家的迷信说法、吃的食物、上的学堂、关注的运动、记诵的诗人,还有他们信仰的神。所有这些东西构成了一个人,而这些东西,你靠道听途说是懂不了的,你只有实实在在地经历过它们,才能懂得。你得是他们,才能懂得他们。而你只能通过观察去了解一个外国人,要在纸面上让他们有血有肉是很难的。即使目光如炬、心思细腻如亨利·詹姆斯,他写的英国人,也从来没有一个从骨子里让人感觉是完完全全的英国人,而他可是在英格兰住了四十年。拿我自己来说,除了某几个短篇小说,我一般只写我自己的同胞,而之所以在短篇里没有完全恪守这一准则,那是因为短篇小说可以更简明扼要地写人。你给读者一些粗略的讯息,他们能自己填补细节。读者或许要问,既然把保罗·高更都改成了英国人,这本书为何就不能改呢?回答很简单:没法改。他们若不是美国人,就不会是他们这样了。我也没有那样的幻觉,自以为把他们写成了美国人心目中的自己,他们只是一双英国眼睛里看出的美国人而已。我也没有刻意复制美国人说话的特色。英国作家做这种事,总是乱七八糟的,就像美国作家要呈现英格兰那个岛上的英语,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他们很难绕过俚语这个大陷阱。亨利·詹姆斯写英国故事,不停讲着英国俗话,但英国人又几乎从来不是这么讲的,他想让文字有种口语的感觉,但很多时候只是让英国读者一怔,微微有些出戏而已。
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刀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毛姆
译者 译者:陈以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744581
开本 32开
页数 47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64
出版时间 2023-01-01
首版时间 2023-01-01
印刷时间 202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16
CIP核字 2022233350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2
128
3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