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如歌的行板(陈原晚岁杂忆)(精)/陈原小丛书/商务印书馆馆史书系
内容
内容推荐
《如歌的行板(陈原晚岁杂忆)(精)》由陈原先生晚年的四种回忆文字组成:《我的小屋,我的梦》是早年居住广州、曲江、桂林、上海、重庆、香港期间的往事回忆,包括与夏衍、叶籁士、田汉、叶圣陶、陈翰伯等人的交往轶事;《六十年重温(世界)》为早年参加世界语活动的回忆;《书海初航:记我的学生时代》是关于学生时代求学生活的口述,由陈湄整理、于淑敏校订;《对话录:走过的路》是在整理三卷本《陈原语言学论著》时与助手柳凤运的对话,主要内容为语言学研究经历的回顾。
作者简介
陈原(1918—2004),原名陈洪泰,广东新会县人,193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中国当代著名出版家、作家、翻译家、社会语言学家,世界语运动拓荒者和著名活动家。
目录
我的小屋,我的梦
六十年重温《世界》——三十年代两个绿色唐·吉诃德:余荻和我与世界语运动
书海初航——记我的学生时代
对话录:走过的路
序言
陈原(1918—2004),原名陈洪泰,广东新会县人,
193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中国当代著名
出版家、作家、翻译家、社会语言学家,世界语运动拓荒
者和著名活动家。
早在学生时代,陈原就参加学生救亡运动,参加世界
语运动和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其间主编宣传抗战的世界语
刊物《到新阶段》和《正义》。自1938年起,先后在国际
反侵略会广东分会、第四战区民众动员委员会从事宣传工
作,后辗转桂林、曲江(韶关)、重庆、上海、香港,先后
参加新知书店、生活书店、三联书店从事进步出版工作,
其间主编进步刊物《反侵略通讯周刊》《新军》《世界文
艺连丛》《民主世界》《读书与出版》等;参加编辑进步
刊物《少年战线》《新华南》《世界知识》等。陈原勤于
写作与翻译,出版了地理学、国际问题、外国文学、苏联
音乐等领域的著、译数十种。1949年起,先后主持三联书
店编辑部,担任世界知识出版社副总编辑、国际书店副经
理、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文化部出版局副局长、商务印
书馆总编辑总经理等出版领导职务;同时又担任国家语言
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
和第二届副主席,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名誉会长,
国际世界语协会名誉监事。陈原长期从事文化出版工作,
为中国出版事业和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的智慧与
心血,成为才识卓著、多有建树的一代大家,为我国文化
出版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陈原是百科全书式的启蒙知识分子。他一生经历丰富
、博学多才、著述丰厚。他精于编辑出版业务,对文学、
语言、音乐、地理以及国际政治都有深入研究与建树,被
公认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分子。他广泛的志趣和深
入的研究,并非为了个人兴致或者纯粹的学术旨趣,而是
为了回答时代的命题,为了推动中国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
步。年轻时为了鼓舞抗战士气,他编写抗战歌曲;为了宣
传爱国思想,他编译地理著作;为了民族的解放与进步,
他参加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中年时因《现代汉语词典》在
“文革”中受到批判,他又狠下功夫研究语言学,在语言
学领域独树一帜。晚年时他敏锐地预见到信息技术对语言
与出版的冲击,开始研究新技术新理论,呼吁年轻一代积
极应对新技术革命对语言与出版工作的挑战。他的一生始
终以救亡和启蒙为志业,无时无刻不关注、关怀现实的中
国命运,被喻为“中国近代启蒙知识分子的殿军”。
陈原是我国出版事业的改革家、实践家。出版是贯穿
陈原一生的事业。战争年代,陈原以密集的出版活动唤醒
民众、实现救亡与启蒙的理想;五十年代陈原投身国家文
化与学术的建设,参与制订的国家翻译出版外国学术名著
规划,成为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蓝本
之一;七十年代,他参加编订的国家《1975年至1985年中
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草案)》,成为影响我国数十年
辞书编纂出版的指导性文件;“文革”结束,他致力于辞
典出版领域的“拨乱反正”,组织中外语文词典十年规划
的实施,为迅速在全国恢复出版秩序出谋划策;改革开放
之初,他擘画“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结辑出版,在“文
革”十年书荒后,带给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巨大的惊喜。他
参与筹划并担任《读书》杂志首任主编,使《读书》成为
具有浓厚民主氛围的思想与学术论坛;他首开风气走出国
门,开展对外出版合作,努力扩大中国出版在海外的影响
;他积极筹备建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策划编印《中国
出版年鉴》,使出版工作有了自己的史志。
陈原是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陈原在长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语
言知识,在接触西方社会语言学以后,他根据中国国情开
辟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新天地。所著《社会语言学》是我国
第一部社会语言学专著,填补了我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空
白;他对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
法等都进行明确的论述,建立了理论框架;他重视新词语
研究和词典编纂理论研究,探讨了语言变异与语言规范的
辩证关系;他推动汉语汉字研究字频测定、常用字测定和
通用字测定,促成《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
字表》的发布,对于形成科学的语言规范观起到重要作用

陈原是具有深厚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情怀的世界语领
导者。1930年代初,陈原便开始学习世界语,他以世界语
为武器,从事抗日民族救亡运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
放而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协助胡愈之、叶籁
士领导我国的世界语运动,之后又担任中华世界语协会领
导。他曾说:“我不是为世界语而学世界语的,我是带着
一种信念而学世界语的,用世界语的,是为了争取人的生
存,为了得到人的尊严而推广世界语的”;“中国世界语
运动引导世人追求和平,追求进步,追求知识,为人的幸
福,为人的尊严,为人的美好梦想而不断奋斗”。
陈原在商务印书馆的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
段为1972年至1979年,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联合机构
的领导成员,“文革”后又任国家出版局党组成员,并于
1977年任中华、商务联营机构总经理总编辑。任内突破重
重阻压以内部发行方式出版《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
难得地促成了“文革”中最重要的学习工具书的流通。第
二阶段为1979年至1983年,专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总经理
。编订商务印书馆五年出版规划(1980—1984),结辑出版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成为改革开放在思想文化领
域的标志性出版物,也是改革开放重要思想成果;加强内
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定期出版沟通内部信
息的《商务印书馆馆讯》等;首开风气,先后与英国牛津
大学出版社、日本小学馆等海外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倡导
发掘研究和学习宣传商务印书馆的历史文化与优良传统,
使得百年商务的历史文化价值得以观照时代,并焕发出新
的生机与活力。这些举措使得商务印书馆从“文革”混乱
中迅速恢复生产秩序,引领改革开放之初出版界思想解放
与学术发展潮流。第三阶段为1983年以后。1983年底,陈
原不再担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总经理,仍担任商务印书馆
顾问。期间关心指导并亲自参加了一些重要工作,例如指
导编订商务印书馆七年规划(1984—1990),主持《赵元任
全集》编辑出版等。在商务创立100年之际联张元济、叶圣
陶、茅盾之句集成馆歌《千丈之松》,表现了百年商务恢
宏的气象、高远的志向、艰难的历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气
质,成为商务人传唱的经典。
陈原特别重视商务印书馆馆史工作。在担任商务印书
馆领导期间,编印《商务印书馆图书目录(1897—1949)》
和《商务印书馆图书目录(1949—1980)》,选印严(复)译
名著和林(纾)译小说系列,编写《商务印书馆大事记》,
出版《张元济书札》和《张元济日记》等。陈原还亲自撰
写有关馆史和馆中人物文章多篇,对揭示商务印书馆在近
代文化上的贡献和推动对商务的学术研究,起着先行者的
作用。
在陈原先生诞辰一百年之际,商务印书馆百年文化研
究中心策划出版“陈原小丛书”,旨在整理散落的陈原史
料性回忆文章和纪念文章,为商务馆史研究和陈原人物研
究留存史料,也藉此向这位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出版先驱
致以敬意。丛书暂收四种:
《如歌的行板:陈原晚岁杂忆》由陈原先生晚年的四
种回忆文字组成:《我的小屋,我的梦》是早年居住广州
、曲江、桂林、上海、重庆、香港期间的往事回忆,包括
与夏衍、叶籁士、田汉、叶圣陶、陈翰伯等人的交往轶事
;《六十年重温(世界)》为早年参加世界语活动的回忆;
《书海初航:记我的学生时代》是关于学生时代求学生活
的口述,由陈湄整理、于淑敏校订;《对话录:走过的路
》是在整理三卷本《陈原语言学论著》时与助手柳凤运的
对话,主要内容为语言学研究经历的回顾。
《隧道的尽头……:陈原另一种回忆录》收录陈原20
世纪90年代撰写的兼具政论性质和往事漫忆的散文随笔,
分为《不是回忆录的回忆录》《隧道的尽头是……》和《
黄昏人语》三部分,内中将真实的经历、体验和思考融入
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进程,为当今读者展现了一代革命知
识分子的精神理路和时代作为。
《为书而生的智者:陈原纪念文集》收录出版界、语
言学界、文化界的友人、同事、晚辈、学生对陈原的怀念
和追忆文章,为了忠实反映陈原生平全貌,也收入个别专
访和研究文章,共约50篇。文集多角度展现了一位百科全
书式的智者丰沛壮丽的人生,展现这位理想主义者在诸多
领域的真知远见与开拓之功,亦可从中感受他对文化晚辈
的脉脉温情与悉心提携,勾勒了启蒙知识分子最后一个孤
单的身影。
《故人书简:陈原友朋书札》精选陈原保留的20世纪
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的友人书札数百封。书札作者包
括文化名人如叶圣陶、胡愈之、夏衍、黄秋耘,语言学家
如王力、吕叔湘、许国璋,更多的则是出版同人如罗竹风
、史枚、范用、宋原放、蓝真、李祖泽、陈万雄,以及部
分海外友人等。这些信札涉及读书、出版、词典编纂、语
言学、世界语、音乐等领域,展现了陈原勤奋、博识、睿
智的大家风范,记录了几代知识分子走出“文革”末期的
风雨,擘划、组织、投身于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环境下的
文化建设与学术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从文化
的逆行悖乱走向繁荣发展的珍贵见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
值。
2018年商务印书馆百年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中心致力
于商务印书馆历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今后将不定期推出
“商务印书馆馆史书系”,对有关史料进行系统整理,期
以助益商务馆史的学术研究。我们想,也许这才是对胨原
念兹在兹的商务印书馆历史研究事业最忠实的继承与最深
情的致意。
丛书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陈原家人陈湄、陈江、
陈淮、陈河以及生前友人、有关学者陈万雄、柳凤运、曲
彦斌、苏金智、于淑敏等先生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
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商务印书馆百年文化研究中心
张稷
2018年12月
导语
《如歌的行板(陈原晚岁杂忆)(精)》集录了当代出版家、作家、语言学家陈原先生晚年的四篇回忆文章。《我的小屋,我的梦》主要回顾了他在广州、曲江、桂林、重庆、上海、香港住过的小屋的往事,以及与夏衍、马思聪、叶籁士、孟超、田汉、焦菊隐、乔冠华、叶圣陶、冯雪峰、黄谷柳、陈翰伯、胡绳等文化名人的交往;《六十年重温〈世界〉》是1993年10月陈原为纪念夫人余荻而写的回忆文章,主要回顾了早年二人参加世界语活动的经历;《书海初航:记我的学生时代》则是陈原晚年对他早年读书求学生活的口述,时间跨度从记事起到大学毕业前的1937年,对陈原从发蒙到接受现代教育的学生时代进行了全记录;《对话录:走过的路》是陈原在整理三卷本《陈原语言学论著》的过程中,与助手柳凤运回忆他语言学研究的经历,后经柳凤运整理成书。其中,《书海初航:记我的学生时代》是首次向读者见面。
精彩页
我一辈子都住小屋,现在还住小屋。
我的小屋,其实应该叫做书屋。套用古人的名句“环滁皆山也”,我这里是“环我皆书也”。斗室中除了我就是书,真可以说,几乎没有转动余地。旧时描述自己家穷,说什么“家徒四壁”,我家不富,可也不能说穷,但我却“家无四壁”,四壁都被顶天立地的书架所掩盖,确实看不见一点墙壁。
小屋的空间都被书占据了。用废铁条焊接造成的书架塞满了书,装不下了,只好堆在地上,有时地上的书被踢到椅子凳子底下,有时却有意塞到那里去。两张旧“安乐椅”(绝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沙发),是二十多年前从改造灵魂的五七干校回来时买的,现在大约弹簧生了锈,无力负担主人或客人的体重,只好让新到的书籍杂志占领了。可笑的是,计算机桌子上上下下,凡能见缝插针的地方,都被书征服了。
我这小屋活像一个钢筋水泥碉堡,我的助手笑我已经得了“碉堡综合征”,主要症状就是常常令人透不过气来。
春节前夜,我从前的小秘书打电话来拜早年,说:“我过几天又要搬家了,搬大屋子。陈老,怎么您还住那小屋呀,怎不改善改善呀?”
她边说边笑,我也边笑边回答,“小鬼,你没听说过‘人在阵地在’这句口号吗?我现在是严防死守我的阵地呀!”
真的,我在这阵地里守了足足二十年有余。
这小屋确实很小,小得如果两三个人同时进来,就显得无立锥之地。想想看,书籍是与时俱增的,没有多久它们就占据了所有的空间。“修正主义”的大百科全书,“为帝国主义垄断资本服务”的百科词典以及各种各类暂时用不着的类书,只好请进与小屋毗连着的九平米卧室的床底下。
至于我这小屋里所谓“洗手间”,既不能洗手,更不必说洗澡了,只能“方便方便”;就算“方便”,也亏得我没有“发福”,如果我稍稍长胖一点,天天挤进挤出必定是一场苦斗。
人们都说我怪,怎么能坚守这样的“阵地”。可是我何尝想一辈子坚守这阵地呢?这道理一两句话说不清,因为世界万物都很复杂,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只好心安理得地生活在这小屋里。
不过这小屋也曾经威风过。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它可是令人羡慕的头一批高层建筑。屋内结构设置都是“穷过度”的象征,可是那时货真价实,没有那么些贪污腐败,钢筋是钢筋,水泥是水泥,掺假的不多,偷工减料的也少,何况大楼设计时刚刚遇到唐山大地震,设计时就包含了很大的防震性能。住在这样的碉堡里,确实可以高枕无忧地睡大觉了。
因此,人们背后传说我喜欢这小屋,不肯搬家,葫芦里肯定卖一种什么灵丹妙药。
哎哟,细细想来,这话可也有点道理。
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之所以留恋这小屋,起先是没人给我大屋,后来好像真要给不大不小的屋子了,而那些屋子却又通通不及我的小屋那么有灵气,也就是俗人说的,“风水”不太令人满意。而我这小屋却有精灵在!
我在这小屋一住二十年,有失有得——一句话,二十年间,我在此失去了亲人,却找回了我自己。
我自小爱幻想,时常幻想有朝一日能像巴格尼尼似的,把灵魂卖给魔鬼,换来令人倾倒的小提琴绝技;可我没有遇见魔鬼,也未曾学会拉小提琴。再说我即使真的遇到魔鬼,也未必肯把灵魂卖给他。可是我却真心实意地恭恭敬敬地把灵魂献给神,我所信奉的最可敬的神。谁知我就这样失去了我自己,以神的意志为意志,以神的思想为思想。所谓独立思考者也不过是沿着神所指示的方向去思考罢了。
幸亏住进这小屋,二十年间慢慢地好不容易找回了我自己,找回我失去了的朴素思想。这就是“得”。
多么值得留恋的小屋啊。
所以,几年前我写出下面一段话:
当十年噩梦醒来时,我的“书林”只剩下十四平方米,这所谓的书林还得兼作饭厅和起居室。总算还有另外九平方米的卧室,不可谓不宽敞了。其实老伴早已在西山安息,这偌大的书房加上卧室,足够我在这书林里打滚,别说漫步了。
这小屋,仿佛是一片浩瀚无边的书海,我日夜在这书海中冲浪,似若反思,似若沉思,似若冥思,尘世一切俗念与引诱都化为乌有,只剩下老人与海,老人与书海——天连海,海连天,好一幅风流潇洒的画面!灵魂得救了,超脱了,自由了,可以飞翔了。
P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如歌的行板(陈原晚岁杂忆)(精)/陈原小丛书/商务印书馆馆史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作者:陈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69134
开本 32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42
CIP核字 2018279796
中图分类号 I251
丛书名 陈原小丛书
印张 8.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2
138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