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彭湃/红色广东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彭湃》是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编纂的《红色广东丛书》之一种,属于该丛书中的《广东工农运动领袖》系列。彭湃(1896—1929),广东海丰县人(今广东汕尾市海丰县),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也是广东近代革命先驱的代表人物。彭湃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但其平生事业大半与农民群众为伍,教育、组织并领导他们为改变自身生活境遇而奋斗。为此,他舍弃优裕的生活,全身心投入到农民运动及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当中,并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彭湃也因此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彭湃》是一部红色人物通俗小传,主要讲述彭湃在广东海陆丰地区领导农民运动,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的事迹。
目录
第一章 家世与求学
第二章 教育革命
第三章 到农民中去
第四章 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
第五章 推动广东农民运动发展
第六章 反击国民党右派的进攻
第七章 创建海陆丰苏维埃政府
第八章 永远的丰碑
附录 彭湃生平活动简表
导语
彭湃(1896年10月22日—1929年8月30日),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今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在广东海陆丰地区(今汕尾市)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全书以史料和馆藏档案资料为基础,讲述了彭湃烈士的成长经历和革命历程,弘扬了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发展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全书文笔流畅,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颇有可读性。
精彩页
彭湃(1896—1929),乳名天泉,学名汉育,留学日本时改名彭湃,广东海丰县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彭湃平生事业大半与贫苦农民群众为伍。他舍弃优裕的生活,全身心投入农民运动及中国革命事业当中,努力教育、组织并领导民众,为改变自身的生活境遇而奋斗,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彭湃也因此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的大王”。
彭湃祖籍陆丰吉康,后来移居海丰。南宋末年,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率残部退至海丰,遭到元兵围困,不敌被俘,随即被“解赴燕京,禁闭三年,作《正气歌》。元世祖不忍杀,诏劝之降,终不屈而就义”。明朝嘉靖年间,海丰人于五坡岭建起“方饭亭”,下侧建有“表忠祠”。到了近代,海丰人同样用热血写下自己的抗争和不屈,如19世纪50年代初的黄履恭、王宇春发动的农民起义,1895年民间秘密结社“三合会”首领洪亚重发动的大嶂山起义,这些流传在海丰民众中的英雄故事与抗争史话,潜移默化地激励着年少的彭湃。
清道光年间,彭湃曾祖父彭魁由陆丰搬到海丰,在桥侧开了一间经营杂货兼做经纪的商店,取名“彭名合”。彭湃祖父彭藩继承家业后,生意愈发兴隆,于是大量购置田地,至彭湃出生时,彭家已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大户”。彭湃儿时,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维新改革与民主革命潮流风起云涌,这些社会进步思想也传播到海丰,给彭湃以巨大的心灵触动。
彭湃自幼聪明伶俐,在同辈中最得祖父疼爱。彭藩曾叮嘱彭湃生母周凤:此儿是我家的千里驹,须妥善教养,我家以后的兴旺,将和他大有关系。1901年,不满5岁的彭湃被送往海丰县城的七圣宫读私塾。不到两年,便认识几百个字,能背诵不少古诗,还会写春联。6岁,进入林祖祠小学。老师林晋亭是前清秀才,又是同盟会会员。他常向学生讲述文天祥、林则徐、洪秀全等历史人物反侵略、反压迫的英雄事迹,使彭湃幼小的心灵早早烙下革命的印迹。因为有私塾基础,加上勤奋好学,彭湃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作文和图画,他的习作经常被“贴堂”示范。
放学后,彭湃接触最多,相处最密的是母亲周凤。周凤出身贫苦,从小被卖作婢女,16岁嫁到彭家,她常给彭湃讲述穷苦人家的故事。受母亲影响,彭湃很小就对贫苦群众怀有强烈的亲近感和同情心。彭湃10岁时,父亲与嫡母相继去世,周凤便承担起教育彭湃的全部责任。
1912年,彭湃16岁,受家庭之命,与蔡素屏结婚。彭湃对这一旧式“包办婚姻”不满,但担心误了女方一生,最终同意成亲。婚后,彭湃说服蔡素屏放开小脚,丢掉缠脚布,并抽出课余时间,亲自为妻子补习文化知识。在丈夫的帮助下,蔡素屏逐渐从一名经受封建桎梏的妇女,变成一位知书明理,又有崇高政治觉悟的“新女性”。1927年,蔡素屏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海丰县妇女解放协会主任。1928年6月被叛徒出卖被捕。临刑前,她向周围群众高呼“农会万岁”!彭湃与蔡素屏相伴16载,生有四男:彭独、彭绛、彭仕禄、彭洪。
1913年秋,彭湃小学毕业,考入海丰中学。在林晋亭等老师的支持下,彭湃与同学发起成立“群进会”,以“互相切磋、共同进步”为宗旨,宣传民主革命及社会政治学说。当时,学校里新学和旧学之争十分激烈。一次,以陈月波、马剑郎等豪绅为学校旧派力量,他们为攀附海陆丰驻军统领林干材,为林塑了一座石浮雕像。彭湃偕同“群进会”会员,到处张贴“墙红”,历数林干材的罪状,并偷偷地把雕像砸碎。陈月波指使人四处搜罗肇事人,彭湃因躲藏及时,幸而逃脱。
1916年冬,彭湃因石像事件避到广州,产生出外读书的想法。1917年初,进入广府中学。这所学校当时是提倡“新学”、推行新式教育的典范。但彭湃仍不满足,几个月后,他又登上前往日本的海轮。1917年6月,到达日本东京。9月,考入专门为中国留学生进行预备教育的东京成城学校。1918年5月3日,彭湃于东京成城学校毕业。同年9月30日,考入早稻田大学专门部三年制的政治经济科。
留日期间,彭湃处处遭受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激发了他炽热的民族情感。在留学初期,他的思想,大体是狭隘国家主义与粗浅民主主义的混合体。他甚至一度接触基督教,试图从《圣经》宣扬的“平等”“博爱”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但随着接触和学习社会主义思想,彭湃很快就从那些空洞、虚妄的理论中解脱出来,从一名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转变为具有世界情怀的社会主义者。
P3-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彭湃/红色广东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利红//张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145600
开本 16开
页数 1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21-06-01
首版时间 2021-06-01
印刷时间 202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350
CIP核字 2020209565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9
163
1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