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春味道/北大哲学系百年系庆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当青春遇到哲学,会擦出怎样得火花?我说,有那满心的欢喜,也有那不尽的彷徨。

18岁了,离开了高中,步入了大学。在这18岁的天空下,在初秋的燕园中,我真正和哲学走到了一起。迈过了成人的门槛,思考也就多了许多。

我开始想哲学到底是什么。每每提起哲学,在脑海中总是浮现这样的画面——在旷野中行走,在星空下沉思。哲学,意味着直面浩瀚的宇宙、时空,意味着直面自己的内心。在时空流转中与自己为伴,探寻、摸索,不断地质疑、不断地贴近真相。想及此时,总会有些许的欣喜与激动——自己有大学四年最为宝贵的光阴走在这段最为艰难的旅途上,去探索最为纯粹的真理。

然而,在到了北大哲学系,开始我四年旅途时,我确实遇到了坎坷与迷茫。“那你四年出来以后干什么?”这恐怕是我在燕园和同学聊天时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说实话,我不知道。我想,对于哲学,它确实有很“虚”,很“高”,凌驾于现实之上的一面。但是,学哲学,追求哲学,做一个爱智者,目的是什么?有对生命最原始的好奇,同样也是为了现实生活更美好。从中国的农民工到非洲的难民,从自己的衣食温饱到社会的繁荣,无一不是哲学的目的。当我们从哲学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找到了自己的精神生命,现实问题不会自动消逝,但是却可以迎刃而解。对于哲学、智慧的探讨、其追求是在理论、精神上的,但其实际作用却无一不是针对于现实世界的,是落实在做人做事上的。而这所谓的落实并不是指,至少不是单单指如何赚钱、营生,而是在生活中关注人本身,以平和仁爱之心待人,以合乎“礼”的、最为适当的方式待人接物。我想,这才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儒者形象,也是一个智者的形象。

不过,话说回来,我依旧不知道自己四年后会做什么工作,成为谁,但是现在我却不会为此而焦虑、心烦,因为哲学,它让我找到了我自己,可以让我在心灵上得到归宿与安定。

在哲学系生活的前半个学期,最初因为太过迷茫,实在不知道未来的路是怎样,于是就找来了几本哲学前辈的传记来读,算是聊以慰藉。第一本是《燃灯者》,是纪念周辅成先生的,讲述了一段特殊年代里别样感人的师生情谊。师生二人从“文革”中的思想培训课的相识,到几年间真切的交往,老师倾囊相授,学生孜孜以求;从燕园的相送,到法国的重逢。从中我不仅体会到了哲学的吸引力与魅力,更为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学生,这大半个世纪的9币生情谊所感动。第二本是金岳霖先生的自传。金岳霖先生以平和的语气讲述了自己的一生。他最常提及的是他与朋友们谈天、说笑,在一茶室间或一方寸的庭院中把酒言欢,共同谈笑、交流思想,好不风雅快活!在这里,我不仅仅看到了哲学的轻松超然,更感受到了金老先生和同伴们深厚的友谊与畅谈的欢乐。第三本书是《我这一生幸福吗?》,赵鑫珊先生的自述。人们总是在追求幸福,可是什么是幸福?赵先生讲述了自己回忆起来的生命中幸福的片段,告诉我说这就是幸福!其中,有儿时家乡的孤鸿,有母亲的叮嘱,有破旧的茅屋;更有北大的白杨,燕南的灯光,未名湖畔的独步;有青春时的意气风发,求学路上的艰苦跋涉,也有如今蓦然回首中的灯火阑珊。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哲学带给人的快乐,也体会到了这样一种幸福感的传承。P6-7

后记

百年哲学,弦歌不断。一篇篇鲜活的文字,记录着一段段刻骨铭心的青春岁月。彷徨、欢笑、苦涩、收获,都是挥之不去的青春味道。而这其中滋味,我们相信,每个正在拥有或曾经拥有青春的人会懂的。

文集的诞生要感谢系党委书记尚新建教授,一直以来尚老师以特有的亲和关心并支持着学生工作,在他的启发下我们动议编这本书,以文字记录下这青春的精彩;文集书名的确定要感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张学智教授,在我们还犹豫以智慧还是青春为关键词时,张老师以坚定的语气道出了“青春味道”的双关含义:青春的滋味与青春体味得道,顿感哲思悠扬;文集书名的题写要感谢系美学教研室杨辛教授,杨老师是著名美学家、书法家,他出资百万在系里设立奖助学金以鼓励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所赐墨宝更显得格外珍贵;文集的出版要感谢系主任王博教授,文集若干作者已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王老师的治学和为人,增添了文章看点,而他对文集结构设计和内容设置的指导并亲自题写序言,无疑使本书卖点大增。

同时,负责系庆系列丛书出版的李四龙教授、北大出版社田炜编辑,还有文集收录文章的每一位作者,谢谢你们!当然,还有编辑成员:张梧、李婷婷、曹润青、于文博、王姣、成立、杨思劢,我们一起讨论、设计、审稿、拍照,文集的编纂让我们亲如兄弟姐妹,这是我们共同的作品!

百年哲学,青春绵延……

谨以此书献给北京大学哲学系百年系庆。

编者

2012年9月

目录

序言

一 当青存邂逅哲学

我和哲学的故事

走入这扇门

我的北大爱的哲学

追梦的青春——在北大开始的日子

写在携笔从军之前

从元培到哲学

二 哲学使我勇敢

我们为什么学哲学

仲夏夜,谁的灿烂星空

所得

四院的爬山虎

此心安处是吾家

以哲学之名

三 有一种精彩叫本分

我的燕园两年

燕园“道”生活

青春的四院,青春的我们

有一种精彩叫本分

在知行合一中砥砺成长

求学琐记

四 别样华彩在四院

青春的怪味

一拉粟,万颗子

做燕园之眼:

北大生活里的另一种姿态

生如夏花的青春时光:

在哲学系团学组织的那些日子

哲学·艺术·人生

阳光作伴歌声飞扬

二十余年成一“梦”

五 友爱的共同体

同门

燕园七载忆师友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智慧的旅程

未曾离开,已然怀念

藉得阳光致新知

后来

六 用青春品味哲学

生命的学问

十年与百年

散文两篇

看见一棵国槐

幸福是什么

叶落飞扬

七 用哲思点亮青春

并不陡峭的高度

聚为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味道与言道

共在与交流:哲学的另一种面相

数字的激情与梦想

梦回四院

另一种传统

百岁青年——哲学系与我

后记

序言

《青春味道》的书名很有哲学昧儿,双关了青春的生命和这生命对于道的品味,书中凝集了哲学系学子对其学生时代的回忆、体验与思考。

在这部文集中,学子们充分展示了他们多元化的成长路径。智慧的沉思、学术的实践、社会的服务以及文艺和体育的拓展,从“邂逅哲学”的惴惴不安到“哲学使我勇敢”的自信从容,在静园四院的同一片天空下,哲学与青春一起打造出了属于自我的绚烂精彩。

在这部文集中,学子们用充满温情的笔触记录他们在“友爱的共同体”中的点滴,有师生之间的薪火相传,有同窗之间的朝夕相处,有朋友之间的美好分享。学生的本分是求知求学求解,而学生时代最精彩的段落也正在于尽好这本分,在爱智慧的过程中,若能收获师生缘、同窗情、朋友谊,更会绽放别样华彩。

在这部文集中,这些用心灵与哲思碰撞出来的文字,或如涓涓流水,平静地讲述砥砺成长的故事;或如绵绵细雨,温情地怀念静园四院的过往;或如微微春风,和煦地直抵内心灵魂的深处。阅读这些文字,不仅使我回忆起自己的求学岁月以及在哲学系工作的快乐时光,更感受到母系学子的沉思和追求:青春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个人的发展以及对他人、国家和天下的担当。

哲学,或许不能让人一见钟情,却足以受用终生。

2012年9月

内容推荐

杨弘博主编的《青春味道》的书名很有哲学昧儿,双关了青春的生命和这生命对于道的品味,书中凝集了哲学系学子对其学生时代的回忆、体验与思考。

在《青春味道》中,学子们充分展示了他们多元化的成长路径。智慧的沉思、学术的实践、社会的服务以及文艺和体育的拓展,从“邂逅哲学”的惴惴不安到“哲学使我勇敢”的自信从容,在静园四院的同一片天空下,哲学与青春一起打造出了属于自我的绚烂精彩。

编辑推荐

在杨弘博主编的《青春味道》中,这些用心灵与哲思碰撞出来的文字,或如涓涓流水,平静地讲述砥砺成长的故事;或如绵绵细雨,温情地怀念静园四院的过往;或如微微春风,和煦地直抵内心灵魂的深处。阅读这些文字,不仅使我回忆起自己的求学岁月以及在哲学系工作的快乐时光,更感受到母系学子的沉思和追求:青春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个人的发展以及对他人、国家和天下的担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春味道/北大哲学系百年系庆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弘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88033
开本 32开
页数 3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5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9.281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0: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