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俗世雅意(浙风宋韵的多维审视)
内容
内容推荐
宋韵文化是宋代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精华所凝。本书所研究的“宋韵文化”特指具有浙江辨识度和风格特征的宋韵文化,故称之为“浙风宋韵”。本书立足于文、史、哲、艺等不同维度,将浙风宋韵分解为“城市之韵、通俗文艺之韵、诗文之韵、词之韵、艺术之韵、思想之韵”六个方面,其内在逻辑在于,在宋代城市化进程中,世俗化运动构成了能量巨大的动力机制,形成了城市—通俗文艺—词—诗文—艺术—思想这样一个物质文化发端、文学艺术浸染、最后以学术思想收束的层层推演的“宋韵文化冲击波”。本书通过探讨不同形态的宋韵文化类型以及所表现的重要特征,聚焦和观照浙风宋韵之“俗世雅意”,揭示其在宋代所确立的范型意义以及对于后世的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葛永海,男,1975年生,浙江嵊州人。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方向为古代小说与传统文化、文学地理研究,擅长文化创意与策划。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项目5项,出版《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研究》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20余篇分别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成果曾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多种奖励。
目录
绪论 宋韵文化研究的路径选择
第一章 拓城扩市:突破时空的宋代城市之韵
第一节 范型千载:宋代都市文明的形态与体系
第二节 宋代江南城市化进程及其历史意义
第三节 浙城宋韵之一:南宋时期的绍兴
第四节 浙城宋韵之二:宋元变革时期的杭州
第二章 勾栏光影:走向市井的宋代通俗文艺之韵
第一节 浙风俗调:南宋江浙地区市民阶层的社会形态
第二节 体悟市井之韵:唐宋比较视角下的西湖话本叙事
第三节 宋元南戏与民间生活伦理
第四节 雅俗交流视域中的宋代谣谚传播
第三章 丽逸江南:融会南北的宋词之韵
第一节 宋词的主体意象及其女性化特征
第二节 世俗化背景下两宋词体范式的美学嬗变
第三节 婉约之韵:易安南渡词核心意象之转换及其象征意义
第四节 豪放之韵:幼安词中齐鲁文化与江南文化之叠合
第四章 真味愈在:包蕴情理的宋代诗文之韵
第一节 宋调肇始:《西昆酬唱集》与宋诗演进
第二节 情理通融与灵心雅致:吕祖谦的诗歌创作
第三节 一代诗文汇编《宋文鉴》的编刊之争
第四节 存史撷英:历代宋诗选本论略
第五章 乐技风雅:转捩新境的宋代艺术之韵
第一节 从宋诗到宋乐:《宋诗钞》中的乐舞资料
第二节 从歌舞到戏曲:音乐要素在宋代的多元汇集
第三节 百代标程:宋画艺术的历史演进及其画史影响
第四节 从民俗信仰到造型艺术:宋代“磨喝乐”形象的塑造
第五节 宋代瓷枕的艺术多维性及其生成机制
第六章 道通天地:开千古境界的宋儒思想之韵
第一节 浙学之宗:吕祖谦的历史哲学及与朱熹之比较
第二节 浙学巨子:陈亮重商思想及其事功实践
第三节 浙学交互:唐仲友与东莱学派
第四节 浙学名门:北山四先生从祀孔庙的历史考察
第五节 浙学传承:从事功与心性的离合看浙东学派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俗世雅意(浙风宋韵的多维审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葛永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2709796
开本 16开
页数 4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79
出版时间 2022-12-01
首版时间 2022-12-01
印刷时间 202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720
CIP核字 2022205529
中图分类号 K295.5
丛书名
印张 3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8
3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12:26